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以大学校园为例

2022-10-24

1 引言

近些年来, 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与科技研发的主要阵地, 高校实验室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工作得到了多方主体的关注, 国家也加大了政策的支持与资金的投入力度, 旨在推动其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质量的提升, 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依然普遍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不高、规划设计不科学、人才队伍缺乏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其价值的充分实现。所以, 研究实验室建设的具体策略, 以及以此为依托的人才培养具体方案, 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2 建设价值探析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 国家层面出台了有关“深化教育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 明确了高校在推广科学研究,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及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这就意味着各所高校必须全面展开同企业的合作, 建设相应的科研机构, 始终立足于世界发展的前沿,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并且重视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实物转换。在这一过程中, 还要兼顾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工作, 为科技事业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以上则是推动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政策环境。

除此之外, 作为我国科学技术集中发展以及人才系统培养的阵地, 高校实验室的高效建立, 大大提升了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科学技术研发、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开展质量, 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使其可以依托于完备的基础设施、专业化的研究场地, 实现其自身理论知识的有效积淀、思维能力的不断拓展以及实践水平的显著提升, 这也是各所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对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3 具体举措探究

3.1 两级管理制度的全面推行

现阶段, 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开展, 呈现出十分混乱、无序的状态, 不仅造成了很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 同时也制约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究其原因,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实验室建设主体缺乏自主性, 未能落实中心建制的具体要求。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关高校应当建立起两级管理模式, 即学校与学院这两个主体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入手, 规划并设计出既可以满足本校教学、科研活动开展需求, 同时也可以同兄弟院校展开交流的实验室。

3.2 实验师资队伍的高效建设

实验室建设完毕投入使用之后, 其管理、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 往往会影响到其建设价值的实现状况。特别是其所具备的理论积淀、实践水平以及创新能力,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水平的提升, 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 也是营造创新氛围的重要举措。所以, 实验室价值的实现, 必须要依托于师资队伍的高效建设。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高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 应当根据不同教师的专业优势以及教学特点, 为其合理安排实验项目或者是教学任务, 从而实现其育人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 应当有效结合“送出去”与“请进来”的人才模式, 促进人才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高效配置, 实现相关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3.3 实验教学基地的全面建设

要想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参与到科研项目的推进中, 或者是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校方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科普基地, 为相关活动的开展, 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首先, 科普基地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 必须始终立足于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 尽量贴合广大师生的实践需求。其次, 学校可以全面展开同各个事业、企业单位的合作, 特别是一些科研机构, 从而实现对其内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及外部要素的有效整合、合理应用, 促进社会上技术人员、企业管理者与校内师生的有效沟通。最后, 要实现科研项目研发价值以及应用有效性的提升, 推动相关科研理论转化率的提升, 助力其实际建设价值的全面实现。

3.4 创新类型实践的合理设置

现如今, 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往往侧重于服务理论性的实验, 即落实在对已有理论的验证或者是拓展, 鲜有一些创新价值较高的实验项目。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校首先应当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并且借助于政策的引导, 建设可以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自主研发需要的实验场所, 并为其配备专业的设备、器材, 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科研的队伍中来[3]。其次, 校方可以定期以座谈会、宣讲会的形式, 聘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 向同学们讲述该领域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以及相关的发展历程, 并给予广大师生理论上的指导, 使其可以实现自身理论知识的不断积淀、思维能力的不断拓展以及实践水平的有效提升。最后,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各种创新型活动, 鼓励不同学科的学生积极参与, 全面探索、深入思考、大胆实践, 实现其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

4 结语

总而言之, 人才培养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国家间竞争的主要因素, 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就必须要立足于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工作, 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各所高校应当从两级管理制度的全面推行、实验师资队伍的高效建设、实验教学基地的全面建设以及创新类型实践的合理设置这几个层面入手, 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与政策的支持力度, 助力相关工作的高质、高效推进, 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现阶段, 各国的竞争要素集中体现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领域, 作为我国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 各高校肩负着助推国家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职责。本文从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价值入手, 就如何提升实际建设的效率, 培养更多有用人才提出了一些建议, 希望有助于相关事务的高质、高效开展, 助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 武芳.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7) .

[2] 戴克林.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7) .

[3] 李淑琴, 赵中州.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C].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1.

[4] 赵岩.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实验室建设探索[J].德州学院学报, 2013 (6) .

上一篇:论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下一篇:提高中考数学复习效率的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