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形态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艺术形态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陶瓷绘画艺术是融技艺、文化与一体的形态视觉艺术,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使其色彩、线条、构图、造型完美组合。在传达一定意义信息的同时。附带人们精神上的追求:“美感”。因此陶瓷画家们借助其艺术之特点,造就了各式各样的反映人们精神面貌的绘画主题。

第一篇:艺术形态论文范文

艺术学的中国形态

1,艺术学的结构

回顾整个改革开放30年的艺术学,是以当前的中国教育体制中的学科体系所规定的艺术结构为基本视点去进行的。或者说,这里的艺术学一词的具体内容,是被当前的学科体系所定义的。因此,要运用这一词汇之前,先要知道其具体的界定。当前的艺术学结构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和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艺术学而形成的。

在本科目录里,学科门类工学(08)里的机械类(0803)中有“工业设计”(080303),其注曰:“可授工学或文学学士学位”,与艺术类中的“艺术设计”略同。总而言之,本科目录对研究生目录有进一步的扩展,但基本上还是按照研究生目录中的八个二级学科来结构的(本科目录中的斜体归为扩展)。因此,可以把研究生目录的八个二级学科作为中国艺术学由学科体系而形成的结构。

中国艺术学在高校中形成这样一个学科设置,是学理体系、现实条件、文化关系等多方面合力的结果。在学理体系上,艺术学应有怎样一个结构,是由自己的内在逻辑决定的。比如在西方的主流学术中,这一内在逻辑体现为八大艺术门类,首先是六大类,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戏剧、文学,20世纪以来,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电视(以电视剧为主)作为第八艺术。由于自现代性以来,西方文化是世界的主流文化,从而世界学术也是按照西方文化的内在逻辑来理解艺术学的结构的。艺术的共性,是在这对八大门类的综合中产生出来的。当然还包括一些小一些的艺术门类,如舞蹈、书法、摄影、工艺等。这里的“小”一是指在学术体系上的地位(如工艺1),一是指的非世界主流的本土文化中的门类(如书法)。总之,艺术学的学理逻辑是形成具体的艺术学结构的基础。现实条件和文化关联可以放到一起来讲。在教育体制中,艺术学的设置,除了以艺术学的学理逻辑为基础之外,还要考虑到[1]社会对现实的操作性需要(数量规模),[2]各艺术门类与其它学科的实质联结,这样文学因其庞大的规模和与其物质载体语言的紧密相连而可以构成一单独的学科:语言文学学科(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的一级学科和外国语言文学的一级学科),建筑因其与庞大的学科技术相连而形成工学门类中的建筑学一级学科2,并由其最可定量分析的技术性成为学科分类中目录归属。这样中国高校的艺术学,在以学位分类、院系设置中呈现出来的学科体系,就是排除了文学和建筑之后的其它艺术门类的总合。

在艺术学的结构中,有几点需要说明。一是设计艺术学。由于中国社会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中的自身发展,城市、商店、屋室、产品的日益精致化而产生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另一方面不断地与世界的主潮产生互动,西方的设计学科和思想理念不断涌入中国,于是,以前的工艺美术学其内涵和外延都向外扩展,而形成了设计艺术学。因其来源的多元性,设计艺术学,虽然以一级学科艺术学为核心。但却散布在各个学科群之中,以研究生目录为例,它散布在工学类,建筑学中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工学类“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中的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二级学科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二级学科,工学类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面的“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农学类,林学一级学科下面的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二级学科。这也是如在“本科专业目录”里,既有艺术类里的“艺术设计”,又有机械类里的“工业设计”。这些都呈现了设计艺术学由旧出新,范围扩张着,与文化的其它方面有多种关联,并还正在进行着新变的一门新型学科。在本科目录里叫“艺术设计学”,在研究生目录里则叫“艺术设计学”。可见,就是在这一学科的命名词中,应该强调“艺术”还是强调“设计”,尚还不能完全肯定。这一学科名称,我国是借自日本学人对西方的翻译而来,20世纪初以来叫“图案”,20世纪50年代确定为“工艺美术”,现在直接与西文对接,叫设计艺术。要说明的第二点,是阵营庞大且本为八大艺术之一的绘画没有成为二级学科,而是与雕塑、书法一道成为美术学这一二级学科,而相对小得多的舞蹈学却成为二级学科。这与建国初期教育改制中形成的历史有关,又与艺术学各门类的具体特点相连。在当年的专科艺术院校中,设了七类,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工艺美院、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电影学院、广播学院,而舞蹈由于具有独特性要专设,又由于其小,设置为舞蹈学校,即1954年成立的北京舞蹈学校,改革开放的1978年,这所舞蹈学校升为学院,这样正好是八个类型,把戏剧与戏曲合为一类,共七类。这一现实基础以及以在这一基础上的演化,形成后来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基本结构。绘画、雕塑在西方古典艺术学中虽各为一大门类,书法在中国传统艺术学中虽为一大门类,但在现实中都被归在美术学院里,而舞蹈却单独是一类学院,舞蹈本因具有自己独特的舞台艺术特征而不易被归划到它类,在这一现实中,不单设二级学科对它发展不利。为什么书法不设二级学科呢?全国文联中都有一个与美术家协会和舞蹈家协会并列的书法家协会,但书法从来都没有一个学院,而且书法一直都安置在美术学院,在里面书法无论就规模还是地位都不如绘画大,绘画尚不是一个二级学科,书法就更谈不上了。

理解了艺术学在教育体制中以如是的一种方式形成之后,可以知道学科体系是一种管理方式,它一方面要以学理为基础,但又要考虑到实际的方方面面需要,是从教育需要和教育管理的角度出发而形成的。在目前的学科体系中,文学和建筑被区分在艺术学之外,这与建立在学理逻辑上的学术体系是不相符的,如何弥补这一学理上的缺陷呢?这就是由理论艺术学(即二级学科艺术学)中的艺术概论来补上的。自1978年以来,艺术概论型的著作和教材出了约50本,绝大部分书中,都把文学和建筑放了进去。也只有被放进去,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艺术概论才是完整的。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艺术学的学理完整性一方面被学科体系所分裂,另一方面又在连结艺术各门类的基本理论的教科书《艺术概论》中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来。正是在基于学理的学术体系和基于教育的学科体系之间的二重关系中,我们把由学科体系而来的中国高校的艺术学称为中国型的艺术学。

2,艺术学的内蕴

我国的艺术学内部,有着学科地位、文化功能、艺术体系三个方面差异。

在我们的艺术学体系中,各二级学科的分量和地位是不一样的。由共和国前期而来的各艺术院校的分布基本上可显出其学科的地位:与音乐学相连的专科型音乐学院有9所: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州)、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与美术学相连的美术学院各有8所:中央美院、天津美院、中国美院(前浙江美院)、四川美院、湖北美院、西安美院、鲁迅美院(在沈阳)、广州美院;而戏剧戏曲学相关的专科学院只有3所,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与广播电视学、电影学、艺术设计学、舞蹈学相关的学院各只有1所,中央工艺美院(1998年并入清华大学,改名清华美院)、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改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虽然随着改革开放艺术类学院起了很大的变化,各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大学纷纷开办各类艺术院,各师范大学为增养师资而设的艺术学院也向研究型转向……但是历史传统积累下来的力量而形成的各学科的重要性还是从很多方面显示出来,这一学科布局基本上构成是大艺术家和大学问家的分布。具有历史传统的老艺术院校的分布和数量基本上是与该领域名家的分布和数量成正比的。而名家的数量与这一门学科在文化当中的地位相关联。这构成了这一学科在文化中的地位,同时也决定着这一学科在学科体系中的等级。从艺术学以序号体现出现的学科排序上可以透出一些学科地位的信息,在思考为何有如此的排序中,可以理解学科的序位和地位由多方面因素所决定。二级学科艺术学是从学理角度对艺术学各科进行总体把握,因此位列第一;音乐学老院校数最多,排在第二;美术学老院校数仅少一所排在第三;设计艺术学老院校虽少但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显示其上升的势头,在全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数量和招生人数上已经最大,因此居第四,戏剧戏曲学以其三所院校而居第五,电影的影响具有全球性而电影的学术水平明显地高于广播电视的水平,因此电影第六而广播电视第七,舞蹈相对来说范围最小,因此第八。在这一已成的学科体系中,各二级学科的地位和分量是不同的,在同一个二级学科里,各三级学科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如美术里,中国画与油画与现代画,其地位在不断地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如在音乐里,古典乐与流行乐,前者高位而后者低位。艺术学科体系中这一已成的地位不同,具有历史承传、自身演化、现实境遇等多方面的原因,而这一不同既是在不断演化中形成,又还在继续演化。各二级学科地位差异以及改革开放30年来的演进出现的浮动变化,是观察中国型艺术学一个不应忽略的视点。

在我们的艺术学中,各二级学科在自身的演进和与文化的互动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在中国逐渐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电影和美术具有最高的国际化程度。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获奖以及由获奖赢得的符号促进了大片进入国际市场,美术通过现代性的象征进入国际对话,通过价格的高涨而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在这一意义上,电影和美术对于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国的世界的艺术形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广播电视学具有最大的主流性和日常性。自电视机在中国普及以来,电视剧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日益高涨,由于电视是嵌在生活中的,因此反映日常生活和民风情感的故事占据着电视荧屏;由于电视受众最为广大,因此主旋律的故事得到最大的弘扬。可以说,电视剧在反映主流思想和反映日常意识方面是最为突出的。如果说,其它艺术门类都更加突出自己的精英元素或高雅元素或先锋元素的话,那么,电视剧最强调自己的现实特征。在这一意义上,广播电视在体现主流意识形态和呈现大众心态,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音乐从文化功能上讲,在中国分为两极,一是高雅的西方交响乐和中国古典乐,一是市俗的流行音乐。前者成为了音乐学的主要内容,后者则广泛地参与社会的日常心态之中,并与其它艺术和文化形式有极大的互动。从文化的中坚来说,前者更重要,从社会的影响来说,后者更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化的具大变化都与流行音乐有关,而且往往形成重大的文化/艺术事件,如邓丽君歌曲的流行、崔健摇滚的火爆、红太阳歌曲的风靡、周杰伦成时尚、超女的巨大影响。在这一意义上,音乐一方面在保证艺术的高雅性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另方面在表现大众的情感心声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戏剧戏曲在电影电视的巨大扩张中由大众欢迎变成只受小众喜爱。但其特有的现场性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又会永远存在。戏剧戏曲如何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发挥文化的功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电子文化扩巨大张以来,一直是戏剧戏曲学人和整个社会在为之思考和探索着的问题。如果说,音乐以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两种形式分别担负起了把高雅性和日常性的不同功能,那么,戏剧中最引社会关注的先锋戏却力图把高雅性与日常性结合起来,而戏曲中最引人注意的京剧和昆曲却努力要承担作为文化象征的任务。

舞蹈在文化中的地位和功能基本上是稳定的。

在艺术学结构中,最饶有趣味的是设计艺术学。设计学由相对狭隘的工艺美术一方面扩展为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另一方面扩展为工业设计、商业设计、装帧设计、室内设计等与广大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有紧密联系的领域,特别是后一方面其理念与传统的艺术概念既有逻辑的联系,又有巨大的不同。因此,把设计艺术放到艺术体系里来,给作为理论的艺术学(二级学科)出了难题,理论艺术学不但要把从学科体系分割出现的文学和建筑放到一起思考,而且还要思考设计艺术带出的与现代生产和现代消费紧密相关的生产美学、消费美学、生活美学,并从包括设计艺术学在内的各门艺术中总结出共同的艺术本质和规律,这是设计艺术学对艺术理论的挑战。

这里,要指出的是各门艺术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功能是不同的:电影和美术突出了国际性,广播电视彰显着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审美趣味,音乐呈现为高雅性和通俗性,戏剧在结合先锋和大众,设计艺术则全面走向一种具有现代趣味的社会生活。各门艺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功能和发挥的不同文化作用,是考察艺术学在改革开放30年演进中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在中国型的艺术学中,包含着着三大艺术体系:一是以中国传统艺术为基础的中国艺术体系,二是以西方古典艺术为基础的体系,三是以西方现代艺术为基础的体系。在中国艺术体系里又可以分为古典艺术和民间艺术,如在音乐学里有中国古典音乐和中国民间音乐,在舞蹈学里有中国古典舞和民间舞。在西方古典艺术中包括西方古典艺术和苏俄艺术,苏俄本把自己看成是在西方古典基础上的最高发展,我们以前学苏,可以说是学的包含着巨大西方古典艺术内容在内的苏俄艺术,改革开放后,仍然坚持着这一艺术体系,只是苏俄艺术的元素渐少,而对西方古典艺术的强调渐多。

改革开放后初期曾把西方现代派艺术认作是现代化的象征。因此,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基本就是一个引进西方现代艺术,并将之成为中国艺术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现代艺术努力冲锋,激昂高扬,而其它艺术体系,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遭到批判和否定,20世纪90年代,当西方现代艺术终成正果以后,三个体系处于多元共生,各显其长,相互辉映的关系之中,新世纪以来,民族主义上升,文化自觉高涨,虽然多元共生仍为主流,但宏扬传统艺术的话语有所高扬。

改革开放的历程,一方面是引进西方现代艺术体系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这三大体系凭借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与整个文化的互动中获得,发挥自己的文化功能和形成自己的学科地位,并汇合成中国型艺术体系的新格局的历史。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从1978到2008的这30年,就是三大艺术体系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整体中一道共进的30年,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3,艺术学的特点

中国型艺术学经过一系列的演进,先是在实际上,后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学科话语中(以1997年《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为规范),形成这样的一个理论七个艺术门类的体系。这样一个体系显示出中国型艺术学有怎样的历史演进?而这一体系的凝结又体现了怎样的具体某些特点?这些特点对中国型艺术学的进一步发展又有怎样的影响呢?这里且只从包含了过去和未来于其中的已成体系的显著的特点讲。

七个艺术门类,折射出了中国艺术学的历史,这就是前面讲的20世纪50年代共和国前期教育体制改革中形成的专科艺术院校的历史。这一历史成为中国艺术学在改革开放进行转变的出发基点。这个基点的第一点,是单科性突出。由于中国艺术学的基础是建立在单科院校上,而不是放在综合性大学的,因此突出的是一种专业技术,而不是一种文化高度,正是因此,中国艺术学的专门人才,虽然在艺术上和技术上都人才辈出,但总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普遍地低于被设置在综合性大学里的文学的水准甚多(附带说一下,建筑学由于被放到单纯的理工科院校里,其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样低于文学的水准甚多。)虽然现在的综合性大学几乎都办了艺术学院,但其磨炼积淀的历史太短,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提高。艺术与文学之间的差异,可以从这一点上看出来,十几年来在艺术学具有学术水平的领军人物,基本上其本科训练都是来自中文系。当然,中国艺术学的单科突出并没有妨碍艺术学人在艺术上的紧跟时代,在与时俱进上显出自己的艺术天才,然而却对其把自己的天才作一与时代相适应的观念提升上却功亏一篑。正是在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学由单科性转向综合性的转型中,艺术学在理论上得到了极大的飞跃。这个基点的第二点,就是艺术与文学和建筑的分离。这一艺术内部的分离,一方面会给艺术理论的整合带来一定的影响,并在一定的意义引起整个文化中用语的含混。但另一方面,正如前面所说,艺术理论以其自身学理逻辑的推动下,又会而且已经在艺术概论的层面将其整合起来。这个基点的第三点,是中国艺术学从一种苏联模式走出,走了多远,走向何方,都可以以此作为一个指标来进行对照。

在七个艺术门类中,也显出了中国艺术学的进步,其一,例如前面讲到了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学的变化,这里回应着整个世界和中国的这一领域的巨大变化;其二,也是前面提到过的,舞蹈学校提升为舞蹈学院,这里领先于后来在教育大跃进中各类学校的名分和档次的大提升;其三,还有前面提及过的,在院校名称上,从广播学院到传媒学院的变化,在学科名称上,体现为广播电视艺术学,这也在电子时代的一个与时俱进的变革。其三,戏剧戏曲学中对戏曲的强调,表明了在学科体系中一直都存在的中国传统艺术、西方古典艺术、西方现代艺术三大体系并存互动的中国艺术学的特色。

理论艺术学进入显示了中国型艺术学的特点,具体地体现在艺术概论(也有的叫艺术学概论)上。艺术概论不但把艺术学的七个门类统一了起来,也把学科体系以外的文学和建筑统一了起来,还把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统一了起来。中国的艺术概论,就其来源来说,来自苏俄的艺术理论,但又与苏俄不同,特别是突出了中国艺术在整个艺术体系中的分量和作用,这样,艺术概论如何一步步从苏俄模式中走出,不断地参照西方艺术理论,在中国艺术的现实语境中,努力发展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正是中国艺术学的一个特点。

从理论艺术学和七门艺术的互动中,可以看到中国型艺术学的一种世界眼光。1978年开始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道进行的中国艺术学,本就是在变革自身和走向世界的过程走过来的。中国艺术学30年,第一,是不断地引进西方现代艺术体系,并完成了现代艺术体系在中国学院中的正规位置的30年;第二,是不断地通过西方现代艺术的比较而重新认识西方古典传统艺术的30年;第三,是不断重新审视自身艺术传统(包括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代艺术传统和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现代艺术传统)的30年。正是在这三种艺术体系的互动、碰撞、对话的张力之中,中国型艺术学有了一种其它任何一个文化都没有而因中国独特的千年历史和独特的现代性历程而产生出来的独特的世界胸怀。

注释

[1] 工艺美术在西文中的名称之一,就是minor art(小艺术)。

[2]1981年国际建筑师学会第14届世界会议通过的《华沙宣言》指出:“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

张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责任编辑:陈晓红

作者:张 法

第二篇:艺术语言的形态特征

陶瓷绘画艺术是融技艺、文化与一体的形态视觉艺术,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使其色彩、线条、构图、造型完美组合。在传达一定意义信息的同时。附带人们精神上的追求:“美感”。因此陶瓷画家们借助其艺术之特点,造就了各式各样的反映人们精神面貌的绘画主题。

一、陶瓷艺术语言特点

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同,其绘画语言的运用也肯定不同,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正是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陶瓷绘画风格,涌现了众多风格各异的陶瓷画家。纵观陶瓷绘画艺术类别,可以领悟到不同艺术类别的表现方式。青花庄重大方,雅俗共赏;古彩色彩坚硬,强烈明快;粉彩粉润柔和,秀丽雅致;颜色釉色泽艳丽,五光十色等。陶瓷艺术是一个典雅、娴熟具有写实特点的绘画艺术。赢得了众多陶瓷艺术爱好者的青睐。在陶瓷绘画艺术的表现中,画家们很好地运用了陶瓷绘画语言,给陶瓷载体的外表,穿上了美貌的盛装,注入了抒情美。在瓷画造型过程中,主要使用形体与色彩语言,即便没有线的使用,给人们的感觉依然有形态美,其绘画形态的构架依然能成立。

二、陶瓷艺术语言五要素:点、线、形、光、色

陶瓷艺术唤起人类的第一感知是审“美”,这种“美”促使人们的大脑神经去分析去联想。这种“美”的形成,是由陶瓷绘画语言多种要素构成,它涉及到点、线、形、光、色基本要点。(1)点:点在绘画里是一个很小的元素,但它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一个可视的点可吸引视觉注意,起到“点到为止” “点到聚成”之功效。“点”虽然在作品里担任着最小的角色,而众多的“点”的实体组合构成了“大气候”,又能成为情趣中心,因此“点”是非同小可的“点”。(2)线:线在图案里担任了“交通轨道”之功效。链接四面八方的要点,它是一个可视的行动轨迹。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愈来愈富有含蓄性、表现性、象征性与抽象性。线的作用在于传递可视物象之精神,线是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简明的表现形式,线是诸多不同形式的结合体。在一个平面上,线能界定各种形状,能通过线条的组织来创造图案、肌理或描绘阴影。如在轮廓之外用线界定,辅上调子,马上就会成为很立体的画面。线是阐明视觉形式的基本手段,它通常是对所目睹、感受或想像到的事物的一种速写。在视觉艺术中,线条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陶瓷绘画,线条的功用表现尤为突出。(3)形:形的字意是形态特征的意思,图案里的型被视为平面形态,即一种二维的空间区域或平面,它是点与线结合勾画的外观。当点与线勾画出千变万化的形态区域或层次变化时,其面积与周围的面积相分离,便形成了立体的可视形态。形有二大类,即有机形和几何形,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有机形是自然型,柔和、轻松、曲线、无规律的。几何形是有规律的,生硬、刻板,有长方、正方、三角形等,绘画艺术里的型是人为的创造,是反应客观事物的视觉形态。(4)光:光是大自然明与暗的反应,失去了光也就看不到大自然了。图案失去了光的反应就如平面剪纸,失去立体感。光是反应作品精神面貌的重要因素,它融入了摄影学里的光影理论,是运用笔墨浓淡技巧的反应。(5)色:色彩简单地说,当光线照射到物体后使视觉神经产生感受,装饰色彩通常以写生色彩为基础,把自然色彩加以强化、变换和转移,摆脱对自然色彩关系的依靠,带上一定的主观意愿和感情,以理想化的手法和浪漫的情调去自由运用色彩,这就是装饰色彩。是陶瓷绘画艺术最主要的造型因素。

绘画艺术中的点、线、形、光、色,以构成陶瓷绘画艺术的五要点,即独立又相互依存。在陶瓷绘画艺术中,“五要点”任何一项都不可分割,任何顾此失彼的表现方式都会损失陶瓷绘画艺术的完美性。

三、陶瓷艺术语言的综合体现

陶瓷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完成陶瓷绘画作品不仅是表现形式的作用,而且还要有内容的体现,精神内容的传达,即所谓的绘画主题。绘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术的体现。由此看来陶瓷绘画语言实际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画家的情感及综合素质越深厚,呈现出的艺术表现力就越强,越具特色。对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画家艺术水准高低的标准。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构成的个性特征,是陶瓷绘画语言有机的形式体现,它是构成陶瓷绘画艺术中多种可视因素的总结构。

媒介材料是艺术语言的物质基础,就陶瓷绘画而言,使用的材料工具是在不同材质的陶瓷二维平面和立体空间上,利用形、色、肌理或者说利用点、线、面或黑、白、灰及色彩、肌理等手段,来传达人类或艺术家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在符合它自身规律的前提下,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怎样表达和表达什么都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没必要用既有的定式或种类来界定。绘画是人类艺术追求的其中一种方式,那它自身就有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单就绘画语言,不同的表现题材和不同的工具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表现语言和表现方式,只要符合绘画本体的艺术规律的任何题材、任何表现语言、任何表达方式,只要对人类的精神文明起到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只要符合人类追求的审美理念,任何绘画语言方式都应该探索,都应该允许存在和发扬。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家个人的角度、个人的偏执和偏见、个人的独特风格面貌都是最可贵艺术语言。

情态与语言形态是陶瓷绘画艺术的“精”与“神”,这种“精”与“神”不仅成为艺术家们孜孜以求的艺术人生。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创造了人类的视觉形象语言,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观察世界的审美方式。绘画本身就是知识积累的艺术,因此绘画语言不应只是仅仅停留在技巧和形式的探索之中,它应将历史、文化、技巧、知识等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再现历史与未来的精神物品。

电话:13979897954

作者:王多华

第三篇:公共艺术视角下的纤维艺术表现形态

摘 要:20世纪中期以来,纤维艺术在层叠交融的文化交流与多地区传统文化之间的不断融合下始终保持着神秘的文化底蕴。崭新的纤维艺术在当代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通过简述传统与当代的纤维艺术表现形态特点,以当代纤维艺术形态的拓展种类以及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对公共艺术视角下的纤维艺术的发展前景进行设想。

关键词:纤维艺术;表现形态;公共艺术

一、传统与现代纤维艺术的表现形态

纤维艺术以独特的表现形式体现着它极具装饰特性的表现形态和极具拓展性的材料应用,展现着自身独特的理论模式。历经时代变迁,从古老的手工编织工艺到中世纪的壁挂、地毯等手工艺,纤维艺术一直在发展。人类不断创新和挖掘的热情使得现代纤维艺术在今日已蔚然成风,并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时代特点。顺应了不同的时代观念,纤维材料的特殊性、延展性及多样性等别样的自身特质是手工劳作者展现自我、体现社会现实、发扬个体精神及传播艺术价值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人们认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思想观念与内涵的关键所在。

(一)传统纤维艺术

众所周知,纤维材料的存在源于大自然的馈赠。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冷暖需求与羞耻意识的产生使得人们对各类植物根茎和对皮毛类的认知和利用得到提升,首先是衣物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和发展。渔网以及其他纤维制生活用品的诞生更能体现人类对纤维材料的初步认识与应用。随后纤维材料又结合了织、绣等技法,这也使得我国古代的丝绸、刺绣工艺得以兴起。伟大的古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独具特色且华丽的丝绸工艺展现给各个国家,而同一时代的西方国家则是以毛皮为主要材料进行相似的应用。根据史料历史记载,同时期的西欧国家很早就出现了用毛皮制作各类毯子的事例,人们经过研究实践发现壁毯、壁挂形式的毛织物可以大大缓解石材带来的冰冷感和不舒适感,所以纤维制品在西欧国家也备受喜爱和关注。

不同的地域与文化有着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历经时代的变更与发展,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也就产生了文化大时代的生生不息。纤维材料包括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以及人造纤维等,通过改造技法的加工,构成形式上的表达。17世纪巴洛克艺术鼎盛时期,社会对于纤维艺术的需求提高了手工业的价值,造成绘画家和手工艺人之间地位的考量。手工艺人通过五彩斑斓的色彩搭配和编织工艺表现着当时的纤维艺术水平。19世纪,在威廉·莫里斯的“美术与技术结合”理念的推动下,多元化的材料与艺术结合完美产出,美术与编织互帮互助,为纤维艺术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石。所以在早期的纤维艺术作品中,大部分艺术家追求和注重的都是纤维艺术与美术的结合,以及图案和技法的融合,装饰性和实用性占据第一位。

(二)当代纤维艺术

随着当代艺术的不断推出,艺术家们开始思考突破固化思维,摆脱图案束缚,创造出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利用开放性思维模式来思考对于传统的纤维材料的认知,通过平面、立体以及三维空间等的开放的表现形式,给纤维艺术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生命力和动力。当代纤维艺术逐步以材料为主宰物来诉说感官上带来的情感和思想感受。随着西方各国艺术家的倡导与推崇,纤维艺术更是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得到更深层次的认知,并且迅速成就新的表现形式。

各类承载当代艺术特色的纤维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作品都在由技法结合图案的平面纤维艺术品向更加故事化的表现形态转变,思想文化和情感表达结合描述着当代纤维艺术作品。从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举办的“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中不难发现,艺术家们都积极投身到了纤维艺术的领域中来。社会工艺水平和新潮的表现形式层出不穷,出现了很多创造性十足的抽象和立体感表现形式,给当代纤维艺术的开拓性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二、多元化的纤维艺术表现形态

(一)壁面形态

壁面形态也称壁挂形式,这种形态属于传统纤维艺术的类别之一,是古老的壁挂毯艺术的一种延伸。随着后现代纤维艺术的不断涌现,人们发现现代艺术壁挂在艺术表达上与传统的艺术壁挂有着很大的区别。现代的纤维壁挂不再是单纯依附于建筑墙壁之上的壁毯,它不仅体现了不同时代对艺术的不同理解,也体现在观念上超越了传统,形成崭新模式。无论是材料的处理、形态的呈现还是文化现象上都拥有着截然不同的时代特点。以材料的个性为出发点,身体上与心灵上的感受触动着思考能力,全方位的感官享受影响着壁面被艺术化后的特殊性。

基于传统的手工艺平面编织使编染工艺发挥作用,此外还有拼布、刺绣、扎、染、堆叠等形态,主要还是基于材料特性对图案和肌理进行整改,从而极大地发挥艺术性。当这一艺术作品立足于公共空间,与外界产生互动便具有了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二)软雕塑形态

雕塑艺术在发展初期主要以石雕、泥塑、木雕等具备坚硬质感的材料为主要选择对象。随着后现代艺术的不断探索和推陈出新,具有软性特点的材料同样可以以雕塑的形态进行艺术展示,从而诞生出软雕塑艺术形态。纤维艺术材料则是不二之选。无论是树枝棉麻等天然植物类还是动物皮毛类或是天然树脂胶类等软性纤维材料都可供软雕塑作品使用。1916年最早的软雕塑艺术作品出自于法国一位热衷于将现成品转化为艺术的艺术家杜尚,他将生活中尤其不起眼的打字机外套作为软雕塑作品的形式置于艺术展馆中供观者思品。软雕塑由于材料的原因在软性、可变性上都与传统的石、铜等“硬”雕塑不同,带给观赏者迥然不同的艺术视角。

20世纪60年代末,又衍生出纤维材料的编织物等具有技法特点的软雕塑作品,以三维造型和空间相結合进行创作,往往具有一定的创作主题,可陈设于室内或室外,成为服务于环境的公共艺术类作品。软雕塑形态既可以是直立于平面之上的,也可是悬挂的呈现状态,不同形态的软雕塑造型传递出艺术家们所要表达的艺术情绪,具备现代感。

(三)装置形态

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现成品材料或综合材料进行艺术性的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安装,以形成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它是一种布置展品的方法,是一种可以在室内外短暂或长期陈列的经过完美创意和艺术处理的立体展品。创作的材料源于生活,是装置艺术可实行循环使用与环保目的的一大重要特性。而装置形态的纤维艺术是借鉴装置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纤维艺术很多特点都直接来自于装置艺术。近年来,在许多纤维艺术展览中我们看到各类纤维艺术作品都采用装置艺术的表现手法,将二者进行了很好的融合,通过装置艺术手段将作品的表现力传达得淋漓尽致,使得现代纤维艺术表现形式更加新颖。作品呈现在公共环境中的大量应用对于公共艺术的发展同样具有推动力,并且很明显地体现出现代装置艺术的大众化特点。欣赏艺术品的同时,理解是对作品意义的认知,可以赋予作品灵魂,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内展开无限遐想的目的。

三、公共艺术视角下的纤维艺术发展前景设想

纵观纤维艺术表现形态的多样化发展现状,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其都承载着丰富且富有内涵的艺术特色。虽然纤维艺术是具有历史积淀的,其发展历史是远超于公共艺术的,新兴的公共艺术还没有达到众人皆知的艺术发展地位,但公共艺术中存在且饱含着公共性和艺术包容性。无论是装饰类的工艺品还是富有灵魂与思想的艺术品抑或是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设计等,笔者认为只要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共享环境的艺术创作,都是公共艺术所追求和需要达到的对于艺术品类的整合与展示,这其中无疑也包括纤维艺术。在人们渐渐遗忘传统纤维手工艺技法的情况下,公共艺术的萌发是带领传统与当代纤维艺术重新燃起生命力的动力,也是将更加多元化的纤维艺术形态展示于公共环境下的有力“平台”。

参考文献:

[1]崔唯.纺织品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秦瑾.纤维艺术的空间形态:软雕塑[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162.

[3]徐淦.装置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4]孙妍.论公共艺术的当代特征[J].文艺争鸣,2020(5):177-181.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杨萌

上一篇:工程勘测论文范文下一篇:市场风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