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艺术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引导艺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学前教育是人生的一个基础阶段,是每位儿童接受正式教育的开端。当前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内容,其凭借美术在智育、美育和德育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发挥着艺术启蒙和价值引导的作用。

第一篇:引导艺术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引导艺术探微

【摘要】初中语文引导艺术可概括为“锁定目标,精确制导”。“锁定目标”,即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任务、目标,并成功进行锁定;“精确制导”,则是指教师要像控制导弹一般给出精确的引导和启迪,促使学生顺利抵达问题核心,形成理性学习认知。具体可从导学、导练、导思三个方面提高引导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引导艺术 导学 导练 导思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无处不在。上课要导入、讲解和点拨,布置作业要给出要求和提示,个别辅导更要手把手地教,这些都属于引导的范畴。教师要锁定目标,像巡航导弹发射过程一般,对学生进行精确指导。

一、导学,分桥段演绎文本

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很多教师的导学水平还比较低。教师要向导演学习,导学就好比为学生“说戏”。导演说戏时有“分桥段”一说,就是把戏份分成若干个小节,逐一解读演绎。教师在导学时可以借鉴这些手法。如在新课导入时,不妨分几个桥段,从不同角度解读教材,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根据教学实际找准激发兴趣与设置悬念的切入点。

以《春》教学为例,笔者曾听过两位老师的导入,不妨做个比较,看看点拨引导艺术的具体运用。第一位老师这样进行导入:“《春》的作者是谁?他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景象呢?他为我们展示了哪些春光图画呢?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这篇写春天的散文给我们展示了春花图、春草图、春雨图、春风图、春人图,我们不妨走进文本,去欣赏春光春景。”第二位老师则这样导入:“《春》是散文,更是抒情诗。那些好词佳句,足以让你醉透心脾。作者的思维也是独特的,少女、青年、娃娃都能够成为春天的化身。这篇文章到底有多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读一读就会知道,不信?那咱们就试试吧。”很显然,第一位老师设计的导语针对的是知识巩固,分两个桥段:前面问,后面答。看上去很有条理,理论上用设问也起到强调和设置悬念的作用。但事实上,这个导语并没有真正的激趣和设置悬念的作用。第二位教师主要从内容角度入手,分三个桥段:第一,体裁切入,引出特色,也是知识积累。第二,从语言、构思等角度设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引用俗语,设疑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们从课堂反应能够看出两者引导效果的差异,前者课堂波澜不惊,一片死寂;后者课堂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眼中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我们在听课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会重复一些内容。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一句话说两三遍,有些人会感觉他的授课很啰唆。其实不然,假如我们能够站在导学的角度来解读,这种重复其实是把学生分成不同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导学了,重复几遍就是几个桥段:第一遍是针对全班学生的,第二遍是针对中游学生的,第三遍是针对学困生的。因此,适当地重复重要内容也是很科学的导学方式。

二、导练,进行示范展示

语文导练容易被人忽视,很多人都认为没有必要。其实,语文和数理化等学科一样,在学生动手训练之前需要指导,训练之中与训练之后都需要教师引导。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体育教练学习,不仅要讲清楚技术要领,还要做好示范,进行过程管理,这样才能让学生练出效果。教师还可以引入多种示范展示活动,如利用多媒体展示操作要领,让班级学优生现场示范等,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练习包括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多个方面,那些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带有创造意味的思考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引导。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对比,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段片段描写——随便选取一个角度写冬景。笔者在一班布置任务时,几乎没有做什么指导。在二班布置这道练习题时,笔者不仅提醒学生描写时需要注意选择较小的切入点,还指导学生在描写时要抓景物特征,最为关键的是,笔者事先写了一个描写冬景的片段,并读给学生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一班完成情况很糟,学生大多是泛泛而谈,写的面很宽却没有什么实际内容,抓不住景物特点,描写缺少个性,更找不到亮点和美感;二班大多数学生写得就比较好,写景角度比较小,能够围绕一两个景点进行细致地描绘,能够写出景物的特征。有学生这样写:“教室窗台上有一层厚厚的积雪,有同学看到麻雀经常光顾这里,就在雪上撒一些食物。麻雀们欢快地在雪上跳起了美丽的舞蹈。”

从学生充满灵性的描写中,不难看出教师引导的成功。学生以窗台上的积雪写冬天的景色,取景角度够小,设计够有创意,给人带来的是惊叹和触动。由此可见,有没有导练,导练做得好不好,直接关乎教学效果。导练不只是做示范,还包括更多深层次的内容。教师应根据具体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开发挖掘其潜质,提高其分析、归纳、整合、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这样的导练才会卓有成效。

三、导思,调动学生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教师应该向哲学家学习,用富有哲理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反思。上课提问,应该是最常见最直接的导思了。如何通过设疑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这是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设疑不能只是简单地移植教学参考书上现成的思考题,而要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注意把握好“四度”,即角度、梯度、宽度、深度。把握好角度,即同一篇教材,要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关注问题思考价值,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把握好梯度,即问题都有难度指数,要考虑学生实际学力,适当降低或增加难度系数;教师还要把握好宽度,因为问题的宽度决定学生思考的方向,只有起到导航的作用,才能顺利到达彼岸;而深度,则是相对而言的,什么群体适合解决什么难度系数的问题,这也是教师必须明确的。

《美猴王》中分析人物形象,这是教学该文本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笔者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先让学生讲述熟悉的《西游记》故事,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西游记》动画片片段,笔者给出人物形象分析提示:“孙悟空神通广大,能够降妖除魔,他除了本事大以外,还有别的什么特点呢?他的思想认知基础是什么呢?如果用四字短语来评价孙悟空,你能够举出多少呢?”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展开自主阅读和自由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渐浓。成果展示时,有学生认为,孙悟空本领超群,而且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看穿一切假象,他应该是智慧的化身,代表着正义,有与一切邪恶势力战斗到底的决心。学生列出了许多四字短语形容孙悟空的形象特点:本领高强、争强好胜、胆量超群、热爱自由、顽皮泼辣、不受拘束、嫉恶如仇、胆大心细、善良诚实……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肯定的评价,引导学生完善认知。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自主讲述等手段,设计个性化的思考题,为学生思维启动创造良好条件。学生根据教师引导顺利进入问题核心,对相关问题展开多元探索,形成个性认知。导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提问,在教材解读、作业提示、课外辅导、考试总结中,我们教师都要站在更高的位置,用哲学家的视角启迪和引导学生,只有走进学生心里,明白他们的需要,才能与他们打成一片,形成共鸣,唯有如此,教学才会自然而然,教育才会水到渠成。

点拨引导是一种综合教学艺术,但学生学习基础、心智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不可能用什么“绝招”通吃天下。教师只有通过自身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与总结,才能提高教学引导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责编 秦越霞)

作者:陈雁

第二篇:艺术启蒙,价值引导

【摘要】学前教育是人生的一个基础阶段,是每位儿童接受正式教育的开端。当前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内容,其凭借美术在智育、美育和德育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发挥着艺术启蒙和价值引导的作用。本文在探讨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及功能、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学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学前美术教育生态的正常化发展,真正发挥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艺术功能现状对策

学前教育是独立于义务教育而存在的重要教育阶段,它面向学龄前儿童,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使心智处于基础发展阶段的幼儿智力得到开发和启蒙,从而对世界和文化形成最初看法,为幼儿之后逐渐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奠定基础。美术作为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育、美育、德育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教育功能。将美术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部分,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在艺术的启蒙和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且为儿童奠定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其以后不同的教育阶段有极大的帮助。

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及功能

1.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学龄前儿童处于心智开化、价值形成的最基础阶段,他们对世界最初的看法将会在这一时期形成,德、智、美等思想意识也会在这一阶段初步健全,学前教育对其整个发展过程有着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很多人将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石。学前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前教育的内容,要具备德育、智育、美育的全面性,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美术表现出的艺术本真,与幼儿天真、善美的性格相吻合,将美术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美术艺术价值的延伸。利用美术所具有的艺术气息,使幼儿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明白“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通过这样的艺术启蒙和价值引导,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在启蒙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美术实践教学,让幼儿在涂鸦式的美术绘画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成长的快乐,将幼儿极富创造性的想象力与艺术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美术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他们心智的开化。

2.学前美术教育的功能

首先,学前美术教育主要通过美术作品欣赏、绘画和手工等系统的启蒙方式,引导幼儿自主动手、动脑,丰富的色彩、多样的图案在感官上对幼儿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培养其分辨能力,开发其想象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开发其智力,为其在之后的教育阶段奠定基础,这就是学前美术教育的智育功能。

其次,学龄前儿童正处于人格价值塑造的基础阶段,良好的启蒙教育和价值引导对其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有着与生俱来的艺术高雅性,通过一定的美术教育,用美术独有的艺术特性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美”的认识,由艺术的美延伸到人格的美,从而引导他们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德行价值观,具备一定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在正确德行价值观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美的人格,这便是学前美术教育的德育功能,它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启蒙,在保留童趣童真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树立了基本的价值观。

最后,美术教育除了具有一定的智育、德育功能外,还具有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等。将美术教育贯穿于学前教育中,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美、怎么发现美、如何创造美”。幼儿自主运用各种色彩绘制不同图案时,就是在尝试着创造美,他们将脑海中所想象的世界通过画笔描绘出来的过程,便是美术美育功能在学前教育中的实现。

学前美术教育的现状

1.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美术作为一门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学科,在学前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美术在学前教育中逐渐开始流行,基本上每个幼儿教育机构,都会设置相应的美术课程,健全其幼儿培养机制;第二,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美术逐渐处于与语文、数学等基础文化课程并重的位置,无论家庭教育还是校园教育,在重视幼儿基础文化智力培养的同时,美术已经成为幼儿重要的兴趣课程甚至发展方向。

2.美术教育培训机构数量越来越多

素质教育的推广,逐渐改变了人们之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教育观念,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了美术的重要作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成为新时期人们对教育的看法。在教育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学前美术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促进了学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3.形成了较完整的美术教学体系

美术在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性逐渐被重视起来,成为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重要教育工具。随着幼儿智力的开发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学前美术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由初级的美术鉴赏到美术绘画,再到美术手工,不同的美术教育内容被安排在幼儿教育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教育作用。总体来看,学前美术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学前启蒙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學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美术教育功能逐渐得到重视,但在学前美术教育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前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更影响了幼儿的教育和培养。为了净化学前教育的整体环境,使美术在学前教育过程中真正发挥艺术启蒙和价值引导的作用,笔者对学前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1.教育初衷偏离

总体说来,当今教育大环境不乏有些浮躁的因素存在,学前教育同样也被浮躁因素所污染,导致学前美术教育初衷偏离了预期的轨道。无论是现在教育市场中的幼教园,还是学前美术培训教育机构,它们在推广素质教育的大潮流中,将美术作为幼儿素质培养的主要手段,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功利化成分,过度功利化的学前美术教育培训的存在,不仅会打乱正常的教育市场秩序,还会对部分幼儿教育造成误导。除此之外,很多正规的幼教机构和家庭教育机构对学前美术教育的认识也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在学前教育阶段开设美术课程是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热情,让幼儿学会如何画好一幅画,将绘画作为他们的一个特长或技能,这种教育理念就掩盖了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启蒙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有些幼教机构认为美术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的辅助课程,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其美育功能,忽视了美术教育对于幼儿智力开发、人格塑造的作用,也就存在着对学前美术教育初衷的曲解。功利化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学前美术教育初衷的曲解都使得学前美术教育初衷偏离预期的轨道,成为学前教育整体生态中的杂草。

2.教育过程松懈

美术的艺术启蒙和价值引导功能应该在具体的学前教育过程中实现,反观当前学前美术教育现状,大多处于教育过程松懈的状态,而教育过程的松懈主要表现在家庭和教育机构两方面。第一,很多学前教育机构虽然将美术作为幼儿培养的课程内容,但是在升学压力下,美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好好落实,导致其在学前教育阶段成为一门艺术摆设,幼儿对于美术也知之甚少,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也被忽视了。第二,家庭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往往被忽視了,很多家长将美术教育功能的实现寄托于幼教机构,没能给幼儿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没能对幼儿进行一定的美术学习引导,使学前美术教育处于松懈状态,严重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实现。

3.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学前美术教育初衷的偏离和教育过程的松懈,最终导致学前美术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理想的学前美术教育效果应该是:启蒙了幼儿对美的看法,培养了幼儿发现美的思维,进而形成美的价值观。但当前学前美术教育未能结合幼儿特点进行引导,反而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忽略了学前美术教育的童趣,约束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这种重模仿、轻创作的学前美术教育,扭曲了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启蒙作用,扼杀了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使美术的美育功能、智育功能和德育功能不能完全实现。除了教学方法的错误使用,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都影响了美术在学前教育中总体效果的实现。

学前美术教育良性发展的对策

美术教育对学龄前儿童综合能力的开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学前美术教育发展却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出现了许多现实性的问题,影响了学前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笔者通过对当前学前美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剖析,给出以下建议,以促进其良性发展。

1.构建多元化美术教育体系

既然学前美术教学任务由幼儿教育机构、家庭和相关培训机构三方共同承担,那么,当前出现的问题也是三个方面所引起的,要想解决学前美术教育中出现的偏离初衷、教育过程松懈等问题,就要从幼儿教育机构、家庭和美术培训机构入手,在现有学前美术教育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化学前美术教育体系,落实教育责任,扭转偏离的教育初衷,摒弃社会教育的功利化,从而使美术的真正功能在学前教育阶段得以完全的发挥。

2.改进学前美术教育方法

当下很多幼教机构在美术教育过程中采用灌输式,这种教育方法既不适合幼儿群体,又不适合美术教育艺术性的内容,导致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要想学前美术教育取得预期的效果,除了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之外,还要有科学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

结语

美术作为艺术文化的结晶,其价值不仅仅在于能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还在于可以反哺教育教学,实现其艺术文化美育、智育和德育功能。将美术作为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可以启蒙学龄前儿童艺术思想,引导学龄前儿童形成正确的艺术价值,并且通过美术具有的艺术特质陶冶儿童的情操,能够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创作能力的幼儿,同时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将童趣与美术教育相结合,可以实现学前美术教育“艺术启蒙,价值引导”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骆婷婷:《学前教育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研究》,《大众文艺》2017年第8期。

[2]张书维:《学前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大众文艺》2015年第10期。

[3]王艳妮:《浅谈学前美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品牌》(下半月)2014年第11期。

[4]赵民、商志哲:《我国学前美术教育现状问题及其发展对策研究》,《国际会议》2015年第9期。

[5]胡均世:《对学前美术教育的反思》,《文教资料》2011年第11期。

[6]臧燕平:《浅析学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众文艺》2015年第4期。

[7]张志鹏、费騋闯:《浅谈如何开展学前美术教育》,《新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5期。

[8]孙媛:《学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大众文艺》2016年第3期。

[9]欧阳婷婷:《学前美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中国高新区》2017年第11期。

[10]吴洁:《论学前美术教育如何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艺术评鉴》2017年第9期。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宝鸡

作者:韩娜

第三篇:中学音乐教育的艺术性引导

【摘要】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音乐教学是“艺术”中的艺术。其魅力就在于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内心,在情感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音乐课堂教学是展示音乐老师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一节让学生喜欢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优质音乐课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艺术性指导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要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的美感,要强调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巾的作用。

音乐教学是“艺术”巾的艺术。它的魅力是无穷无尽。音乐课堂教学是展示音乐老师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一节让学生喜欢的优质音乐课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那么音乐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喜欢音乐,对音乐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呢?经过这些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艺术性导入

(一)通过有情节的趣味性故事导入

音乐作品背后都有着各自的故事,这些文化背景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加学生对音乐作品领悟水平的重要基础。如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欣赏时,可以先讲述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大草原上草原小姐妹的英雄事迹.让学生首先对乐曲的内容有所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讲述苏和与白马的故事(马头琴的来历)从蒙古族传说透露的文化角度来感受蒙古族独特的乐器马头琴。让同学在故事中体会马头琴深厚的蒙古文化积淀。在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时引入俞伯牙与钟子其的故事,说明音乐可使人们相互沟通思想感情,建立美好的友谊。通过此类趣味性故事,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为欣赏音乐作品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这种故事导人教学法,能够潜移默化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课堂的下一环节做出充分准备。

(二)通过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创设的音乐意境具有有声、有形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音乐鉴赏力与多样化的想象力。如:在讲《国之瑰宝一京剧》时,课前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示京剧脸谱的面面,引导学生在京味十足的歌曲《唱脸谱》的旋律声巾去观赏、体验脸谱的魅力。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和教师的语言捕述,将学生带入京剧殿堂,让学生认识京剧的四种行当、四大名旦及其扮相,经过这一直观的声音、图像并茂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对曾经陌生的京剧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让学生热爱我国的国粹。再如,讲《多彩的民歌》时,将我国56个民族的相关材料搜集整理,同时在地图上以区域形式加以标注等,这样,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媒体渠道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总之,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突破点来引导学生进入到有效的课堂氛围中,培养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与全面发展是最终目的。

二、举例对比提高教学效果

在讲音乐要素巾速度、力度时可以通过举例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巾的作用。如:在讲速度时,我们可以举例《渔光曲》和《保卫黄河》,让学生自己对比总结出音值长的、速度慢的多表现抒情、婉转的情绪;而音值短的、速度快的多表现欢快、紧张的情绪。在讲力度时,可以举例贝多芬的《命运》和舒伯特的《摇篮曲》,对比总结力度强的多表现高涨、激动的情绪;而力度弱的多表现平静、低落的情绪。再如:在欣赏陕北民歌一课,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曲调拖得那么长,声音那么高亢,可以对比远距离和近距离呼喊人时声音的不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陕北民歌的曲调风格与它的地形地貌有关。

三、设疑法问题引导

运用设疑法,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欣赏钢琴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之前,事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设置一些带启发性的问题。例如“这首曲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一连串的十六分音符在表现什么,节奏速度如何变化?情绪如何?乐曲分为几段?每段所表现了什么内容?描写了什么样一个意境?”巾问部分为什么会变的暗淡了?好像天空突然变得阴暗了,它代表什么?通过设疑法进行导人教学,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聆听作品,对作品进行仔细的、分析、判断、思索,提高了学生的听辩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

四、用美妙歌声表达音乐,引导学生

充分利用歌唱在音乐教学巾的作用,让学生用美妙歌声表达音乐,唱响音乐课堂。在高中音乐鉴赏模块巾,原来给学生欣赏歌曲时,只是单纯的强调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情绪等,让学生带着许多问题去仔细听歌曲,可是我们如果这时候如果让学生运用我们的美妙歌喉来哼一哼、唱一唱所听的歌曲或乐曲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欣赏《渔阳鼙鼓动地来》时第一乐段表现边关紧急、权臣造反,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歌声表现出那种抑郁的音调和愤怒的情绪,从而更好的感受当时士兵们对统治者不顾社稷安危的心态。再如欣赏《星星索》时让学生分两组,一组唱主旋律,另一组伴唱,通过亲自演唱,增加了同学们歌唱的爱好和信心,同时更好的感受了印度尼西业克隆宗音乐风格,恰如其分的把握住了歌曲的情绪。

五、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多元化思维

在音乐课巾有机地渗透一些与音乐相关的学科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更加深入的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同时对各学科文化知识的广泛涉及,能够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善于发现音乐与其他科目问的联系,提高审美情趣与教学质量。如在讲传统京剧《霸王别姬》时,可以在知识拓展环节中使学生思想活跃起来,由楚汉之战的历史引出文化常识——成语:四面楚歌;名词:鸿门宴;诗歌:《大风歌》;战役:垓下之战等。学生把语义课上学到的知识有机联系,使学生在丰富文化背景下挖掘潜能。音乐与各学科知识的有机渗透则要求教师在深挖教材的同时,精研本学科的各项业务,又要尽可能多地去挖掘教材巾可能包含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但并不是随意的渗透,一定要讲究“度”,以音乐教学内容为主体,其他知识来引导、启发、拓展,来为音乐教学服务,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六、结语

在我们的教学中,引导是教育的基本方式,教师是引导者,教师引导学生认知、引导学生交流、探究、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灵活的艺术性引导使学生不断开拓思路,创新自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效,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

作者:李丽雅

上一篇:模拟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知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