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闲暇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

2022-09-10

一、高职闲暇教育课程的内涵

闲暇教育 (general education) 是关于闲暇生活、闲暇技能和闲暇价值观的教育, 是闲暇理念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体。闲暇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乐观向上、有理想有担当的国家公民和身心健康的社会个人, 其实质是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

闲暇教育课程是根据学校闲暇教育目标而开设的课业及其进程的总称。高职学生闲暇时间充裕, 但不少学生不知如何利用大好的闲暇时间, 大把的闲暇时间浪费在无聊的逛街购物、玩手机、打游戏等无所事事上面。闲暇教育课程就是要通过课程教育手段, 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利用闲暇时间, 过好闲暇生活, 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综合素养、闲暇价值观幸福观的课程。闲暇教育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思维敏捷、乐观向上、热心实践、闲暇技能技术突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心的全面发展的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二、当前闲暇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 对闲暇教育课程认识不足, 定位不合理

闲暇教育是培养学生闲暇价值观、闲暇生活技能、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 许多高职院校认为闲暇生活是学生自己的事, 对闲暇教育和闲暇课程重视不够, 认识不足, 课程开设往往是应付国家教委的任务, 象征性地开设一些传统类闲暇课程, 把闲暇课程开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课程的延伸, 定位不合理。闲暇课程应体现提升学生合理利用闲暇时间能力、培养闲暇生活技能、形成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幸福观等多方面的作用, 课程的设置要合理, 充分, 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闲暇素养, 合理的闲暇知识和能力结构, 才能达到闲暇教育的目的。

(二) 闲暇教育课程内容与学校学科课程重叠

闲暇教育课程的内容应当体现闲暇教育思想, 侧重于闲暇理念、闲暇技能、闲暇价值观幸福观的培养。然而当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 往往把闲暇课程开成了学科课程的附属品, 可有可无, 尤其是闲暇课程的选修课, 课时少, 没有专门教材, 或被开成“微型专业课”, 学科性、专业性倾向严重, 甚至将学科课程专业教材直接作为闲暇课程的教材, 不仅内容深奥难懂, 而且偏离了闲暇教育的目标, 忽视了对学生闲暇价值观、闲暇理念和闲暇技能的培养。

(三) 闲暇教育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不是十分合理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闲暇教育课程设置大多仅是从扩展学生的知识信息量角度出发, 提供的多是一些零散的、碎片化的、缺乏系统体例的知识内容, 而且课时安排少, 受篇幅限制, 对相关知识也多只能是简单的介绍, 这与闲暇课程培养闲暇技能、提升闲暇生活质量的目标相差甚远。文学鉴赏、艺术欣赏、创业社团培训、志愿者服务等闲暇课程的目标无不是培养学生较强的能力、较好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知识, 这些闲暇技能素质教育目标, 仅仅靠走马观花式的简单介绍相关学科知识是无法达到的。

(四) 闲暇课程缺乏跨学科课程, 不利于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由于没有站在闲暇教育的视角去开设闲暇教育课程, 再加上受到市场经济下, 社会上功利主义、重专业、轻人文素养风气的影响, 目前, 高职院校的闲暇教育课程的内容质量不尽人意, 因人设课现象严重。学校往往以“微型专业课”方式, 通过降低专业课要求来设置选修课, 或者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目的直接开设常识类的课程, 或者以提高学生未来职业的适应性为目的直接开设一些技能类的课程。这些课程在高职院校的闲暇课程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但这些课程并不能充分有效体现闲暇教育的意义, 难以达到闲暇教育的目标要求, 而真正体现闲暇价值要求的跨学科闲暇课程很少, 而且课程之间的融合性很差, 因此很难使学生能真正从整体上培养闲暇生活理念、知识结构和技能素质。

(五) 闲暇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

第一, 闲暇教育课程模式单调。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闲暇教育课程模式很单调, 几乎清一色的“党课团课+外语+计算机+选修”, 缺乏自身特色, 灵活性差, 教学效果也不佳。实际上, 闲暇教育需要健康发展, 需要实现多元化。在知识理论学习方面, 要扩大学生知识面, 开阔学生视野;在实践活动方面, 要突出闲暇技术技能的培养。

第二, 学生选择自由度小。闲暇教育的基本理念在于闲暇理念、闲暇价值观幸福观的培养以及闲暇技能、闲暇生活品位生活质量的提升,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需求, 这需要学校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供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去选择, 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把自己发展成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然而高职院校必修课占绝对的主角, 选修课比必修课比例低很多, 闲暇教育课程可供选择的权域自由度更小。

三、关于闲暇课程设置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 制定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闲暇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实施而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设置正确合理的闲暇课程目标是培养合格闲暇素质人才的前提。高职院校的闲暇教育课程目标应是培养正确的闲暇理念、闲暇价值观幸福观, 提升大学生闲暇技能、闲暇生活品位生活质量。教学目标应放在掌握基本的闲暇生活技能, 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沟通与分享、学会闲暇;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闲暇生活品位, 乐观向上, 并能充分理解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通过积极的闲暇价值观幸福观引导, 让学生自觉形成个人的职业发展与回报国家回报社会有机融合的主观意识。

(二) 丰富和改善闲暇教育课程内容

高职教育的首要教育目标是先“成人”再“塑材”。高职院校在授予学生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技术的同时, 还必须对他们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 使它们成为人格和心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多开设有利于提高闲暇生活品质的闲暇课程, 让学生多发展兴趣爱好, 提高生活能力, 学会安排闲暇时间, 充实闲暇生活内容, 提升人生信心和闲暇生活品位, 远离自卑自暴自弃, 闲极无聊堕落或沉迷于网络电子游戏。

(三) 科学设置闲暇教育显性课程

闲暇教育的目标不是单单培养某一领域的专门技能型人才, 而是要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培养幸福人生价值理念, 提升闲暇生活能力和品位。在闲暇教育显性课程必修课方面, 第一, 要扩充和完善教育部门规定的闲暇必修科目的内容, 使其能真正体现出闲暇教育的精髓, 提升学生闲暇生活素养和品味;第二, 要扩充人文类及艺术类闲暇教育显性必修课程的比例。在闲暇教育显性课程选修课方面, 第一, 应适当增加闲暇教育选修课的比例, 适当提高学生选择的自由度;第二, 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 遵循主体性原则, 来选择课程内容及修习方式, 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 要精心创设具有院校特色的闲暇课程。

(四) 大力开发闲暇教育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的内容非常广泛, 办学理念、校风学风, 教学观念、学校建筑、校园环境、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师生交往各种活动等都是可以对学生形成良好影响的隐性课程。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 发挥高职院校隐性课程作用, 形成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使浸润其中的高职大学生能够潜移默化中形成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幸福观。

(五) 积极设置社团、闲暇教育基地、志愿者服务、创业等教育实践活动课程

社团、闲暇教育基地、志愿者服务、创业等教学实践活动是闲暇教育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 是培养学生闲暇技能, 提升闲暇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设置社团、闲暇教育基地、志愿者服务、创业等闲暇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特长、拓展学生素质、了解社会、关心民生, 增强社会责任感, 提升闲暇生活质量和品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今年立项了一个全国共青团中央关于高职共青团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课题, 以及投入巨资改建创业学院实训大楼, 确定了“社团+创业”闲暇教育实践课程模式新思路, 正在大力开展闲暇教育实践课程新的尝试。

摘要:闲暇教育课程是根据学校闲暇教育目标而开设的课业及其进程的总称。闲暇教育课程就是要通过课程教育手段, 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利用闲暇时间, 过好闲暇生活, 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综合素养、闲暇价值观幸福观的课程。良好的闲暇教育课程对培养学生正确的闲暇生活理念、提高学生闲暇生活质量、提升学生闲暇生活技能, 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心的全面发展的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高职院校闲暇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针对闲暇课程设置常见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闲暇教育,课程设置,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李佳.近代中国大学闲暇教育课程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2] 任小漫.山东省普通高校闲暇课程设置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3, 5.

[3] 路璇, 王为科.高职院校推行闲暇教育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2, 6:24-25.

上一篇:提高单招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下一篇: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话语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