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隐性教学美术论文

2022-04-25

【摘要】实践证明,美育在促进人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构建校园文化、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形式,学校的音乐、美术、舞蹈等美育课程以其特有的形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学校教育中,除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外,更需要我们在各个学科中体现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尤其在美术课堂中更应该如此。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学校园隐性教学美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校园隐性教学美术论文 篇1:

隐性课程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在大学美术教育中,隐性课程的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人士的重视。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应用隐性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隐性课程不同于显性课程,其拓宽了显性课程的教学模式。文章以大学美术教育为主,研究了隐性课程的特点、教学任务,以及开展隐性课程应遵循的原则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隐性课程;大学美术;美术教育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不同,是在无意识、非正式的情况下进行隐蔽式教学。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开展隐性课程,能够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培养自身的艺术审美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开展美术学习[1]。

一、大学美术教育隐性课程的特点

(一)文化性

不同的艺术具有不同的文化,美术作品能体现其文化特征。例如,中国的水墨画体现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隐性课程具有文化性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能力等,并且还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美术作品体现出的情感。

(二)潜隐性

隐性课程与其他形式的课程不同,是通过非正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意识感不强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感。隐性课程潜隐性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带有暗示、感染性的特征,是在一种比较轻松的氛围下发生的,学生的情感和想法也在悄无聲息中产生[2]。教师的言行举止、课堂的氛围都对学生起到暗示作用,这样长期感染学生,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隐性课程不需要借助外部条件,用美术作品体现出来的自然之美来感化学生。

(三)实践性

传统的美术课程局限于课堂上,更强调的是课堂理论教学,这种显著式的教学容易让学生出现厌倦心理。隐性课程在传统教学上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隐性课程更多的是需要实践。大学美术教育中,开展隐性课程要加大实践课程的学习力度。美术作品需要在灵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而灵感的来源是广泛性的,因此,需要走出课堂的范围。大学美术教育应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更高效地开展隐性课程[3]。例如,学校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写生训练,观察大自然,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灵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只有学生亲身体验了,才会感受到美术艺术的美感。

二、隐性课程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教学任务

(一)陶冶情操

现如今,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开展隐性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是要通过陶冶学生的情感来塑造学生的人格。人的情感具有复杂性,隐性课程是通过多方面的影响来唤起人的情感。隐性课程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以及审美感情。开展隐性课程,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还能修身养性,使学生在多个方面都能得到提升。

(二)培养创造能力

在大学美术教育中,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人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正确认识事物、判断事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升华。在美术教育中,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开展隐性课程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具有创造能力才能创作出优质的作品,才能在多个方面都能有较高的提升[4]。教师要不断挖掘学生内在的艺术潜能,并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对于美术这门学科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拥有良好的艺术审美,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教师要通过开展隐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隐性课程要超越现实,但不能脱离现实。隐性课程要通过审美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提高审美境界。这种审美能力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学生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在内心上获得自由[5]。

三、隐性课程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开展隐性课程,首先要遵循开放性原则。现如今,开放性原则是所有教学科目都需要遵循的原则。美术作品本身就具有开放性,每个人对其理解不同,感受不同。在隐性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要解放学生的思想,并且教学内容也需要开放,不能过于单一化,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较强,因此还要开展课外活动,在教学理念上也需要创新观念。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开放,才能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二)情境性原则

在大学美术教学中,还应该遵循情境性原则,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以此展开教学。开展情境教学,教师需要通过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以及内涵等方面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美术作品体现出的文化以及情感。教师要善于应用巧妙的手法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6],例如,在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时,可以借助音乐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想象出山水画面。若学生没有充分理解作品所包含的背景文化,容易对作品产生错误理解。

(三)实践性原则

隐性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开展隐性课程需要遵循实践性原则。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感,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手与脑充分结合,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以便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在美术教育中,要充分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四)灵活性原则

美术教学是灵活多样的,不局限于一种教学模式,美术教学的多样性也为隐性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美术知识,还要传授其他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全面地进行学习,学生才能够拓展思维,提高想象力,这对美术作品的创作起到帮助作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要灵活多样,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育中只有遵循灵活性原则,才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隐性课程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开展隐性课程,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第一,要启发学生的感受。感受是学生创作的基础,若学生缺乏感官上的刺激,那么很难培养艺术审美,进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因此,教师要应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感受。第二,还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鼓励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三,学生要善于总结,总结学习的知识以及自身获得的感受和启发。

(二)培养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进行隐性课程教学时,要从美术作品的线条、画面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两种教学方式,即课堂内以及课堂外。进行课堂内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作品的线条、色彩等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艺术美感[7]。在进行课堂外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感受大自然的美,并从中感悟到自然美,提高自身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式多元化

在大學美术教育中,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模式。在大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自主性较强,教师要懂得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去实践探索,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加强学生的对美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兴趣[8]。

(四)与其他学科相融合

在大学美术教育中,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学习美术不应只是学习与美术相关的知识,更应该全面进行学习。例如,美术教育可以与音乐学科相结合,音乐更注重听觉感,美术更注重视觉感,这两者都是抽象艺术,那么可以把音乐和美术有效结合,在进行美术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讲授前采用听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蕴含的文化、情感等。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更加能够感受到美术作品富有的独特魅力。

(五)结合生活实际

美术教育还应该结合生活实际,跳出教材的范围。很多教师认为美术的专业性很强,因此只需要学习课本上的专业知识。艺术源于生活,美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大学美术教育隐性课程要融入生活知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中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可以融合生活实际中的趣事进行讲解,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熟悉感和兴趣感,培养创造能力[9]。在大学美术教育中,融入生活知识进行学习,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审美体验。

五、结语

目前,在大学美术教育中,隐性课程教学是创新型教学方式,并且实用性很强。隐性课程主要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并且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大学美术教育中开展隐性课程,要加强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学方式上,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师还要创新自身教学方式,教学要与其他学科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尽可能开展课外教学,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高效地开展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明千.农村小学美术课堂中“不教而教”隐性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7):174-175.

[2]黄健聪.创新型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与隐性课程探索[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0(6):59-60.

[3]王立平.隐性课程: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新路径[J].安顺学院学报,2020(2):70-73,83.

[4]赵广旭,许栋.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隐性课程的重要性探究[J].读与写,2020(21):233.

[5]王淑萍.“互联网+”环境下的隐性课程开发探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20(2):114-116.

[6]齐红.中学德育隐性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J].教育,2020(15):18-21.

[7]李世春.立德树人视角下的隐性课程建设[J].辽宁教育,2020(8):52-54.

[8]吴同.论艺术院校德育隐性课程显性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8(31):33-34.

[9]傅了艳,杨赟,袁丽坤,等.隐性课程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9):146-147.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作者:赵鹏 孟勐 刘晓丹 刘沣元

中学校园隐性教学美术论文 篇2:

巧借学校美育发展 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摘要】实践证明,美育在促进人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构建校园文化、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形式,学校的音乐、美术、舞蹈等美育课程以其特有的形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学校教育中,除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外,更需要我们在各个学科中体现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尤其在美术课堂中更应该如此。追求美就更應该关注师生在校园环境中学习和成长的幸福感,以高品质的文化提升育人的品质。既符合新美育时代国家战略目标的要求,又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新时代奋斗目标,教育更应该是美好的教育。

【关键词】美术教育;文化内涵;文化内涵;校园文化;美育发展

注:本文针对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立足校本让地方美术资源走进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 GHB1725)。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的“六个方面26条”是新时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进军令”。2019年7月29日,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五个关键点”,其中把“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作为基本路径。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五育”并举的有效途径。

那么,什么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分为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显性文化指一切能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的物质载体,让人在视觉上可以感知的实体,如学校的名人雕塑和校园景观等;而隐性文化是指一切校园中的文明礼仪、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和管理制度等体现学校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文化内容。校园文化体现学校整体文化特色,彰显学校人文素养和文化历史,被誉为隐性的教科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我们如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落实教育改革的“进军令”呢?近年来,各个学校都有不同的措施和方法,而借助美育发展学校的文化内涵不失为提升学校内涵的一项良好措施。

实践证明,美育在促进人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构建校园文化、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形式,学校的音乐、美术、舞蹈等美育课程以其特有的形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学校教育中,除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外,更需要我们在各个学科中体现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尤其在美术课堂中更应该如此。追求美就更应该关注师生在校园环境中学习和成长的幸福感,以高品质的文化提升育人的品质。既符合新美育时代国家战略目标的要求,又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新时代奋斗目标,教育更应该是美好的教育。

一、借学校厚重的历史之美,提升学校的文化底蕴

曾经有一位校长说过,一个学校如果没有历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历史没有文化,深刻地说明了文化对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一个学校的历史文化就像一个学校的生命,是一所学校文化发展的基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学校就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使学校的文化向纵深方向发展。学校的历史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系统,我们要善于挖掘优秀的文化资源来构建学校文化建设新体系,形成独特的学校办学理念。开发和挖掘这些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开发地方特色校本教材、组织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民族艺人进校园等活动,让厚重的历史文化之美在校园生根发芽。也可以通过建立校史馆、励志馆、校园文化长廊、国学经典长廊等文化场馆,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文化教育平台,从教师、学校、学生等多方面综合提升学校的文化底蕴。

在南京陶行知小学考察学习时,他们建成陶行知文化展馆,让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教育思想感召学生。在玉门油田中学考察学习时,他们创建周恩来展馆,通过不同的历史阶段周恩来的丰功伟绩教育学生,让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理想去鼓舞人。凸显了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办学理念,这就是学校文化历史之美。当然,学校的历史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叶岚老师在他的著作《学校之美在于文化》中写道:“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的精神境界和稳定的文化之美。但是,随着时代和学校的发展,学校历史文化被逐渐地淡化。”这就需要凝炼和提升,让师生进一步感悟亲历学校文化历史这一过程,曾有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感慨地说道:“我愿和学校一同成长。”学校文化需要不断地去凝炼,而学校文化更多是通过师生的精神面貌表现的,走进一所学校,学生和教师所展现出来的气质和精神就代表着学校的文化,而这种高品质的文化之美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也不是学校简单校训和办学核心理念就能形成的,而是通过学校长期的历史发展、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是一种深刻的美。这种文化不仅仅渗透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这种无处不在的美,就像呼吸空气一样呼吸着美的气息。

二、借校园环境文化之美 ,夯实学校的德育文化内涵

学校的校史馆、科学馆、德育馆和党史馆、革命教育场馆等物质文化和学校的环境美化都能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美化学校的环境首先要科学美化学校功能室,让学校的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走进美术教室看到美的石膏像和美的作品、美的花朵,走进音乐、舞蹈教室,美丽的服装和优美的音乐就是最好的教育。其次,要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院子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育不出万年松”就是这个道理。把育人和环境建设结合起来,让每一堵墙都说话,一花一木都育人,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文化氛围。

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还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积极鼓励教师美化自己的周围环境,处处体现出一花一木总关情文化内涵。在教室花盆里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养花种草,既美化了环境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中,我们借开展“我最喜欢的老师”“最美少先队员”评比活动等树立立德树人的榜样。在学校我是最美少先队员,在校外我是最美小公民。这就是一种美,一种融入社会的大美。在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我们倡导学生做最美的守法小公民,走斑马线,扶老人过马路,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等行为体现行为美。

三、借学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丰富学校精神文化

教育家肯特认为优秀学校的文化应该强调共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美学精神文化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自觉地去追究美,实现由技能教学向素养培养转型。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以适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

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社会上各类文化涌入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对于正在成长发展的青少年来说更是感到迷茫。將审美教育融合在课程中,用艺术的审美方式提升学校美育课程的质量和品质,积极构建美的课堂,美的文化,美的教育。深度改变教师单一的技能教学模式。如在美术课题研究中我们以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着眼点,将学校的美术课程分为基础类美术课程、综合实践类美术课程和地方秘书文化课程三类,并通过十四个美术社团平台展示美育发展的新样态。当然,重构美育课程体系就要有大美的课程体系观念,积极创立综合性的美育课程体系,形成以美为圆的发力点,教会学生认识真、善、美,积极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诱惑和侵蚀,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开展书画作品展,讲敦煌壁画故事、开展莫高窟小小讲解员培训、学跳敦煌舞等新型课程体系,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特殊效果。剪纸美术社团剪出“不忘初心”的精美的剪纸作品,手动社团用钻石绣出的《我和我的祖国》等作品,就是借学生对美的追求,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

四、借地方独特的美术文化魅力,让地方优秀的美术文化走进校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学校的美术文化建设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这就需要对学校美术文化做整体规划,有目的、有策略地打造学校的美术文化,营造积极健康的美术文化生态,让美的文化在校园实现有机渗透和价值引领。在学校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传统艺术文化是艺术文化的根基,代表典范的中国美术文化的精髓。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地方独特的美术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和弘扬传统美术文化,让青少年的艺术教育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要做敦煌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我们北街小学创建了十四个美育教学平台,在校园开展民间艺人进校园、陶艺制作和非遗文化剪纸等活动,2019年9月21日,我校邀请画家常嘉煌和人民日报副主编等来学校座谈,对学校的美育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近年来,学校筹资建成了北街小学文化长廊,树立了“游艺依仁”的学校教育核心理念,让孔子“六艺”的传统教育思想呈现在长廊,在校园让这些跨时空的传统文化艺术赋予了时代价值。

五、借学校美育文化教育活动,温润民主文明的学校制度文化

学校的制度文化指学校的管理制度文化,是学校规范性的文化,表现为学校的制度政策的民主文明等,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实施的重要保证。积极开展学校的各项美术文化活动,有利于温润学校的管理制度。在校园中美的文化生态一旦形成,最直接的效应就是育人。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显得森严而生硬,它们往往渗透在学校的校训、教风、学风和各项制度中,体现在在教师、学生点点滴滴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中。将制度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改变了学生的陋习,推动了文明行为的生成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学校开展五讲四美的各项少先队活动就是将制度转化成一种大美的校园生态,开展开放、民主的美术教学活动是美术文化和管理制度的双向构建、双向转化的具体体现。

在学校美育教育中,学校的教材美,教师的语言美,环境美,教师仪态之美和师生共情之美,都需要学校管理制度的呵护。一堂好课,一堂美的课,一堂有文化内涵的课都需要在学校制度的点滴中去渗透。在升旗仪式中让我们规定学生背诵学生宣言,在实践活动后我们开展国学经典活动等都是我们制度之美的体现和延伸。

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学校文化内涵发展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学校的发展和文化建设,归根结底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发展积极营造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育人环境,如果学校的文化建设偏离了时代发展的轨道,偏离了学生发展的主体需求,那么一切的学校文化建设措施都是徒劳的,注定学校的教育发展走不远。所以,在进行学校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学生需要什么,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怎样的人,这才是我们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最终目的和目标。任何脱离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偏离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文化建设都是虚无的,注定失败。

2020年,我校在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为全面准确地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校建立了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核制度,建立学校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每学期的课程结束时我们都组织开展学生综合素养考核活动,把学生的美术、音乐、体育等艺术类课程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综合评定考核,力求全面准确地为学生的学期综合素养的发展评定等次。假期我们安排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有计划地制定低、中、高三个类别的统一的学生假期综合实践作业,在每学期的开学开展一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展评活动,服务社区、做家务、科技创作、游学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的假期收获全方位地展示在师生面前,为其他学生的学习提供参考和树立榜样,学生在学校期间无法完成的活动,我们都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在假期去完成,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学校我们也考虑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分别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实体文化呈现在学生视野中。学校先后建成历史展馆、德育展馆、法制展馆、地理长廊等,供学生了解学校发展的历史文化,提高法制意识,在学校我们建成了校园文化长廊,专门提供给学生展示自己发展特长的平台,把学生的作品、表现以及在各种竞赛中的优秀成果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学习。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组织专业的老师编撰了适合学生发展的各种校本教材,如美术、舞蹈、音乐、体育、演讲主持、书法等供学生选择学习,并在校组建二十多个社团,有计划地组织专业的老师上课,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响应国家艺术2+1的教育要求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

总之,学校的文化内涵发展和提升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活动,任何单方面的样子工程都是站不住脚的,只有我们真正从学生发展的主体需求入手,才能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够使学校的文化内涵发展真正走上特色发展的道路,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才能适应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

七、结语

时代的发展,许多民族的传统的优秀文化资源被边缘化,积极倡导传统的资源,发展非遗文化资源,让地方优秀传统的美术文化和非遗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积极构建高品质的学校美育课程新体系,成就个体美好的人生,既是我们学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叶岚.学校之美,在于文化[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6(6).

[2]张婷.从中小学美术课程演变看学习评价变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

[3]沈瑛莹.中学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4]李晓勇.民间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2).

[5]陈晓蕾.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质性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刘文(1963-),男,中共党员,籍贯甘肃敦煌,酒泉教育学院生化专业,大专学历,高级教师,现为敦煌市北街小学校长。

作者:刘文

中学校园隐性教学美术论文 篇3: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美术教师

摘 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学校的美术教师在设计和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窗口”式的物质文化建设;在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中,多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尊重学生自身价值;提升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美术教师在校园文化中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寓教于无形”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关键词:校园文化; 美术教师; 物质文化建设; “寓教于无形”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保证,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

当然,学校的文化建设,不单单是指一个学校拥有一个美丽的校园,几个时尚漂亮的橱窗就可以了。每位校长办学理念不同,学生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因此,要想建设一个有层次、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有自己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当中。

在这个回归到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的美术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席勒在被誉为现代审美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教育书简》中指出:“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是人类最基本的嗜好。”由此来看,美术教师由于有着特殊的专业背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担负着先锋使命。

一、点睛之笔,窗口先行

走进十三中学的教学楼,作为展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窗口的地方,大厅和谐、时尚,两旁十几米高的装饰树散发出勃勃生机的气场。巨大的地球仪显露出十三中学人胸襟。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反映校园文化气息浓厚的30多平米青铜浮雕壁画作品《传承文明开创未来》。从画面中不难解读出作品的主题;五千年灿烂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浩瀚知识的海洋:有序的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雄健强壮的体魄: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唱响华美的乐章:培养学生的高尚审美情操和文明素质。

整个作品四个部分独立成章,又相互结合为一个整体。气势恢宏,疏密有致。既是十三中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一个点睛之笔,同时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景观。高贵、典雅、时尚的美术作品经常出现在师生的合影当中。创作出这样有分量的原创艺术作品,作为学校美术教师的专业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二、以人为本,营造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有多种形式,最不可忽视的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追求和关切。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同时也是人文精神核心思想实践的最佳场所。对教师、家长、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的维护,关心学生精神生活;尊重学生的自身价值,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十三中学教学楼的走廊上,每层楼都有一处七十多平米很空旷的地方,供学生下课时活动。怎样利用好这块地方,既能彰显校园文化、发挥其休闲功能,又可以在无形中孕育出人文关怀的精神,是每个校园文化建设者要面对的难题。本着“处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者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了几幅学生的书画作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用独有的艺术语言展示其饱满的激情,丰富的想象,非凡的创造力。然后在活动区中央设计了一个在造型上富有变化的花坛。它以独特的花语向师生描述着校园的美好生活,同时也陶冶着学生的审美情操。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概念寓于其中。花坛的两侧布置了四座休闲椅,从中使学生感受生活带来无限舒适、分享时尚,分享仁爱。在休闲椅旁边特意摆放了一个书报架,并定期更换学生喜爱的期刊杂志。这是又一种人文关怀的设计。

三、寓教无形,提升品位

以学校文化建设的呈现形态进行分类,可分为以物质文化建设为主的显性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为主的隐性文化两部分

显性文化作为有形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显性文化的建设作为有专业背景、创作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师,为其参与度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甚至可以说这是属于美术教师的职责范畴。

而作为隐性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美术教师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在参与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样也能很好的体现自己的审美价值和自身艺术内涵。美术教师作为学校的一员,也是“学校精神”的创造者之一。尤其美术教师在创作美术作品过程中,所经历的过程和精神文化建设是相通的,因而,美术教师在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是得天独厚的。

秋天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大多数学校在这个季节都会把菊花摆在教室或者走廊的窗台上,供全校师生欣赏。在十三中学却没有把这类活动简单化,而是上升到精神文化建设的层面上。为了让学生了解真正的菊文化,学校通过《校园文化节暨菊花、书画展》的形式,以菊花为载体,开展了菊花品种介绍、书画展览、文学讲座等多项活动,为菊花一正视听。通过一次花卉展,把无形的精神文化建设转变成有形的“学校精神”的文化教育。学生们正是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了解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发展过程,真正地理解了国学中的菊花是与梅、兰、竹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为人坦率,做事诚实,重信用和义气的“君子”。学生们不仅观赏了每个楼层不同品种的菊花、书画,同时还从活动中感受到菊的精神、菊的文化,理解了菊花经历风霜的顽强生命力和高风亮节的人文精神; 菊花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饱经沧桑勇敢坚强的斗士气魄。“花之隐者也”则在这些精神面前已显的是那么微不足道。“寓教于无形”本身就是精神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

四、形成特色,共同成长

美术教师在学校的职责核心是善于启发和诱导学生了解美、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文化”。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矛盾。从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凸显出自身的独特价值。那么美术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先锋作用也是无人可比的。

实践证明,美术教师个人的文化修养是通过每一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提升;职业操守是通过每一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到考验,专业技能是通过每一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升华。美术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美术教师也可以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的展示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作者:施长福

上一篇:自动监控系统移动通信论文下一篇: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