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翻译教学与翻译测试

2022-09-10

随着信息技术, 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有效的支持手段。翻译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且翻译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技术领域, 计算机、网络技术介入英语教学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还有挑战。翻译既是一种技术, 也是一门科学, 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活动, 涉及到两种语言知识及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 没有一定翻译理论及技巧是做不来的, 翻译教学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 而以信息时代为背景的翻译教学研究尤显重要。与翻译的教学密切相关的还有翻译的测试, 如何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有效地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水平进行测试, 充分利用技术资源并确保测试结果的可信度与实用效果, 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1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翻译教学法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时代的产物。在世界范围内,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开始实质性地应用于教与学的各个环节。翻译教学也应根据当今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转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强、多媒体功能突出以及非人性化特征, 非常适合翻译教学的需要, 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翻译教学的不足, 大大提高翻译教学的效率。

教学法的研究主要涉及信息时代下翻译教师应具备的教育基本技能、信息时代下翻译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的主要作用已经从台前转到了幕后:课前必须花大精力, 广泛了解信息来源, 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并提出学习的向导途径;在课堂上, 作为指导者、组织者和咨询者, 随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使学生沿着正确的学习途径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更注重的是学习过程, 从准备、学习、巩固等学习环节来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多媒体网络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资源, 可以按不同的信息分类建立多媒体教学的素材库, 教师只要坐在多媒体网络的教师用机前, 就可以快捷地检索教学所需的信息。这样, 既可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又可以将课堂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还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特质, 将多媒体教学素材展现在每个学生电脑上。让教师有可能充分考虑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对不同兴趣的学生, 给予不同素材的训练, 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计算机仿真生成的虚拟现实世界, 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学生通过虚拟的现实情景, 能更好地感知客观世界, 更快地获取有关技能。利用多媒体网络从事翻译教学和翻译练习, 每个学生的译文都可以在网上发布。这样, 就构建了一种“译者—读者”的虚拟现实。学生在翻译过程中, 就不能无视其他同学—读者的存在, 就会考虑读者的兴趣、爱好、语言习惯以及审美方式等。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译者。利用多媒体监控机能, 翻译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并可以对学生进行“手把手”式的指导, 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典型问题, 并把这些问题传播给所有学生观看。

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一幅教学模式示意图来简单说明网络环境下的翻译教学的各个环节 (如图1) 。

多媒体网络环境使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教师的教学工作更顺利, 教学效果更明显。从长远来看, 多媒体网络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结合, 可为我们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合社会发展的英语翻译高级人才, 为全民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翻译测试过程设计

任何测试都会对教学过程产生反作用。传统的翻译测试一般只测试单纯的句子、段落的翻译。这种过于简单的命题方式测试目的不明确, 知识面覆盖过窄, 试题内容难以涉及到需要检查的知识和技能。多媒体网络环境为翻译教学的测试和评估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网络测试可以通过计算机平台轻松实现多样化的命题方式, 使试题内容的知识覆盖面也大大拓展, 使测试与相应的教学阶段有机结合, 整整实现测试对教学的促进和推动。

奥尔布雷克特·纽伯特提出了五种评估翻译能力的标准 (Albrecht Neubefl 2000) :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 包括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能力;语篇能力:text competence, 熟悉各种文体语域的常规;题材能力:subject competence, 专业知识的能力;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 敏锐判断两种文化差异并加以调整的能力;转换能力:transfer competence, 有效达成沟通目的, 服务于目标读者的能力。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者在这五方面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测试过程具有两方面的优势。

(1) 测试内容上的多样性。传统的翻译测试在题型设计上流于单一, 多为句子和短文翻译。这种命题方式一般无法系统、明确地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巧运用能力, 也难以有效地与相应的教学阶段接轨。因此, 精心设计翻译测试题型显得意义重大。具体说来, 在设计翻译试题时, 应明确测试目的、重点、受试者层次等因素, 做到翻译题型的多样化、科学化。在具体的测试设计中, 首先应注意主观试题和客观试题并重。在翻译测试过程中采用客观题型, 可以弥补主观试题的不足。其优点是测试目的明确、试题覆盖面广、重点突出, 缺点是答题的猜测性较强, 偶然性较大, 不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和知识深度, 但比较适合考查学生的理论常识和概念性的知识。主观测试题指那些能在理论、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整体、综合性考查的题型。它有利于对学生的翻译能力的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查。主观题并非只限于一种题型, 不同的题型能更有效地从不同的侧面来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就具体题型来说, 可以包括判断题和多项选择题、单句翻译题、无条件限制翻译题、有条件限制翻译题、改错题、论述题等。就测试素材来说,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 将视频、音频和图片资料植入测试题型之中, 可以将笔译和口译、听力和口语的考察结合起来。

(2) 测试形式上的交互性。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特点就是教学者和学习者之间具有充分的互动。翻译测试也不只是发生在单个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测试过程, 所有学习者都可以参与到共时的测试平台上来。评估教师通过网络发出测试题目, 测试者在完成题目后通过网络递交测试结果。在网络开放的环境中, 测试的题目可以是开放式的, 测试者的回答也是开放式的。测试者将翻译的成品发表在测试平台上, 在测试过程结束后, 由所有测试者对单个的测试结果进行讨论、评分。其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与评估教师所给分数共同计入总成绩 (如表1) 。

对于评论性的论述题, 测试者可以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中随时检索相关的知识, 将其反映到测试结果之中。测试者还可以通过网络, 在测试过程中分别轮流扮演不同的翻译角色, 组成一个生动的翻译情景, 以小组的形式获得教师的综合考评。同时, 网络还可以提供智能化的阶段评价和各种各样的检测方式, 学生可随时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也能更清楚更具体地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对自己所教和学生对自己所学, 都心中有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在网络平台上能够得到更加动态的反映, 平时成绩可以更加客观地得到评价。

翻译测试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 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考虑。翻译能力的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估, 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终结评价性评价包括期末考试或上机统考等定量评价的方式, 其目的是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的、准确的、公正的评价。

另外, 在测试的题型设计和试题选材上, 要不断进行效度研究, 不断开发新的题型。关于试题的选材, 汉译英的材料最好是出版物上选出来的自然的汉语, 不用修改过的文章。英译汉的材料必须是从英语原著上选来的、未经简化的文字。汉译英测试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运用能力, 英译汉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测试重点始终在英语, 但汉语水平不能降低要求, 因为英译汉时, 学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汉语来准确表达。而在汉译英中, 中文不理解透彻也谈不上用英语去表达。

3 结语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 人们对教学法的转换和测试评估的方案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 翻译的目的、翻译的对象、翻译的方式以及翻译的工具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应该努力构建一套新的符合当前教学技术发展的教学流程。对于多媒体环境下英语教学法的讨论已经有不少, 但是专门针对翻译能力培养的部分并不突出, 也没有系统性, 大多数研究只是将翻译放在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的整体之下来关照, 无论是理论家还是教学者对翻译教学的重视都不如对“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视。我们提出, 翻译技能的掌握更加能够体现学习者的自主参与性, 翻译学习可以在展示成果、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得到加强;教师可以依靠网络平台, 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在教学互动的环境中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

翻译本身是一种涉及双语活动的特殊技能。翻译测试既考核语言基础又考核语言应用能力, 翻译理论技巧及语言、文化知识也是测试的一个重要方面。翻译测试是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我们在实际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简单的测试模型, 但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目标, 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过程, 我们还需要提出不同的适合特定学习阶段的测试方案。测试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习效果的评估, 以及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

摘要: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 建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教学法和测试体系, 将网络教学与测试评估有机结合, 可以使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学习工具的同时,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在一套科学有效的测试方案的评估下, 教师将对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 对学生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关键词:多媒体,翻译教学,翻译测试,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穆雷.信息社会对翻译教学的影响[J].上海科技翻译, 1999 (4) .

[2] 杨惠中.《语言测试的设计与评估》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 陈汉卿.网络时代的翻译教育与实践[M].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5) .

[4] 万宝林.论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评论, 2004 (2) .

[5] 吴松林.浅谈网上翻译教学[J].绥化学院学报, 2005 (2) .

[6] 梁雪琼.多媒体网络翻译教学的优点及其设计[J].教育导刊, 2005 (8) .

[7] Neubert.Albrecht.Competence in language, in Languages, and in Translation[A].in Christina Schlifner and Beverly Adab eds.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0:3~18.

上一篇: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作用机理下一篇:以人为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