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管理过程中的文化渗透

2024-04-25

谈现代管理过程中的文化渗透(精选6篇)

篇1:谈现代管理过程中的文化渗透

谈现代管理过程中的文化渗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不同层次和形式的管理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要在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单靠激励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注重文化因素的重大影响,文化的主导价值意义是重大的.,其所涉及的信息沟通、认同性和使命感的形成等文化因素不容忽视.

作 者:顾素君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人文社科系,湖北,武汉,430063 刊 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4(3) 分类号:G05 C931 关键词:市场经济   现代化管理   文化因素  

篇2:谈现代管理过程中的文化渗透

一种有形或无形凝聚起来的文化,会渗透于一个人的生命,伴随他的一生。

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有优秀和不良之分。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人奋斗过程中的力量源泉,不断激励他前行;这种文化也是一所学校创办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断推动学校前进。

文化具有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使人形成理想信念、奋斗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功能。学校文化应该是学校所有成员共同遵循的共同愿景、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

学校文化不是仅仅向干部、师生说说的,也不是单单为了展示学校形象用的;它不只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装潢门面的饰物,学校文化是用来激励全体干部、师生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全面发展、成人成才、为国效力的催化剂、发动机和助推器。

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领导层的以身作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它关系到学校文化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持久性。如果领导层口头上讲的是“创新”,可真实的思想和行动却是保守;提倡的是“团队”,实行的是独断;嘴上说的是规范,实践上做的是随意;说是求真务实,做的却是表面文章;讲的是尊师重教,行却是唯我独尊。这种理念和行为的脱节、言行的不一,长此以往,形成的便是文化的两面性,这种不良文化的形成,不但不能凝聚人心,反而会削弱学校整体的权威,导致集体成为散沙。每一名干部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实际上都起着引导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不同于一般教职工所起的作用,这是每一位干部必须十分注意和重视的。

一个学校的管理离不开文化,一个学校的文化也离不开管理。管理讲求制度和规范,文化讲求氛围和契约,两者必须有机融合。规范中出文化,文化中有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文化离开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便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管理离开文化的导向便会沦落为强权的工具。因此,把学校的文化理念转换为学校干部、师生的良好行为,转换为全体干部,包括领导干部,以及师生的信念、作风、制度、规范、机制,是形成一个学校特色文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领导层、全体干部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责和义务。

学校管理过程就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要么形成一种优秀的学校文化,要么形成一种不优秀的或者不良的学校文化,要么由优逐步变劣,要么由劣逐步变优,人们必须从中加以选择。当然每人都想选择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那就必然要选择优良的管理、现代理念的管理,形成一种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良好局面。

从学校文化的意义上讲,“文化”是虚的,工作的过程、结果是实的。但这种“虚”会发挥非常“实”、非常“硬”的作用。我们必须把“虚”的事情做实,把实的工作接“虚”,即做实事时,每时每事,每人的一言一行,始终都与学校的文化建设相联系,而规划学校的文化建设时必须与具体实践相统一。

一个学校中的每一个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展示着学校的文化,学校中的每一项规章、制度、措施、决定,都包含着学校文化的内容,学校文化无所不在,无人无事不体现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浸透在全体干部、师生员工的全部行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反过来说,所有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显示出学校文化水平的高低。所以,学校的成员对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必须认真呵护,要维护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反对任何一个损害良好氛围的不良现象,这也是学校每一个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各方面负责人、教职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优秀学校文化主要的外显特征至少应该有以下几点:

1.学习型学校。学校领导者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实践者和探索者,逐步建成学习型学校的管理体系;教职工人人都确立终身学习目标,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人人通过学习,追求发展和人生价值。

2.优良的学校管理。学校的管理是民主和谐的,干部责权利统一。领导和管理的核心是服务,为教师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合的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各类工作措施能够激励教职员工敬业爱岗,不断进取,促进师生的发展和成长。

3.群众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教职工热爱学校,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这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是学校管理主体的体现;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是民主和平等原则充分体现的学校。

4.人际关系和谐,工作氛围令人心情舒畅,大家愿意在其中探讨问题、研究工作,共同协作,创造佳绩。因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必定是积极向上、促进发展、关系和谐、思想活跃、团结合作的集合体。

5.学术自由、研究气氛浓厚。干部、教师积极研究教育管理、探索教育规律,自由讨论蔚然成风。教育是科学,没有研究和探究的氛围,学校难以发展;研究的过程也是干部、师生发展的过程。

篇3:谈现代管理过程中的文化渗透

一、创设教学情境, 渗透文化意识

在文化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 带动学生的文化体验情绪。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A中的Unit 5 Let’s celebrate这一单元时, 教师以情境为载体, 将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由于中西方存在巨大的差异, 因而庆祝的节日也有所不同。教师以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为例, 利用多媒体呈现这两大节日的欢庆场面。在呈现圣诞节这一节日时, 画面上有圣诞老人、圣诞晚会、圣诞树、圣诞礼物等;在呈现春节这一节日时, 画面上有贴对联、包饺子、放鞭炮、拜访亲戚等, 画面上都透露出浓重的节日气息。紧接着, 教师与学生互动:同学们, 看到这些画面, 你知道这些节日吗?学生们大声地回答着“圣诞节”和“春节”。师继续:西方人怎么庆祝圣诞节呢?我们中国人又是如何庆祝春节呢?……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利用图片情境引出文化学习, 有效地渗透文化意识。

二、多个环节教学, 培养文化意识

(一) 词汇教学, 培养文化意识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师要重视从词汇入手,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词汇具有特定的文化知识, 教师要将这些词汇中的文化信息挖掘出来, 利用有效的方法, 加以渗透。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B中的U-nit 8 Pets这一单元时, 教师利用词汇教学, 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本单元的主题是“动物”, 动物的英文词汇包含强烈的文化信息。例如:dog, 在中国人眼里, 只要看到dog, 一般都会想起贬义的内容, 如猪狗不如、你这狗东西等;而在西方人眼里, 看到dog, 一般都会想起褒义的内容, 因为他们将狗视为朋友, 如you are a lucky dog;love me, love m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列举出更多的词汇, 如dragon, cat等, 让学生交流对比文化差异, 深化词汇印象, 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词汇中包含的文化信息。

(二) 语法教学, 培养文化意识

语法教学中也含有丰富的文化内容。由于中西方思维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一些语法表达上也不免存在一些差异。教师要紧紧抓住语法教学环节, 利用合理有效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A中的Unit 4My day这一单元时, 教师充分利用语法教学, 渗透文化知识,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主要以“my day”为主线, 引导学生将日常一天以英文形式叙说出来。在表述时间和地点时, 中西方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人喜欢从地点到时间这样的方式表述;而中国人则刚好相反。例如:I go to school at 6:30 in the morning.中文译文:我早上6:30分去上学。这就是思维差异导致的表述有所不同。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辨别其中的文化差异, 避免在英语表达上运用中式思维。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更多的类似的句子。如:我晚上10点上床睡觉。I go to sleep at10:00 in the evening.通过练习、体会, 学生感受差异。

三、情景模拟活动, 提升文化意识

“融入了, 才能有深的体会”, 这就提醒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 让学生感知文化差异的存在, 还要让学生体会差异, 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可以设计情景模拟活动, 让学生模拟文化情景, 体验其中的差异。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A中的Unit 5 Let’s celebrate这一单元时, 教师以“赠送和接受礼物”为情景, 引导学生模拟,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俩俩合作, 模拟中西方赠送和接受礼物的不同。这两个情景的重点在于“接受礼物时, 西方人喜欢当面拆开礼物, 并表示非常喜欢礼物”。如:Oh, this present is so beautiful.I like it very much.Thank you.而我们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 一般是等客人走后才开始拆开礼物。学生融入情景将其演绎出来, 深化文化印象。又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A中的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这一单元时, 教师引导学生模拟“西餐就餐时的礼仪和中国人就餐时的礼仪”, 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总之,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 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文化学习在英语课堂中不可忽视, 教师要注重点滴渗透, 重在引导, 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摘要:长期以来, 文化教学在英语课堂上处于“被忽视”状态, 因而学生文化意识非常薄弱。为此, 教师必须重新重视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渗透,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本文拟结合牛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例, 分析英语课堂上的文化渗透方法和途径, 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文化渗透,培养意识

参考文献

[1]浦晓红.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新课程 (下) , 2013 (03) .

篇4:谈现代管理过程中的文化渗透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渗透;策略

1.前言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重要的英语语法知识,而且要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英语教师要将语言与文化融为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改变学生的思维观、习俗观和世界观,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2.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渗透策略

2.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传授给学生有关词汇、语法的知识,不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的发展。除此之外,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用相关的英语名言警句,并且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去学习不同的文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

2.2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識

在高中英语教学教学中,要增加一些有关西方文化的知识,从而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意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丰富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西方国家的习俗、宗教和历史。其次要解读词汇、短语、谚语等语言单位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最后,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的知识性,使英语教学更加切近交际的语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2.3运用教材内容,最终实现文化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手中的教材,带领学生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高中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为学生放映一些外国大片,从而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在电影的影响下,可以引导学生接触西方文化,使学生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激发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好奇心与兴趣,从而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2.4引导学生多看一些西方文化的书籍

高中院校在英语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看一些有关文化的书籍、报刊,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更加拓宽学生的视眼。文化书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口语表达习惯发生重大的变化,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3.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将文化意识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过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到西方文化的历史,并且在理解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使学生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祖华伟.略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03).

(作者单位 重庆市暨华中学校)

篇5:谈现代管理过程中的文化渗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数学教学的文化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先谈如何认识数学是一种文化,及其文化资源的内涵,然后试从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联系数学史实、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欣赏数学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与此相应的要求教师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有所提高。

一、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文化的含义很复杂,如今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几百种,难怪有人说,“文化是个框,什么都能装”。那数学文化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提到:“一般说来,数学文化表现为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它既包括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人的思维的训练功能和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也包括在人类认识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和所能达到的崇高境界等”。可见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的影响。新时代的教师应思考如何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渗入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二、数学文化资源的内涵

人文精神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包括对高尚的道德、信念、人格的追求;对自由、平等、正义的渴望;对幸福、信仰、人生价值问题的反思;对知识、科学、真理的求索;对客观现实、自然规律的遵循。概括地说要养成健康的人格,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默契的关系。数学学科的内涵十分丰富,功能极其全面。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可是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数学学科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教育素材。数学知识、学生生活、社会环境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数学资源,我们要充分挖掘与利用这些素材,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探究活动。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

(一)、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价值

数学上的每一个发现或发明,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的某一种思考。数学教育应当努力还原、再现这一发现或发明的过程,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数学知识的源泉。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获得的过程来发展学生的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等一些数学文化的精髓都依附在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创设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尽力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能够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数学发展的原动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这也正是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例如在几何教学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欧几里得建立公理体系的思想对人类理性思维、数学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影响;在解析几何、微积分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笛卡儿创立的解析几何,介绍牛顿、莱布尼茨创立的微积分,以及在文艺复兴后对科学、社会、人类思想进步的推动作用;在有关数学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人类对数认识的过程,数学的发展和扩充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内部动力、外部动力以及人类思维对数学产生和发展的作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力量。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指出:数学应该不仅指数学知识,而尤其是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

(二)、让数学回归生活,渗透数学文化的应用教育价值 众所周知,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产品质量的控制、市场销售的预测、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都与数学有关; “ 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艺术之美,化工之巧,火箭之速无不与数学有关 ”(华罗庚语)。数学文化的意义还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它的内涵,还在于它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性,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文化的价值就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要用到数学。

比如说让小学生学一点概率的知识,从而让他们从小就了解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必然性、随机性和可能性;再比如说函数的教学,首要的目的应是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因果关系,函数只是将这种相互联系用数学的形式表示出来,从而更好地去研究这种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函数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展示并教会学生去寻找、揭示现实生活中的因果关系。

(三)、联系数学史实,渗透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

数学史的用处不仅在于历史公正的衡量每一个人,使得后人可能得到同样的称赞,而且还在于促进发展的艺术,而它的方法是通过有名的范例为大家所了解。数学史与人类的各种发明与发现、人类经济结构的演变、以及人类的信仰相互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一种哲学,这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将影响学习者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因此,数学教学应关注在数学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历史,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整体认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领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联系,领会数学发展的历史和伟大成就,体验数学文化的底蕴。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介绍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尤其是数学史,体现数学学科的历史价值。例如: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方程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祖冲之运用刘徽的“割圆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七位,领先欧洲一千多年。秦九韶完善的中国剩余定理,国外落后了554年才由高斯建立。领先西方四五百年的数学成果,还有“杨辉三角”、朱世杰的“垛积术”。古埃及尼罗河经常洪水泛滥,摧毁地界,退水后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几何学便源于这种“测地术”。航海事业的高度发展,天文学数据计算的需要,催生了能简化繁重计算的对数。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关于几何的一些历史”,“对数的发明”等等,通过对这些历史文化的介绍,足以向学生阐明,数学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唯物观。

正是通过介绍这些丰富的数学历史文化,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在数学教育中多一些人文的关怀,让学生不但是未来的一个“科学人”,还是一个“文化人”。多年以后,知识可以忘却,但根植于科学知识中的文化将让学生受益终身。展示数学文化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四)、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文化的美学教育价值

数学美俯拾皆是:统一之美、简洁之美、对称之美、和谐之美、韵律之美、纯粹之美……。直线的刚劲,曲线的柔和,蝴蝶定理、黄金分割、勾股定理等的神秘,无不充满了数学符号的简洁、公式的流畅、推理的严密、证明的精湛令人赞叹不已的自然诗情画意[4]。

数学的美具有美的一切特性,不仅具有逻辑美,更具有奇异美;不仅内容美,而且形式美;不仅思想美,而且方法美、技巧美,简洁、匀称、和谐,到处可见。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其独特的外形美引人注目,它又与黄金数0.618、勾股定理关系密切,演变出一系列奇妙的性质,令人神往,成为数学文化的一段佳话。再如:徐利治先生把“孤帆远影碧空尽”当作“极限”的意境;陈子昂的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是一维时间和三维空间的结合;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形容数学上的“无界”概念等,这些都是绝好的案例。难怪数学家莱布尼兹感叹:“音乐是一种隐藏的算术练习,透过潜意识的心灵跟数目在打交道”。正如喝白开水与品茶,感受是不同的。如果你只把数学当做一门工具,很可能是淡而无味的,而作为一种文化来讲,要慢慢地让学生有一个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感受数学之美,更是一个慢慢品味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数学美的氛围,使学生置身其中,去认识、发现和感悟数学之美,受到美的熏陶。

例如:泰州九龙实验学校的陈建教师在上《黄金分割》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黄金分割的应用。在播放国歌的同时。用多媒体展示升旗的画面。在歌曲达到高潮(我们万众一心……)的时候。画面旗杆的对应部分出现闪烁的红点.这样。把歌曲中的黄金分割转化为线段中的黄金分割,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国歌的雄壮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

要实现数学文化的建设,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能够对数学文化有充分的感知。著名华裔数学家、国际数学的“诺贝尔”奖——费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说:学数学是要有一点气质的。我们的理解就是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不能眼里只有数学题目。数学和文学、哲学、美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出色的数学家都有着广泛的爱好。所以,作为数学教师也应该具有综合的、全面的能力和素养。

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出学科以外广博的知识系统。学生的认知过程各有特点,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需要有特别丰富的资源。可以阅读加强自身修养的书籍。这些书籍看似与教育、教学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但长期阅读这些书籍,对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文化品位很有帮助,对教育教学又会有促进作用。使得我们能做到教书又教心。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数学文化,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必须提高。

篇6:谈现代管理过程中的文化渗透

1、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以校园的管理文化、课外文化和课堂文化为主要内容。校园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管理的各种制度,学生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学生对教育者所灌输的思想、行为方式的接受过程是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内化为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学校的德育要求、内容、形式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选择的,不管学生愿意否都必须接受,因而容易被学生看成是一种非意愿的外界制约力,从而出现一种压抑感。学校在制订规则、规范时,要考虑不同年级层次提出要求,要认真研究其内容和形式是否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内在需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是国家制定的法规条文,其中充分体现了它在学生中的可接受性。我们在德育检查中看到,各校都有一套较完整的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其中有关对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大致也体现了这个原则。?

此外,优化集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在教师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敬业爱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课外文化是指学生课外文化活动。如第二课堂活动、课间活动等等。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商品经济促进了市场文化的发展,使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商业的特征。千姿百态,复杂纷繁的社会文化对学生产生着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吸收社会文化信息中积极有益的因素,充实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给校园文化注入时代色彩和生机。在学生身上反映出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学校德育只能因势利导,教会他们正确辨析社会文化的“香花”和“毒草”。近年来,各级学校举办的“三百活动”,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双休日的兴趣班,对增强学生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德育因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做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提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启发引导,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近年又推广“乐学”经验,归根到底是要求教育者要同教育对象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学习主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

改善课堂气氛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老师在继承和借鉴传统的和国内外的有益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要勇于改革创新,适应时代要求。其中,中老年老师惯于坚持传统观念,接受新事物也比较迟缓,同学生的代沟比较深。在社会观念、社会行为、生活方式的评价和取向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因而付出的气力要大一点。?

2、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作用?

学校的校园文化表现在学校校风与课外文化活动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校园德育氛围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风包含学校管理、师生精神状态、行为作风、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等。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结果,也是德育的手段。学生每天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时间生活在校园里,他们时刻受着学校各种纪律制度的约束,师生的`言行,校园的一草一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环境制约的作用。

这是因为校园与环境在德育中同时具有潜在性、渗透性和感染性的特点。?

最近的德育工作检查中发现,各校都十分注意德育的经费投入,优化育人环境。我区规模最小的渔业小学,用于美化、绿化环境,建造宣传栏等主面就用了6000多元。各校都十分重视校园美化、环境绿化,并按照上级要求,做到学校1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机室,无小摊贩摆卖零食。注意管理学生的仪表、环境卫生。扎实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活动。?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以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文化形成新颖多样,龙蛇混杂,对青少年儿童适宜与不适宜问题,学校要通过自身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能力,并引入健康的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内容和形式,充实发展校园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外文化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黄岐中学组织歌咏队、管弦乐队,定期组织演唱会和音乐欣赏会活动。不少学校鼓励学生文艺创作,投稿《黄岐文艺》,写影评、社会调查报告,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给予学生健康的熏陶。全区培养了一批小歌唱家、小画家、小书法家。市艺术花会的各项文艺比赛,全部夺得了金奖。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了学校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凝聚力,有助于培养朝气蓬勃精神,增强了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自觉抵制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的侵蚀。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健康地成长。?

3、建设校园文化要注意形成学校特色?

校园文化是校园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在于德育渗透。?

对于校舍不足、场地窄小的学校,从整体美的角度出发,有计划地安排设置各种活动场室,完善各种制度,提高校舍和场地的利用率十分重要。各办学单位在近几年的教育投入中,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有四所学校已顺利通过市一级学校的验收,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在办学条件已上等级的学校,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更要注意布局的合理,总体协调,富有特色,兼实用性与艺术性;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合各类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

目前,一些学校在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过滥的编排布局。过于注重标语口号,墙壁上到处是校训、名言警句。使人不禁回想起“文革”当年的“红海洋”。其二,缺乏整体协调。高档次建筑,低品位艺术,内容形式呆板,投入大,效果小。某些学校花数万元搞个雕塑作品,还要两个小朋友举着个原子结构模型,五十年来一个面孔。三是管理不善,周期性长,过时的板报随处可见。还有是严肃性不够,不使用规范字,一些人物塑像不注意保洁等等。?

上一篇:归还贵重物品感谢信下一篇:大学生农村工作者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