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论文

2022-05-12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中学美术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首先阐述培养中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展示研究价值。然后详细论述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营造开放的氛围,激发创造意识;创设艺术鉴赏,积累创造元素,创设主体实践,训练创造能力。

第一篇:中学美术教学论文

论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摘要】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美术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美术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还应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应通过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感知、想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美术教学是一种文化学习,“人文性”是美术教师教学所要追求的重要特征。因此,中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很重要。对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分析。

【关键词】美术教学 人文精神 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逐渐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教育工作者,美术教学领域亦是如此。卡尔威特说过:“孩子能在美术中学到精益求精的好品质,也会在美术中培养耐心和自信”。随着当前美术教学实践的迅速发展,美术教学在中学的地位日益上升,社会各界开始对美术学科的认识愈来愈积极,美术学科在针对学生教育成长中的不可替代性更是引起人们对其广泛的关注。国家的教育政策以及大众对美术教学越来越重视、新课程改革针对中学美术教学的内容也越来越具有人文性,这些因素促成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促进中学美术教学向良好方向发展。相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学阶段美术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技巧,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现代中学美术教学工作应脱离简单的临摹绘画阶段,而要注意加入极富特色的人文精神。通过艺术进行的教育就是艺术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学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

人文精神的深层含义就是把人以及人们的价值观放到最主要的一个地位的一种思想态度,这种态度要求关注人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观以及人们的尊严、地位、品德等多种方面的“终极关怀”。人文精神讲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及人的自由平等。教育中重视人文精神培养,是基于人文精神教育价值的必然选择。人文精神是在优秀文化中孕育并内化而成的精神品格,其教育价值在于它可以让人的才能和道德水平达到一定高度。

(二)在中学美术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

在中学美术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可以使中学生加深对多元文化知识的理解,通过美术学习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由于中学生和中学生缺乏丰富的经验,缺乏区别价值观的能力,美术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人文主义环境的认知,理解人文主义知识之美,感受我们国家的历史知识和我们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进人人文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唤起学生的爱国感情。陶行知说过:“教育并不能给我们创造什么基础的设施,但却能够创造儿童的创造了,最终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创造之中去”。在高质量的教育背景下,人文关怀是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师实施美术教学所需要的,进而可以引导学生将个人现实融入美术作品的情感创作中。在唤起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有必要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

二、美术教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一)美术是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

伯克说过,艺术是人类的天性,美术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这表明了人类与美术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美术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技能和能力,还要促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来深刻理解人们的感情态度、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价值观。美术教学中会包含了中国各个时代的名人名画教学和赏析,学生们在视觉上会受到冲击,同时也包括古代和现代的石雕、木雕、陶瓷等优秀的摄影作品,这些资料的内容除了可以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主义素养,激发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崇拜和爱,使他们对学习美术产生兴趣。

(二)美术教学具有人文性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是中学阶段学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教师要慎重设计自己的教育活动,最大程度地利用一切机会在这个领域做好教学工作。时刻关注人文教育在美术课程中浑然一体式教学,在引领学生培养自身自主学习精神的同时,老师们还必须领导他们逐步养成正确的审美观,热爱和拥抱生活,从生活中探寻美的源泉,解读美丽背后的种种人文故事,这是每个教师应该确立的教学宗旨和实践导引。

三、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一)深入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并渗透给学生

在美术教学实习中,在解读作品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和该作品相关的特定文化情境,了解作品的文化含量,进而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人文情境和历史文化背景。通常会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中学美术教材中的作品赏析有很多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作品,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深入了解作品,包括分析创作者的时代背景、概括作品的人文内涵、提炼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等,再将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渗透给学生。

例如,在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时,教师可以把作者作为切入点开展解读:“梵高是荷兰画家,但长期生活在法国,他的人生饱尝寂寞、孤独,他的个性热烈而又偏执,他的性格、经历与汗水创造了他的艺术。《向日葵》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梵高用粗糙而又细腻的线条表现向日葵的形貌,在耀眼的黃色背景衬托下,15朵向日葵从简朴的花瓶里灿烂绽放,作品以绚丽饱满的黄色调、强烈的律动感让人感觉到希望和阳光。”教师会发现,在教学中加入上述的作品解读,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感情世界,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人文教学

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术课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只是简单地对学生在知识上进行讲解,还要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美术课程的学习除了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脚步主动学习之外,也离不开学生先天的美术学习能力、视觉的观察能力、对于周围事物美的敏感程度,等等。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理解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一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边让学生学习知识。在教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把知识与人文情怀相结合,让学生一同吸收。同时,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需要充分地挖掘美术课程中关于人文素养教学的相关内容,在给学生讲解完学生需要了解的美术知识之后,对课上的一些内容进行一些有效的拓展,让他们在课后也轻松地爱上美术课程,同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漫画设计的课程上,教师们可以运用风趣、夸张、幽默的手法来为学生讲解卡通形象的设计,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说明来进行设计创新,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来提高设计能力。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另外,老师在学生进行创作设计的同时可以进行一定的指导,间接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采用生活化教学,注重人文理念渗透

奥地利·西泽克说过:“儿童美术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这有益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师人在日常授课活动中应当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位置,在上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说明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不应该概括的讲述全部的文本知识,而是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交谈、发现学生在哪一方面比较有兴趣,并将教育目标定在更高的位置上。这样不仅能刺激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四)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在美术教师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涉猎的较少,所以教师要抓住重点,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上。罗丹说过:“生活中美丽的事物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没有一双发现它们的双眼”。教师可以在每一节美术课程开始之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来欣赏名家的作品。学生也可以在鉴赏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理解美术作品,在多元文化信息的引导之下去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使学生的审美情操受到熏陶。因此,可以通过深入发掘教材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国画的时候,可以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画的发展,通过对学生进行国画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欣赏美术作品。美术作品反映的是文化发展的特点,包含着文化发展的烙印,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欣赏和人文素养。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

四、结语

总之,美术教学蕴含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學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并渗透给学生;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人文教学;还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注重人文理念渗透;同时要深入挖掘教材,培养人文精神。也就是说,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丰富美术学习内容,让学生全面、立体地感受世界精神文明成果,提升审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J].美术教学研究,2019,(20) :154.

[2]于子淳,张引.美术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5) :88.

[3]李艳青.试析西方美术史中的人文主义精神[J].才智,2019,(12) :106.

[4]浦慧.中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美术教学研究,2018,(20) :169.

[5]黎晟.简述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美术教学研究,2018,(19) :130.

作者:王志芳

第二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摘要:首先阐述培养中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展示研究价值。然后详细论述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营造开放的氛围,激发创造意识;创设艺术鉴赏,积累创造元素,创设主体实践,训练创造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能力;中学生;培养

在时代创新理念的推动下,教师开始在美术教学中积极引入新资源、新思维和新方法,力求实现中学生在美术认知、合作探究、快乐交流、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优质发展。其间,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逐渐风生水起,极大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科学开展,也推动了新课程改革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深化践行。

一、培養中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创造能力培养有助于中学生在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素养方面的快速形成和发展,而创造能力是中学生将来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养。其次,创造能力培养既是教师进行美术教学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也是教师展现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的试金石。最后,创造能力培养既是新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的实施要求,也是美术教学中践行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的核心区域。

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学是生命对艺术的传承与弘扬,也是生命之间互帮互助、友好交流、创新探究的合作平台,更是教师对中学生进行创造能力培养的“生命塑造车间”。

(一)营造开放的氛围,激发创造意识

对于中学生来说,美术认知是一个非常抽象、深奥、复杂的能力提升过程,因而需要中学生具有高水平的认知状态和主体能力,才能够真正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因此,创造能力培养也需要中学生的认知状态和主体能力达到较高水准。然而,中学生的认知状态与主体能力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开放、愉悦的宽松氛围,以此实现中学生在毫无心理压力的状态下提升美术认知。

例如,为了营造开放、愉悦的宽松氛围,教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可以一起听听流行歌曲,或进行流行歌曲大合唱,甚至可以做做时间较短的趣味游戏,用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趣味活动使其进入完全放松的状态,也使中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愉悦的良好状态之中,从而使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成为可能。在中学生进行美术认知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其播放一些伴奏音乐,如古筝音乐,就是较好的选择。教师可以用单纯、悠远、别致的古筝音乐在美术教学中创设出宁静、文雅、深邃的“太极氛围”,在“静中生智”中让中学生的大脑进入良好的“待命状态”,自然能够为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意识提供强大的主体平台。

(二)创设艺术鉴赏,积累创造元素

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不仅需要外界环境的良好刺激,还需要进行充足的艺术滋养和美术元素的积累过程,才能够为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提供充足的“艺术营养”。而艺术鉴赏活动就是为中学生积累艺术滋养、拓宽知识视野、积聚智慧的“定向服务”,能够为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提供充足的信息积累和艺术积淀。因此,教师要多开展艺术鉴赏活动,为中学生提供充足的高质量艺术滋养。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为中学生提供大量高清晰度的世界经典美术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末日审判》、莫奈的《日出》、梵高的《向日葵》、米勒的《拾穗者》、梵高的《星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张大千的“山水”等。教师还要提供“自由女神像”“抱鹅的少年”“思想者”以及雅典娜神像等世界经典雕塑的图片,以此为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积累足够多的艺术营养。

(三)创设主体实践,训练创造能力

教师不仅要借助开放氛围优化认知状态、借助艺术鉴赏积累艺术营养,还要让中学生切身参与到美术认知活动之中,在积极动手、主动思考、大胆构思、创新表达中无拘无束地展现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生命律动。美术认知需要中学生张扬个性、展现特长,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需要中学生的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中学生的实践认知,还要鼓励中学生敢为人先、大胆尝试。

例如,中学生在自主创作过程中可以随心所欲地将自己的真实想法画出来,让自己独特的视角、个性、思想、爱好与品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且,教师还要对中学生的自主创作成品持赏识态度,只表扬、不批评、多引导,用赏识语言干预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将教师的积极建议切实融入中学生的美术创新活动之中,在兼收并蓄中促进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美术教学是中学生进行艺术鉴赏、美育成长的生命乐园,也是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黄金基地”。因此,教师以创造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并借助营造开放氛围激发创造意识、创设艺术鉴赏积累创造元素、创设主体实践训练创造能力等策略而付诸实施,切实帮助中学生具有创造能力这一宝贵素养,立足美术教学,有效促进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肖辉.例谈中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途径[J].文教资料,2010(6):116-117.

[2]邵蕾.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8(26):138-139.

[3]阮菊玲.浅谈中学生美术创造思维与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2019(14):122.

作者:李小宁

第三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 要: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美术教学在农村中学越来越受重视,其能够使学生学习各类艺术知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文章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新农村建设;素质培养

作者简介:魏玉琼,湖北省赤壁市赤壁镇中学教师。(湖北 咸宁 437300)

中圖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美术教学在农村中学并不受重视,加上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农村中学教学资源有限,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美术是一门不重要的课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中学开始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并将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审美情趣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学越来越重视美术教学,旨在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具备感受美的能力,能够善于发现自己生活中的美。

比如,在《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人面鱼纹彩陶盆”,其是195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的一种陶器,在新石器时代前期是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的,是一种特制的葬具。而其中的人面鱼纹图案反映了半坡人与鱼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特殊感情,是半坡氏族崇奉的图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图案进行分析,先从视觉上产生快感,再对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绪及思想情感进行体验,促使学生去感受作品的美,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图案的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涂黑,左半部为黑色半弧形;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从图案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半坡人与鱼之间密不可分的情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存。

二、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创造力

新时期的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有效地培养,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如果学校不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学生就可能缺乏创意。所以,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视觉训练的方式,将学生的感官与外界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比如,在《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的教学中,对于活动六“小泥塑造型”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泥巴利用起来,制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小泥塑造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制作出不同的造型。用手将泥搓成条状,再对其进行加工,能做出丰富多样的造型,如编织式的花篮、背包等;用圆柱形的工具将泥擀开,可以将其制作成不同的片状物,如人物的衣服、花瓣等;用剪刀还能将泥巴剪出羽毛的效果;用揉的方式能制作出篮球小人的头、篮球。农村中学生所接触到的美都是原生态的,学生在利用泥巴制作泥塑作品的时候,通过双手将自己喜欢的作品制作出来,能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美、发现美。学生还可将各种颜料利用起来,制作出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物品,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提升。

三、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观察力

在中学美术学习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才能细致地观察美术作品,发现其中的美术知识和技巧,以及作品中体现出的美和思想情感,从而体会作品的丰富内涵。所以,在对农村中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比如,在《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进行欣赏,该作品表现的是3个贫困妇女的形象,其到农场主麦田里拾收割后剩落下来的麦穗。3个农妇占据画面的中心,3个人的动作被画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既体现出现实劳动中的各种不同姿态,也显露出画家在人体素描方面扎实的基本功。通过画中人物的衣服,学生能清楚地看到人物在劳动中形体的姿态与动作。画中人物的位置与光源之间的关系密切,3个农妇身上所受光的强度,以及光在3个人身上形成的明暗对比稍有差别,这说明画家对背景的处理十分到位。通过对画面的仔细观察,学生才能明白画家的绘画意图,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与崇高。学生学习艺术审美的相关知识后,才能观察生活中的原生态美,将大自然景物作为一幅幅画作去欣赏、观察,促使其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进一步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

四、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农村中学生的想象力

农村中学生无论是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还是在创造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都会有想象活动的参与。所以,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在美术欣赏课上,让学生感受、理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才能使学生形成对美的认识。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

比如,在《设计产品的选择与鉴别》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的椅子,并说明每种椅子的设计情况,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普通办公室、餐吧等场所使用的椅子。如用直线构成的沙发式靠椅,在符合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追求造型一致,用黑、红、蓝、黄、白五色构成整体,别具一格。开辟式滑轮转椅,根据使用者的高度和环境进行变化,椅子的高度可以调节,移动方便。金属与塑料结合的单扶手靠椅,两种材料的特点都很突出,向外伸展的椅子腿更增加稳定感。在教师对这些椅子进行描述的时候,学生要结合多媒体上展示的图片对每类椅子进行想象,思考不同的椅子适合放在哪种场所,放在这种场所中的椅子需要具备哪些功能等。如果学生只考虑椅子的造型,就可能导致其所选择的椅子功能不合适。如果学生只想象到椅子的功能,则可能使选择的椅子造型与场所内的大环境不协调。因此,选择椅子时,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相关的因素联系起来,才能选择最合适的椅子。

综上所述,在国家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大环境中,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也应不断创新。因此,教师可通过相关的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观察力和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使学生具备感受美的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赖焕钦.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22):144-145.

[2] 覃志煌.谈新时期下农村初中基础美术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9):22.

[3] 易生.新时期农村中学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探讨[J].速读(下旬),2015,(2):123.

[4] 徐明军.浅谈美术欣赏课对学生艺术素质的提升[J].新农村(黑龙江),2017,(5):175,159.

[5] 吴祥勇.浅议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J].读书文摘,2017,(25):359.

责任编辑 易继斌

作者:魏玉琼

上一篇:小学教育技术论文下一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