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的职业学校工匠精神培养研究——以常州交通技师学院为例

2022-09-11

当前, 我国职业教育已由数量和规模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质量和公平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2010年国家颁布《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指出“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绩效评估”;2014年教育部第24次工作咨询委员会议题“以评价为切入点,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常州职业教育在一系列政策指引下, 大力推进殷村职教园建设,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下, 积极探寻自身发展道路, 谋求工匠精神培养的新途径。

一、以创新驱动发展在职业学校培养工匠精神的意义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地区, 如中亚、东南亚, 优先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办学模式, 实现国内教育资源与国际教育资源优势互补, 并根据产业实际需求,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为产业输送大批量的大国工匠,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16年1月16日, 依据《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制定《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指出“完善教育经费预算决策机制和绩效评估方式”、“优化绩效管理”;2016年6月7日, 教育部颁布《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教技[2016]2号) , 指出“围绕应用目标开展培训与绩效评价”。常州职业教育在政策指引下, 大力建设殷村职教园, 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推进“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和社会文明高”的新常州建设, 促使常州优质产能传递到境外, 进一步开拓交流与合作的空间, 提高工匠精神培养质量。

二、以创新驱动发展在职业学校培养工匠精神的现状

(1) 学术环境: (1) 无法切实有效处罚学术不端行为, 有待澄清撤销的实质要件、形式要件、程序、时间及救济渠道等细节, 繁琐冗余, 可操作性不强; (2) 难以杜绝研究人员的投机心理, 职业学校欠缺处理不良学术事件的有效经验, 政府机关没有处理不良学术事件申诉和仲裁的职能。

(2) 成果转化: (1) 由于市场定价机制不完善, 协议定价成为主流, 导致校内公示成为必须环节。学校为保证国有资产在转化过程中的价值, 往往根据价格高低分级审批, 转化价格越高, 领导机构决策越慎重, 影响了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时效性; (2) 对于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又担任领导岗位的人员, 因为《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直属学校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 (2015) 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 (任职) 问题的意见》 (2013) 的要求, 在转化自身科技成果时存在制度障碍[1]。

三、以创新驱动发展在职业学校培养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 学术环境

(1) 机构改革。成立校学术管理机构, 可暂挂教务处, 由学术委员会选举若干人员任职, 对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 解决各种学术不端事件, 提高学术环境建设的执行力。 (2) 制度改革。根据教育部《学术不端行为管理条例》和《学风建设教育管理规定》, 制定更为细致、更具操作性的校级管理办法, 体现学术管理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公平性。

(二) 人才培养

(1) 以改革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 落实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与融合。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 在夯实专业教育基础上, 着力从细枝末节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职业学校紧随其后, 加快推进[2]。 (2) 扎实推进工匠精神教育的综合平台构建与应用, 充分激活社会力量对工匠精神的推动力。职业学校为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积极构建全流程服务平台, 例如创客空间、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过程辅导等, 持续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 切实辅助学生实现创新构想, 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系统化支持服务。

(三) 成果转化

(1) 完善市场定价机制。对于协议定价, 严格规范过程管理和公示管理, 建立协议定价的网络信息平台, 保证定价结果合理性, 并可将分级审批的管理制度更改为备案管理制度。 (2) 操作公开透明。公开遴选产学研成果转化的专家, 召开产学研成果转化的审议会议, 详细备案审议过程并上交年度教职工代表大会集中审阅与核查。 (3) 以实验室为载体打造开放实验平台。成立产学研成果转化咨询中心与常州科技市场开展密切合作, 为教师、科研人员创造成果转化市场的通道。

四、结语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从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继续深挖创新驱动发展、工匠精神等新理念,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持。深化殷村职教园建设,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培养优质工匠, 走出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新征途, 将优质产能通过“一带一路”传递到境外, 使毕业生有能参与国际工程建设的境外工作机会, 增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以创新驱动发展培养契合“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国工匠精神。

摘要:“一带一路”系列政策加快了国家间经济贸易往来, 促进了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接轨, 增强了国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 提升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广度深度。职业教育作为工匠精神培养的主战场, 迎来自身发展新契机。常州殷村职教园是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优质工匠的肥沃土壤, 通过研究, 进一步以行业产业需求为导向, 整合教育资源, 积极拓展校企合作, 深化产教融合和成果转化, 多维度探索工匠精神培养新途径, 提高人才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职业学校,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 庄怡萍.浅析高职教务信息处理中的师德建设[J].人生十六七, 2018 (9) :115.

[2] 高丽娟等.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教学质量管理问题探究——以常州地区“中本衔接”项目为例[J].职教通讯, 2015 (24) :75-80.

上一篇:挖掘教材文化内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下一篇:高校“环境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