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态势语在教学中的运用

2022-09-10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柏拉, 曾对语言行为传递信息的效果进行过因素分析, 最后得出一个十分有趣的结论: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38%的有声语言+55%的态势语言。由此可见, 态势语言在课堂讲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极力主张:师范院校应把运用声调、表情、姿势作为一门专修课。因此, 分析态势语的表现形式, 研究其作用, 探寻其运用, 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已成为一种必需。

1 教学中大方、稳健的身体姿态

身姿, 即身体的姿态, 简称身姿语。身姿包括躯干、颈、臂、腕、臀部、腿等部位的动态。一个人的身姿往往反映他的心理状态, 以及他对人或事所持的态度, 也体现一个人的风度。在教学中身姿语是常用的一种态势语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首先向人们展示的就是身姿语, 身姿语分为站姿、坐姿和走姿。

1.1 站姿这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姿态

虽然教学的内容主要通过教师的口述、手操作而传递给学生, 但教师的站立姿势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站姿是给学生第一印象, 对学生有着吸引的作用。教师走进教室, 站在学生面前互相问候。教师的站姿应给人以挺拔笔直, 舒展大方、精力充沛、积极向上的感觉。俗话说:站如松。教师的站姿稳健、挺直能给学生传递出正直、挺拔之美的信息, 令学生感到可信赖, 有利于稳定学生的情绪, 振作学生的精神。我们常说, 身姿要做天“三挺一正”也就是说身体的挺直要颈挺、胸挺、腿挺, 一正为头要正。具体的说呢, 头部要端正, 为了表达喜悦、愤恨等感情和肯定、否定的态度, 头部可以作适度的上下左右的活动, 但幅度不宜太大, 而且要少而精, 避免那些习惯性的摆头, 点头动作和有碍交流的低头伸头等。身体的躯干部分要求挺胸、收腹、肩平, 在作长时间的讲述时, 切忌摇头晃头。这样, 不仅有利于树立教师良好的讲台形象, 也有利于发音洪亮, 底气充足。站立时两腿挺直, 不能弯曲, 两脚自然分开, 但间距不宜宽于肩, 可以两脚略成八字形, 也可以一脚在前, 一脚在后, 这样讲起话来给人一种动态之感。

教师在教室黑板里讲课时, 应站在教室的前中央为最佳位置, 即讲桌与黑板之间, 这样做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站在讲桌与黑板之间, 除两边的学生外, 大多数学生是直视的, 这对保护视力有益处。若站在一角, 则大部分学生的视线是斜的。踱步讲课, 学生目光随移动, 久而久之对学生的视力也会影响。讲课时也不能常久的侧身而站。心理学研究表明, 侧身而站和面向黑板而站说明教师的心理是封闭的, 不利于阐述教学内容, 而且给学生留下缺乏修养的印象。讲课时更不能把身体的重心移动太快。站时重心忽左忽右, 彰显信心不足, 情绪紧张焦虑。面对学生站稳, 表明教师准备充足, 有信心上好这堂课, 有能力控制整个教学局面。

1.2 走姿通常说是行如风, 但行如风对教师来说应该是特指的

它不是让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 行走跟风一样, 而是行走时, 步伐稳健, 步频不大不小, 步速不快不慢。上身正直, 两肩要平, 不能弯腰曲背。因为教师在课堂讲课时, 来回走动是不可少的, 但又受到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在讲课过程中, 教师一般不离讲台, 偶尔围绕讲台缓慢走动;在板书时, 可随势走至讲台左右, 教师在领读, 巡回教室时, 可走到教室课桌行间。步履以慢, 轻静为宜。起步时以站姿为基础, 上身略为前倾, 身体重心在前脚掌上, 步态轻盈稳健。速度适中, 不要过快或过慢, 过快给人轻浮印象, 过慢则显得没有时间观念, 没有活力。总的说来, 教师行走的步幅, 步频要依据不同的场合而定。一般的课堂行走, 步频慢, 每秒约1至2步, 且步幅小;欢快热烈的场合步频较快, 每秒约2.5步左右, 步幅应较大;如带领学生外出浏览庄严的大会, 步频以每秒2步为好, 步幅自然。行走时挺胸抬头, 目视前方, 摆臂自然。

1.3 坐姿俗话说坐如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优美得体的坐姿可以优化教师形象, 给学生以美感。坐姿要求身体挺直, 双脚并拢或略微分开。女教师还可以并拢双膝或脚踝交叉, 并要坐稳当。这种姿势显得文雅、庄重。教师的坐姿, 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姿, 会给学生以优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 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对教师坐姿的要求, 首先是头要端正。不出现仰头、低头、歪头、扭头等情况。整个头部看上去, 应当如同一条直线一样, 和地面相垂直。在办公时可以低头俯看桌上的文件、教材、教案、作业等物品。但在回答学生问题时, 必须抬起头。在和学生交谈的时候, 可以正向对方, 或者面部侧向对方, 不可以把头后部对着对方。其次是上身直立。坐好后, 身体也要端正。在课堂就座时, 不应把上身完全倚靠在座椅的背部。交谈时, 为表示重视, 不仅应面向学生, 而且同时将整个上身朝向对方。最后是手臂的摆放。一般说来, 手臂要自然摆放, 可以放在双腿上, 两手单放, 叠放或两手相握后再放。手臂放在身前的桌子上和放在椅子扶手上。都须得体、端庄、大方。

总而言之, 身姿配合有声语言。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举止得体, 稳重洒脱, 能够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能够给学生留下潇洒自如, 气宇轩昂的印象。

2 教学中协调、自然的手势语

教师在课堂中教学的手势语, 是指能够传情达意的手指、手掌和手臂的姿势动作。布罗斯纳安认为“手势实际上是体态语的核心”。古罗马政治家西赛曼说过“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画脚等动作。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 这种语言甚至连野蛮人都能理解。”法国大画家德拉克洛瓦则指出“手应当像脸一样富有表情”他们的话从不同侧面指出了手势的重要性。手势运用, 必须做到自然、适度、真挚、协调。动之于衷, 形于之于外。手势发自内心才真实、自然、优雅。协调自然的手势不仅能有效的帮助教学, 而且也有助于优化教师的教学形象。所以教师要注意手势语言的运用幅度、次数、力度等技巧。在教学实践中, 以各种不同形态的造型、描述事物的复杂状态, 传递潜在的心声, 显露教师心灵深处的情感体会与优雅的举止。

2.1 教学手势语言的分类

一般而言, 手势由进行速度, 活动范围和空间轨迹等三个部分构成。在教学中, 主要被用以发挥表示形象, 传达感情等方面的作用。教师的手势语, 从教学功能方面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是指示性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于指示具体的对象或数量, 含义具体明确, 易于辨别和理解。例如:表示提醒、控制:手心向下, 两臂稍屈前伸“请你说话小声点儿, 不要影响别人”;表示召唤, 手臂前伸、五指微弯“同学们, 跟我来”;表示强调和坚持意见;手臂靠近胸前, 微屈、握拳“人们一定要把军训搞好”!教学过程中说到“你”“我”“他”“这边”“那边”“上面”“下面”或要求注意黑板上的某字某句某图等, 常用手指点一下。当讲到“第一”“第二”……顺序时, 也常伸出一只手, 用另一只手扳手指头。这些指示性手势都给学生具体真实的感觉。

二是情意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来表达喜、怒、哀、乐的感情, 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如攥拳、扪心、抚胸、摊手;欢呼时举手挥动, 恕斥时手指对方等等。例如闻一多先生在《最后一次的演讲》中, 怒火满腔, 义愤填膺、当讲到“今天, 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 是好汉的话, 你出来讲”这几句话时, 他横眉冷对, 食指直伸, 其余手指内屈。他那直伸的食指, 似匕首、手枪, 配合着有声语言直刺敌人, 抒发了他那愤怒之情, 致使那些理亏心虚的家伙溜出了会场。可见, 情意手势是生动感人的。

三是摹状手势。这种手势用以摹形状物, 如方圆、大小、长短、宽窄、薄厚等等。往往能给学生种形象可感的印象。如讲到“圆”时, 两手掌相对, 分别从上到下按弧线运动, 摹拟圆状;讲到某物“较宽”时, 双手两侧平伸, 手指略向前, 摹绘方状;讲到某物“较长”时, 双手向两侧平伸, 手指略向前指, 摹绘长形;讲到“有一个盘旋式搂梯”用手做出旋转的动作等等;摹状手势所摹拟的事物特征, 一般是形象性, 直观性强的, 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形象性, 直观性差的, 不宜勉强去做, 以免把学生的思维弄乱。

四是象征手势。这种手势用于表达抽象的意念, 如前程, 未来、希望、高尚、前进、光明等。这类手势本身无法使抽象的概念真正变得具体可感, 关健是把握说话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 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联想, 形成感情上的共鸣。例如, 两臂向斜上方一举“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再如, 当我们讲到“改革, 重新为我们的民族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时, 可以将单手或双手向前伸出, 象征“光明”和“希望”使听众联想到不久的将来, 我们的民族将出现的繁荣景象。象征性手势在课堂上用的不多, 但用之恰当却有很强的表现力。

2.2 教学手势的要求

在教学中, 教师的手势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不是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想做的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手势是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 不同的内容而展开的, 一般有以下要求:

一是大小适度。在社交场合, 应注意手势的大小幅度, 手势的上界一般不应超过对方的视线, 下界不低于自己的胸区, 左右摆的范围不要太宽, 应在自己胸前或右方进行。在课堂上, 教师手势动作幅度不宜过大, 过大会使学生有一种不安静不安全感;次数不宜过多, 过多的手势会使学生眼花缭乱, 心神不定, 不知所云。不宜重复, 重复只能会使学生们认为你是思维紊乱、唠叨。

二是自然恰当。教师在课堂上, 多用柔和曲线的手势, 少用生硬的直线条手势。这样, 以求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讲课还应伴随恰当的, 准确无误的手势, 以加强表达效果, 并激发学生的听课情绪。切忌不停地挥舞或胡乱地摆动, 也不要将手插入衣兜或按住讲桌不动。手舞足蹈会令人感到轻浮不稳重;过于死板又会使学生感到压抑, 总之应以适度为宜。

三是简洁准确。手势是教师最明显、最丰富, 也是使用最频繁的教具之一。在上课讲话时, 手势要适度舒展, 即不要过分单调, 也不要过于复杂。一般说, 向上、向前、向内的手势表示成功、肯定、赞赏;而向下、向后、向外的手势表示失败、悲伤、惋惜等。手势应该正确地表示感情, 不能词不达意, 那样, 即显得思维紊乱, 又显得毫无修养。

2.3 运用手势语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于教学来说, 无论使用何种手势, 都必须注意紧密配合讲述内容, 做到协调一致, 准确恰当, 自然得体。在一般情况下, 教师手势的运用要规范和适度, 给人一种优雅、含蓄和彬彬有礼的感觉。谈到自己的时候, 不要用大拇指指着自己的鼻子尖, 应用右手掌轻按自己左胸, 那样显得端庄, 大方可信;谈及别人、介绍他人、指示方向、请对方做某事时, 应掌心向上, 手指自然并拢, 以肘关节为轴指示目标, 同时上身稍向前倾, 以示敬重, 切忌伸出食指来指点。掌心向上的手势有一种诚恳、恭敬的含义;而掌心向下则意味不够坦率, 缺乏诚意。招手鼓掌等都属于手势的范围, 应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目的恰当运用, 不可过度。如有的教师讲课时总喜欢边讲边用黑板擦敲击桌子, 这不仅不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反而起到了分散作用, 阻碍学生接受信息。所以, 对于教师来说, 他们的手势语是有要求的, 也是有禁忌的, 关于要求上面已经讲过了。那么有什么禁忌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禁忌:第一是忌当众梳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孔、剜眼屎、剔牙、抓痒、咬指甲等。这些动作会令学生极为反感, 严重影响形象与风度。第二、不要用手指指点他人, 用手指点他人的手势是非常不礼貌的, 含有教训人的意味。第三是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黑板或手拿一些物件, 无规律的胡乱挥舞, 以及其他过分的动作。第四是忌玩弄粉笔或衣扣, 或是高兴时拉袖子, 拽衣服以及提裤子等不文雅手势动作。

3 教学中丰富、得体的表情语

教师经常产生高兴、激动、气愤、苦恼等表情。教师的面部, 随着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而变化, 如眼光时而有神、时而暗淡、时而发直、进而斜视。面容时而微笑、时而咬唇、时而皱眉、时而搐鼻、时而切齿等。我们把这些表露于外的情感表现称之为表情。它是人的思想感情最灵敏、最复杂、最微妙的一张“气象图”。巧用表情, 对于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十分重要。据生理学神经心理学研究, 人的复杂的内心思想感情的体验, 如兴奋、愉快、悲哀、痛苦、畏惧、愤怒、惊讶、失望、忧虑、疑惑、烦恼、厌恶等, 都可以反映在脸上, 面部表情是教学中很丰富的信息源。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教师的表情的变化, 对学生的学习情绪的影响很大。如果表情能使教师和学生心息相通, 那么就可以密切师生感情。增进互相了解, 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因此, 教师要善于巧用面部说话和表演, 做到端庄中见微笑, 严肃中有柔情, 使学生受到感染, 得到启迪。面部表情反映教师的内心世界, 它又受职业的制约。教师要努力做到, 提出问题时, 轻轻皱眉, 以表示请学生思索;当学生所答非问时, 缓缓摇头的表示有疑问;当学生回答令人满意时, 微笑着点头, 以示赞许;当学生一时不能回答问题时, 微笑着将手轻轻压下, 示意学生坐下, 表示尊重与爱护等。通常情况下教师的面部表情应该是平静而有活力, 严肃而又和蔼、开朗而不放纵, 充满信心而无骄气。教师的面部表情应使学生感到亲切、真诚、爱护、信任、鼓励, 并能接受责备之情, 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具体的讲, 在教学中把握面部表情的关键应该是眼神和微笑。

3.1 教师目光的运用

眼睛素来被人们誉为“心灵的窗户”, 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都可能通过这个“窗户”折射出来。因而, 目光语较之其他态势语, 是一种更复杂、更深刻、更微妙、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眼神表达出对学生行为赞同、默许、用以传表扬之情。教师要通过眼神表达出对学生的限制、否定以传批评之意。教师还要通过眼神暗示、诱导, 用以达到启迪学生心扉的目的。一般说来, 讲课, 即要学生听, 又要学生看。教师讲课不是对着学生的耳朵说话, 而是对着学生的眼睛说话。授课中, 教师总是巧妙运用自己的眼睛, 去帮助传授信息, 表达自己的思想, 内涵的感情, 并善于洞悉, 审视学生的眼神, 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如果课堂上学生精神凝聚、视线都交织在老师的脸上时, 这便是肯定的反馈信息。相反, 学生目光散射, 东倒西歪、交头接耳或者趴在桌子上等。这便是厌倦, 否定的态度。缺少经验的教师, 在讲台上, 或是眼神飘忽不定;或是低头念书读教案;或是面对黑板或天花板说话, 不敢正视学生, 那么即使他的知识渊博, 备课认真, 教学效果也是不会好的。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运用眼神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课堂上视线流动, 具有针对性。教师走上讲台, 首先要环视全课堂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让全体学生感到教师是在对着我讲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这种环视应该自始至终的。运用环视可以使学生与老师的眼神随时保持良好的接触与交流状态。了解学生的反映, 收到反馈信息, 以随时调整讲授方法。如学生出现厌倦时, 就要当机立断, 采取应变措施, 变换表达方式, 甚至可以插段笑话, 讲个典故之类, 以振作学生精神, 让其专心听讲。二是明确目的, 变化自然。教师在授课中只使用一种眼神, 即使是很有积极意义的眼神, 也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应当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 有意识, 有目的地适当变化眼神。教师明亮而亲切的眼神变化自然, 让学生触目热心, 心态轻松愉快, 中枢神经格外兴奋。这无疑会给教学提高了效果。讲到重点或疑难处, 教师冷静注视学生, 并且让目光带有一种希望的色彩以提醒学生应当注意。若能做到这样, 由眼神变化表达出来的教师心态, 学生一望而知, 眼睛就起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教师的眼神, 可以是远视、注视、扫视、环视、对视、虚视。要说明的是, 虚视状态也是教师的一种常用眼神。虚视状态, 目光散成一片, 不集中在某一个学生身上, 虽视而不见, 学生却都觉得老师正在注视他。经常采用虚视, 对维持课堂纪律, 调节课堂气氛无疑会产生一种积极效应。各种眼神在讲课中交替使用, 彼此配合, 以免给学生的呆板, 凝滞或游移不定的感觉。

3.2 教师的微笑

微笑是一种健康的文明的举止。一张甜蜜的带着微笑的脸总是受人喜爱的, 微笑是教师在教学中重要体态语。他就象一缕缕光辉灿烂的阳光, 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甘露。如果你希望做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第一要有就是学会微笑。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一般会在其他成年人面前注重自己的表情。会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掩饰自己的情绪。可是, 面对学生, 很多教师就不在意了, 喜怒哀乐都放在脸上, 学生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会察言观色, 并且常根据老师的表情来猜测老师对自己的感觉。可以说, 在师生交往中, 微笑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第一表明充满自信、心境良好, 而带微笑, 表明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 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与学生交往, 使学生产生信任感, 容易被学生真正的接受。面露平静欢愉的微笑, 说明心情愉快, 充实满足, 乐观向上, 善待人生, 这样的教师会产生吸引学生的魅力。第二表明敬业乐业, 真诚友善, 工作岗位上保持微笑, 说明热爱本职工作, 乐于恪尽职守。如在课堂上, 微笑更是可以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 让学生倍感愉快和温暖。微笑反映自己心底坦荡, 善良友好, 待人真心实意, 而非虚情假意, 使学生与教师交往中自然放松, 不知不觉地缩短了心理距离。

在讲课中, 恰当地运用微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 你若边微笑解说, 则让学生觉得亲切、可信、容易沟通师生感情;当同学回答的问题错误时, 你若边微笑边摇头, 则不会使学生感到难堪, 反而更加激起学生积极思维, 探求正确答案的兴趣。因此, 微笑作为一种表情语言, 它不仅是形象的外在表现, 而且也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 微笑可以反映教师的崇高的修养, 待人的至诚。微笑有一种魅力, 它可以使硬强者变得温柔, 使困难变容易。微笑是师生关系中的增效剂, 微笑是化解师生矛盾的有效手段。应该说, 在课堂教学中, 绝大部分时间不拒绝微笑, 可微笑毕竟不是万能的, 特别是在一些严肃庄重的话题和教学内容中也有它的禁区。面对学生所遭受的不幸和灾难, 任何形式的笑也当一概成为禁忌。

摘要:教师的态势语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中最直接的表现, 教师在教学中, 伴随着有声语言比比划划侧身前倾, 抬头挥手。音容笑貌眼神表情等动作, 都是态势语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 要正确运用态势语言, 以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举手投足, 面部表情等都反映着教师的修养水平及教学技能。当然, 态势语言是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 它只有与有声语言整体和谐, 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作为教师的态势语包括身姿语, 手势语和表情语, 它的运用应是自然风格的流露, 要适时、适量、适度, 做到恰如其分。

关键词:教师,态势语

参考文献

[1] 柏恕斌, 丁振芳.教师口才学[M].中国书籍出版社.

[2] 张宝臣, 张玉森, 王秀兰.课堂教学艺术[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3] 李兴国, 田亚丽.教师礼仪[M].华东师大出版社.

[4] 邵守义.师生口才的训练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 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语文出版社, 1992.

上一篇:高血压脑出血的围术期护理措施下一篇:浅谈电子商务发展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