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奏艺术论文范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合奏艺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踏进乐安县城郊的鳌溪镇下岭移民新村,人们会惊喜地发现,原先的一片稀林荒地上,已耸立起一排排崭新、整洁、充满现代气息的小洋楼,楼上楼下流溢温馨,室内室外花果飘香,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连接着家家户户,树木掩映下的村民,一张张舒展的脸孔洋溢着灿烂、幸福的笑容。

第一篇:合奏艺术论文范文

论行进乐团管乐合奏训练的特殊性

内容提要

在行进表演艺术风靡全球的今天,我国的行进表演艺术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器乐合奏训练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究其根源主要在于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大相径庭使得多数行进乐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从而制约了行进表演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本文列举了行进乐团器乐合奏训练的四点特殊性,希望可以对行进乐团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

行进乐团 合奏 特殊性

转瞬间行进表演艺术在中国已走过了近30年。特别是近10年来发展极为迅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行进艺术指导,为行进表演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通过他们的辛勤耕耘,使得国内行进表演艺术的水平一直都在不断地提高。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这种艺术形式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其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大相径庭使得各团队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与欠缺。行进表演一般由舞蹈表演组(旗队)和演奏表演组(管乐、打击乐)组成,旗舞和大部分行进打击乐器的训练,特别是在管乐训练方面的争议更大。一部分指导者认为,行进管乐团的合奏训练方法与传统管乐团的合奏训练方法并无不同,只是在合奏的基础上增加了步操的训练。而另一部分指导者则认为,行进表演中的管乐合奏应完全脱离传统管乐团合奏的影子,是一套完全不同的训练体系。其实,不同乐团的训练方式自有其独特的规律性和发展性,我们大可用“拿来主义”。如果你对美国、日本等国家行进乐团中管乐训练的成功案例有所研究,那么你就会发现,其实,行进表演中的管乐合奏训练与传统管乐团的合奏训练在方向上并没有特别大的不同。只是因为行进表演艺术中所涵盖的内容更加丰富,因此训练的要求与训练项目会有一定的独特性。本文列举了行进乐团中管乐合奏训练的四点特殊性:①指导者对自身的准确定位;②采用数字化的训练方式;③采用复合型的合奏训练方式;④吹奏与步操的有机结合。

1.指导者对自身的准确定位

说到指挥,大家会想到的名字一定是卡拉扬、祖宾·梅塔等伟大的艺术家。其浮现在大多数人脑海中的形象应该是站在台上以流畅、潇洒、极具感染力的手势,引领乐团所有乐手奏出美妙的旋律。如果作为一个专业乐团的指挥,那么当然可以由乐团的音乐表现入手,直接着手调整和整合乐团的音乐演奏,但细数当今国内的行进乐团,恐怕能够称得上专业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而真正占据多数的却是存在于各中、小学中的非职业行进乐团。他们有的只是刚刚起步,有的更是从零基础开始的乐团。对于这样的乐团作为一名指挥,或者更确切地说作为一名指导者,在无法将音乐的指导实施在乐团中时,其应该做的,或者说能够做的又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指导者对自身有准确的定位。

作为一名行进乐团的指导者,我们经常会思考,什么因素对于一个行进乐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经过了大量的实践过后得出的就是“齐”这个字。“齐”的意思代表乐团排练中的众多要求,它可以是步伐的整齐;节奏的整齐;呼吸的整齐;乐句的整齐;它可以是发音、收音的整齐;它可以是音准的整齐;它更可以是音乐强弱、表现的整齐。然而这些“齐”的要求,则需要指导者在乐团的训练中,充当不同的角色。他可以是管理者,也可以是指导者,更可以是指挥家。只有在不同阶段充当不同的角色,细心、持久地带领乐团训练才能使得乐团做到真正的“齐”。例如,在行进乐团初期的合奏训练中,指导者主要的工作是为初学的队员提供演奏所需的技术知识以及调试各类乐器。如果乐团团员的组成是由完全无基础的学生组成,在乐团练习的初期阶段。指导者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并教授学生如何将他们的乐器调试准确。这道理就像是上战场的战士要首先学会熟练地擦拭、调整枪械一样。这看上去是个简单到不必提及的问题。但就是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的中、小学行进乐团中。记得在一次全国性的管乐团比赛中,曾见到过这样的情景。乐团中的8只萨克斯,其中每只萨克斯管的管脖位置都不相同,再加上8位演奏的学生都是初学者,不难想象,发出的音响是怎样的“丰富”。可见,帮助与监督调试乐器也是指导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2.采取数字化的训练方式

提到数字化,通常会让人联想到的是数学、科技、机械等领域。有人也许会说音乐应该是自由的、感性的,音乐注定与数字化无缘。但在演奏者自由、感性的表现音乐之前,扎实的基本功练习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行进乐团的合奏训练,既要有针对性,又要保持高效率。随意性是提高排练效率最大的敌人。一套稳定、合理、严谨的训练计划能为乐团带来更扎实的训练效果。想要保持基础训练的稳定性,最好的办法是将基础训练项目数字化。即指导者在制订训练计划时,严格设计练习环节。根据乐团所需要训练的基础项目,设计合理的练习环节。严格规定每次练习时所练习的内容、速度、要求以及练习次数等。这样的数字化练习对于提高行进乐团的演奏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排练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众多优秀行进乐团取得成功的秘密武器之一。

3.采用复合型的合奏训练方式

将单一练习升级为复合练习。通常大部分的指导类用书上都会将行进乐团合奏训练的要素分为若干节,例如第一章讲呼吸,第二章讲发音,第三章讲长音等等。对于书籍的编写来说,内容分类、章节明确、条理清楚是撰写书籍的基本要求。但是这一点却“圈”住了许多指导者的手脚。指导书籍里的分童、分节在潜意识里引导指导者也在行进乐团的合奏训练中将内容一个一个地单独进行训练。对于一个行进乐团的合奏训练来说,需要练习的基础起码也有20多项。试想如果在制订训练计划时,指导者选择利用单一练习的模式为乐团进行训练。长时间下来,随着乐团掌握的基础能力越来越多,随着增加的练习项目也就越来越多,那样,再多的时间也是不够的。因此,这时的许多指导者又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那就是删减某些训练,以弥补排练时间上的不足。可是基础训练环环相扣,哪里可以任意删减呢。其实,想要既符合排练时间上的要求,又满足乐团基础训练的要求,指导者们大可以将现有的基础训练项目进行合理的合并,在这里我们将其称为“复合型”练习。例如常见的,呼吸可以和模唱练习、唇震练习、长音练习、发、止音的练习结合在一起;吐音的练习可以和节奏练习、音乐表情的练习结合在一起;长音的练习可以和乐团张力的练习、旋律进行的练习、和声练习结合在一起等等。这样的结合方式数不胜数。此外,有时为追赶进度,指导者还可以根据乐团要演奏的乐曲改编基础训练,使得乐团在练习基础的同时可以提前熟悉乐曲的调性、节奏与技术难点。当然,在做复合型练习之前,一定要依照次序做好其中涉及的基础练习项目。一定要在演奏者熟练掌握练习要点后,循序渐进地依次加入,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此外,如果能将复合型练习与前面讲到的数字化练习相结合,那么就更会事半功倍。

4.吹奏与步操的有机结合

如果说以上所讲的几点可以通用于行进乐团与传统管乐团之间,那么吹奏与步操的有机结合则是行进乐团独有的内容。在行进乐团的合奏与步操结合问题上一直有一个误区,那就是需要演奏者演奏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再进行步操的训练。其实不然,步操训练的精髓在于律动,而最简单的律动练习则是踏步。因此,纵览世界顶级的行进乐团在合奏训练时,通常有90%的训练时间都是将步伐与演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演奏者在运动的过程中调整适合的吹奏状态,从而提升自身的注意力分配能力。两者的有机结合并非仅限于踏步在合奏中的应用。在行进乐团的日常合奏训练中更是可以加入例如“第一步”“微距练习”“肢体表演”等多样化的步操项目。唯有实现这样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行进乐团合奏的要求与目的。才能使得行进乐团在合奏训练中真正地“走”起来。

以上四点对行进乐团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对行进乐团的指导教师的乐团指导工作有所帮助。在运用这些训练方法时一定要确定符合自己乐团的训练内容,尽量不要照搬其他乐团的,符合自己乐团的才是最好的。

我国的行进艺术发展好似初春的萌芽,还处于发展阶段。未来有无限的前景与可能。然而,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都需要几代人辛勤的耕耘,踏实的劳作,才能结出丰厚的艺术果实。愿此篇文章能为中国的行进艺术教育事业略尽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李和伟

第二篇:合奏移民曲 齐建新农村

踏进乐安县城郊的鳌溪镇下岭移民新村,人们会惊喜地发现,原先的一片稀林荒地上,已耸立起一排排崭新、整洁、充满现代气息的小洋楼,楼上楼下流溢温馨,室内室外花果飘香,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连接着家家户户,树木掩映下的村民,一张张舒展的脸孔洋溢着灿烂、幸福的笑容。这就是乐安县移民搬迁安置以来规模最大、任务最重、工作最难的全县第一个整个行政村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移民新村的美好一幕。

乐安县城无河,缺水非常严重,五年前仅靠一座库容为7万m3的小水库提供水源,是当时全省居民生活用水问题最严重的县城,惊动了省委领导。为此,乐安县在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斥巨资在距县城7公里山区处兴建了库容为1650万m3的龙潭水库。水库的兴建对加快县域经济社会进步、解决县城6万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影响着库区——鳌溪镇下岭村11个村小组268户1067人的正常生产、生活,村道路、房屋、高压电和大部分农田被淹没,村民要求搬迁的愿望非常强烈。下岭村整个行政村整体搬迁安置的重任就这样落在了县扶贫办肩上。面对群众要求高、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的现状,县扶贫办一班人在积极争取领导支持的前提下,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化解了工作中一道道难题,演绎出一幕幕“合奏移民曲、齐建新农村”的感人故事。

一、征地难,实验林场伸出援助之手

因为政府搞建设,下岭村民被迫离乡背井,他们要求安置在县城附近以便今后发展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县城附近人多地少,寸土寸金,征地成为兴建移民新村的第一棘手事情。经过反复思量,工作人员发现离县城3公里处有一座权属为县实验林场的稀疏林小山坡适合作安置区。在与下岭村民代表和县实验林场多次协商下,县扶贫办创造性开展工作,采取以山换山的形式化解了征地难题,即规划县实验林场靠近公路旁的30亩山地用于建移民新村,下岭村转让同等山地面积和林地给实验林场。

二、饮水难,地质专家奉献关爱之心

保障供应干净卫生的饮用水是兴建移民新村的重要内容。由于安置点户多人多,耍接县供水公司的自来水,成本相当高,县扶贫办只好采取在新村山上打井建水池的方式解决用水问题。通过打井取水化验,该处所有地表水均含铁、锌过量,对人体有影响。解决饮水问题又成了兴建移民新村第二难事。地表水不合格,只有找岩层水,县扶贫办领导通过多种渠道联系了江西省鹰潭912地质勘探大队的专家来找水,第一次打了120米岩石层没有水,第二次又打了120米岩石层还是没有水,第三次再打了100米岩石层才找到水源,经化验,水质优良且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今日供水达200多吨的自来水已哗啦啦地流入了移民家中,也流入移民心中。按工程计算,打三座岩石井造价为45万余元。而912地质勘探大队领导和专家出于对移民的关爱只收成本费19万元。

三、用电难,供电公司主动提供便利

架设高压电是建设移民新村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农网”改造早已结束,要从县城把高压电架到移民新村需要工程造价80余万元。面对有限的移民扶贫资金,县扶贫办与供电部门进行多次沟通和协商,对方同意采取赊欠方式把电架到新村,先让移民使用。三年来,县供电公司以帮扶移民脱贫为己任,多次向省市公司说理求情,上级供电部门终于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同意下岭移民享受“农网”改造优惠政策,村民只交入户低压电成本费合计24万元。

四、行路难,新农村建设倾斜优惠政策

下岭移民新村虽然建设在县城附近,出村主路是水泥路,但通往各家各户的巷道和进村大道仍是“晴天一块铜,雨天一包脓”的黄泥巴路。硬化入户巷道和进村大道、修通下水道是建设新村的最基础工作。为了更好地解决建硬化路等环境整治资金短缺问题,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倾斜了更优惠政策,把下岭移民新村细分为6个新农村建设点,并安排县政府办、建设银行乐安支行、中国银行乐安支行、建设局、林业局、交通局等经济强势部门挂点帮扶,共筹集资金130多万元。如今,下岭移民新村硬化路四通八达,下水道畅通无阻,房前屋后绿树成荫。

五、社会事业建设难,众部门合奏帮扶曲

在移民新村建设过程中,县直部门在县扶贫办协调下,纷纷伸出关爱之手,为移民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县国土资源、城建规划部门免费规划新村,仅收工本费为移民办理了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县民政部门争取了上级项目资金180多万元,扶持移民建房和饮水设施,兴建了村小学教学楼360m2、敬老院200m2,并为每个移民争取享受大中型水库移民后续管理生活补助,每人每年600元;县交通部门资助修路资金5万元;县水利部门资助饮水资金20万元;县网络公司采取移民用户出一点、县扶贫办资助一点、公司优惠一点的办法,开通总投入40余万元的新村有线电视;县电信公司投资50多万元,开通了新村程控电话;接收地干部群众识大体、顾大局,腾出一部分旱地无偿给移民种菜,划出200亩水田供移民耕作;县扶贫办主要领导在移民分户分批建房过程中经常亲临施工现场,协调解决建房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建房进度和质量。经统计,兴建下岭移民新村共投入3460余万元,其中县扶贫办移民扶贫资金570万元,县直部门投入510万元,县财政配套380万元,移民投工投劳折款和自筹资金建房(268幢)达2000余万元。到2009年底,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历时四年的乐安县第一个整个行政村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工作圆满结束。

六、增收难,党员干部视移民如亲人

由于移民长期生活在山区库区,信息闭塞,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县扶贫办主动会同县有关部门,因人而异,分别对不同的移民进行科技培训和生产指导,先后举办大棚蔬菜、优质水稻、瘦肉型生猪等适用技术和电焊、电脑、缝纫、家政、驾驶等职业技能培训班16期,确保每户均有一人参加,每户移民都有—个能生产、懂经营的明白人。接收地群众手把手地传授科学种田技术,使移民们逐步融入接收地产业圈。当地镇政府对下岭村原有山地权属维持不变,实行封山育林,对不受淹耕地则申报退耕还林项目,以增加村民收益,同时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移民困难户,对特别困难的,则优先申报享受农村低保政策,对有劳动能力但缺少生产资金的,则向信用社担保申请扶贫贴息贷款。发挥新村离县城不远的区位优越,组织移民成立便民务工队,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到市内从事搬运、基建,保姆、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接收地村民游明生于2006年承包了县实验林场的间伐林木工程,聘请了26名吃苦耐劳的移民做事,一个多月下来,每个移民获纯收入2800多元。移民戴国香搬出库区后如鱼得水,凭借自己过硬的木工手艺,到县城搞装修,一年收入达8万余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全新的生存环境,全新的生产方式,移民们的经济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2009年移民新村人均收入达2848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480多元,呈现出了“村美、山绿、人富”三大喜人态势,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享受到与原先截然不同的生活,移民们打心眼里高兴,纷纷写出对联“搬出库区天地宽,幸福生活在眼前”,他们坚信,今后的日子还会越来越好,小康生活之梦也离他们越来越近……

责任编辑:姚婷

作者:何元民 曾晓平

第三篇: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器乐合奏课课程改革探究

【摘要】器乐合奏课程是我国的大学音乐表演专业的必修课,可以训练音乐表演专业的大学生的基本器乐演奏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由于当前社会发展的水平日益加快,人们需求的改变,传统的器乐课程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对器乐课程进行改革,来提高大学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的竞争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提高社会知名度,可以让大学生在学校学到更多的社会生存方法,我们的教学方法更适合社会生存,因此,对大学生的器乐课程进行改革,来更好的发展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音乐表演专业 器乐合奏课 课程改革探究

一、目前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器乐合奏课程的现况

1.首先,大学艺术类扩招以及学校校考等原因,导致招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进行教学安排时,水平不同,但是教学的方式是相同的,导致水平差的跟不上,水平好的觉得浪费时间,上课的效率较为低下,学生学到的东西较少,干货较少,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不能较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2.其次,学生的学习力不同,重视的程度不同,很多学生不花时间基本功训练,只想着学真正的“音乐表演”,学生的执行力太差,导致教学的质量较低。

3.还有就是,学校的客观原因,琴房排练厅太少,乐器不够,器乐合奏课程得不到重视,器乐课程规划不成熟,不能让所有的学生较为全面的学习到器乐知识。

4.最后,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式单一,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学生提不起兴趣,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标准,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不能较好的完成。现在的科技社会发展太迅速,人们的观念想法也是变化很快,我们需要制定新颖全面的教学计划,来帮助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单方面的传授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大家一起进步,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二、针对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器乐合奏课程改革的想法探究

1.针对招生生源质量降低的因素,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招生的时候,分专业分水平的招生,不同的水平进行不同的分班制度,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不同。因材施教,不同的水平的学生,配备不同水平的教师,这样双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成长。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效率。

2.针对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因素,我们需要做的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及时去上课,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教学的基本讲解,告知器乐课程的重要性,大家要好好学习器乐,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针对学校硬件投入和课程重视不够的因素,我们需要做的是:制定详尽课程计划和方案,用音乐会器乐合奏节目已经器乐合奏公开课展示等形式取得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申请增加器乐合奏课程的硬件投入,建设琴房,增加乐器的购买,保证充足的器乐教室与器材,保证学生可以较好的进行器乐课程的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器乐合奏课程改革的未来展望

经过以上有针对性的课程的改革措施,我们可以较好的为学生进行器乐课程的讲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在逐渐的进步,教学水平和质量逐步提高,教学结果日见成效,教学的内容越来越趣味性,越来越实战实用性,越来越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参与。

上述问题如果得到较好的解决,学生水平分层明显,教学任务分工明确;学校基础建设完善,底层建设决定上层建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方式现代化,更新颖,更开放,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就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四、讨论

目前现况:招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进行教学安排时,水平不同,但是教学的方式是相同的,导致水平差的跟不上,不能较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的学习力不同,重视的程度不同,很多学生不好好学习基本的器乐知识,学生的执行力太差,导致教学的质量较低。学校的客观原因,琴房太少,乐器不够,器乐课程发展不成熟,不能让所有的学生较为全面的学习到器乐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学生提不起兴趣,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标准,教学的任务不能较好的完成。

经过改革: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分水平教学,学生水平分层明显,教学任务分工明确;建设基础教育,学校基础建设完善,底层建设决定上层建筑,设施齐全;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使教學的方式现代化,更新颖,更开放,更适合现阶段学生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郎群.综合性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器乐合奏课课程改革设想[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04):62+36.

[2]李鑫春.高师器乐合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以牡丹江师范学院器乐合奏课程为例[J].北方音乐,2017(16):225.

[3]宋伟,吴莎莎.河北省高校器乐合奏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黄河之声,2017(22):33-34.

[4]张建国.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器乐合奏课教学模式改革之我见[J].美与时代(下),2014(02):55-57.

作者简介:

张志强(1971-),男,汉族,湖北黄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

作者:张志强

上一篇:学校关于德育建设论文下一篇:大学安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