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理论下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23-02-2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为保障我国人民营养和健康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2月10日正式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2014-2020年) 》, 随后,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这是由我国政府制定的关于营养和健康的纲领性文件,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健康基础。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应抓住这一发展的重要契机, 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 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营养与检测人才。本文从胜任力的角度出发, 探讨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胜任力, 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符合高职院校学情的课程体系, 为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胜任力理论概述

胜任力理论最早是源于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Mc Clelland教授发表的《测试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Mc Clelland教授提出:所谓的胜任力就是人与工作、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社会、自我、特质和动机。在对学生评价时, 不应仅限于其考试成绩、智商等, 而是应全面考查学生的胜任力, 如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1]

此后, 许多学者尝试在Mc Clelland教授的基础上完善胜任力的概念, 虽然各学者对其定义略有不同, 但总体来看, 胜任力包含三个主要特征:首先, 核心胜任力是指个体的个性、动机及自我认知力, 这是潜在于个体的个性深入的, 属于胜任力的隐性要素, 但比知识和技能更加重要。其次, 胜任力特征具有可测量性, 通过测定个人的胜任力, 能够区分绩优者和普通者。最后, 胜任力是能够胜任特定组织环境中特定工作岗位的能力总和, 与工作情景和工作岗位直接相关联, 因此, 胜任力随着工作环境和岗位的不同而具有动态性。由此可见, 胜任力并不只包含个体所有特征、知识和技能, 而是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特征。[2]

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胜任力分析

在明确胜任力理论内涵后, 对从事专业相关工作近5年毕业生和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调研, 综合学生和用人单位反馈情况, 探讨符合社会需求和高职院校学情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胜任力, 具体如下:

三、基于胜任力理论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分布以及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岗位胜任力的分析, 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应由基础素质、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三部分构成, 具体见图1。

(一) 基础素质课模块

该模块中的课程设置以专业胜任力指标中的身心素质、社会能力和职业基础能力为依据, 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中华传统文化”、“计算机应用基础”、“阅读欣赏”、“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礼仪”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人文素养和社会能力等基础素质, 为培养出具有良好专业胜任力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职业素质课模块

这一模块主要开设“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食品应用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食品专业英语”、“食品市场营销”、“食品企业管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公共营养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依据是专业胜任力指标中的知识能力。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及运用, 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另外根据岗位的动态调整和变化, 该模块还应对接学生职业发展和可持续能力培养的任务, 因此, 还开设课程“有机食品认证”、“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掺伪鉴别检验”、“食品新产品开发”、“特殊人群护理”、“连锁餐饮企业经营管理”等。学生可以根据就业方向和能力需求, 选修其中2门课程。通过拓展课程的选修, 使学生了解食品行业的发展, 开拓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专业胜任力得以提高。

第三模块是职业技能课程。通过对食品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 开设了“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加工技术”“中西面点加工技术”“仪器分析技术”“营养配餐”“食疗与保健”等专业课程。在教学中, 分模块教学, 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为目标, 配以学期中综合实训, 开展教学活动。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应用型、工艺型高技能人才的重任, 这就要求其在课程设置上与普通本科院校有明显的差异, 而不是简单的本科课程体系的压缩和削减。[3]建立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尝试通过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分析, 从基础素质、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拓展四个方面对专业学生的课程进行了合理的设置, 以期提高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为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以及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4]

摘要:文章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 以胜任力理论为研究的出发点, 通过研究明确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胜任力, 并以此为依据构建科学、合理、符合高职院校学情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为高职院校该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胜任力,食品营养与检测,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代郑重, 安力彬.胜任力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软科学, 2013, 27 (7) :115-117.

[2] 李治琨.基于胜任力理论的徐州市公务员培训模式构建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3] 林丽卿, 郑文君.基于胜任力理论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高教论坛, 2011 (7) :124-127.

[4] 浮吟梅, 杨雯雯, 李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2) :111-113.

上一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强化科学观念创新观念下一篇:女性教育与性别意识传播的媒介策略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