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2023-02-09

当学生们越来越感兴趣的艳丽多姿的多媒体网络与强调读写训练的传统语文教学相对垒时, 我们能从中得到些什么启示?我们又应该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呢?如何保持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语文学习特点?在互联网技术如此蓬勃的今天, 我们应该思考语文教学如何在保持其特点的同时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 并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 让我不禁皱眉深思:

网络时代为我们语文教学带来了什么?

在许多人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的今天, 多媒体 (特别是网络) 的出现就像一根救命的稻草,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正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 给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动力。这一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潮流, 似乎让人们看到了改革传统式语文教学的希望:网络可以拯救语文教学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可否认, 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方面的革新:

首先, 全面而又及时地提供各类信息和丰富的语文素材。在传统语文教学中, 我们的阅读教学目标往往是通过“预习、讲解、默读、朗读、小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实现的, 由于班级授课制、课时及授课进度的影响, 教师让学生默读、朗读的时间很少, 更谈不上大量、有效的阅读。还有一个长久以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被我们所忽略的一点, 学生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对阅读材料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 当由于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 很少能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其实从语文的阅读角度来看, 存在着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内容和形式相似的文章, 如果我们让学生自由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阅读的话, 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一定会提高的。而互联网的运用就正好弥补了这一点不足, 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以超文本链接的形式呈现阅读材料, 同一主题或同一形式下可以有很多选择, 而阅读者可以根据兴趣和目的自由选择链接的方向和分支, 这也就充分满足学生自由阅读的需要,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 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尽情遨游, 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非常适合学生学习。

其次, 利用“声、像、文”等的感性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 强烈的求知欲望, 是刺激学生的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 即教师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 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 传授给学生。由于其课堂容量小, 一节课下来, 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 形式照旧, 枯燥单一, 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 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而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 声图并茂, 能有效地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具体, 化呆板为生动, 图、文、音并茂, 形象生动, 色彩逼真, 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 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 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 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和认知活动, 主动探索知识, 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其主动积极性。多媒体的出现, 也就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法注入了新的活力, 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 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增强教学效果, 这是一个口才绝佳的教师, 站在三尺讲台上, 口干舌燥, 歇斯底里也力所能不及的。

然后、全方位调动, 让学生获得美感熏陶。在网络教学中, 教师利用计算机媒体将无声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 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和氛围, 激发他们的想象, 引起他们的情感体验, 从而形成审美共振, 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 欣赏美的图画, 感受美的形象, 从而让学生感受体验和表达方式, 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

另外, 多媒体网络教学还打破了传统教学时空的时空限制。网络使教学活动由课堂扩展到了课外的家庭、社区等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区;同时也使学生可以在传统课堂的45分钟以外的任何时间上网学习。

多媒体网络教学固然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 但多媒体真的是解救语文教学的灵丹妙药吗?任何事物都是有利就有弊的, 网络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弊端:

首先, 忽略了语言的模糊性。语文教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 如果将语言符号转化为画面图像, 往往会忽略语言的模糊的特性, 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比不上语言符号可以提供想象的空间。在文学审美过程中, 由于人们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的不同, 往往“一千个读者心目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读者, 反复品味揣摩语言文字, 心中的形象也会有所变化。这正是语言的模糊性和富有魅力的体现。而多媒体提供的图像画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我们尽可以利用它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 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

其次, 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语文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言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利用网络资源教学的最大优点是对语文教学进行切割组合, 形成新的知识块, 突出重点、难点, 增加课堂容量, 而语文教学的目的并非是单纯的信息传播。其第一位的任务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更多的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 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 以形象唤起美感, 以意境领悟主旨, 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只有在教学中把握好这些因素, 才能叩击学生的心弦, 点燃智慧的火花, 使其产生求知的欲望, 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 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魄, 那“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凄婉, 这其中包涵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是网络难以演绎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古人强调通过“诵读”, 读出“情”, 读出“理”, 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 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 培养“语感”。

再者, 阻碍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语文教学不仅是字、词、句、章的学习, 更要通过内容、思想、人物形象、社会意义等, 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语文教学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教师——教材——学生之间有一条鲜明的情感纽带, 语文教学往往要求以情动人。所谓情动而发, 文章不是无情物, 师生俱是有情人。没有情感传达和共鸣的语文课是毫无生气的。课堂以教材蕴含的情感为源头, 以教师的情感外观为渠道, 流向学生的心田, 使古老的情感能够产生共鸣。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 然后作出相应的反应;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 受到启发, 这种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网络课上, 我们将学生带入计算机房, 学生盯着各自的屏幕, 教师手不离鼠标, 平时那富有生机能传情达意的脸庞就像被一台冷漠的机器淹没了, 你就会强烈感到计算机已不同程度地阻隔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如何使用多媒体才能真正扭转“乾坤”呢?这恐怕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值得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去寻找答案的吧!教, 要“善假于物”, 而非局囿于“物”。学, 要当家作主, 但不放任自流。不管是哪种方法, 我们都得记住, 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 引导学生适当借助网络, 拓展阅读与写作的空间丰富知识面;进而在实践中探索并建立网络时代语文教学的新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语文教学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

上一篇:高原油田油气井压裂施工风险及应对措施下一篇:供电企业电子发票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