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告密文化”利弊谈

2022-10-20

不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 都会给学生学会告密的空间。有的班主任主动培养班级中“线人”, 有的班主任明确班干部的其中一条职责就是班级有事一定要“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大多有经验的班主任为了了解班级情况, 都有意或无意地在班级营造着一种“告密文化”。有趣的是,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 在观念上似乎都对告密行为持鄙视的反对态度。为什么教师和学生在观念上和行为上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告密文化对班级管理有怎样的作用呢?下面, 笔者将重点讨论这个问题。

1 什么是“告密”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 告密行为含有贬义, 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所以, 当个体有了告密动机或行为时, 是不愿意接受“告密”这个词的, 而是用能被社会伦理观所认同的、甚至支持的概念取代“告密”, 常见的就是“检举揭发”。告密与检举揭发都是一种行为, 只是概念所包含的情感色彩不同, “告密”含有贬义, “检举揭发”是褒义的。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看, 告密含有向班主任“汇报”、“告诉”等含义在内。因此, 本文用的“告密”是取《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中性的概念, 包含了“告诉”、“汇报”、“检举揭发”、“告发”等多重含义。通过对概念的分析, 不难说明班级管理中告密文化在观念和行为上存在的两难相悖的尴尬境地。它既具有社会存在的合理性, 又有被世俗人们排斥的不合情性。

一般的告密, 往往怀有某种动机。学生向老师私下汇报班级情况, 有的是出于对班集体的爱护, 出于一种正义感和责任感;有的出于对犯错误同学的真诚帮助, 希望老师能想出办法;有的是自身利益在公共场所受到损害, 比如上晚就寝后有学生讲话影响自己休息而自己又无能为力;还有的甚至是受到了某种威胁而不得不保护自己。当然也有仅仅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好感与信任。所有这些告密行为一律都贴上“不义”的道德标签, 反而会使学生陷入价值观混乱的境地, 变得是非不分, 显然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成长与社会道德的真正内化。因此, 笔者认为, 告密行为对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也有消极作用。告密文化的存在确实有助于班级管理, 但引导不当, 也会妨碍班级管理, 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人格的成长。

2 班级管理中告密文化的利与弊

2.1 积极意义:有助于班级管理信息的畅通, 提高了班级管理的针对性

美国俄勒冈州麦奇中学有一条规定, 凡是向校方举报有人携带武器和毒品入校者, 均可获得金钱奖励。此规定执行3年以来, 学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打架斗殴现象减少一半, 学生成绩提高一倍, 学校排名由最后一跃成为前几位。该校校长马伊罗先生说:“执行举报制度后, 校方能及时发现行为不轨的学生, 强令其退学。我们不准流氓团伙涉足校园, 污染校园空气。如果发现谁带了毒品或者武器进入校园, 校方会毫不留情地作出处罚。”

其实, 人们往往不清楚告密在什么条件下会是一种良好的社会行为。笔者认为, 判断一种告密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是从目的来做出决定, 而不是行为本身。比如它有助于战胜邪恶, 有助于维护集体利益, 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 那么这种行为就是对的, 我们常常把这种告密行为称为“检举揭发”。作为班主任, 不可能一个人就能全面了解到班级所有学生的情况, 常常需要有与班级学生沟通的渠道, 需要班级积极分子的帮助和参与管理。这些班级积极分子其实就是所谓的“告密者”, 那些沟通的渠道如“周记”、“班主任信箱”等就是告密途径。只不过由于人们无法从情感上对“告密”进行正面的理解, 因此, 我们往往偷换了概念。所以,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 班主任可以了解班级中的各类信息, 及时纠正班级中的歪风, 引导学生建立起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2 消极作用:不利于班级民主气氛的营造, 易引发学生间的人际矛盾

当然, 对告密行为的引导不当, 也会使班级内部相互猜疑敌视, 不利于学生品德的健康成长。不少班主任不注重班级民主气氛的营造, 强制要求某些干部或学生告密。完全把告密与阴暗、鬼祟联系在一起。甚至有的学校实行不“告密”就“同过连坐”的制度。不少学生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告密, “出卖”了身边的同学、朋友。如此的“引导”, 对学生的人格的成长和良好班风的形成却是深远致命的影响, 学生间相互猜疑敌视, 互不信任, 班风也将失去淳朴。《扬子晚报》的记者曾采访化名为“小兰”的学生, 她说, 本来自己是班里的学习委员, 和同学们的关系也不错。自从上学期班里有同学放学去网吧被班主任发现后, 班主任就要求她负责监督同学放学后的去向, 一旦发现情况就要汇报。后来发展到连上课讲话、抄袭作业等也都要小兰负责“监管”, 定期汇报。一段时间下来, 班主任成了“消息灵通人士”, 而小兰渐渐被同学们疏远。自从发现小兰是老师的“小眼线”后, 本来两个最要好的女同学也因为大家对小兰的排斥而不理她了。这种强制告密只会毁坏学生的人格。而且, 告密者表面上伤害了别人, 其实, 真正受害最大的还是自己。显然, 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有自己的判断, 与其强制他们告密, 不如让他们自由选择。学生的是非观念和人格, 只有在宽松民主和理性的环境中才能健康形成。因此, 专制下的强制告密应该远离我们的学校与社会, 但民主气氛下的自由告密行为应该是我们提倡的。

3 班级管理中对告密文化的引导

在班级管理中, 告密行为与民主气氛并不是一种水火不容的两种隐性文化, 事实上, 它们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规范是可以兼容的。在班级内, 我们可以创建一套确保所有学生的正当利益不受侵犯、又能使学生对班级管理没有借口保持沉默的告密规范, 让他们弄清楚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揭发问题, 这样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自主管理的意识。这种告密规范必须符合以下几点原则。

(1) 告密的出发点是为了教育学生, 防止不良问题的恶化。

(2) 告密者必须掌握有力的证据能够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 告密者意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班级或个人严重的后果。

(4) 告密者要对自己的告密行为负责, 不得诬告和中伤他人。

(5) 要给予正当的告密者有合理的成功机会。

当然, 对于愿意揭发班级或个人问题情况的学生, 教师要保证他们不会因为正当的告密而受影响, 让他们认识到告发那些不道德行为则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 是一种帮助他人、教育他人的正义行为。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告密文化是班级管理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 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至于告密文化对班级管理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键要看教师的引导行为。另外, 建立一套告密的道德规范也是告密文化在班级管理中得以发挥积极影响的重要保证。

摘要:当前, 班级管理中盛行一种隐性文化——告密文化, 不少教师和学生对这种文化的认识有很大的偏见。本文秉承客观的研究态度, 对班级管理中的告密文化进行利弊分析, 并就建立一种趋利除弊的告密规范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告密文化,班级管理,告密规范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解读下一篇:清洁生产审核在油气输送管道企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