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医学基础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医学能够通过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结合,不断带动自身发展。转化医学,因其符合医学的发展规律,在本世纪初被提出后便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促进国内转化医学发展,业界人士开始尝试对基础医学教育理念进行改革,期望能够为转化医学发展提供保障,这也是本文将要深入研究的重点。

第一篇:医学基础论文范文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实践研究

摘 要:通过回顾分析课程整合的国内外发展状态和趋势,探讨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内容和方法,阐释课程整合的优势和注意问题,应借鉴既往研究成果,积极探索适合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及教学模式,以早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完成学科教学目标,进而指导临床医学生临床实践,达到培养合格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 基础医学 课程整合 实践研究

整合临床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可以早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对指导临床医学生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整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即要打破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主题,以深化教改为动力,以学生培养为中心,探索适合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及教学模式[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和研究内容

1.1 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20世纪后期世界发达国家尝试进行课程改革并获得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出现了行政主体多元化、课程设置现代化等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1)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综合[2],日益突出的学科之间的通融性、知识的网络性、社会问题的普遍多学科性的特点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这与学校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衔接及课程设计的综合性息息相关。(2)强调人文教育应有机结合职业教育、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实际情况,突出课程结构的综合实践性趋向[3],这对于我国教育领域开展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2 主要研究內容

课程整合涉及课程结构、内容、资源和课程实施等,将临床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整合,可以早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对指导临床医学生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整合打破了教师学科的思维局限,迫使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自主创新地研究、使用和开发教材。

课程整合教学团队选择有多年教学经验、勇于创新、具有自我挑战意识的教师来执教,先由课程组制定整和教材实施方案,然后培训教师。

按照课题组分工,课题组成员带动对课程整合有兴趣的老师,根据研究目的率先行动,按照学科内整合、学科间整合和课内外整合的基本路径,深入解读和研究教材文本,全面实施课题研究。

在备课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学期不同基础医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即课程组组长组织解读教材,确定需要整合的课程及教学内容(在个人独立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集体研究讨论整合的程度、教法和学法以及执行时的注意问题,要各抒己见和建议并做出客观评价),确定应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课程,之后以周为单位制定教学进度计划表。在授课前2周应按照要求写好教案做好课件,并分发给授课教师。

2 课程整合的主要方法

将临床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整合,分为基础学总论、概论、系统模块三部分,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正常到异常的顺序进行。利用现有教材进行教学整合;利用计算机信息加工能力进行整合;利用计算机进行虚拟实验的教学整合[4];利用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整合[5]。课程整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1 PBL教学

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全程授课过程以学生为主体,10名学生为一小组进行讨论的形式。授课教师分三幕给出临床案例,学生分工合作,通过头脑风暴、建立假说、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共同分享等解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功能代谢变化等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及讨论来理解。

2.2 CBL教学

以典型临床案例导入,把重点知识主线贯穿在案例中,始终以案例为主线,进行解析。通过CBL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系统医学理论基础知识分析临床案例,追根溯源,增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网络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将小而有趣的内容制作成微课、慕课的方式进行网络教学,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学校已有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大纲、课件、教学视频、相关临床案例、图库及括展知识内容,弥补课题教学时间的不足。授课教师业余时间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指导学生自学、布置作业、自我测试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作相应调整。

2.4 交换教学

在各器官组织学构造及超微结构、临床用药等部分适当采取交换教学。在教学开始前,将学生分组布置教学内容,由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组内讨论后制作幻灯片在课堂进行汇报教学,老师给予总结、评价及答疑。通过交换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PPT制作、团队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主动学习的能力:课前进行预习,每一章节学习前要阅读《课程学习指南》的学习要求,知道学习的大概内容及重点。对所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及疑问点进行标记;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课堂笔记,跟上老师的思路,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并做好课堂笔记,要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课后要及时复习,整理重点内容,并适当做一些习题,巩固知识。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教学,PBL教学要积极思考、自主查阅、整理资料、共同分享;积极参与交换教学,锻炼自主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3 课程整合的优势、注意问题与既往研究

3.1 课程整合的优势

与传统教育相比较,课程整合打破了基础和临床的界限,两者之间能够实现融会贯通,精简和不重复的授课内容更加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课程整合实现基础医学纵向联系临床医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识记重难点知识,更有利于系统疾病的深入探究;课程整合能设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课程整合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和协作,有利于不同学科对同一教学内容的合理分配,促使教师共同探索新内容新方法,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3.2 注意问题

教学合作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可体现为教师结对合作,即教育教学中的传、帮、带,在同一学科的年轻教师与老教师两人结成对子,在教育教学中相互学习、合作与交流。某学科教师个体与其他学科教师个体合作:即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涉及与同一教学内容有关的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不定时不定向的沟通合作,形成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间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合作方式:(1)教研室成员部分或集体合作,集众人之长,避己之短。(2)教体个体与其他学科教师个体合作,优势互补,实现整合。(3)教研室之间的相互合作,同一学科教师优势难以无法解决相同的问题,与其他学科教研室或其教师合作往往可使问题迎刃而解,实现多方协作,推出精品。(4)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这是各种合作的落脚点,教学结合,教学相长。

3.3 既往研究回顾

研究显示[6],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培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学生广泛认可。

应提倡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Meta分析显示[7],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教学学生成绩和成绩优秀率均高于传统教学组,比传统教学法能很好地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综合能力。王冰洋等[8]研究显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法的日常考核成绩、病案分析能力和教学模式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法,能顯著提高教学质量。基于“器官为中心”的中医药院校西医基础课程整合教学改革模式能打破学科壁垒,使各学科紧密融合为一个整体,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整合能力[9]。吴敏范等[10]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治疗药物”的原则,在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中开展了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按器官系统进行教学,探索基础医学教学新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完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提供参考。

要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基础医学整合模块课程。姜文霞等[11]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涉及多学科及人体几乎各器官系统疾病发生机制与转归等主干桥梁专业知识,针对具有知识点呼应、内容宽泛、与临床紧密联系承上启下的特征,构建了基础医学“损伤、感染、免疫与修复”的全英文模块课程;模块教学从知识结构出发进行反向课程设计、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教学手段、持续改进教学评价及保障体系;通过优化传统学科教学体系和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促进基础医学的建设,推进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为国家培养了更多能够适应未来全球发展所需的人才。

课程整合是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基础医学课程教师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整合的需要,通过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整合出更加生动贴切的课程内容,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琳琳,韦磊,李帅,等.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及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管理,2019,5(2):124-128.

[2] 杨乐梅.学科资源整合 提高综合素质[J].考试周刊,2017(64):5-6.

[3] 邱忠维,戴光惠.整合课程:放语文到综合实践的天地中[J].今日教育,2014(3):47.

[4] 丁美荣.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整合的计算机网络研究性实验教学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163-166.

[5] 陈淑琼.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协作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05,4(3):149-150.

[6] 梁英,廖海涛,黄洪柯,等.高职护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9):86-89.

[7] 葛振英,贺红梅,陈明亮,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6):435-438.

[8] 王冰洋,徐晓艳,杜华,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1):40-42.

[9] 陈会敏,姚小卫,邹小娟,等.基于“器官为中心”的中医药院校西医基础课程整合教学改革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8):1985-1986.

[10] 吴敏范,姚阳,邹丹,等.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9):120,136.

[11] 姜文霞,余莉,陈小平,等.以结果为导向的基础医学整合模块课程的构建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9):652-656.

作者:王燕嬉

第二篇:改革基础医学教育理念,促进转化医学发展

摘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医学能够通过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结合,不断带动自身发展。转化医学,因其符合医学的发展规律,在本世纪初被提出后便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促进国内转化医学发展,业界人士开始尝试对基础医学教育理念进行改革,期望能够为转化医学发展提供保障,这也是本文将要深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教育理念;转化医学;基础医学;医学教学

转化医学属于医学研究范畴,在健康产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地位。转化医学是将临床治疗与基础医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医学思维模式。以组学芯片及基因组遗传学为基础的生物信息学科会和自动化通讯技术、医学理论保持密切互动,能够加快医学研究向工程运用方面的转化,有效缩短临床和基础之间的距离。为对转化医学发展进行全方位研究,我们首先应对基础医学和转化医学间的关联进行明确。

现代医学发展史已经揭示,未来医学能否实现突破性发展全赖于与其他学科结合与交叉的程度,而转化医学正是这个理念趋势下的产物。转化医学是医学研究中一重要范畴,是指将临床治疗与基础医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医学发展模式,该模式试图打破临床医学与基础学科间的鸿沟,发生交叉与关联,从而产生一个双向、开放、连续的新型医学发展方向。转换医学的优势虽然明显,但若是单纯依赖于传统的医学教育或者体系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将其与基礎医学教育之间关联起来发生化学反应。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对转换医学与基础医学教育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待能为其未来发展做出可借鉴的理论研究成果。

1、转化医学与基础医学教育理念间的关联

由于医学教育研究体系与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基础医学研究应用性与针对性相对较弱,并对临床价值发现反馈造成直接阻碍。而转化医学模式的出现,使得该项问题得到了解决,基础研究与临床科研关系变得更加密切,有效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为现代医学教育与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作为转化医学发展基础,基础医学教育会从教学阶段开始,对人才进行临床与基础双重内容培养,通过对转化医学能力与理念的运用,提升人才综合能力水平,从而为转化医学研究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同时,科学研究与基础医学教育能够为转化医学研究的开展提供可靠支持,通过教育手段对医学实践与科研进行指导,将科学发现运用到医疗实践之中,不断提高国内医疗水平,确保能够为病患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所以基础医学教育理念和转化医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通过对基础教育理念进行优化的方式,可以弥补转化医学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好地带动转化医学的发展。

2、优化基础医学教育理念,带动转化医学发展

2.1优化基础医学建设,适应转化医学

作为医院与医学院校建设的关键,学科建设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通过优化基础医学学科建设工作,能够提高转化医学人才培养水平,并为转化医学研究开展做好准备。在具体优化方面,一要按照转化医学发展需要,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理念进行调整,并以转化医学思想为依据,对科学建设进行指导,同时也要注重临床工作与基础培养的结合,保证人才发展的全面性;二要优化基础医学理论课程,按照转化医学特点,将多学科融合在一起推动医学发展,有计划的对新课程进行开设,增强对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力度。此外,对实验课程系统进行优化,改变以往医学科学分隔的问题,实施科学交叉式的实验教学模式,以便通过综合性实验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与个人创新意识进行强化,以为转化医学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2.2优化基础医学教学,培养专业人才

现阶段,由于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教学要求并不相同,医学院校在教学中难免出现理论与实践部分存在脱节现象,这并不符合医学改革要求,更不利于转化医学发展。为改善这一状况,完善基础医学教学,相关部门需展开新的尝试。首先通过运用问题学习模式,引入实际案例的方式,带领学生对案例展开研究,利用案例帮助学生内化学科知识,使他们能够将临床与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保证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其次,加大临床教学比例,尽早地安排学生接触临床实际诊疗活动,确保学生在应对临床问题时,可以将实践与理论有效融合起;最后,结合医学热点与转化医学理念,组织有关的医学科研讲座与其他学术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起科研意识,为转化医学科研发展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

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转化医学相关内容的阐述,使我们对转化医学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相关从业人员应认识到基础医学教育理念对转化医学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对基础医学教育理念进行不断优化与调整,确保可以通过增强基础医学科建设与优化基础医学教育等手段,切实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保证国内整体转化医学水平,确保我国医学领域在世界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马宁,杨琳丽,张艳芬,等. 转化医学视域下的本科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9).

[2]张琰敏,李潇寒,倪鑫. 转化医学在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2):1031-1033.

[3]冯聚玲,谢娟,赵磊,等. 转化医学理念下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基础医学教育,2016,18(9):732-734.

作者:唐硕

第三篇: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专业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为探索适合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专业发育遗传学课程教学新模式,在分析南京医科大学2015级基础医学专业授课效果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评价体系和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基础医学专业;教学改革

基础医学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于1996年在我国原北京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学校首批承办了该专业[1]。我校南京医科大学也于2014年开始招收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掌握扎实的基础医学科学和生命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并有较强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潜力,将来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医院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医学实验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专门人才。这就要求该专业的学生既要熟悉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和新成就,也要具有良好的基础医学各学科实验技能,掌握现代生物医学的基本实验技术以及医学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因此,找到适合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使医学理论知识与科研及临床培养紧密相结合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我校基础医学专业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现状

医学遗传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已成为医学科学领域十分活跃的前沿学科,被称为现代医学新的五大支柱课程之一[2-3]。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的结合,是一门研究人类遗传病发病机制、传递规律以及诊断、治疗与预防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4-5]。医学遗传学基础知识涉及广泛,与很多学科(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有一定的交叠,因此知识零碎,且涉及一些公式的推导和应用,相对枯燥抽象;而临床医学遗传学则与人类健康、优生优育密切相关,不仅需要掌握遗传病发病的因素和机理,还要求熟悉临床表现和基本防治手段,但目前我校医学遗传学教学侧重于基础知识方面,没有临床实践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我校基础医学专业开设的医学遗传学总课时为54(理论36课时,实验18课时),理论和实验课时都较少,导致以往教学过程中采取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且最后评价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与临床医学相比,基础医学专业着重强调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为了进一步说明教学改革的急迫性,本教研室对这学期刚上完医学遗传学的2015级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做了授课问卷调查,其中50%的学生都认为医学遗传学的授课需要改变,这其中有67%的学生都反映医学遗传学比较枯燥乏味,需要更有趣的内容或授课方式,基于这种现状,改革医学遗传学教学和评价的方式迫在眉睫。

二、我校基础医学专业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1.开展综合教学模式。当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多样,授课再也不应采用单一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教师为讲课中心的一种传统教学法。为此,我们计划采取LBL、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及E-Learning(electronic learning)綜合教学模式讲授医学遗传学。首先选择LBL教学模式,使学生准确系统地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再通过本教研室编写的两个医学遗传学案例(“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和“笨小孩”)实施PBL案例导向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科研及临床思维能力等。同时,与时俱进,安排学生参与本教研室构建的医学遗传学E-learning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利用丰富多样化的网络教学资源全面开展辅助教学。我们教研室安排教师轮流值日,每章节授课结束后发布平时作业,使学生学习不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同时及时回答网上同学的问题,积极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强医学遗传学理论知识与科研及临床的结合。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着重培养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即理论知识与科研及临床相结合的能力。故当五大类遗传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线粒体病和体细胞遗传病)讲完之后,可以安排学生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如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遗传医学中心见习,让学生实地对临床病例进行观察,研究遗传病的发病原因、传递方式和治疗方案,从而使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单的临床遗传咨询案例,请学生模拟遗传咨询师,解答咨询者的问题。

从科研角度结合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可以把医学遗传学最前沿的知识融汇到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动手能力。在讲授医学遗传学的过程中,如表观遗传学这章,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可以安排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撰写综述,从而培养学生查找和阅读文献的能力,让学生了解该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还可以安排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参观我们发育遗传学系的实验室,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直接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做些简单的实验,并参与实验室例会;同时当有国内外科学研究工作汇报的时候安排该专业学生进行学习。

3.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目前我校医学遗传学考核方式还是单一的试卷考核制度,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并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能力,以至于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研究团队拟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如上面所说的PBL评价考核;E-learning平时作业和参与度考核;综述写作考核;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考核以及最后的试卷考核,将这些考核按照一定比例综合,得出一个合理的分数。当然,这些不同考核方式的比例和打分标准应该在开学时就和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解释清楚。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4.培养优秀的现代化医学遗传学教师。现代医学遗传学发展迅速,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需要紧跟时代,向学生传输最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长期进行继续教育。除了平时多读文献充实自己之外,遗传咨询师的培训则是其中一个实现医学遗传学教师自我提升的有效方式。遗传咨询师是将先进的技术以易懂的方式宣传给大众,同时能为普通大众遇到的遗传问题提供建议及相关解决方案,使先进技术迅速、准确地转化为临床应用的专业人才,同时我国现在至少有2—5万遗传咨询师的缺口。因此,在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参加遗传咨询师培训有利于我们掌握最新的医学遗传知识,并能有效地和临床医学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三、结语

医学遗传学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基础医学专业作为我校南京医科大学新开设的学科尤其强调理论联系临床和科研的培养,因此我校急需进行医学遗传学全面教学改革,包括进行医学遗传学综合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医学遗传学理论知识与科研及临床的结合;开展综合性实验;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及培养优秀的现代化医学遗传学教师,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基础医学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赵丽,罗艳琳,韩松,李俊.谈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1):47-49.

[2]顾鸣敏,望铸钢.医学遗传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3]刘忠平,李质馨,徐冶,田洪艳,林冬静,潘晓燕.医学遗传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7):684-686.

[4]杜少陵.医学遗传学实验与学习指导[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

[5]郭洪,王艳艳,宋敏,许雪青,王燕,白云.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2):101-103.

作者:曹青 刘晨

上一篇:劳动保护论文范文下一篇:德育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