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述位结构应用于翻译实践测试与分析

2024-04-07

主述位结构应用于翻译实践测试与分析(精选3篇)

篇1:主述位结构应用于翻译实践测试与分析

主述位结构与英汉翻译

传统的.英汉翻译中,对原文的分析主要采取句本位的方法.而以句子为单位分析原文,难免割裂作者的思路,结果译文往往只注重了原文的语法意义和语义意义, 而原文的语用意义被忽略.本文拟用主述位结构分析原文句子内部的信息分布.用主位推进模式来分析篇章的整体脉络及风格.并将其成果运用于英汉翻译.

作 者:张馨 Zhang Xin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550025刊 名: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FOR ETHNIC MINOR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3)分类号:H3关键词:主述位结构 主位推进模式 英汉翻译

篇2:浅谈主述位结构与英汉翻译

运用语言学的理论来研究英汉翻译现在越来越受到关注。主述位结构是语篇分析中很重要的概念,最早由布拉格语言学派Mathesius在其《功能句子观》中提出来,后来又为Halliday所发展,Halliday(1994)认为任何句子或话语从交际功能角度出发,均可分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他认为,主位是小句要讲述的事物,充当定位点和出发点;而述位是讲话者对主位进行描述的内容,是话语的目标。主位总是位于句首,通常被认为传达已知的信息内容或已知成分,述位是补充或说明主位的情况的,因此传达的是新信息或新成分。

研究表明,通过分析英汉语言在主述位结构方面的异同,并恰当地将主述位理论应用于英汉翻译,可以较好地提高翻译技巧,有效地改善译文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对英汉小句主位结构的比较以及一些译例的分析,阐述在英汉翻译中应如何处理好小句结构和信息分布以及主位结构转换,从而得出一些对翻译实践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启示。

二、英汉小句主位结构差异

Li和Thompson(1975)在其Subject and Topic一书中提出:“语言有四种基本类型:①注重主语的语言;②注重主题的语言;③主语和主题都注重的语言;④主语与主题都不注重的语言。”他提出汉语是话题凸显(Topic-prominent)的语言,英语则是主语凸显(Subject-prominent)的语言,这是汉英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很重要的一个区别。

所谓“主语突显”指的是在这种语言里,主语重要性高,是必不可少的语法成分,每个小句中都有主语;而且主位中的主语和述位中的谓动词之间往往构成动作者和动作的关系,也存在着人称或数上的一致关系(谭雪莲2006)。比如:He is reading a book.They are reading books.“话题突显”指的则是在汉语这样的语言里,主语重要性低,可以自由地省略,话题使用广泛,主语和谓语之间也不像英语那样具有严格的形式关系,并不一定是动作者和动作的关系(谭雪莲2006)。例如:他喝完了这杯酒。这里“他”是主语,和动词“喝”是动作者和动作的关系。又如:这杯酒他喝完了。在这句话中,主位上的“这杯酒”和动作“喝”就不再是动作者和动作的关系了,此时“这杯酒”变成了话题,不再是主语了。

汉语小句与英语小句在主位结构上的差异,间接证明这两种语言在描绘客观事物和表达中心思想时的一个重大区别:英语更注重结构上的对应性,要求说话者的信息起点也需符合其行文规范:相对来说,汉语的成句过程更偏重于说话人自然的思想流露,而不是条条框框的语法限制,倾向于神聚。

三、主位结构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将主述位结构理论应用于英汉翻译,其意图在于,将译文按照目标语的篇章结构组织语言,而不是语序的完全调整,它可以沿袭原文的语序,也可以是为了适合于目标语语序而作的相应的调整。所以在英汉互译中,保持原文的主述位结构,还是将其转换为目标语的主述位结构,要根据语句在具体语境中所要表达的意义、侧重点以及对上下文的作用而定。

1. 转换原文的主位结构。

由于英语的小句多是“主语+谓语”的结构,汉语的小句多是“话题+评论”的结构,所以主位结构转换指的就是在英汉互译当中英语的主语主位和汉语的话题主位之间的相互转换。通常汉译英时汉语的话题主位通常被转换为英语的主语主位,这样更符合英语的句法结构,译文才地道流畅。在下面的例子中充分地体现了汉英的这种转换:

例1.原文: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不是你的错。

译文:It's not your fault that this has happened.(“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是原文的话题,是主位,“不是你的错”是对话题的评论,是述位。原文中所要表达的意图是安慰对方,因此重要信息是“不是你的错”,所以在英语译文中应该进行主述位结构转换,突出这个信息,将It's not your fault作为主位,放在句首成为话语的出发点,并能显示说话人的意愿。又如:

例2.原文:I weathered the early loss of my parentsand the death of my fianc e in World WarⅡ.

译文1:我顶住了我父母早丧和未婚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牺牲。

译文2:我的父母早丧,未婚夫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这一切我都顶住了。(《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王治奎)

原文是典型的主语主位,主要信息是weathered后面的宾语,突出的是“我承受了很多,顶住了很多压力”之意。如果按照译文1的翻译不改变其主位结构,就没有办法完全体现出作者的这个意图,所以译文2转换成了话题主位结构,将“我”顶住的内容放在句首,更好地体现了原文的主要信息。

在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常常是为了突出动作的施动者,所以强调更多的不是句子的主语而是介词by的宾语。在翻译中应该注意英语的这个结构特点做出适当的调整:

例3.原文:Nixon was greatly impressed by Stassen'sfirm handshake.

译文:史塔生紧紧和他握手,尼克松对这一点印象很深刻。(“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

原文Nixon was greatly impressed是一个已知信息,Stassen's firm handshake是新信息,而且原文使用了被动语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为了强Stassen's firm handshake这个述位信息。在译文中,我们将“史塔生紧紧和他握手”从述位移到句首主位这个醒目的位置,作为话语的出发点表达出了原文需要强调的意义。

2. 保留原文的主位结构。

有时,英语的主语主位结构既可以转换成汉语的话题主位结构也可以保持不变:

例4.原文:No one will deny that what we have beenable to do in the past five years is especially striking in view of the crisis which we inherited from the previous government.

译文:考虑到上届政府遗留下来的危机,我们在过去五年里所能取得的成绩是尤其显著,这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毛荣贵)

译文强调“遗留下来的危机”本来是对“我们取得成绩”有阻碍作用的,可是我们却通过努力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是值得赞赏的,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而原文则是强调no one will deny that…,将the crisis和what we have been able to do作为已知信息,而放到相对次要的位置。所以,译文和原文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建议改译为:不可否认,我们在过去五年里所取得的成绩尤为显著,特别当我们考虑到上届政府给我们留下的一副烂摊子的时候。

另外,在话语交际中,主位作为话语的出发点,虽然是已知信息,但却往往表达了说话人的某种特定的含意、语气或表达说话者的某种态度。在翻译的时候应该保留原文的主位结构以重现作者的思路和意图:

例5.原文:和许多学者一样,他独立思维能力较强。(“翻译批评散论”马红军)

译文1:He has a certain do-it-yourself incisiveness,like many self-educated men.

译文2:Like many self-educated men he has a certaindo-it-yourself incisiveness.

译文1的主位同时也是原文句子的主语,整句话强调的是主语本人具备这样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理解为:是他而不是别人像许多学者一样有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译文2采用了标记性的主位,因而也有其特殊用意。其侧重说明:他具有的这种独立思维能力,并非他的个性,而是许多学者都有的共性。分析原文,我们可知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也是侧重于他已具有了许多学者身上都有一种共性。所以译文2保留了原文的主题主位结构,比较贴近原文。

例6.原文:我把钱放在桌上。“钱我不要,”我说,“困难可以克服……”(陶承《我的一家》)

从原话语分析来看,对方送钱给“我”是因为“我”有“困难”,这对双方来说是已知信息。按情理,“我”是会接受的。但出乎意料是“我”谢绝了对方的好意,而且用非常规语序表达了坚决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是常规语序不能表达的。试比较:“我不要钱,我可以克服困难”。常规语序将表达出乎意料的“不要”和“可以克服”这一“新”信息置于句中,因而不能突出说话者的态度。在翻译时,我们应考虑这一制约因素,宜译为:

I put the money on the table.“The money I can't ac-cept,”I said,“But the difficulty I can overcome.”

四、结语

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和组织上有很大不同,这就为翻译造成很大困难。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些译文措辞不错,与原文对照也算忠实,但读起来就是觉得别扭,不够流畅,这就很有可能是译者对于两种文本组织结构的差异没有分析清楚,主述位关系处理得不够恰当造成的。主述位结构是功能语言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它给我们研究英汉翻译的某些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以主述位基础,对句子和篇章进行分析,就能更好地帮助译者正确理解原文,把握作者思维过程和理念,同时更为有效地传达译文,使译文最佳地保持原文的衔接和连贯,从而使译文更为传神达意(林学阳2005)。但是,虽然主位结构相互转换是英汉互译的常用方法,但是有些句子和语篇中的主述位是为了表达特殊的含义,比如语言的力度,说话人的态度或者凸显某些重要的信息,那么在英汉互译的时候就应该保留原文的主位结构以重现作者的思路和意图。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Li,Charles N.8 Tompson,Sandra A.Subject and Topic[M].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3]谭雪莲.从英汉主位差异谈语篇翻译中的小句级结构转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3).

[4]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王治奎.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6]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7]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篇3:浅谈主述位结构与英汉翻译

关键词:主述位结构;主语凸显;话题凸显;英汉互译

一、引言

运用语言学的理论来研究英汉翻译现在越来越受到关注。主述位结构是语篇分析中很重要的概念,最早由布拉格语言学派Mathesius在其《功能句子观》中提出来,后来又为Halliday所发展,Halliday(1994)认为任何句子或话语从交际功能角度出发,均可分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他认为,主位是小句要讲述的事物,充当定位点和出发点;而述位是讲话者对主位进行描述的内容,是话语的目标。主位总是位于句首,通常被认为传达已知的信息内容或已知成分,述位是补充或说明主位的情况的,因此传达的是新信息或新成分。

研究表明,通过分析英汉语言在主述位结构方面的异同,并恰当地将主述位理论应用于英汉翻译,可以较好地提高翻译技巧,有效地改善译文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对英汉小句主位结构的比较以及一些译例的分析,阐述在英汉翻译中应如何处理好小句结构和信息分布以及主位结构转换,从而得出一些对翻译实践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启示。

二、英汉小句主位结构差异

Li和Thompson(1975)在其Subject and Topic一书中提出:“语言有四种基本类型:①注重主语的语言;②注重主题的语言;③主语和主题都注重的语言;④主语与主题都不注重的语言。”他提出汉语是话题凸显(Topic-prominent)的语言,英语则是主语凸显(Subject-prominent)的语言,这是汉英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很重要的一个区别。

所谓“主语突显”指的是在这种语言里,主语重要性高,是必不可少的语法成分,每个小句中都有主语;而且主位中的主语和述位中的谓动词之间往往构成动作者和动作的关系,也存在着人称或数上的一致关系(谭雪莲 2006)。比如:He is reading a book.They are reading books.“话题突显”指的则是在汉语这样的语言里,主语重要性低,可以自由地省略,话题使用广泛,主语和谓语之间也不像英语那样具有严格的形式关系,并不一定是动作者和动作的关系(谭雪莲 2006)。例如:他喝完了这杯酒。这里“他”是主语,和动词“喝”是动作者和动作的关系。又如:这杯酒他喝完了。在这句话中,主位上的“这杯酒”和动作“喝”就不再是动作者和动作的关系了,此时“这杯酒”变成了话题,不再是主语了。

汉语小句与英语小句在主位结构上的差异,间接证明这两种语言在描绘客观事物和表达中心思想时的一个重大区别:英语更注重结构上的对应性,要求说话者的信息起点也需符合其行文规范:相对来说,汉语的成句过程更偏重于说话人自然的思想流露,而不是条条框框的语法限制,倾向于神聚。

三、主位结构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将主述位结构理论应用于英汉翻译,其意图在于,将译文按照目标语的篇章结构组织语言,而不是语序的完全调整,它可以沿袭原文的语序,也可以是为了适合于目标语语序而作的相应的调整。所以在英汉互译中,保持原文的主述位结构,还是将其转换为目标语的主述位结构,要根据语句在具体语境中所要表达的意义、侧重点以及对上下文的作用而定。

1.转换原文的主位结构。

由于英语的小句多是“主语+谓语”的结构,汉语的小句多是“话题+评论”的结构,所以主位结构转换指的就是在英汉互译当中英语的主语主位和汉语的话题主位之间的相互转换。通常汉译英时汉语的话题主位通常被转换为英语的主语主位,这样更符合英语的句法结构,译文才地道流畅。在下面的例子中充分地体现了汉英的这种转换:

例1.原文: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不是你的错。

译文:It's not your fault that this has happened.(“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是原文的话题,是主位,“不是你的错”是对话题的评论,是述位。原文中所要表达的意图是安慰对方,因此重要信息是“不是你的错”,所以在英语译文中应该进行主述位结构转换,突出这个信息,将It's not your fault作为主位,放在句首成为话语的出发点,并能显示说话人的意愿。又如:

例2.原文:I weathered the early loss of my parents and the death of my fiancé in World War II.

译文1:我顶住了我父母早丧和未婚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牺牲。

译文2:我的父母早丧,未婚夫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这一切我都顶住了。(《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王治奎)

原文是典型的主语主位,主要信息是weathered后面的宾语,突出的是“我承受了很多,顶住了很多压力”之意。如果按照译文1的翻译不改变其主位结构,就没有办法完全体现出作者的这个意图,所以译文2转换成了话题主位结构,将“我”顶住的内容放在句首,更好地体现了原文的主要信息。

在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常常是为了突出动作的施动者,所以强调更多的不是句子的主语而是介词by的宾语。在翻译中应该注意英语的这个结构特点做出适当的调整:

例3.原文:Nixon was greatly impressed by Stassen's firm handshake.

译文:史塔生紧紧和他握手,尼克松对这一点印象很深刻。(“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

原文Nixon was greatly impressed是一个已知信息,Stassen's firm handshake是新信息,而且原文使用了被动语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为了强Stassen's firm handshake这个述位信息。在译文中,我们将“史塔生紧紧和他握手”从述位移到句首主位这个醒目的位置,作为话语的出发点表达出了原文需要强调的意义。

2.保留原文的主位结构。

有时,英语的主语主位结构既可以转换成汉语的话题主位结构也可以保持不变:

例4.原文:No one will deny that what we have been able to do in the past five years is especially striking in view of the crisis which we inherited from the previous government.

译文:考虑到上届政府遗留下来的危机,我们在过去五年里所能取得的成绩是尤其显著,这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毛荣贵)

译文强调“遗留下来的危机”本来是对“我们取得成绩”有阻碍作用的,可是我们却通过努力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是值得赞赏的,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而原文则是强调no one will deny that…,将the crisis和what we have been able to do作为已知信息,而放到相对次要的位置。所以,译文和原文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建议改译为:不可否认,我们在过去五年里所取得的成绩尤为显著,特别当我们考虑到上届政府给我们留下的一副烂摊子的时候。

另外,在话语交际中,主位作为话语的出发点,虽然是已知信息,但却往往表达了说话人的某种特定的含意、语气或表达说话者的某种态度。在翻译的时候应该保留原文的主位结构以重现作者的思路和意图:

例5.原文:和许多学者一样,他独立思维能力较强。(“翻译批评散论”马红军)

译文1:He has a certain do-it-yourself incisiveness, like many self-educated men.

译文2:Like many self-educated men he has a certain do-it-yourself incisiveness.

译文1的主位同时也是原文句子的主语,整句话强调的是主语本人具备这样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理解为:是他而不是别人像许多学者一样有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译文2采用了标记性的主位,因而也有其特殊用意。其侧重说明:他具有的这种独立思维能力,并非他的个性,而是许多学者都有的共性。分析原文,我们可知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也是侧重于他已具有了许多学者身上都有一种共性。所以译文2保留了原文的主题主位结构,比较贴近原文。

例6.原文:我把钱放在桌上。“钱我不要,”我说,“困难可以克服……”(陶承《我的一家》)

从原话语分析来看,对方送钱给“我”是因为“我”有“困难”,这对双方来说是已知信息。按情理,“我”是会接受的。但出乎意料是“我”谢绝了对方的好意,而且用非常规语序表达了坚决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是常规语序不能表达的。试比较:“我不要钱,我可以克服困难”。常规语序将表达出乎意料的“不要”和“可以克服”这一“新”信息置于句中,因而不能突出说话者的态度。在翻译时,我们应考虑这一制约因素,宜译为:

I put the money on the table.“The money I can't accept,”I said,“But the difficulty I can overcome.”

四、结语

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和组织上有很大不同,这就为翻译造成很大困难。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些译文措辞不错,与原文对照也算忠实,但读起来就是觉得别扭,不够流畅,这就很有可能是译者对于两种文本组织结构的差异没有分析清楚,主述位关系处理得不够恰当造成的。主述位结构是功能语言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它给我们研究英汉翻译的某些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以主述位基础,对句子和篇章进行分析,就能更好地帮助译者正确理解原文,把握作者思维过程和理念,同时更为有效地传达译文,使译文最佳地保持原文的衔接和连贯,从而使译文更为传神达意(林学阳 2005)。但是,虽然主位结构相互转换是英汉互译的常用方法,但是有些句子和语篇中的主述位是为了表达特殊的含义,比如语言的力度,说话人的态度或者凸显某些重要的信息,那么在英汉互译的时候就应该保留原文的主位结构以重现作者的思路和意图。

参考文献:

[1]Halliday,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Li,Charles N. & Tompson,Sandra A.Subject and Topic[M].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3]谭雪莲.从英汉主位差异谈语篇翻译中的小句级结构转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3).

[4]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王治奎.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6]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7]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神仙洞天随笔下一篇:听文化素质讲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