医学设计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设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能够为临床医学生奠定坚实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基础,但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新疾病和新治疗手段的不断涌现,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为了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和临床实践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而PBL教学方法和循证医学的出现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

第一篇:医学设计论文范文

医学院校“数学文化”课程的整体设计

摘 要 本文以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结合上海健康医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全校通识核心课程架构,通过对数学文化课程的内容梳理,对上海健康医学院的数学文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设计,把数学文化中的真,善,美自然融入上海健健康医学院的厚德至善和健行康民的校训,通过数学之旅,数学之美,数学之用,数学之真,数学之趣,数学之问模块融入上海健康医学院的通识课程框架的设计,凸显了健康医学院的办学特色,为医学院校通识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数学文化 通识教育 课程设计 课程思政

The Overall Design of "Culture of Mathematics"

Course in Medical Colleges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s

MIN Jianzhong, KONG Ping, RUAN Junbin, ZHOU Yanli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s, Shanghai 201318)

面對通识教育的蓬勃发展趋势,上海健康医学院结合本校“人文与实践DNA双螺旋”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三全育人”,立志于通才育成。上海健康医学院在这几年的发展中也设计了自己具有鲜明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架构。数学文化课程为融入学校的通识教育核心框架,也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设计。

1数学文化和通识教育

文化虽然是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东西方辞书中却有如下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人类文化是人类的一切社会现象与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和发展的总和。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以及它的形成和发展的总和,具体内涵,包括数学知识,数学史料,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方式等内容的总和。[1]数学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传承发展和人类文化密切相关。正如研究数学文化的先驱者怀尔德所说:“作为数学家,我们共享文化中属于数学的那部分,我们受到它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它……,数学成长的状况与方向取决于普遍综合的文化力,这种力既生于数学的内部,也来自数学外部”。

数学文化的传播离不开通识教育的推广,那通识教育是什么呢?通识教育起源于美国,又叫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区别于专业教育,它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前提。开展通识教育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内涵,科学素养,宏观视野,生活智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等。[2-4]上海健康医学院以校训为出发点,将学校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分为“厚德至善”和“健行康民”两大模块。

模块一“厚德至善”分为“德之本”,“善之道”,“美之至”三大子模块。即引导学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目的是培养医学生恪守医德,仁爱奉献,救死扶伤,志存高远的品质。

模块二“健行康民”分为“思之敏”,“识之博”,“行之健”三大子模块。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倡导知行合一,勇于实践。

围绕我校的校训打造的具有健康文化氛围的通识教育体系,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的硬实力,又有人文情怀的软实力,同时具有健康人格,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行业引领潜质的人类健康促进者。

2数学文化课程融入通识教育课程的整体设计

数学文化课程作为全校一门通识核心课程,有必要进行全新的整体设计,设计的原则,既要展示数学文化的风貌,也要体现医学院校特别是上海健康医学院的特色。针对上海健康医学院的通识文化课程的六大子模块,我们把数学文化的内容进行梳理整理,精选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模块化设计:

2.1内容的模块化

数学文化本身是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为了把数学文化课程很好的融入我校的通识课程整体架构中,提升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我们进行有效的选择,提炼,精选讲课内容和素材,对数学文化的内容进行模块设计,主要分成以下几类:

数学之旅:数学发现、创造的历史,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思想的形成历史等;

数学之用:数学与医学,数学与经济,数学与音乐,数学与美术等;

数学之真:数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公理化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反证法;

数学之美:数学的简洁之美,对称美,和谐美,图形之美,方法之美;

数学之趣:数学趣题,数学游戏,音乐中的数学,电影中的数学等

数学之问:数学发展中解决与没解决的难题等。

2.2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我们针对我校的通识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整体构架中的子模块,精选案例,细心发掘,进一步设计数学文化以下6个模块。

2.2.1德之本

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即讲述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张益唐等数学家的爱国奋斗经历,一生择一事的态度,践行以德立人的教育宗旨。

2.2.2善之道

结合数学电影的数学家故事,让我们来切身感受国内外的数学大家为学,为师,为人,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播放的数学家华罗庚,吴文俊,谷超豪等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一代代的数学家的仁爱之心。

2.2.3美之至

吴军博士写过《数学之美》介绍了互联网的数学算法之美,数学在图形之美,公式之美,思维之美,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哲学思想的升华。德国的奥博沃尔法赫数学研究所2008年起创办的流动数学与艺术展平台IMAGINARY,收集了许多与艺术,互动,多媒体等直觀展现数学的素材。展览用全新的方式展示了数学文化的魅力。

2.2.4思之敏

数学的思想方法,历史上的若干名题的解决,给了大家无数启迪,散发的魅力经久不衰。精选案例:三大几何难题的证明,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证明,微积分的发明等。

2.2.5识之博

数学的发展和运用无处不在,数学在密码学,天文学,人工智能,数学挖掘,数据分析的运用带给人类带来的进步让我们扩大见识。精选案例:5G背后的数学,破译密码,黎曼猜想,费马大定理等。

2.2.6行之健

数学发展至今,高等数学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工具,过去人可不识字,但不识数那是寸步难行。现代社会不懂一定高等数学知识,好多问题难以理解。精选案例:CT图像还原,遗传密码,给药方案设计,精准医疗。

再对照学校的通识课程框架中的课程群的设置及其基本内涵,把模块自然融入其中。比如课程中的数学之真模块对应学校健行康民模块中的子模块思之敏,也对应学校科学素养与哲学智慧课程群,通过抽屉原理,七桥问题,博弈论,分蛋糕等经典数学案例达到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掌握科学方法,了解前沿科技(子模块基本内涵)的目标。

2.3教学方法的设计

“数学文化”课程要达到预定的效果,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设计是必须的。我们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少量的板书,我们可以采用展示图像,实物,播放多媒体动画,音乐,电影,互动游戏等活跃课堂,让同学们切身感受,融入数学文化的氛围。有的知识点也可以配合适当的微课程,给大家回味感受。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技术为我们尝试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尝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提供了发挥的空间。

2.4评价方法的设计

作为通识核心课程的“数学文化”,是一门全校公共选修课,所以设计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本身就是给同学们成长体会感受文化的熏陶。我们计划设计如下的考核方式,供同学们选择:

读书报告:上过数学文化课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收获,提交读书报告一份,总结上课学内容,总结的自己的数学文化感悟。

专题汇报:我们将要给同学适当的专题,带着问题去写,甚至做一些调查。案例选题:现代医学中的数学,医学影像中的数学,医疗器械中的数学,康复科学中的数学,药学中的数学,检验科学中的数学,等等。

数学设计:学过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同学们自己动手做题,还可以给别人出题,可以是名题的改编也可以开放题的设计或者数学游戏的设计。让热爱数学游戏的同学大展拳脚,这可以与参与式教学方法相配合,同时给同学们展示交流的机会,学习中考察,学习中成长进步。

探索实践:有思想,肯钻研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可以参加数学的创造实践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等这些都为我校提供了展示才智的舞台。

如表1课程学习结果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都比较欢迎这种新型的考核方式。

3结语

本文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对于学院的数学文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设计,把数学文化中的真、善、美自然融入上海健健康医学院的“厚德至善”和“健行康民”的校训,融入上海健康医学院的通识课程框架,凸显了健康医学院的办学特色,为医学院校通识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这些方法对于新时期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教学设计也值得尝试。

课题项目:2020年度上海健康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医学院校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B3-0200-20-309017-13);

本文系2020年上海健康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专项——ADDIE模型下以学生为中心的《线性代数》在线课程设计,项目编号: B3-0200-20-309017-12;2019年 上海健康医学院 教学教学改革专项 通识核心课程建设 《数学文化》项目编号 :B1-0200-19-309152-

参考文献

[1] 顾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程亚焕,王春花.基于人本理念的数学文化通识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36(06):90-92,95.

[3] 张玥.医学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合理性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3):246-248.

[4] 罗旻.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创新与改革——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5):95-104.

作者:闵建中 孔平 阮俊斌 周艳丽

第二篇:PBL在临床医学生循证医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摘 要: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能够为临床医学生奠定坚实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基础,但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新疾病和新治疗手段的不断涌现,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为了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和临床实践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而PBL教学方法和循证医学的出现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PBL在临床医学生循证医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必将提高循证医学的教学质量,推动广义循证观的不断深入。

关键词:循证医学 PBL教学 医学生

由于当代信息科学、生物医学科学以及公共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知识大爆炸时代,医学生必须借助更高效的途径和方法去获取临床实践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正是顺应这一历史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循证医学”自1992年诞生以来,它开启了一场发生在病房里的革命,它将会彻底改变21世纪的医学实践模式。借助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形成一套富于创新、敢于挑战,不拘泥于固有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教学新方法,为提高临床医学生循证医学的教学质量进行积极探索。

1 循证医学与PBL概念的解读

循证医学是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现有最好的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1]。实施循证临床实践需结合临床医生个人经验、患者意愿和来自系统化评价及合成的研究证据,其目的在于不断地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和医学人才的素质并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从而更有效地为患者服务并保障人民的健康。循证医学与传统临床医学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所应用的临床实践证据,是采用科学的标准,进行了严格的分析与评价,从而被确认是真实的、有临床重要意义的、并适用于临床实践的、当代最佳的科学证据,而且随着科学的进步,证据亦不断地更新,永居前沿。

PBL教学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2]。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灌输式教学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明确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3];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学习者之间的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循证医学与PBL的高度契合

1992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循证医学工作小组发表了一篇文章“循证医学:医学实践教学新模式”[4],正式提出了循证医学的概念。该文指出:由于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医生应不断地直接地从科学研究中学习新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医生首先必须掌握检索、阅读、理解和应用研究报告的能力。然而,传统医学教育正好缺乏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循证医学思想的提出切中了传统医学教育的这一缺陷。随着对循证医学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内涵和外延产生了一次又一次飞跃,但是“循证医学:医学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初衷并没有改变。

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学基础为[5]:(1)循证问题的提出和构建;(2)检索和收集最好的相关证据;(3)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质量评价的标准,严格评价证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5)经验总结和后效评价。

PBL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方面:(1)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架构的;(2)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未来的专业领域可能遭遇的“真实世界”的非结构化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3)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减少教师讲授的环节,学习者能通过社会交往发展合作能力和协作技巧;(4)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担负起学习的责任;(5)教師的角色是指导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6)在每一个问题完成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PBL以问题为中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主旨,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把医学知识、概念原理向真实情景迁移。而循证医学实践的最终落脚点也是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从PBL的基本要素和循证医学的方法学基础上看,两者的内涵不谋而合[6]。将PBL贯穿于循证医学教学之中,设计并撰写出最贴切的教学案例,使PBL和循证医学有机结合,发挥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辅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一套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使PBL教学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 PBL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设计

循证医学课程以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原则进行教学,力图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当前已取得的最佳证据,结合前人的教学实践和临床实践,向临床医学生介绍一种更科学、更可行的解决医学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希望医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领会循征医学的精髓、掌握循证实践的技巧,将其用于解决日常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临床诊疗的技能。

在循证医学教学中,以PBL教学为主,以教师对知识点的穿针引线为辅,以最新的临床热点和前沿问题带动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融会贯通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医学信息检索等课程的基础上,使学习者受到有益的启发,进而激发其探索和创新意识,贯彻循证的思想,不仅满足本科教育阶段更为终身继续教育提供发展自己、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的新途径。

具体设计如下,(1)绪论。介绍循证医学的方法学基础,凝练主要知识点;(2)循证问题的提出和构建。教师以临床实践中最新研究成果编制案例,围绕案例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若干问题;同时写明自学方法、查阅资料的证据类型、主要参考书目和优质循证医学网络资源等;(3)上课前两周将设计好的问题及资料清单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6人);小组成员就问題数量分配任务,每一问题分工都包括主持负责人、资料检索员、文献评价员、信息采集员、后效评价员、报告撰写员;这样几轮问题学习后,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将扮演不同角色,通过组内交流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4)学生自学并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学习和讨论完成问题清单,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制作汇报幻灯片;(5)课堂汇报及讨论。以循证医学实践的临床范例为切入点,按照问题清单随机指定某一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以幻灯片方式进行课堂展示、交流和讨论,其他小组补充并提问;(6)教师总结。围绕学生争论的焦点、分歧较大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对其正确结果给予肯定,同时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

4 PBL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我校开设全校循证医学选修课、研究生循证医学课程已经有近十年的历程,并于2015—2016学年给临床医学本科生开设“循证医学”专业限选课。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对循证医学的教学积累了一定经验。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不断升级,从教师讲授为主到将PBL贯穿于循证医学教学之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摸索出了一套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使PBL和循证医学有机结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获得了学生的认可。教学改革中遇到过一些问题,我们借助学校的大平台提出了有效应对措施。

第一,在循证医学的教学中实施PBL,非常贴合循证医学的方法学基础,但是以某一个疾病的临床情景构建问题,打破原有学科界限,实现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医学信息检索等教学内容的整合,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依托,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邀请不同学系的教师参与到教学之中,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我校和公共卫生学院对循证医学的教学工作非常重视,支持主讲教师去兄弟院校取经学习,鼓励不同专业教师精诚合作。

第二,教师要把握好教学方向,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依然要强调重难点教学内容的讲授;另一方面在布置问题清单和小组讨论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循证医学的思维模式、贯彻PBL的教学模式,最终对构建出来的临床问题的解决,要通过对不同类型证据的分析判断掌握循证的过程,而不是拘泥于某一答案的获得。

第三,循证医学就是关于如何遵循证据进行医学实践的学问,循证医学实践与传统医学实践的核心区别在于对“證据”的界定和重视。循证医学概念的提出在于呼吁将循证的思想变成有组织有系统的行为,旗帜鲜明地强调最佳的研究证据。从原始研究证据到二次研究证据,从叙述性综述到系统综述,从随机对照试验到临床实践指南,证据的质量在不断升级,教学中采用抽丝剥茧的方法和后效评价的对比,不断推动学生对“证据”的深层次认识。

第四,新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评价其实施效果虽然可以通过学习阶段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但是循证思想的深远影响将是一个长期随访动态评价的过程。该课程考核由三部分组成。(1)教师考核包括学生出勤、读书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和结课考试等几部分。(2)学生互评是在小组内完成,在多个问题、多次任务中由于学生均承担了不同角色,对分工与合作的细节都非常熟悉,打分相对比较公平合理。每一个问题完成后学生互评,所有问题完成后给出个人平均分。(3)在教学中我们还非常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动态、多次对学生实施的评价,它注重及时反馈,用以强化和改进学生的学习[7]。形成性评价不等同于简单的表扬,教师要对学生究竟学得怎么样以及学生在达成目标过程中表现出哪些优势与不足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还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调整教学活动,把握好教与学的尺度。通过三种方法的结合,既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又能对学习过程本身进行分析和改進。

从1992年循证医学正式诞生,至今短短25年时间,循证医学以其独特的视角,科学的方法和跨学科、跨地域合作的创新模式,迅速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领域和医学教育各个方面、多个环节,成为20世纪医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和革命之一[8]。广义循证观的理念在不断深入拓展,其应用已远远超出临床和医学范畴,充分发挥PBL教学与循证医学整合的优势,给临床医学生的思维模式打下“循证”的深深烙印,为其提高临床实践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詹思延,叶冬青,谭红专.流行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陈云,严欣.PBL教学中医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及存在的问题[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6):495-497.

[3] 王岩,顾晓芬,朱琳.基于循证医学思维应用PBL教学模式在临床科研实践课程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9):295.

[4] Evidence-Based Medicine Working Group. Evidence-Based Medicine-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J]. JAMA,1992,268(17):2420-2425.

[5] 康德英,许能锋.循证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6] 葛智成,李申,屈翔,等.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联合循证医学在普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探索[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2,7(5):512-515.

[7] 赵德成.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什么及如何推进[J].教育科学研究,2013(3):47-51.

[8] 李幼平,李静,孙鑫,等.循证医学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献给中国循证医学20周年[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16(1):2-6.

作者:李泽筠 李环环 职心乐 谢娟

第三篇: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的优化设计

基础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涉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化学课程的知识。由于涉及内容多,领域广,作为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内容上的设计和教学方式上的改进很有必要。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了PBL教学模式。具备以下特点:开放性、探究性、全员性、交互性、系统性、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培养集体协作能力。近年来,将PBL法应用于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为热点,采用PBL法在教学上互动,产生了很好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基础化学的兴趣。

一基础化学优化设计

1教学过程的设计

传统的教学过程存在学生“被学习”,缺少课堂互动,师生交流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和对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差等弊端,因此对教学过程的改进尤为重要,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将PBL法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只有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以及控制讨论的技巧;善于总结自己和其他人的先进的学习方法,在指导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问题,充分相信学生有质疑的能力。教师应转移备课的重心,把着眼点放在使学生对新授知识产生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自主解决问题上。

2教学内容的设计

(1)从宏观到微观

基础化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结合学生刚完成高考的特点,联系学生中学所学化学知识,对化学知识进行扩充和深化,首先介绍与医学相关“稀溶液的依数性”中的渗透压,解释临床上常用注射液为什么都是特定的浓度?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抛开一开始就枯燥乏味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化学与医学紧密联系的特点。

化学反应都离不开微观原子,所以了解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原子与原子是如何成键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等问题的提出进行教学,再通过后续原子理论知识的学习,从微观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达到系统学习的完整性。经过多年的教学内容改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从理论到实践

基础化学除了理论学习外,还包括相应的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内容的设计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而且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实验优化设计。在实验中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让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如何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例如,在医学实习中,如果需要培养细胞等都需要在模拟人体pH条件下,必定会涉及到缓冲溶液,通过具体的实验过程,学生理解了缓冲溶液的定义以及影响缓冲溶液pH的相关因素。这样对学生后续课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

二PBL法的应用

1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

多媒体授课是对当代大学教师授课的基本要求,但是习惯于传统板书教学模式下学习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就需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我们利用多媒体授课的优点,在授课方式上进行了改进。制作基础化学课件,其中穿插化学相关的动画,结合传统板书,多举实例;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当今化学学科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让学生更能适应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基础化学已获省级精品课程,制作了基础化学精品课程网页,在网页中提供了基础化学的教学录像、课件、教案等相关教学内容。并建立了师生相互交流平台,提供阶段测试题,学生可自行下载,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互动式教学的探索

经过前期基础化学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化学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在不同的专业中建立化学学习小组,从基础化学中抽出某个章节中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学习并制作ppt.,教师对其主要讲解内容、重点告知学习小组,对学生制作的课件进行修改,教会小组成员常用化学软件的使用方法等。让小组中选派一位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走上讲台,讲授本节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共同协作的优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学生来说这样的互动式教学是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且加强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将不断地改进。

PBL教学法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取得结论。学生要经过提出假设,收集整理资料,检验求证等阶段,是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效果

调查对象:随机选取临床专业2010级本科生;调查人数:100。

根据课程内容优化设计和PBL法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模式产生的效果,设计了7个评价项目,并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统计见附表。

附表中统计数据表明,85%以上学生通过基础化学内容优化设计及将PBL法运用于基础化学教学课程中的模式,自身得到了提高,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教学效果较好。

通过多年对基础化学与临床医学专业特点相结合的方式,对基础化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设计,并将PBL法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不断掌握自学的能力。通过教学互动的模式,提供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席晓岚.基础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李淑华.基础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陈蓉.药用基础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周先碗,胡晓倩.基础生物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黄斌.PBL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现代教育科学,2005(12):7-9.

[6]刘幼平.浅谈PBL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7):108-110.

[7]陈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PBL成人教育教学模式设计[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4):85-87.

[8]何晓阳.PBL结合LBL在我校医学信息检索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2006(2):264-266.

[9]陈明峰,丁文龙,李锋.PBL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88-89.

[10]崔炳权,李春梅,何震宇,等.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7-8.

作者:徐科 席晓岚

上一篇:绘画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绘画鉴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