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研究——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9-13

1 引言

近年来, 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 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 深入贯彻落实“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深化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文件精神, 在完善双创教育工作机制, 健全双创教育体系, 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强化学生双创能力, 加强政策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本文结合我院工作实际, 对照学院在自身建设中的做法与经验, 探究高职院校培养双创人才的思路与举措。

2 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国家加强双创教育的系列文件的相继出台,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断被各高职院校学习重视, 并相继开展了不同层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但在双创教育实施的过程中, 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机制建设还不完善

双创教育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办学面临的一个全新的问题, 各院校在开展创新教育过程中, 选派的责任部门各有特点, 有招生就业处负责的, 也有团委、学生处负责的等等。由此可见, 各高职院校就如何实施好双创教育工作, 缺乏对双创教育体系的研究, 缺少对双创教育机制建立与思考。

2.2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还不健全

目前, 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还存在一定缺陷。具体表现在:一是仍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没有形成双创课程体系, 只是简单地开设了一两门相关的课程, 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激情未能得到充分激发。二是双创教育方法单一, 只是通过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激发创业兴趣, 但是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三是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大学生双创的知识传授与双创实践的开展上用力不平衡, 大学生双创平台搭建薄弱。

2.3 高职院校双创导师团队力量薄弱

首先,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双创教师队伍由辅导员、专业教师、基础课教师组成, 教师们创新创业理念需逐渐养成。其次, 担任双创教育的教师基本上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参加工作, 基本上没有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 从而使双创教育的实践活动很难有效地开展下去, 也不利于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最后, 部分院校双创导师未形成一个专门团队, 自然造成精力不集中的问题, 双创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2.4 高职院校双创实践平台较缺乏

大学生的双创知识和能力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就需要为有想法、有思路的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但就目前来看, 由于学校资金投入不足, 造成大学生实践平台建设滞后, 致使学生难以得到双创能力的锻炼。

3 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

3.1 完善双创教育工作机制

(1) 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顶层设计。要成立由院领导亲自挂帅, 学工 (团委) 、就业、教学、科研、财务等多部门组成的“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研究部署和协调全院双创教育和双创实践。在组织实施过程中, 学校要站位全局、聚焦关键, 坚持将双创工作放在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规划, 明确提出双创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建设任务、保障措施。

(2) 完善工作机制, 强化保障措施。基于双创工作的内在规律及要求, 紧密结合实际, 坚持聚焦体制机制创新, 构建“领导小组+双创学院+双创研究中心+双创管理团队”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3) 改革管理模式。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为有效实施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实体 (项目) 的管理服务, 基于市场规律内在要求, 注册成立了具备市场主体资格的“衡水衡职创业基地投资有限公司”, 由公司直接负责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管理, 并对全部入住创业实体 (项目) 实行市场化运作。

3.2 健全双创教育体系, 将双创教育穿传人才培养全过程

将双创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构建形成“双创文化+双创教学+双创训练+创业孵化+创业就业”五位一体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

(1) 制定双创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将兼具专业素养和双创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把《创业指导》《双创基础知识》《双创素质拓展》《创业素质测评》《双创能力训练》《创业综合实训》等双创课程群列入必修课和选修课。

(2) 构建“三段递进”的课程体系。将“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个性课程”有机结合,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在专业知识能力传授的同时, 加强学生职业品德、人文修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普识教育的“通识课堂”, 到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社团活动、职业技能竞赛的“专业课堂”, 再到创业辅导、项目孵化和创业实践的“个性课堂”, 不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而且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 真正把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贯穿于双创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3 制定双创教育改革系列管理制度

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制定双创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建立健全双创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 出台《学生社会实践与技能竞赛学分认定与转换管理办法》《学生双创学业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 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 优先支持参与双创活动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放宽学生修业年限, 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建立学生双创档案及培训考核成绩单, 客观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双创活动情况。建立健全双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体系, 设立大学生双创项目扶持基金。

3.4 打造一支“内培外聘、一主多元”的双创导师队伍。

高质量的双创教师队伍是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关键。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双创导师团队力量薄弱的问题, 拟采取解决的办法。

(1) 将教师双创教育培训纳入师资培养规划。通过“校内校外、自培国培、企业锻炼、开办公司”等手段, 着力提升教师队伍双创教育意识和教学能力, 使承担授课任务的教师真正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创导师。

(2) 鼓励教师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更新教材内容, 广泛开展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3) 大力推进双创教育的“双导师制”建设。将校外具有丰富双创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成功创业人士、相关政府管理人员等优秀人才请进校园、引上讲台, 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经验丰富、能力突出、来源多样的专兼结合的双创导师团队, 为推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师资保障。

3.5 构筑多元化双创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在开展大学生双创教育实践时, 应积极创造条件, 搭建各种实践平台, 为大学生双创提供实践场所, 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双创实践平台的搭建应以创新常态化、培训系统化、创业整合化为指导思想, 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搭建了“双创培训平台、双创实验平台、双创工作室、创业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的实践平台。

(1) “双创培训平台”主要由创业素质测评中心、企业岗位认知能力训练中心、企业信息化与电商能力训练中心、企业营销能力训练中心、企业财务能力综合训练中心、虚拟商业社会综合实训中心和双创能力训练中心等七大板块组成。该平台为将来从事创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培训服务。

(2) “双创实验平台”主要建设了一批定位准确、面向对象广、集群式大学生综合创新实验室, 这类实验室主要为学生提供技术研发、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提供实验场地, 它具有相对独立、功能齐全、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点, 便于学生使用。

(3) “双创工作室”主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建设, 例如艺术系的内画艺术设计工作室、武强年画艺术设计工作室、刻板艺术设计工作室, 生物工程系的园林设计工作室, 计算机系的机器人设计工作室, 机电系的3D打印工作室等。这些平台运作灵活、见效快, 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 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

(4) “创业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主要为创业项目和创客提供虚拟仿真的孵化平台和实战平台。一是坚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学院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与“专业协同创新心”“众创空间”统筹谋划, 整体布局, 协调推进, 打造开放多元、以“衡智众创大厦”为中心的创业资源集聚平台。按照“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标准, 创建的“衡智众创空间”, 实现了九大功能:双创教育、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创客互动交流、双创实践、双创成果展示、项目对接、创客公共服务、金融众筹、引进高端项目等, 为双创者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服务。二是实施“一体两翼”战略, 大力推进双创平台向社会延伸、空间向校外拓展。一体:指以校内衡智众创空间为主体;两翼:指衡智创意园和衡智科技园。2016年6月, 学院与滨湖新区政府合作, 并争取市级财政支持550万元, 创建了建筑面积6000多平米的“衡水湖旅游生态文化创意园”, 是为南翼;11月, 学院再与衡水市交通运输局和武邑县政府合作, 计划融资2亿元建设“衡智科技园”, 是为北翼。“一体两翼”的布局和实施, 实现了校内平台与校外平台的相互衔接和相互支撑、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变革的必然要求, 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面对新形势下对双创人才的发展要求, 高职院校亟待从完善双创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双创教育体系、构建双创导师团队、搭建多元化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完善政策资金保障体系等方面对双创教育工作进行重构。本文结合对目前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 并对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舒杨, 赵恒.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 (2) .

[2] 孙荣敏.高校双创教育:价值、体系与过程的三维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 (23) .

[3] 周炳.双创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 2014 (12) .

[4] 张炜.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06.

[5] 陈东旭.高职院校大学生双创教育路径探析[J].职业技术, 2011 (3) .

[6] 吕君, 孔祥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探讨[J].职业技术, 2015 (5) .

[7]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双创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办发[2015]36号。

[8] 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Z].人社部发[2014]38号.

上一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P2P行业风险与对策研究下一篇:基于大学生创业实践的高校校园电子商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