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022-09-10

“ 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与理念、学习环境与工具的改变, 引起了学习形态的变革。在教育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成为一个日益增长的普遍现象, 各高等职业院校的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逐步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 目的是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1高职院校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的意义

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成为一个日益增长的国际现象, 其开放共享、知识公益的理念特色, 基于互联网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大规模建设和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实践模式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 我国自2003 年起开始实施, 历经10 多年实践, 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多个学科、含有丰富网上教学资源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为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及优质资源共享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十二五”期间, 在教育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 教育部对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和补充, 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加强对高职院校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管理的研究, 充分发挥其开放共享的重要功能, 有利于提升优质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益, 对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进一步加快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2高职院校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现状与问题

目前, 各高职院校都已经建设了相当可观的不同层次的优质课程资源, 但是多数高职院校对如何管理这些优质教学资源缺乏清晰的思路, 对如何充分发挥它们的效益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对策, 对如何实现开放共享, 如何扩大开放共享程度上却没有深入的研究。 同时, 由于涉及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中的激励政策等相关问题, 部分学校及教师仍存在封闭式的传统办学思维, 共享意识薄弱。 如此种种因素, 导致优质课程资源难以有效发挥示范性和辐射作用。

3高职院校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坚持应用导向, 着眼实效提升, 以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重心, 结合实际, 应用广域网平台积极构建由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服务体系, 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 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3.1 加大投入, 加强管理

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到深化专业建设的一项重点建设工程, 是整个专业和课程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各级优质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建设工作, 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 首先, 成立优质课程资源建设领导小组, 加强对课程资源建设的领导, 结合院校实际制定与重点建设专业配套的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规划。 另外, 还要指定专门机构强化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管理, 制定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管理办法评估指标体系。 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课程建设及资源建设。

此外, 在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实施中, 高职院校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支持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工作。 一是搭建管理团队和课程团队; 二是将课程资源建设设备费用优先列入学院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计划; 三是设立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专项经费, 主要用于师资培训;购买教学模型、计算机等设备;购买虚拟现实开发软件和支付课程调研费、资料费、主讲教师及参与该项目教师的津贴等。

3.2 优化团队, 创新机制

优质课程资源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 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 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 为了适应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特点, 高职院校应对课程资源建设团队进行了优化, 增强优秀教育技术骨干的配置, 负责课程的教学视频的拍摄及后期制作、课程维护、内容刷新等信息技术支持, 为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对传统精品课程的创新与优化, 要求创新管理机制、协作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工作机制, 以适应整个工作的需要, 不断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首先是要创新管理机制。 不断健全管理制度, 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建设工作管理的规范性管理规范性。 其次, 实施协作机制。 优质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建设需要专业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共同参与, 专业教师负责课程资源的设计与教学实施, 信息技术人员则需开发开放共享平台。 往往这两类人员分属不同工作部门, 协作机制的实施有利于整合人力资源, 确保各职能部门、人员的有序、协同工作, 提升工作效率。第三, 推行激励机制。 不断修订和完善学校各项信息化建设奖惩制度, 从制度上保证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融合。 同时将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建设工作成效纳入职工年度考核、评优评选指标体系, 以激励机制促进该项工作的长效推进机制建设。

3.3 整体设计, 精细化建设

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文件资料库、 课程习题和试题库、声像资料库、专业教师资源库、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资料库等。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应注重数字化课程资源整体设计, 做到资源层次清晰, 相互映射。 在建设实施中, 首先应进行高职学生学情分析, 基于高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的学情分析, 以视觉、操作、实用为导向, 对课程资源进行情境化建设, 使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亲身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职业能力。 此外, 在资源建设过程中以典型的项目、案例以及文化精华、技术精华为主要资源, 依据培养目标, 细化分解知识点、素质点和技能点, 形成原理库、方法库、标准库等。 以适应高职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适应教学资源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样、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趋势;适应泛在学习。

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的目的是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 教学实践无疑是检验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首先, 高职院校应以项目试点为抓手重点推进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工作。 通过信息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试点项目、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等一载体, 采取课程团队协同创新模式, 开展信息化教学方式方法应用探索。 其次, 加快优质课程资源的推广应用, 组织学生积极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在线学习, 老师及时答疑, 通过师生广泛的应用, 发现查找不足, 积极对课程资源进行更新和维护, 不断更新完善。 另外, 开放学习权限, 接受在校学生以外的有相关需求对象的学习, 拓宽课程资源的应用范围, 发挥最大限度作用与价值。

3.4 搭建平台, 泛在学习

优质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必须依托广域网平台开展, 高职院校应把握住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大潮, 积极探索优质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方案。 高职院校可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开展优质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建设, 如国家、省、市、校等各级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学校网站等, 也可系统设计搭建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平台。 将与课程学习相关的教学文件、学习资料、教学资源等内容上载到网络平台,

实现网上学习辅导、资讯交流、检查考核、教学评价等,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开放式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平台, 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 如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化工仿真教学平台将理论学习、 交流沟通和在线仿真等多种功能集成于一体的网络学习交流平台, 仿真操作过程对接实际生产过程, 形成了虚实结合、工学互动、跟踪前沿、动态更新的教学仿真过程。学生在该平台仿真预习, 了解单元设备及工艺的基本操作流程等, 让学生身临其境。如通过学习和交流工具, 开展留言、私信、群组讨论, 师生共同答疑, 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资源, 增强了教学针对性, 提高了教学效果。

摘要:加强对高职院校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建设研究, 有利于提升优质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益, 促进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融合。本文从政策保障、团队建设、资源建设、开放共享和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建设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放,共享

参考文献

[1] 隆平, 舒均杰, 田伟军等.教育云平台在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 (4) :54-57.

[2] 隆平, 舒均杰.基于云平台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4, (5) :101-103.

[3] 罗源, 刘颖.基于云平台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 (23) :39-41.

[4] 程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探析[J].学理论, 2015, (17) :201-202.

[5] 栾永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 :57-59.

[6] 陆梅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6) :27-30.

[7] 王林清, 蒋怀柳.强化服务意识推进学生工作方式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23) :34-36.

[8] 黎斌.关于高校学生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新模式的思考与构建[J].学周刊, 2015, (6) :5.

[9] 罗源, 刘颖.论高职院校开放性培训工作机制的创新[J].职业教育 (下旬刊) , 2014, (6) :10-12.

上一篇:康体多联合皿治林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下一篇:“虎伤人”事件的法律责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