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创新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医学创新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医学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前医学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本文就此问题,结合我国的医学教学改革,从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入手,对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提出自己的建议。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关系着我国未来人们的健康水平与生活水平。医学院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我国整个创新人才建设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一篇:医学创新论文范文

以临床医学为导向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初步探索

【摘要】培养可以适应临床快速发展需要的医学人才,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只有提升医学人才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增长的需要。因此,对于加强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日常临床教学过程中的发现,只有在日常的临床教学中不断增强带教老师整体创新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临床学习创新性,辅以生活的临床实践活动平台及成熟的临床教学考评体系才能保证以临床为导向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工作有序稳定有力的开展。

【关键词】临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

《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GMER)和《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颁布,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使得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1]。我国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从八十年代开始,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总体而言,发展的步伐较缓慢,主要沿袭熟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创新性不足,不利于目前严峻医疗形势下创新医学人才的培养,也导致目前医学人才培养中几个致命弊端,比如教学理念与当今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主题不协调,导致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受限;教学形式及教学实践过于死板,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新、重结果轻思维等结果;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没有与时俱进,导致人才的培养与现实社会严重脱轨等系列问题。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是医学发展的灵魂,更是培养学科人才、提高人才建设水平的关键所在。只有实现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才能满足人民大众不断发展的医疗需求。特别是在现今严峻的医疗形势背景下,培养临床为主导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是临床教学的重中之重,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发展的需要。

1树立创新型的教学理念

创新型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从教学的理念上进行创新。众所周知教师是授业解惑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线力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教师队伍水平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积极学习本科及相关涉及学科的专业学术水平,更要加强平时的继续教育,拓宽广泛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是创新思维的传导者,只有拥有创新思维的教师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提倡加强教师队伍对创新教学理念的理解,要求教师将创新教育理念娴熟的运用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并根据各自专业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状况,将理论和实际结合,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教学理念的创新是一个教学双方互动的过程,应始终围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始终将创新能力培养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包括日常的理论教学、临床见习、临床实习以及临床实际执行,并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平台,从而让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断发散和提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强调一种启发式教学,注重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教师在整个教授过程中主要启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及积极性,让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以培养,从而为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临床实践的创新建设

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展及诊疗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培养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人才队伍对于促进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而言,是一项社会性性、革命性、前瞻性的工作。随着目前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社会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对医生素质的要求较之以往也有了显著的提高[2]。史亚琴认为:真正的医学创新人才,除了应具备必要的政治身体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强烈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好的团队精神[3]。因此,在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中不仅涉及到理论知识的创新性学习,还包括实践的创新性探索与学习。

2.1强调主动型学习医学知识信息量极大,单纯的记忆式学习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因此要压缩传统单纯的记忆式学习,提倡主动式学习。其中主要的改变在于完善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围绕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现代医学的要求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程设置方面弱化公共基础工程,强调人文社科、技能实践、临床实践等课程方面内容,加强人文社科知识的摄取有利于学生更多的接触到医学以外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总体视野;在学科方面建设方面,要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而增强学科联系和融汇;在专业知识方面,对医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各个学科相互联系,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过程也更有系统性了解,真正的做到从整体出发,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减轻学生的负担。总的来讲就是改变原有的填鸭式记忆学习,改主动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推理,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Problem-base learning,PBL)”,PBL教学是以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学习过程中由教师指定需要解决的疾病问题,通过学生互助主动检索医学文献信息,获取最新的医学知识与信息,了解问题的研究背景、进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集体获得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一种以问题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学习方法[4]。PBL教学模式自引进普及以来在医学院校应用广泛,临床教学成果显著。该模式锻炼医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提高了整体素质教育,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好的锻炼了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让思维和知识信息也得到了有效而充分的融合[5]。

2.2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建设创新型活动平台的建设:科研活动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激发有积极的意义。科研类活动是指在学校的组织下,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开展的大学生实践活动,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临床分析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性,挑战性和创造性。尤其是现在的学校及附属医院的科研活动多,加强与临床学科的联系,积极参与临床或基础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在工作中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也不断的发现问题而继续加强学习;在科研工作遇到难点通过思维的发散和技术创新从而顺利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学校应该扩大平台,加强学术单位的联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

3创新的临床教学成果评估

[JP2]既往的教学评估局限于单纯的分数,而对忽略学生的思维能力考查。而创新型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巩固,那么成熟创新的教学评估就是一个很好的保障,更是其不断发展的动力。在整个的教学评价活动中要紧靠创新思维能力的特点,重点考核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可以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在日常实际中,以主观题为主,着重于临床病例的分析能力和辩证能力,加强相关学科知识面知识的融合;在教学结果评价方面,着重于临床试验的设计分析,论文的书写及逻辑分析能力,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考核要点,从而才能真正的将创新型医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推广和改善。

4结语

总之,创新能力是医学发展的根本,培养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更是快速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的重要保障。只有在日常的临床教学中不断增强带教老师整体创新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临床学习创新性,辅以生活的临床实践活动平台及成熟的临床教学考评体系才能保证以临床为导向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工作有序稳定有力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桂庆军,游咏,尹凯,等.大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3):461-468.

[2]林心宇,李海燕.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现状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5,1(1):8-11.

[3]史亚琴,李文华.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初探[J],交通医学,2003,17(2):215-216.

[4]王静.合作探究法在医学信息素养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2015,24(1):75-77.

[5]程翔,黄培标,梁秋春,等.医学教育认证体系下的医学生信息素养教学改革田[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2014,23(3):66-68.

(收稿日期:2016.02.18)

作者:祝雪丽 施光亚

第二篇:医学创新人才培养

医学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前医学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本文就此问题,结合我国的医学教学改革,从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入手,对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提出自己的建议。

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关系着我国未来人们的健康水平与生活水平。医学院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我国整个创新人才建设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当前我国的医学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存在教学上的误区和政策上的漏洞,不利于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国外对于创新的定义始于1992年,并在此以后不断进行相关内容的完善,简要来说,创新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探索未知的领域,另一个就是运用新思维创造新成果。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到了十分成熟的阶段。他们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就是通过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带动整个人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所需条件也尽力满足,教学中的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试验占据很大一部分,通常都是以问题为教学中心,采用网络教学或者病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际体验,这样的教学环境在我国还是难以达到的。可以说,优质的教学环境让西方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更加高效地进行。

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倡导创新教育,让赋予创新能力的人才改造社会,提升企业和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到现在为止,我国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新一代的医生不仅拥有更多更全的专业知识,还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在文化素质与职业素质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医学方面的创新教育改革方面,我国的步伐并没有国外发展的快,我国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依旧沿袭建国后从苏联沿袭而来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提升课堂的授课效率。另外,现阶段,我国医学教学的试验环节通常以验证性试验为主,相比国外,创新性试验相对缺乏,这样的教学环境也不利于我国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医学院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依旧不高。

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当今创新人才培养不协调。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教学制度死板,教学内容也没有得到创新性的进步,长期使用统一教材,标准答案式的考试评测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创新能力也就在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下夭折。以分数定天下的教学模式很明显是不利于我国创新人才建设与发展的,而这种统一的培养模式,盲目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并没有将学生的创新能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放在教学日程中,忽视了对于学生内心人格与素质的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与方式都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依旧是基于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弊端,课堂通常是以老师为主,教师为大,学生只是课堂上一个的受众角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模仿、轻创新,严重束缚了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将课堂的主体再次转移到学生手中,才是实现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不适应。长久以来,我国都是按照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进行人才的培养,而这种方式也是我国教学制度的主导,但是,尽管这个体系在我国多年,但是仍然有很多嚴峻的问题使我们不容忽视的。比如说,教学中过分注重学科的完整性,而在保持学科完整性的同时,忘记了教学中学科的相互联系与融合,并且由于医学教学包含很多课程,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编排不合理,导致重叠交叉,这就使得学时众多,而与此同时,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这样的模式下无法及时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掌握的方面便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医学院没有适时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上,学生的任务就是要将主要的经历投入到知识的消化吸收上,积极努力学习知识。但是,就是这种只顾学习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医学创新方面的思维。院校不能把科技创新活动重视起来,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

医学院校缺乏创新型师资队伍。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依靠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进一步将创新思维贯穿到每一个学生脑海中去。当今阶段,很多教师不具备创新思维,所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重视,这也进一步阻碍了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建设。

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建议

更新教育观念。总的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人才的需求,不能胜任我国的社会建设,未来需要的是能够开拓创新,给医学界一个革新的新型人才,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革新观念,将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改革整齐划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到课堂教育的主体,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与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同,启发式教学注重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在整个课堂中扮演的角色仅仅是启发学生进行下一步思考。也就是说,启发式教学充分使学生的思维进行了调动,学生可以主动动脑思考,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主动投入思考的过程中,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逻辑思考、归纳演绎等等各个方面的思维,这些锻炼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培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创新思维的养成做好基础。

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型人才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相应的支撑。就现在的课程设置来说,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课程并不被重视,甚至是忽视,所以,学校医学院校应该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在教学内容方面,除了进行知识的教育,对于锻炼思维方面的课程,比如社会学、心理学、科研设计等等类似的课程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这样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的重要途径。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创新精神。我们上述提到,教师是创新思维的传导者,只有拥有创新思维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将创新思维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所以,医学院校要注重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当然,作为教师自身,也应该不断给自身充电,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水平,敢于探索,大胆实践,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思考,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开发铺平道路。

(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

作者:黄文静

第三篇: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摘 要:如今,我国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对临床医学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即医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及时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突发事件与问题。作为一门颇具实践性、技术性的基础课程,医学微生物是培育创新型医疗人才的重点环节,而实验教学可通过四段式教学模式提高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阐述基于实验教学的医学微生物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学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医学生;创新能力

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活动中,创新教育是践行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但当前医学教学方法都较为呆板,不能真正帮助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如何借助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医学教育的重难点问题。

一、实验教学的内涵与要求

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引下,学生利用实验材料与设备,自主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分析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的过程。它是学生巩固与验证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实验之前仔细检查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以保障学生实验的安全性;需要教师在实验之前充分说明实验要求,并做好基础示范,以提高学生实验的自觉性;同时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按时巡查、及时指导,以便发现并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增强实验有效性。待实验结束后,教师须安排学生做好实验小结并撰写实验报告,以提升实验完整性。

二、基于实验教学的医学微生物教学方法

1.基础验证型实验

基础验证型实验的依据是已知的实验结论,学习者利用初步形成的认识或假说参与基础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与排列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革兰氏染色实验:对大肠埃希菌与葡萄球菌作混合处理,要求学生染一张细菌涂片,并通过油镜仔细观察,然后由教师对其染色结果进行评价、指导。

2.综合设计型实验

综合设计型实验涉及的基础医学知识较广泛,它以教师拟定的实验条件、要求与目的为标准,以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为主要内容。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消毒剂新洁尔灭的消毒效果,教师可以先讲解实验注意事项,然后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与操作步骤,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实验项目、记录观察结果、整理总结实验报告。

3.探索创新型实验

探索创新型实验是开拓学生思维、培育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它由学生确定研究领域,拟定实验题目。例如,学生对抗生素抑菌环边缘的细菌密度产生疑问或兴趣,则可以自觉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查阅资料或求教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准确制订实验方案,然后交由教师审查修改,方案基本通过后则可正式进行实验,从而得出合理解释或结论。

4.开放科研型实验

开放科研型实验能充分发挥医学院校实验教学资源的效益,它主要面对实验操作能力较强、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例如,符合上述要求的学生可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参与研究生科研实验,在研究生的讲解、指导下共同探讨免疫学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实验教学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基础验证型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并提高其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常学生都极容易忽视微生物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基础性作用,造成一知半解的尴尬局面,而实验教学可以提供给学生基本理论与技巧再学习的平台。

其次,综合设计型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效融合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感性认识:学生可以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科研兴趣,提升自学能力、表达能力。

最后,探索创新型实验与开放科研型实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生能通过自由探索与科研合作主动搜索文献资料,思考实验与科研思路,从而树立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发展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深入了解实验教学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效果,笔者对50名沉溺于实验教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以下是具体结果: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能为学生创造较好的实验条件与环境,帮助学生掌握微生物实验基本知识,培养其实践能力,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实验与科研兴趣,提高其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其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忠玉,吴移谋,唐双阳,等.研究型教学模式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

[2]蒋丽.创新教育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病原生物学,2013.

编辑 赵飞飞

作者:李晶

上一篇:电影欣赏论文范文下一篇:幼教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