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2022-11-24

1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青年教师特别是80年代后出生的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比例日益扩大, 有数字表明,在中国的高职院校中年轻教师40岁以下的教师的数量已经占到了已约占2/3他们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工作等各条战线的主要力量,是教师队伍中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是师资队伍的生力军,他们的师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成效, 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部分青年教师在育人、身教、敬业、协作等方面存在失范现象,师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迫切需要全面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正面临着挑战。

师德的涵义:师德,即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包括知行两部分: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是师表、师能、师魂的统一,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重视师德的传统。韩愈《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在首位。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主力军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的未来和希望,师德建设更是整体素质的核心。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 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它有利于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利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促进当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

2 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状况

一方面青年教师本身自己还是个孩子,特别是那些“8 0后”的小老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中的有些人本身就不擅于和人沟通,有的甚至比较自私,从小到大“人人为他”是个社会现实,在他们身上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缺乏责任感、自私自我、享乐主义、自理能力差,浮躁、急功近利等缺点也使他们缺乏了教师职业所要求的包容、关怀、忍耐。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使他们面临着生活问题带来的压力、角色转换带来的压力、市场经济带来的压力;他们面对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到来缺乏思想准备,在社会上各种思想观念并存的情况下,缺乏政治敏感性;有的教师由于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不满情绪,在学生面前无意识地发牢骚,育人意识淡薄;缺乏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献身精神;在义利观上注重功利的目标和追求,淡化了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注重实惠的思想强化,对精神的高远追求有所削弱,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前途命运、经济效益、得失名利,在他们的思想中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很难形成,师德只剩下空洞的说教。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们充满青春与活力,对待工作热情、勤奋、执著,思想活跃、观念开放、知识更新能力强,教学方式上大胆、创新,开展教育有创造性,教学中能与学生达到心有灵犀的默契。

3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

3.1 挑战一:来自社会大环境

师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具体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改革开放毕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社会变革,给社会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我们大开国门引进西方资金、先进技术及管理模式经验的同时,西方的一些消极思想与腐朽生活方式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至上的利己主义等等也随之而来,冲击着整个社会、污染社会风尚、腐蚀人们的心灵,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这些方面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常常首当其冲。市场经济体制在其建立过程中所必然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对青年教师显得十分直接和强烈,加上社会分配不公、腐败蔓延、社会道德失范等现象的出现,使青年教师比较普遍地出现了职业道德观念淡漠,道德价值导向发生偏差的状况。

3.2 挑战二:来自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自身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观、职业观

来自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自身当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自身对价值观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他们在社会和学校衡量青年教师的能力和价值主要是依据其职称、学历、学术水平等的高低导向下,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承认,非常重视自己专业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追求高学历高职称,不再以献身于社会公共事业、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光明前途而奋斗、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奋斗和献身为崇高的价值目标,而是向世俗的利益、世俗的快乐、个人的满足倾斜。

有的青年教师把满足自身利益作为自己追求的价值目标,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强调人首先应为自己、为家庭,而不关心他人、集体和社会;有的青年教师把对获得金钱的多少视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完全用金钱来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觉得教学做学问又苦又累,而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却不高,没有“钱途”,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个别青年教师既缺乏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也缺乏对自己的责任感,有的青年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在个人与社会、义务与利益奉献与索取等关系的处理上,相当一部分教师主张不偏重哪一方面,要“寻求结合点”,使两者兼得,两者统一。青年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中追求高层次的个人潜能的“自我实现”和成就感,并高度关注这种潜能得以实现的外部条件,诸如教学、科研条件,领导、教师素质,合理的激励机制等。与此同时,他们还注重工资待遇、职业稳定等“保健”,因素,通过职业满足其“保健”,需求也是他们职业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对职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状况及职业的社会地位、社会评价关注较少。

3.3 挑战三:来自政策导向和不完善的机制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缺乏系统的政策性规定和规范性要求,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措施,缺乏可参照的标准。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使用中,“重业务,轻政治”、“重学历、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日益明显,从新进青年教师的选拔录用到教育教学工作考核;从青年教师的职称评聘到进修考研、出国深造,都把学历、学位、科研成果、发表论文,作为主要条件和重要指标,而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放弃了对思想道德的考核,形成了业务素质、业务成绩是硬条件,而思想道德素质是软指标的错误倾向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使青年教师只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忽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从某种角度说。一些高职院校领导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也没有把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与校园建设、学科建设、青年教师业务培养以及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等当作同等重要的事情来抓。当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的教育与以上各项工作相比较,则经常处于“软化”、“业余化”、不稳定、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4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的希望和未来.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时期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是一下几点。

4.1 要加强学习, 大力培育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

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夯实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基础,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培养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教师职业的光荣感、使命感,尽快形成他们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在某一领域成为骨干。在教育思想、教学艺术、道德修养、人格等各方面都达到合格教师的标准,形成教师心理,这是保持青年教师稳定和提高工作积极性的基础。

4.2 要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青年教师师德教育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师德教育评价机制。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风尚的养成,重在培养。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师德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通过这种机制,约束、规范、评价教师的师德,给师德一个准确的定位,使教师道德的自律与他律结合,互动互补,从外在的行为规范逐步内化为教师自身的道德需求,实现从自觉到自制、自为的转变。在工作中,必须把师德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来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重点考察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及其效果、教书育人的实绩等,将教师师德评价结果真正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奖评优、年度考核等切身利益挂钩,在教师管理制度上引入竞争机制,使广大青年教师保持一种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对师德评价不合格、业务素质低的教师采取离岗培训、自学进修的方式加以劝解或调离岗位, 优胜劣汰,优化教师队伍。促进广大教师对师德规范的积极认同和自觉遵守,使追求高尚师德蔚然成风。

其次, 制定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青年教师岗前和岗后师德教育制度,在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注重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应该包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依法执教的政治要求;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的职业要求;严谨治学、精心施教、恪守学术道德的学识学风要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要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个人品行的要求。根据师德规范,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师德考评体系。实施民主评价,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教三者相结合的考评规程。

4.3 要创造良好条件, 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

加速校内管理体制改革、重视满足青年教师的心理需要。一个好的制度和文化环境至关重要。青年教师潜能的实现主要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学校的作用具体说来就是针对青年教师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去,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和谐、尊重、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调适,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呼声,引导他们的心理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转化。在现有条件下,对青年教师实行一系列的倾斜政策,不断改革人事制度、奖励制度、工资制度、教学体制等,提高管理水平,创造宽松、积极、进取的氛围,形成一种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使青年教师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感情“投资”,要使青年教师的潜能得以实现,从情感上感化人,让他们处处体会到领导的关心,感觉到组织的爱护。重视他们的自尊和荣誉需要,为他们的成才提供相对有利的经济、科研、教学的环境;使每一个青年教师都能产生自我效能感、胜任感与自豪感,使他们炽热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和慰藉。通过情感的注入,体验青年教师这种感情需要,肯定他们的成绩,发生共鸣性反应,使他们激荡的心情在情感的抚慰中趋向平衡。

重视师德修养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为人师表”, “言传身教”, “俯首甘为孺子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这正是对教师优秀道德品质的真实写照。高校青年教师一定要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和鉴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贡献。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青年教师特别是80年代后出生的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比例日益扩大, 他们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工作等各条战线的主要力量,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部分青年教师在育人、身教、敬业、协作等方面存在失范现象, 师德状况不容乐观,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正面临着挑战。因此, 迫切需要全面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挑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 刘梦清.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值得注意的一些倾向性问[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999 (6) :78~83.

[2] 席淑丽.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 (6) :112~113.

[3] 胡席玉.当代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

[4] 彭斌, 龙显成.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师德教育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6 (11) :137~139.

上一篇: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构建下一篇:科学解析“雾霾”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