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论文

2022-04-24

【摘要】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为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教育事业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融入为教育行业找到了多种教学工作开展模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论文 篇1:

如何提高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美术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师科学地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逐渐培养学生的欣赏观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能够贯彻教育改革,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本人结合自己的经验,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加强对美术兴趣的培养

不像其他文化课程,美术科目的课时相对比较紧,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培养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首先教师要落实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将美术教育彻底重视起来,如备课、教学设施及工具、教案设计、集体写生等。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美术课堂本身就比较枯燥,如果还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只是一味地要求他们完成任务,最后不但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教学效果也会很差。所以,培养学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中学的美术课不是简单的写写画画,高中生学习任务本来就很繁重,他们对待美术课并不是很热情。美术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通过色彩和形体等视觉因素来传递给人,是一种空间艺术,教师要利用美术这种直观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利用生活中含有美术知识的例子,通过这种熟悉的感觉,去吸引学生去学习,去探讨,进而提升整堂课的教学质量。

二、美术教学中要始终贯穿愉快教学法

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不但没有让学生学到知识,反而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厌恶感。作为一线教学的美术教师,要努力探索教学的新路子,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

1.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态指的是教学中老师的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实践证明,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容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进行交流;严厉的教态只会疏远自己的学生。好的教态,使得师生共同创造一种愉快的气氛,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让学生积极参加到美术活动中。

2.重视辅导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辅导对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环节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全身心投入到作品创作中。对作业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放在课堂上做重点讲解;每个学生对美学的理解具有差异性,适当地进行层次化教学;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提出奇特的见解,不能一味地进行打击。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要让学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甚至可以用娱乐性的活动,或者放音乐等方式来激发学生情趣,学生更容易融到美术作品美的意境中,开阔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创造美的激情,从而达到想象的教学效果。

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艺术品的创作,不是照搬照抄,要有所创新。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行,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选择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题,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特点,找到最能激发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保证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提高。

1.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家长、社会甚至于教育工作者认为美术课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过度的强调升学率,而往往忽视了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这对实际的教学工作产生了巨大的阻碍。对于这些传统教育观念以及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隐性弊端,教师要正确认识、改变观念,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正确认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基础。

2.艺术来源于生活,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根据教育需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让学生多体验生活,接触大自然,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只有这样才能积累素材与经验,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并为创新奠定基础。

四、美术教学中加強德育的渗透

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资源丰富。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能干,富有创造力的民族,还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德育发展的历程。在当今社会,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完全可以体现在美术的教学工作中。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馆、敦煌壁画、云岗、永乐宫壁画、龙门石窟、十三陵、兵马俑及园林艺术等,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美术课不像其他科目,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通过视觉艺术形象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得到启迪,情感得到升华。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教师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创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增加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张琳琳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论文 篇2:

信息技术与中学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刍议

【摘要】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为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教育事业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融入为教育行业找到了多种教学工作开展模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所以本文也以中学美术课堂为核心,重点了解到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策略,希望能够利用高科技推动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从而为学生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学  美术教学  深度融合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永安市级2021年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信息技术与中学美术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YAKT2021109。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的融合,能够最大程度地推动教学的改革工作实施,也能够使改革的理念有效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进而实现课堂教学工作向着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方向所发展。所以本文基于信息技术的大背景,重点分析中学美术课堂具体构建的策略,主要目的就是在了解教学存在困境的基础上,找到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工作实施方法,希望能够保证学生在最佳的教育引导下,融入到课堂内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信息技术与中学美术教学深度融合的作用

(一)师生之间的互动。中学美术课堂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受到学生欢迎的一门学科,但是如果教师长期采用枯燥的教学方法,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还是要抓住学生兴趣点,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环节,突破传统教学所存在的限制,灵活地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构建起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就能够激发起学生创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拓展教学的资源。在传统模式下,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传授,这样的方法很难让学生能够获得直观的视觉感受,只能够通过学生的想象理解思考美术知识内容,这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但是信息技术融入其中,能够为美术课堂提供各种丰富的资源,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美术知识内容,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因此,也能够看出,信息技术在中学阶段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位置,还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关注。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美术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通过信息技术搜集网络素材,拓展教学资源

在教学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之中,有效教育资源融入到课堂中是整个教学良好实施的有效载体,丰富的使用教学资源能够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好基石。所以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之中,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课堂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师就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搜集和整理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素材,这样才能够为教学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也能够辅助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所以信息技术还需要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融入到课堂之中。

在具体的美术学科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想要真正的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就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资料的收集,这也能够拓宽课堂和适当的資源,使学生在多样化环境下,吸收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教师就可以根据所讲解的重点知识以及核心的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应的素材,通过这样的素材使用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教师讲解《中国山水画》这一部分知识,就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收集一些与中国山水有关的素材,可以是一些名画家的作品,也可以是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景色,这些都能够为学生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其中包括《独钓寒江雪》等,这些作品都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精美的大师级的作品带到课堂上。然后教师再搭配着音乐的伴奏,让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欣赏作品。同时,也可以把一些随手拍摄的山水的景物展现给学生,这些都能够让学生真正的与生活化相互结合,在互联网支持下感受到美术知识学习的乐趣,也能够拓宽课堂教学的资源,从而实现信息技术和美术教学工作的有效融合。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直以来,教育学者都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所以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对很多教学内容不感兴趣,那么也不会完全地投入到课堂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记忆。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实效性相对比较低。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中学阶段的教师更是需要善于使用信息技术,活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完善课堂教学的质量,以此激发起学生良好的知识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解《柜架陈设的艺术》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能够清楚地讲解陈设的意义、特点以及具体的构成要素,还有表现形式等各种各样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结合使用信息技术,找到一些室内柜架陈设、商场柜架陈设等,这样就能够以学生生活化为视角,构建起良好的具有生活特色的课堂情景,再配上有效的知识讲解,就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联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模式与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度的融合,就能够在不断利用和发展高科技时,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对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因为美术知识本来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中学校园的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深入地对作品的内容进行剖析,那么在学习上也会存在着吃力困难的现象。因此,教师就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把美术作品更加直观地展现和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视觉的观看以及知识的了解,真正地感受到艺术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展示的形式,在课堂的内部让学生清楚地观看到自己所需要欣赏的美术作品,并且把这些作品的特点利用文字的形式进行编排,这样能够在PPT作品展示的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最佳的效果,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原有的枯燥的平面图形,向着更加生动和具体的方向所转化。通过教师的指点和引导,学生就能够激发起自己的潜能,天马行空的进行想象,这也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改革和完善。例如在对《美化生活的装饰布》这一部分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之中,很多学生实际上对装饰布的作品了解并不深刻,再加上这类艺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实际上并不多,所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就需要借助计算机的设备,在高科技的支持下,把各种各样装饰布的设计形式展现给学生。利用多媒体视频的方法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一块看似平平无奇的布,甚至在我们眼中一文不值的物品,在不同的搭配下,变成了能够美化生活的艺术的神奇过程。通过这样的方法,整个课堂学习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有效地被吸引,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艺术源自于生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奥秘的环节中,吸收更多的知识,从而走进艺术的殿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诱发情绪,唤起学生创作情感

兴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能够让学生更加集中心智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所以兴趣是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根本所在。在中学美术课堂上也是如此,教师如果想让学生真正的对所学习的内容有所兴趣,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感受到美术知识学习的乐趣所在,了解艺术的魅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学会使用信息技术等设备,激发起学生的情绪,使其能够在创作的过程中拥有更好的情感,因为良好的情绪在课堂上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教师还需要保证学生能够身心参与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例如,结合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就需要通过美术课堂知识的渗透,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接受艺术的熏陶,从把艺术内涵进行傳承,让学生肩负重任,学习知识的同时成为社会中文化和艺术传承的接班人。如在讲解《中国画的形式美》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首先谈一谈自己初次看到中国画作品时的感受,然后再配合着不同的音乐,以及不同PPT的背景,重新观看中国画作品,使学生拥有着更加丰富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看到中国画时,认为这幅图作者的创作时所存在的缺陷,以及不足之处,这样都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小小点评员,从而改善以往课堂枯燥乏味的特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更好的美术知识学习做好坚实的铺垫。

三、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中学校园内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在长久的发展阶段,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中学校园的教师都忽略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其所能够关注的仅仅是学生对于主科课程知识的学习现状,但是在最新教育理念的背景下,艺术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位置。所以本文也基于以上的内容,分析信息技术与中学美术课堂深度融合的策略,目的就是利用最佳的教育效果,优化中学美术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使学生在高效的环境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丹.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中学美术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J].中国新通信,2019,21(18):203.

[2]杜军.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5):101.

[3]高俊.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中学美术教学如何训练学生自主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153.

作者:王永志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论文 篇3:

初中美术学科教学质量监测方法

【摘要】国家《课程标准》对初中美术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有一个基本要求,即: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教学质量测评的意义、计算机系统的科学操作及测评试题编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等几方面进行论证,从而寻求进一步研究、制定监测计划、评价标准及相应政策法规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美术学科;教学质量测试;计算机技术

在实际教学环节之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之中大部分美术教师都可以有效地做好《课程标准》中有关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让评价能够为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带来更大的益处,不过对学期考试、学业考试以及平时教学质量怎样合理展现,显然还属于一种亟待探讨的关键问题。因为美术并不属于毕业升学考试学科的范畴,因此其的学业考查一般通过日常成绩、作业积攒等方式来展开,缺乏考查力度,就难以引起师生、家长等的注重,这样一来,就会使美术教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随便性,比如说,对该课程教学时间的占据、专业教师的缺失、停课等等,这些情况在我国很多地方的中学都广泛存在,所以,构建规范且合理的美术考试评价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少互动,气氛不够活跃

目前,有些教师并不具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即使将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学方向,不过在实际开展中却有效地贯彻落实起来,发挥其的真正效用,特别是在互动上显然存在巨大的不足,让整个教学课堂表现为单向输出状态,教学氛围非常暗淡,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不具有问题意识,盲目地吸收知识内容。

2师资薄弱,教学质量不佳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及时引导与点拨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让他们的审美观念与艺术创造力实现明显的强化。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中学并不具有充足的美术教师数量,而且,师资水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高低不平,往往难以有效地做好各个阶段的教学工作,教学质量较为低下,学生的整体能力难以得到真正强化。

3注重文化知识,忽略技能提升

新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要在原先技巧方法学习的基础上,增设文化内容的学习,不过有些教师并没有展开深层次、全面的研究与理解,进而形成了错误的理解,把教学重点投放在了文化知识的讲解和欣赏上,而直接忽视了技能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培养而成的创新观念难以实现很好的呈现。

二、初中美术学科教学质量监测方法

1利用现有学科教材体系、师资储备开展学业考试

初中美术学业考试不仅是学科建设的有效构成部分,而且还是改进学科教学的合理方式。科学可行的学科考试系统是推动学科发展、优化教学手段、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是学科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渠道。据研究表明,不具有科学合理的学科教学质量评估机制,那么学科教学则极易遭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为更快更有效地落实好国家学科整体规划,务必要编制合理且具体的监测计划、评估标准与有关的政策条规,以此给学科教学质量评估带来强劲的政策保障。

对于教育行政部来说,可以组织本地美术教师围绕所采用的美术教材展开整理、分析,进而编写整合出可用于考试的知识内容。在该环节中应尽量提高教师的参与面,让大量教师都得以加入其中。而且该环节也属于教师掌握《新课标》、集体备课的一种教学研究环节,对接下来的授课教学存在一定益处。学科学业考试实际上也属于对当地美术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一种考查评估,也可以说,学科学业考试是对全部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质量的一次优化。

2学业测评试题编辑

在进行美术考试题目的制定时,应当围绕《美术课程标准》这一依据,最大程度地结合现有美术教材,全面实施试题设计。美术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便于获取的美术资源类型,全面实施美术试题的制定,实际上就是要最大程度地运用该教材资源。试题编制应当包含美术课程的四大掌握方面,应当有效体现该课程的教学特征,不但如此,也必须要跨越原先美术考查的制约,通过读图、识图贯穿于考试之中。

譬如说,在“欣赏·评述”方面,可以把各个时代、各种风格以及各种品类的美术作品交错放在一起,并标注出相关的文字描述,让学生依靠图片观察、欣赏,并结合文字描述来进行正确选择。另外,在“造型表现”方面,可把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呈现到学生眼前,要求他们对作品的构图形式进行判断,分辨出哪副作品属于三角构图,哪副作品属于平行构图等等。以上这些考试题目均与《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相吻合,是在学生已掌握的基础上的一种强化,同时也显现出了该课程的特点。

3强化考查学生的艺术思维

美国艺术理论学者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曾经论述过如此的命题:思维是视知觉的一种关键功能。与低端的感知系统不同,人的视知觉能够对视觉对象的形态实施有意图性地选取、简化以及融合,从而抓住物象的根本性质。所以,从某个意义层面来看,视觉思维并非属于被动地认知,而存在着一定的主动性,也能够说,其存在一定的创造性。由此可见,美术学科的关键特点在于“视觉性”,而视知觉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理性性质,其是思维的核心载体与基础工具,可以对图像进行认知与掌握。所以,美术教育质量监测必须要涉及到对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检测与评估。将核心集中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之中,采用半结构化考试形式,以此来有效地对学生的思维与表现行为进行考测与评估。从艺术思维过程这一方面来说,在阿恩海姆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麦金继续围绕艺术思维有关课题展开了探究,从而在《体验视觉思维》中明确说道,“视觉思维”是观看、想象以及构绘三者的有效融合。本人觉得,这当中的“观看”主要是针对图像图形的形式剖析与含义探究,而“想象”则在于对图像的联想和再创造,最后“构绘”主要是对艺术的表达与再现,这几个方面一起组构了艺术思维与表现的整个流程。

4聚焦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学科应用

将核心素养当做主要导向的美术教育质量监测,必须要聚焦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学生的美术课程理解和运用。也就是说,在着重围绕评价背后的学习理论展开考查。核心素养与静态化的课程专业知识与能力并不一样,其更多是“个体身处繁杂、难以估测的真实生活情境时,可以综合采用特定学习手段所培养出的涵盖课程思想、思维形式以及探究能力,结构化的课程知识与能力,三观等的一种动力系统,在剖析情境、提出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等环节中显示出来的综合品质”。在这当中,“真实生活情境”可以说是个体在学习环节中察觉、剖析以及处理问题的重要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学习切实地聚集于思考、研究以及发现上。所以,在教育质量监测环节中,如果要围绕核心素养水准展开测评,那么就必须要创设对学生而言有价值、科学且真切的情境。在国内高中有关核心素养的考试命题设计之中,其中,美术学科曾编辑了这样的试题,即“绘制从校园到美术馆参观的路径图”。这个试题的设计,并非源于课程教材中的专业问题,而是同学生周边实际生活经验紧密关联的,富含较高的创新形、探讨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并強化学生的多种高阶思维。

总的来说,借助计算机系统实施美术课程考试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质量监测方式,但目前仍然有不少方面亟待优化与健全。比如,接近操作性不过难以取代操作性;不具有同教材相匹配的电子考试评估体系等等。唯有对问题考虑得全面一些、深入一些,将工作完成细致一些,将视野拓宽得大一些,才可以真正做好该工作,切实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朱国英.浅谈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如何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结合[J].才智,2020(14):16.

[2]吴静.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学习的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20(13):12+14.

[3]赵小平.浅谈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学周刊,2020(15):143-144.

注明 本文系2021年宁化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艺术测评中美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策略研究》成果,批准号ZXKT202113

作者:邱绪斌

上一篇:我国农业税制立法改革论文下一篇:经济指标体系农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