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本土化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教材分析:城市化是城市文明的表现,城市的合理发展和布局,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教材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问题,并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学情分析:贴近生活的才有用,有用才会提高学生兴趣,有兴趣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教材以上海为例,严重脱离了非上海学生的生活现实,难以实现地理教学资源源于生活,地理科学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第一篇:本土化教学论文范文

双语教学的本土化探索

摘要: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催生了教育的国际化,双语教育被视作助力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从多数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来看,双语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分析我国双语教学的本土化条件,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双语教学;本土化;教学模式

1 研究综述

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带来了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也催生了教育的国际化,而双语教育被视作实现教育国际化的一项重要手段和载体。近十年来,我国双语教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壮大期和成熟期(张艳蕊,2015),目前,针对双语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双语教学的模式研究,双语教学的质量与评价体系构建,以及不同学科、课程的双语教学的个案实证研究,这些研究无疑为双语教学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成果,但从多数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来看,双语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现存的突出问题仍是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分析我国双语教学的本土化条件,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双语教学模式的专题研究主要包括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引介及适用性分析;语言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中部分研究成果对双语教学模式的启示,如基于二语习得理论,建立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有效衔接,使双语教学中学生所具备的英语能力与课程学习目标同步并相互适应,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有效性;再如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通过推动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构建促进双语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基于某一门课程或某一类学科的双语教学的实证性研究;此外,也有学者从更加宏观的视角,通过将专業课程进行分层式教学从而提升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这些研究或是通过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或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改善,或是通过教学体系的优化来同步实现外语思维方式的形成以及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2 双语教学的本土化

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教育家和学者便开始对双语教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双语教学在我国则是在20世纪末开始得到重视。“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被吸收和借鉴的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植根于我国特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境中,否则,即使再有效果的教学模式若直接照搬也会水土不服。因此,双语教学本土化研究须考虑到我国施行双语教学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以及语言环境。

2.1实施双语教学的社会环境

西方国家实施双语教学主要源于国家的多元化,因此双语教学最初既作为一种语言政策,同时又作为一种文化政策,试图通过加强少数民族和移民与主流社会的融合而解决发展问题。而对于我国来说,实施双语教学的契机和需求完全不同。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冲击,通过启动高校教学改革,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精通外语、同时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国际化竞争环境。因此,对我国来说,双语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开拓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对人才培养的宏观诉求。而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则是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为具体的考察。国家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无疑为双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更是加大了对“外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从近些年双语教学开展的学科来看,根据严贝妮等学者在2014年通过对理工类和文史类共403个全国双语示范课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理工类实施双语教学的学科中,医学和生物化学专业占较大比例,在文史类实施双语教学的学科中,经济类专业占较大比例,这也充分契合了我国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服务。

2.2实施双语教学的教育环境

无论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还是基于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双语教学都获得了极大的认可和极好的推广,这些都在宏观上为双语教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但从微观层面上,我国双语教学的施教环境,即施教主体和受教主体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双语教学的研究者大多集中在教育学和外语类教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双语教学的研究,这两类研究者深谙教学法和语言,但却缺失某一类学科的专业知识,一方面在研究中更加倾向于宏观的视角,另一方面,研究大多仅是针对双语教学中的语言部分和常规教学方法进行解构,而忽视了不同学科的特点和特色以及与学科内容的融合。事实上,双语教学中的语言与学科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互为依托,通过目标语获取学科信息,同时在学科内容学习中展开学术性语言的提升和国际性思维的锻炼。当然,不能否认的是,仍有许多同时具备专业背景和优秀英语能力的教师。而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也存在这样一部分群体,他们所具备的英语能力与双语教学所需要学生达到的英语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了部分学生在使用英语对学科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进而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但学生普遍对双语教学仍然寄予厚望,并希望通过双语教学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外语水平。显然,这些局限性无形中为双语教学的实施设置了一些障碍,一是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容易发生语言与学科内容的分离,将双语教学过程演变成单纯的词汇课、翻译课或者阅读理解课,模糊了双语教学的重点和焦点,二是为适应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减缓教学进度,降低内容难度。

2.3实施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同样决定着教学过程实施的难易程度,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在美国,双语教学是在以英语作为主流语言的社会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这为双语教学的实施及适用提供了充分的语言环境,也使得教学对象的融入性更强。而在欧洲,双语教学的展开是为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语系之间的近似性以及同一语系内不同语言之间的近似性也为双语教学的学习者提供了语言环境上的优势。但对于我国来说,我国双语教学中采用的外语主要是英语,英语在我国属于延伸圈,是一门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来学习的外语,虽然英语的普及化一直在进行,但相比较而言,我们没有西方国家的社会语言环境,而且我们的文化和认知结构都不是用英语来编码的,因此,汉语与英语之间也不具备如欧洲国家语言和文化之间那样的姻亲关系,缺少了对双语教学有利的社会语言土壤。因此,从实施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来看,我国实施双语教学在客观上普遍存在着语言运用环境差、关联性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3 启示

从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语言环境着眼,这些客观条件为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值得思考的地方。

從双语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学者们对于双语教学开设的科目已经普遍达成共识,即并不是所有的学科和课程都适宜开设双语课。目前,各国开设双语课程的普遍趋势首先是非人文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等,其次是人文学科。显然,非人文学科相较人文学科无论是在表述上还是理解上都更具有共通性,即使使用不同语言也较少会产生误解,同时,也有利于使学生通过双语教学的过程进一步了解世界范围内的专业前沿领域。

从所开设的学科来看,这与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紧密相关,但具体双语课程的开设则要视各高校及各院系的具体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后决定。首先,要考虑课程的特点和性质——该门课程与国外研究状况的相关程度,该门课程所在学科的整体双语教学开设状况,该门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作用,以及是否有利于整个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若将有些课程盲目设置为双语课程反而会难以将课程深入、有效的展开,同时又会影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学科体系的整体性。其次,应考虑到开设课程的师资配备情况及如何培养和完善双语课程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第三,还须充分考虑到双语课程的受众主体,即学生所具备的专业基础及语言能力。这些开设双语课程的必要性条件都是由我国客观的教育环境和语言环境决定的。

从双语教学课堂的实施过程来看,应根据我国的本土化条件实施个性化的双语教学模式。所谓个性化,也就是说,并非要采取以一概全的统一模式,而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双语教学,归根结底,仍是一种学科教学,因此,应充分发挥不同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介,并通过学习活动内化学术认知水平和形成学术认知语言,逐步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艳蕊.十年来国内高校双语教学研究现状及趋势[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5).

[2]严贝妮,崔月,李玉萍.中国高校本土化双语教学模式研究和框架设计[J].郑州师范教育,2014(6).

[3]曲燕,王振波,王建军.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现状[J].高等理科教育,2014(2).

[4]徐国琴,何奕娇.高校双语教学的定位与改革思路[J].教育探索,2011(8).

[5]韩立新,于诗卉.高校双语教学改的若干问题思考[J].教育科学,2013(6).

[6]刘妍.欧洲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指标框架述评[J].教学研究,2015(3).

编辑∕杨波

作者:王文婧

第二篇:地理本土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城市化是城市文明的表现,城市的合理发展和布局,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教材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问题,并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学情分析:贴近生活的才有用,有用才会提高学生兴趣,有兴趣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教材以上海为例,严重脱离了非上海学生的生活现实,难以实现地理教学资源源于生活,地理科学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教学构想:在把握城市化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这一核心内容前提下,利用案例教学,选取贴近本地(成都)学生生活的素材来承载城市化问题的相关地理知识,构思本课教学,从而突破教材的局限。让本课的教学素材源于学生生活,让学生将地理科学应用于观察、分析、预防和解决“自身→所在社区→所在城市(成都)→全社会”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周边城市环境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周边城市问题的方案,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对学生周边城市环境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在分析城市化一些不良倾向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

教学重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规划城市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活动:

师: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原因是什么?(学生预习)

生: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等。

(一)环境质量下降

展示视频《城市文明的背后》

活动:

师:看视频并总结反映出的环境问题的种类、来源及其危害。

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师生总结展示表格,结合身边的实际问题展示图片“清白江水污染和白色污染”,结合2008年6月1日的禁止生产和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塑料袋,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以上问题外还有一些高科技的环境问题如:空调病、辐射等。

师: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汽车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城市住宅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活动:

师:展示图片分析交通拥挤的原因、后果以及居住条件差的原因和表现。

生:答(略)。

(三)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除以上三方面问题外,还有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等。

师: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应该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改善。

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以上海为例了解解决的措施)

活动:

师:预习教材第二部分,指出上海解决问题的措施。

生:答(略)。

师:上海在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哪些惊人的成绩呢?看专题片《上海环境治理措施及其成效》。

生:总结伤害取得的成效。

师:成都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三、成都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结合周边城市成都分析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一)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展示废气、废水治理的措施及成果,成都市阴霾天气天数减少,污水处理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跃居一流水平。

(二)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活动:

师:结合成都市交通改善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生:答(略)。

展示图片并总结:新建地铁、修建城市高架路、修建环城公路、拓宽主要干道。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治理,成都的交通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居住问题方面在严格控制各类住房价格的同时,还新建安置房、廉租房,缓解住房困难。

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部的问题,还需要将城市中过多的工厂、人流、车流分散开来。

(三)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展示卫星图,指出成都的7个卫星城和两个新区,最终向学生详细介绍城南新区,增强学生自豪感。

板书:

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环境质量下降

(二)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三)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以上海为例)

三、成都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作者:王虹鳗

第三篇:任务型教学本土化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整合性地综述了十余篇任务型教学本土化的文章,将分别从任务型教学本土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意义及特点,原则、路径与模式三大方面探讨。作者认为,任务型教学所倡导的“做中学”,未必能适应中国外语教学课堂,有时不妨结合传统教学的精华,实现任务型教学中国化,使外语教学达到最优的效果。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本土化;研究综述

一、引言

任务型教学自引进之初,就有研究者关注于与本国教学现状相结合。鲁子问是国内首位尝试研究任务型教学模式本土化的研究者。1997年,他在实验材料中使用了真实任务的形式;1999年,给出了“真实任务教学”这一概念;2000年,他在北京举行的“2000年全国中小学英语教育与新课标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真实任务教学”的概念。2003年出版的《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中,他系统阐述了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的理论,试图建构适合中国本土化的任务型教学。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研究者关注任务型教学本土化,将任务型教学结合教学现实,经整合再应用到学校英语教学实践中。李震在2005年提出了“中国本土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此外,还有众多研究者明确提出“任务型教学中国本土化模式的探究”等项目。笔者查阅十余篇相关文献,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多为以下几点:任务型教学本土化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意义及特点,原则、路径与模式。

二、任务型教学本土化

1、任务型教学本土化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周亚君(2007)从学习文化、语言环境分析的角度探讨了任务型教学需本土化的原因。传统的外语学习文化以语言输入为主,任务型教学重视语言输出,教育者在改善教学模式时,二者难免产生冲突;任务型教学是在国外第二语言教学背景下产生的,与我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相去甚远。杨世生,方运纪(2010)认为制约任务型教学法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环境及条件存在明显的中外差异;我国教育水平及条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王卉,苏涵仙(2011)则从哲学基础,实用主义哲学的教育尝试、语言学基础,二语习得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自身特点,“个体差异”与制度性教育的冲突,探讨了任务型教学在中国是否适用的问题,认为任务型教学在这几方面都不符合中国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不宜盲目推广,更不能期望通过普及任务型教学法来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苏志敏(2007)认为在中小学实施任务型教学,都存在着上述这些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有,任务型教学模式自身的局限性客观上导致实施的困难;文化背景的差异;我国地区差异较大;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存在明显差异。何超兰(2014)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国语境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传统语言教学与任务型教学间存在矛盾。其次,教师将“任务”与“练习”的概念等同。

2、任务型教学本土化的意义及特点

郑红苹(2006)认为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强调以各种学习任务为基础,师生间、生生间多边互动,尽量创立真实的语言环境,具有目的性、主体性、交际性、合作性和生活性等特点。

张瑞芳(2007)则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即是对学习目标有意识,对学习过程有臆断;并实施变化性的互动,它指的是可理解的输入与输出。

杨世生,方运纪(2010)指出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师和学生对任务型教学不适应的问题,要摆脱这种困境的唯一途径就是实现任务型教学中国化。任务型教学中国化具有必要性和它的现实意义。实现国外理论中国化,本质上是把国外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结合的过程就是“中国化”的过程。

3、任务型教学本土化的原则、路径与模式

苏志敏(2007)结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在国外任务型教学模式基础上,运用英语教育真实性原则,对国外模式适当调整,构成本土化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该模式由任务呈现、真实学习任务、真实运用任务和任务反审四个阶段组成。

吴宇媚(2013)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条件,提出任务型教学本土化原则和模式。原则包括课堂学得与自然习得并重的原则;真实性与教学性任务结合的原则;重视学生需求的原则;任务型与传统模式结合的原则。任务型教学本土化模式由任务呈现、任务过程和语言点聚焦三个阶段组成,结合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条件并综合了任务型教学的核心理念及任务设计的原则。姚璐(2016)针对初中英语,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本土化模式。该模式由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组成。任务前,在交流性的语言活动中输入语言知识,然后在控制性较强的语言活动中训练语言知识。任务中,学生在相对真实情境中用所学语言完成真实任务。任務后,聚焦任务中用到的语言形式。

杨世生,方运纪(2010)提出了两条任务型教学法中国化的具体路径。一是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材料、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二是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任务的难度适当;任务的真实性、生活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任务的表演性过重;避免重任务结果,轻任务过程。

何超兰(2014)为中国语境下推行任务型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第一,任务的设计要合理,任务要难易适中,具有真实性、生活性、趣味性,并重视任务过程。第二,倡导新的语言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应作为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三、结语

任务型教学强调“做中学”,“做”指的就是“完成任务的过程”,而“任务”可类比于日常生活中的“做事情”,“做事情”需要用目的语来完成,并且强调语言的意义。(胡艳,胡新建等,2009)而梅耶在《应用学习科学》(2015)中指出,Graham Cooper和John Sweller的研究表明,通过样例进行学习比“做中学”能更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在测验中的迁移表现。尽管学习者热衷于在“做中学”,但样例原则更有助于调节学习者的认知加工。任务型教学最初是适用于国外的二语教学,即在双语环境中使用第二语言自然的交流、融入社会。而中国属于外语教学,缺少自然使用外语的环境,语言在日常交流中很少甚至是不被使用的。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建构并推行有中国特色的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即中国化的任务型教学应当适合学生学情,视学生的学情而定,这里的学情既包括学生知识水平,又包括学生所处的地域差异。教师需要选择是倾向于直接让学生“做中学”,还是先进行传统课堂讲授,给出样例,再让学生去“做”。

【参考文献】

[1] Ellis,R.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2] Richards,J.C., Rodgers,T.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3] 龚亚夫, 罗少茜. 课程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与任务型语言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 2003(1).

[4] 鲁子问. 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2(2):12-13.

[5] 鲁子问. 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M]. 上海: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

郭蕊(1993—),女,江西乐安人,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作者:郭蕊

上一篇:现代文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听说教学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