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奏艺术论文

2024-04-07

合奏艺术论文(共11篇)

篇1:合奏艺术论文

关于艺术中专民乐合奏课须加强三个方面的训练论文

[摘要]本文就如何提高艺术中专民乐合奏课的质量和效率,从三个方面做了探讨:一、增强学生用五线谱固定音高演奏的能力,二、加强与提升学生的视奏能力,三、努力提高学生的合奏合作能力。

[关键词]艺术中专 民乐合奏 训练

艺术中专器乐合奏课的设立,是为提高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积累重奏合奏经验,并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更好把握演奏各种不同风格及用各种手法而创作的音乐作品,并在理解、欣赏这些音乐作品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随着演奏技术的不断提高,大量的现、当代音乐作品(包括重奏、室内乐、合奏等)不断涌现。这都对我们的民乐专业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就如何提高艺术中专民乐合奏课的质量和效率,我在实践中认为,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训练。

一、增强学生用五线谱固定音高演奏的能力

艺术中专的民族器乐专业课教学,大多采用简谱贯穿始终,而五线谱知识的获得,则是通过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课来进行。这样就导致从主课教师到学生都对用五线谱固定音高来演奏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产生了五线谱学习和演奏实践的严重脱节。在合奏训练课上,当学生拿到一首用固定音高记写的音乐作品时,往往不知所措,更不知从何下手(因为现在的许多音乐作品是用五线谱记写,并有大量新的记谱方式)。更有甚者,连正确的音域音区都会搞错,演奏出的音距离记谱音相距八度甚至两个八度,指法弓法也不能正确划分等。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实际上这就要首先改变观念的问题,重视五线谱固定音高的演奏学习。只有观念认识改变了,我们才能把专业主课与集体合奏训练课还有乐理视唱练耳课等专业必修课相互结合起来,使这几门课相互影响渗透,融会贯通。不能把使用五线谱固定音高演奏仅仅看成是改变用谱的问题,这样做是为了使我们的传统简谱教学得到更好的补充、完善,使其能更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全面提升其专业技能。这样一来,我们除了用五线谱固定音高来演奏之外,还能更好借鉴吸收一些西洋乐器的知识技能。如管乐专业的学生,可用线谱演奏一下西洋管乐中黑管、双簧管等乐谱,在熟悉线间位置的同时,增加一些如外国音乐分句、分段、呼吸连顿、吐音跳音技巧;拉弦乐器可以演奏小提琴、中提琴的一些片段,学习其指法、弓法等。既学习了线谱,又具有某些固定音高的感觉及概念,还可以学习西洋乐器的技巧方法为我所用,并能在理解这些音乐作品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同时又可以掌握很多的新音乐记谱方法,对调性、音程、和弦、节奏等知识有了更深入更直接的体会,这里的很多方面在专业主课里是学不到的。学生在进行五线谱固音高的演奏中,对不同的调高会有一个从视觉到心理,从心理到实际音响的感知新认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并认识自己乐器在线谱上的具体位置、音域、音区与简谱的对照比较,从而能清晰准确地表达音乐。不至于在演奏中出现实际音高和记谱音相差很多的笑话。

二、加强与提升学生的视奏能力

视奏能力的不足一直是我们专业院校学生的软肋。在合奏训练课中,笔者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一些听了很多次的简单而熟悉乐曲分谱发到学生手中后,在没有标明各种表情记号及术语前,他们能自由随意地奏出一些片段。但是,当我们标明了弓法和指法、换句气口、强弱连跳等表情后,他立刻就会晕头转向,熟悉的片段也因此不能正确演奏。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学生平时就没有得到很好的视奏练习,加上学生平时的演奏都是随心所欲,只要把音符、节奏演奏出来就行了,根本没有注意过还有这么多表情要求。当我们要求学生认真严格地演奏这些音乐,他们往往都不能胜任了。眼、耳、手协调能力也不够好,也反映不过来了,这些都是缺乏有效的训练导致而成。真是要很好地视奏这些音乐片段表现音乐意境,是必须要通过长期训练,严格要求才能够实现的。达到逐步提高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与各器官之间的协调协作能力。这样的训练应该在艺术中专就要得到应有重视与加强,从思想观念的改变到加强实践练习,都要提高学生的视奏练习的免疫能力。具体方法是:在合奏训练前,有意识地让学生齐奏线谱C大调音阶(平均律、西洋大小调)、模进和和弦分解,然后找一些现有的简单熟悉的片段或乐曲,(必要时老师还可以编配一些能适应学生演奏的音型织体)要求他们严格按照表情标记演奏。还可以集体演奏视唱教材中的谱例,(包括单声部,二声部等)必要时还可以把原有弓指法,连吐法等表情重新划分标识,看看有什么变化,哪样的最合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齐奏完后就要安排演奏一些有主奏和伴奏分工合作、织体变化较多的.乐曲了。另外,也可找出一些民族管弦乐中本声部的技术性、抒情性等段落要求视奏。使视奏训练一举多用,有的放矢,既进行了视奏练习又熟悉了音乐作品,并在这时候讲解并强调学生的内心听觉和预先听觉能力地培养与训练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并长期坚持,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将受益匪浅。

三、努力提高学生的合奏合作能力

合奏训练是集体实践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而设,并能使学生在课中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理解、欣赏和演奏诊释音乐作品的水平。通过合奏训练,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检验专业主课的学习,对音乐作品也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在合奏训练时,在合奏音量方面,要让学生注意本声部的音量平衡,学会倾听自己所奏音量和本声部所奏音量及整个乐队音量是否融和。因为一个人演奏的弱奏或强奏与本声部及整个乐队所奏的弱奏或强奏会有很大的区别,并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主旋律与伴奏及低音声部的关系。在演奏柱式和声时,要注意旋律音与低音及内声部的力度关系(前两者相对内声部较强)。在处理复调性质的段落时则要注意对比复调中的主要旋律与从属旋律的平衡,模仿复调各声部进入的起始部分力度一致,而与主题同时出现的对题则要弱等问题。在演奏法方面:则要注意弦乐弓法、指法、连断等是否统一,揉弦的频率、速度、内外弦运用等能否一致。管乐则要注意句法、呼吸及起落音、抹滑音的距离同步协调。弹拔乐则要在注意音量平衡的同时,在奏法上,如长音轮奏在频率上力求一致。因为在演奏方法上,柳琴和中阮、大阮、三弦是用拔片,而琵琶是指甲,扬琴则是竹键击弦,很不容易在力度上和点的疏密上取得同步。

在练习乐曲时,我们要本着由简及繁,由小到大的原则,合理组织排练,确定曲目,再从一些篇幅不大,技术难度不太高,又符合中专学生心理年龄层次,喜闻乐见的乐曲开始。这些都会很好地丰富学生的音乐修养,增加学生对合奏训练课的兴趣与参与欲望。

总之,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识谱、试奏、合奏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巩固和拓展了课堂教学知识,为艺术中专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走向高等艺术院校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篇2:合奏艺术论文

Chinese vocal music art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先修课程】无 【编写日期】2014.10.26 【课程编号】ZX31623 【学分数】2学分 【学时数】36学时

【适用专业】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一、教学目的、任务

课程通过对声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声乐艺术的歌唱器官、发声的科学原理有较全面的了解,对提高声乐专业学生的歌唱技能技巧,提高艺术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史的学习,宏观的了解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史以利于弘扬中国优秀民族声乐文化;通过鉴赏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课程教学目的明确,形式多样,教学对声乐专业一对一小课具有辅助、补充完善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提高认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课程通过对声乐基础理论、声乐技能与训练、声乐知识与修养三个模块的学习,对声乐艺术的歌唱器官、发声的科学原理、技能技巧训练、文化与艺术修养有较全面的了解,对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及艺术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课程通过对各个时期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历史的学习,宏观的了解中国声乐艺术从远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以利于我们了解历史,弘扬中国优秀民族声乐文化,创新发展我国的声乐艺术。

3.课程通过鉴赏优秀的经典的民族声乐作品,提高学生对声乐文化的认知度、提高审美能力。本课程教学目的明确,形式灵活多样,课程除了对声乐专业一对一小课具有辅助、补充、完善的作用,还具有普及声乐知识与文化的作用。学生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认识水平这一循序渐进过程,理论知识获得提升,技术能力得到提高。经过一段实践的检验,效果显著,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数字字体需修改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

声乐基础理论(共5课时)

第一单元 声乐艺术的概念(1课时)数字字体需修改 1.声乐艺术的概念

—1— 2.声乐艺术的学科属性 3.声乐艺术的特征

第二单元 歌唱器官简介(2课时)(单元格缺失)

1、歌唱器官综合观

2、歌唱的发声器官

3、歌唱的共鸣器官

4、歌唱的语言器官

5、歌唱的呼吸器官

第三单元 歌唱发声的科学原理(2课时)

1、歌唱发声研究的科学基础

2、声学基本知识

3、歌唱发声的生理学及声原理

4、歌唱的心理学原理

声乐技能与训练(共5课时)第四单元 歌唱的姿势与呼吸(1课时)

1、歌唱的姿势与呼吸

2、歌唱呼吸的方法

3、歌唱呼吸训练

第五单元 歌唱的发声与共鸣(1课时)

1、歌唱的发声

2、歌唱的共鸣调节

第六单元 歌唱的声区(1课时)

1、声区的划分

2、声区的转换

3、声区的统一

第七单元 歌唱的语言(1课时)第八单元 歌唱的发声方法(1课时)

声乐知识与修养(共4课时)第九单元 歌唱的艺术表现(2课时)

1、正确理解好诠释作品

2、歌唱艺术表现的内涵

3、歌唱的审美修养

4、歌唱的表演

—2—第十单元 声乐艺术鉴赏(2课时)

1、声乐艺术的唱法类别

2、声乐艺术的声部类别

3、声乐艺术的作品体裁类别

4、声乐艺术的演唱形式类别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历史(共14课时)第一章 远古时期的声乐艺术萌芽(1课时)第二章 周朝的声乐艺术(1课时)

第三章 汉朝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与发展(1课时)第四章 唐朝的声乐艺术形式与发展(2课时)第五章 宋朝声乐艺术形式与发展(1课时)第六章 元朝的声乐艺术形式与发展(1课时)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声乐艺术形式与发展(2课时)第八章近现代声乐艺术状况(2课时)第九章 新中国 声乐艺术的兴盛(3课时)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作品鉴赏(共8课时)

1、民歌 小调

2、戏曲

3、民族歌剧

4、解放后创作的新民歌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课程重点是加深声乐专业学生对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的概念、性质、风格特色、发展历史的了解,培养热爱中华民族艺术的情感,为歌唱的艺术表现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难点在于纠正学生对于声乐艺术肤浅片面的认识:认为声乐艺术只是一种技巧技能,不需要对声乐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究,只要学会发声方法即可这一错误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声乐文化有进一步认识,从而在艺术道路上追求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提高声乐艺术水平与层次。教学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解与播放音乐相结合,教与学、师与生互动。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1.观后感一篇(约1千字);

2.用PPT制作音乐,课堂简介声乐作品的风格特色; 3.考勤进入成绩的最终评定。

—3—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全国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音乐教材《声乐》 2.金明春、金星著《中国声乐艺术史》 3.李晓贰著《民族声乐演唱艺术》 4.伍国栋著《中国音乐》

5.袁静芳主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6.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7.金文达著《中国古代音乐史》 8.乔建中著《中国音乐》

9.苗建华、鸿昀《中国音乐初步》

10.王士魁编著《中华民族声乐演唱适用教材》 11.杨和平编著《中国歌种》 12.杜亚雄著《聆听中国》

13.邢延青著《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研究》

14.殷瑰姣著《民族声乐艺术理论及作品鉴赏》《民族声乐艺术理论与审美研究》 15.金铁霖 邹爱舒著《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

制定人:吴巧 审核人:张磊 学院分管领导:

2014年10月26日

篇3:论吹管乐器与打击乐器的合奏艺术

在民间流行的吹打乐中, 吹的部分除了吹管乐器以外, 还常用拉弦和弹弦乐器, 因此民间艺人把吹打乐细分为“粗吹锣鼓”和“细吹锣鼓”两种:粗吹锣鼓, 又称粗十番。指用唢呐、管子等吹管乐器和“大锣大鼓”合奏的形式;细吹锣鼓, 又称细十番或丝竹锣鼓, 指由丝竹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形式。以笛、鼓演奏为主的吹打乐有陕西西安鼓乐, 苏南的十番锣鼓、十番鼓, 广东的笛套大锣鼓等;以唢呐、锣鼓为主的吹打乐有浙东锣鼓、潮州大锣鼓、广东锣鼓柜等。

自古以来, 无论婚丧嫁娶还是丰收节庆, 中国传统乐器的悠扬乐声一直都是中国生活最好的伴奏。以各种打击乐器为主的“锣鼓乐”节奏鲜明、热烈活泼;以各种弦乐器为主的“弦索乐”婉转抒情、清新雅致;以弦乐器和管乐器合奏的“丝竹乐”风格细腻, 如江南丝竹;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风格粗犷, 如西安鼓乐。它们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经典, 也是中国生活的忠实伴侣, 其中饱含着中国人的喜怒哀乐。

关于吹打乐的历史可推溯至汉代初年的鼓吹乐。据《乐府诗集》 (卷16) 载:“鼓吹未知其始也。汉班壹雄朔野而有之矣。”在《辞海》中鼓吹乐条目的释文是这样写的:“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源于北方少数民族。汉初边军用之, 以壮声威, 后渐用于朝廷。明以后土庶吉凶之礼及迎神赛会亦均用之”。

具体说来, 鼓吹乐是从汉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击乐器和吹乐器为主的音乐形式, 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汉书》中有关于鼓吹乐的早期记载:按应用场合、乐器编配的不同分为黄门鼓吹、骑吹、短箫铙歌、箫鼓四种形式;其中黄门鼓吹主要为皇帝服务;骑吹主要指外出巡行时用于马上。常用的乐器有鼓、角、笳、排箫、横笛等, 其中鼓最重要。

“鼓吹乐”自秦汉以来, 历代相承, 用途非常广泛。如用于宫廷的宴乐、仪仗乐、军乐;在民间的婚丧喜庆、节日庙会等, 无不吹吹打打, 分外热闹。在文献记载和民间流行的口头称谓中, 吹打乐有“鼓吹”、“鼓乐”、“吹歌”、“十番”、“锣鼓”等种种名称。

锣鼓乐, 全部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这种演奏形式民间又叫清锣鼓和素锣鼓。如西安铜器社, 土家族打溜子, 山西威风锣鼓、绛州锣鼓等。

鼓吹乐, 以某一件吹奏乐器, 如管、唢呐、海笛、笛为主奏乐器, 配合其他管弦乐器、打击乐器所组成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如河北音乐会的主奏乐器为管, 鲁西南鼓吹乐的主奏乐器为唢呐 (或海笛) 等。

吹管乐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后, 按所用乐器和使用场合的不同演变为鼓吹和横吹两类:鼓吹是指专为仪仗队在行进中使用, 以排箫和笳为主要乐器;横吹则以鼓和角为主要乐器, 为军中人在马上演奏。李延年的取自西域少数民族音乐创作的《摩诃兜勒》是鼓吹乐中的优秀作品。历代鼓吹乐多有歌词配合。现今民间流行的“吹打”, 同“鼓吹乐”不无渊源关系。

吹打乐在戏曲和曲艺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戏曲中的“文武场”便是由传统乐器组成的乐队伴奏。“文场”以弦管乐为主, 有胡琴、月琴、三弦等;“武场”以打击乐为主, 有板鼓、小锣、大锣等。民间戏曲票友多兼通一点“文武场”的技能。公园里常常可见矍铄老者操着一把京胡咿咿呀呀地吊起嗓子来。各种曲艺形式往往缺不了民族乐器。

篇4:跨越千年的合奏

一、分析流行歌词带出相关诗歌内容

从诗歌的发展史来看,从古至今都是诗和歌互相融合,《诗经》的内容实际上可以说就是当时的流行歌词。乐府诗是民间歌谣。而唐诗宋词元曲都没有离开吟唱,其杰出篇目都是当时世人皆知的“流行音乐”。文革以来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很多学者对流行歌词嗤之以鼻,近年来随着流行歌词的多元化和传统化很多人开始改变态度。此开山功劳当属罗大佑,他把余光中、郑愁予的作品整改上了流行乐坛。剖析流行歌词,学生带有好奇;利用学生的好奇,辅助诗歌教学。

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而周杰伦的《东风破》“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就很有古典主义诗词的遗风,意境文思悠远,在教学的过程中完成可以配合婉约派的作品。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与周杰伦的《青花瓷》“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都勾勒出一幅古香古色的水墨写意画,希望和失望在忽明忽暗中游走,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流行歌词与诗歌的互动教学

古典诗歌被人们编成新曲也不是新鲜事情,《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毛宁改成《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谱上新曲的歌词少了点古韵,但是歌星的演唱流行的曲调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我们要大胆的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改造,将流行歌曲改成诗歌,比如《两只蝴蝶》“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有网友就改成了“卿女徐翱,华有棘兮。卿女启口,风有芳兮。”变成了诗经的版本,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也可以将诗歌修改成流行歌词,如“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被改为《谁不说俺家乡好》中的“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层层梯田一片片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的样式。

流行歌词语言口语化,表达简单直白,而且学生在改写的过程中,必然要先了解、掌握诗歌的内涵,读懂诗中的意象才能想象和创作,师生可以共同讨论,你动带动他动,创设情境渲染气氛甚至教师还可以一起下笔改写,点拨、启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歌词和诗歌作比较,让学生体会出诗歌用语注重推敲,简洁凝练,内涵层次丰富等特点,如此以来理解诗意就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篇5:乐器合奏串词

《写一首歌》吉他指弹串词:

美女们的表演是否让咱们久久不能平静,都是花痴吧!甭着急,看完美女们的激情表演再欣赏帅哥们的温文尔雅,这样才够公平,够劲道,弹指间迷倒一片的效应有没有?靓妹们的掌声有没有?有请帅哥***带来指弹吉他《写一首歌》

篇6:合奏的造句(模版)

3、十年来,丝路合奏团已在25个国家举办音乐会。

4、丝路合奏团由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近60名国际著名音乐家、作曲家、乐曲改编家、视觉艺术家和民间说唱艺人组成。

5、每个演奏者都有各自需要演奏的部分,这些部分,他们能够单独演奏,但是当他们同其他乐手合奏时,却有着不同的效果。

6、本季度最后的预约演出是在两周后,在伦敦的巴比肯音乐厅与伦敦爱乐管弦乐团合奏孟德尔颂协奏曲。

7、乐迷们都知道的,在这些混搭里,一位乐手确定表演曲目,小组即开演——合奏旋律,独奏,一个一个地沿着前面留下的余曲跟进;别人出了点子,另一个来完成它。

8、我们找到一位大提琴手(他也弹得一手好钢琴),以及一位首席小提琴手。每个周末的下午,我们都会在我家合奏,演奏完还在一起喝茶吃蛋糕。

9、另一个不需要叫卖声的是李海伦,一位卖蚱蜢的小贩。他的货物——数百只无翼昆虫被装在圆形的编织笼子里,合奏出震耳欲聋的高音交响乐。

10、我想听的是二胡与小提琴的合奏,旋律与节奏和谐一致。

11、他们当时在大演播厅里表演合奏,开演前格林告诉音响室里的技师将扬声器声音调低。

12、作为英国广播公司的许多合奏之一,乐团领导庇护的生活虽然繁忙的广播直播每周至少五次工作室,只是偶尔让出。

13、在几次州管乐节上,我荣获了好几枚独奏与合奏奖章,还有几枚是学生指挥奖,对此我颇为自豪。

14、业务流程管理。组成商业流程之间的人、应用和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且合奏创造客户价值。

15、除此之外,蔡氏亦是香港管乐合奏协会的副主席。

16、来自那地泉与岩洞的合奏。

17、多人乐器组合叫合奏曲、乐队或管弦乐队。

18、请听管乐合奏《为华初而自豪》和《匈牙利小狂想曲》。

19、在大多数歌曲中,琵琶和大提琴的合奏占据了歌曲的主旋律位置,这使得专辑既具有传统民乐的古色古香,又不失流畅动听的现代曲风。

20、解放后,任上海民族乐团古琴演奏员,和孙裕德合作的琴箫合奏堪称珠联璧合。

21、太多,不同方向的外墙改造合奏成一种三维太阳拨号丰富的时空感觉整个复杂。

22、在“高中音乐剧”棘手的是一身很喜欢粉红色和黑色合奏出完整配套的帽子,因为她与她的宠物狗散步,毛伊岛的街道。

23、但是他们是合奏事件设计来影响人类的头脑。

24、他更可能根据他在一个叫“敲罐头马拉松”音乐会里听到的一首他最喜欢的嘻哈乐手唱的歌,为打击乐合奏和笔记本电脑作一首曲。

25、“散序”是的器乐表演,有独奏、轮奏或合奏;

篇7:一个人的合奏诗歌

丫头,来,把我的心化成火焰,

让怕黑的你拥抱温暖入睡。

掬一把故乡的月华,

点点撒于你心房。

我的相思穿过缕缕月光,

直达你的寂寞海底。

一首老情歌,

听湿了眼睛,

折射出你踏上了离别月台背影。

上帝没有舍得斩断我们的心有灵犀,

一对红尘情愫被列车扯得千丝万缕。

从此,

相思两地生根、疯长。

风轻轻的吹,

吹散我们的歌谣,

现在是否有人唱着哄你入睡。

似曾相识的风花雪月,

我,

半世的憧憬的芬芳,

一身累计的痴狂,

只能卸下,

拼凑成梦境,

豢养曾经的美好,

梦幻中抖动的全是过往。

呐喊、凝噎,

才发现,

梦一场,泪两行

心有千千结。

多少浪漫过往,变成别时感伤。

谁的梦想远走他乡,

谁的青春留在崖上。

书生,来,让我的脸庞化成天空,

抬头是我温柔,

低头是我倩影。

捧一把红豆,

颗颗放在你心上。

我的相思的`汁融合血液,

涂满整座心墙。

素未谋面的异乡寒夜清宵,

伤心凭栏处,

充斥过往的芳香。

嗅到的是白雪盖不住的惆怅,

流年冲不走的怅惘。

挥一挥衣袖,

坐在寂寞浓漆的朱凳,

抚慰铜镜荡漾的沧桑,

眼睛已经不能素描你的肖像。

低头,

泪水为我卸妆,

月光中瞬间凝结成霜。

淡抚琴弦,

争无奈,

一把琴,十指弹,

千次长叹,

诉不尽万般哀怨。

谁的幽梦夜来还乡,

篇8:合奏艺术论文

中国民族乐器各自独立的音色特质与演奏个性, 成为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迥异于西洋乐团的显著特点, 无论是以“点”带面的轮指弹拨, 还是轻重缓急的适恰击奏, 无论是收放自如的和谐吹管, 还是单纯优柔的舒畅拉弦, 无不是吹打弹拉各声部在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中的典型气质与突出表现。作为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的典型代表与长足发展, 民族管弦乐深系传统, 承古开今在几代民乐人的努力推进下造就了今天统一而不失独到的合奏形式。当然, 无论以何种形式组织于演奏编制, 无论以何种方式构架于音域体系, 其自在的声情形色与审美追求无不深植于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的深厚土壤, 正道是音声律动一脉相承, 至今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仍以其突出个性而不失圆融统一, 并以浑然一体而不失特色张扬的内在共振彰显着“音声相和”“和而不同”的远古道义。

“音声相和”的音乐观来自于老子的《道德经》, 阐释了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的美的构成, 以“音”与“声”的对立协和关系高度提炼了中国音乐审美的个性特征。《说文解字》中则更为明晰的指出:“声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宫商角徵羽, 声也。丝竹金石匏土革木, 音也。”由此可知, 声是单纯的发音, 是“宫商角徵羽”五声系统中的声响元素。而声的协调混合则称为音, 声被人通过乐器发出来, 必然被调和成音;而音也必定合于五声系统。做到音、声相和才得以和谐优美的乐曲呈现。这也正是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主要构成形态的古老根据。

中国传统器乐合奏最本质的特征恰恰在于旋律因素与节奏因素的对应组合及其分合效应, 它在充分发挥丰富多变的旋律因素的同时, 又充分调用了震撼心灵的打击乐手段和特效。纵观中国历代器乐合奏的形式, 人们不难总结出关于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的规律性的现象, 即在旋律乐器与节奏乐器之间自始至终所存在的正是以“音声相和”精神为主导的并置与同构的关系。简言之, 即中国民族器乐的合奏实际上就是一种“双心组合”的演奏模式。这种“双心组合”多元并发的合奏先例数不胜数, 无论是先秦时期的“钟磬乐”, 中古时期的“丝竹乐”, 近古时期的“吹打乐”, 都属这一范畴, 从宏观的角度而言, 其乐器组合的共通特征都是旋律乐器和节奏乐器既“平分秋色”又“齐心协力”的“双心组合”, 此种分合自如、统协得当的“双心”体系构成了中国传统器乐合奏特有的乐器组合和音乐成色, 成为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迥异于世界各民族的器乐合奏形式的独特形态。这种与乐音旋律和谐相处的噪音, 实际上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噪乐音”, 它既不同于生活中的噪声, 亦不同于音乐旋律中的乐音, 它是两者相交而共通的部分, 是“音声相和”的浑化之境。

中国音乐艺术的大量史实表明, 民族打击乐噪声和弦管乐乐音的和谐相处、相生相应正是“音声相和”的特色表征。古曲《春江花月夜》改编自琵琶曲《夕阳箫鼓》, 乐曲运用二胡、琵琶、古筝、洞箫、钟、鼓等乐器的交相协合的合奏方式来加以表现。其中幽雅含蓄的古筝则以其激越与柔曼的本色交替来引发跳荡的或舒缓的流波之声;清脆亮丽的琵琶以短促密实的手法促成江楼钟鼓、急浪拍岸之势;柔婉舒畅的二胡则以其特有的圆融清润表现绵邈的思绪与曲终不见人的淡远神情;幽冷美艳的洞箫潺潺流泻出渔歌晚唱的悠扬之态, 诸种乐器在演奏乐曲时或简或繁, 或停或续, 或高或低, 或正或反, 或合或分, 有机组合, 变化纷呈, 既各尽其能、千姿百态, 又无一脱离主题者。在主旋律与打击乐的契合中极为妥帖的传达了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的真谛与灵趣。

然而, 也正由于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的独特形态, 交织于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中的各声部乐器自身的特点亦是异常突出, 单就民族管弦乐来说, 吹、打、弹、拉各声部都有其鲜明的个性与特点, 从合奏之“合”来说, 无疑这是一种内在的抗争与阻滞, 是一种趋“分”的离动因素, 然而恰恰于此, 使得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自始至终都在进行着一种向心的调试与努力, 并成为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又一典型特征, 那就是灵活掌握与调控音准、节奏、音色方面的变化与统一, 以“音声相和”的织体来舞动“和而不同”的神采与气韵。孔子《论语·子路》中表示:“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在孔子的心目中是君子修养的至高境界, 在中国民族器乐合奏中则成为其典型的艺术审美法则, 此处之“和”并非相加之意, 亦非相同之举, 不是多方消除差异“合而为一”, 实乃“合成之曲”而远非同奏, 实是“此宫彼商, 彼角此羽, 相协而不相同”的个性。合奏各声部带着自身差异参与进来, 达成一种相互协调的高远境界, 成为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的华光神采。

纵观中国音乐史上民族器乐合奏经典曲目, 无不是“和而不同”的精神物化, 在分合自如统协得当的“双心”体系中形成轻重不一、粗细相济、缓急多变、明暗牵连的音声特效, 将合奏之中不同声源都适度而充分的张扬开来成为可听可闻的具体声响与音效。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主张音色的生动表现与开发, 在某种意义上, 可以说音色多样性的追求是传统器乐合奏之“魂”, 是“和而不同”的本色呈现。唐朴林先生在《中国乐器组合录》中列举了古代千余种乐队的组合, 其中“几乎没有重复的组合形式, 并且大多都是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 (各一件) 的组合”。大量的史料与典型作品都标示着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的本色呈现与个性追求, 作曲家们为此采用指示各种技法的演奏符号。如谭盾在《南乡子》中, 用不同符号表示筝拨奏后立即刹住、贴在右弦枕上演奏、用指甲靠近码子弹奏、由快转慢的滑音, 并大胆将箫与古筝采用不同调性与不同性格的音乐素材, 箫的悠长音调与古筝短促的律动, 让两线条在色彩和意境上造成差异与对比;杨青在则在《咽》中, 用不同符号表示洞箫虚吹、实吹、气呼音、花舌音;还设计了表示打击乐闷击、击边, 用软槌、硬槌、刷子演奏的符号;唐建平在《后土》中, 用不同符号表示管乐极限音、扬琴竹尾横刮弦、伽倻琴与筝敲琴码, 胡琴上下滑弓等。显然, 这诸多的努力与标示意在统一协和的演奏中充分发挥各声部的个性情势。

其次是音色多样性的发掘与助长, 灵活运用并适度互拟打击乐所发出的噪音与旋律乐器所发出的乐音, 从而获取丰富多变个性新颖的音响特效, 不仅是古老合奏艺术“双心组合”体系的延展与提炼, 更是现代民族合奏乐曲创作的共同倾向。如林乐培在《秋诀》中用戏曲乐队中的武场, 获得了特殊的音响效果, 并特别强调“在物尽其用的原则下, 突出乐器的独特性格, 避免不同乐器‘一品窝’式不必要的齐奏”;陈其钢在《三笑》中用弹拨乐器来模仿木鱼的敲击;郭文景在《滇西土风》中用指甲弹琵琶和中阮琴面发出打击乐器的效果;朱践耳在五重奏《和》中, 将笛、古筝、二胡、打击乐、低音提琴五种音色, 用不同民族的音乐素材, 不同的调式调性, 构成五条性格各异的线条, 表现了一种“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其他作品中还用吹管乐器中的“打指”、各种弦乐器上的“拍弦”“扣弦”“擦弦”等手法模仿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显然, 无论是远古乐器的回响, 还是少数民族乐器的发扬, 无论是自行开发的新乐器的声张, 还是直接引入大自然原声的共鸣, 都是构筑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音色多样性的音符。在音乐实践中, 演奏者采用非常规演奏法可使乐器发出特殊的音色, 因此, 非常规演奏法受到了作曲家们的青睐。诸上作曲家的努力与创意, 显然是对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审美观的深化与朝觐。

篇9:冬日合奏的初一作文

秋姑娘去了,冬姑娘便来到人间。她轻奏乐器,雪花纷纷落下,腊梅也悄然绽放。冬日的合奏已开始。

看,下雪了!朋友一声惊呼,全班同学都四散开来,占据了阳台与窗户。雪花飞舞而下,瞬间,我被雪花的美所惊呆。雪的颜色,晶莹无暇,仿佛本不是人间所该拥有的颜色。雪花,看起来就像是绒花千朵,总觉得会很柔软与温暖。接一片雪,又像是玉屑,冰冷晶莹,放到嘴里,一种凉意顿生,心意顿然透彻。望向天空,雪扭转着细腰,白衣轻飘,踮着脚尖落到地面。教学楼后,素来只有草的花池也开满了漫天星,不管是深冬还青碧或是已满是枯枝的树都开满了白梅,松树仿佛穿上了一件绿底白纹的花衣,远处之声枯枝的树木,在学的纷飞中隐约婆娑,交织着,下午,雪停了,被雪水润湿的树干溢着深棕色,不年老的它的确不如松枝干有一股恒久的味道,可是有一股它自己独特的韵味。零碎消瘦的树干上,挂着几片留恋于雪的残叶,诉说着一个个晶莹的故事。

晚上放学回家,在灯光的黄晕中,我悟出了雪舞蹈的旋律,那是轻快柔和的圆舞曲,可已尽一朵雪花一生繁华,奏出一曲无与伦比。漫步雪间,寻求一些天上人间的浪漫。望向天空,黑暗中雪花千点,柔光闪烁。又是一年雪飘,恰似一年花开。

冬天,寒雪初上枝头,腊梅便也欣欣然绽放,至少萦绕的香气,尽梅一生,化泥香犹在。北风呼啸时,其他花儿全在风的咆哮下躲藏起来,枯萎了。腊梅却在干巴巴含霜的枝头上绽放了自己的`小生命。黄里有青,那无法言喻的色彩,薄薄的冰片般的花瓣,让人不忍触碰。那些含苞待放的,用半透明的薄瓣裹住了小巧的花蕊,甚是可爱。已绽几瓣的,如娇羞的小姑娘,隐隐的香味让人舒心。完全开放的,吐露清香,沁人心脾你,柔弱的花瓣,哪怕是微风轻佛,也能让它瑟瑟发抖,真不知它是如何在寒彻人心的天气里生长下去的?远望腊梅树,犹如一位仙子,冰清玉洁的气质蔓延开来。

冬日,在雪花的飘飞下,一棵腊梅树吐露馨香,不消一会儿,雪与梅便在一棵树上共存,开出黄白梅花。

篇10:欣赏 器乐合奏曲《剪羊毛》

刘梦琳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剪羊毛》,并为歌曲编创伴奏、伴舞进行表演。

二、歌曲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甚广的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剪羊毛”这一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棉”夸张地形容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象,很有意趣。

歌曲为2 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前三个乐句节奏基本一致,“×·×” 附点八分音符构成的节奏贯穿其中。句末都以“×·× | × ○ | ”这一节奏型收尾,旋律中以分解的主和弦音进行,使得曲调色彩十分明亮,情绪轻快活跃,展示了剪羊毛的工人熟练、轻捷的动作。第四乐句从高音“2”的附点节奏开始,连续级进下行到下方八度主音“1”。突然反跳上行八度,表达了对劳动的热爱和自豪的心情,坚信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第二乐段前两个乐句音调高昂,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明快,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重复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三、四乐句,劳动者有节奏的动作和乐观爽朗的性格,点出了“热爱劳动”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目标

1、体会歌曲的劳动场景,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创造美的意识。

2、学会歌曲并用愉快、活泼的声音演唱。

3、编创伴奏、伴舞进行表演。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歌曲并能用愉快、活泼声音演唱。

难点:能够用所学的节奏型及表演动作为歌曲编创伴奏、伴舞。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道具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情境导入

①师带着无线小话筒,打扮得像一位导游

师:同学们,看老师这身打扮像导游小姐吗? 生:像。

师:我很高兴为303旅游团服务,小游客们一切听从刘导游的指挥。②师表演魔术

师:看,我手上什么也没有。现在看,这是什么?(拿出准备好的有绵羊图案的坐垫)

师:请你们看看、摸摸,坐垫是什么材料做的? 生:肯定是羊毛。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羊毛用品呢? 生:(略)

师:看来羊毛的用途很大,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现在我们就去游览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

[设计意图:简短的谈话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新课教学作铺垫。](点击课件感受音乐,欣赏澳大利亚风情)

(二)澳大利亚风情介绍

1、多媒体出示相关的澳大利亚风情画面。(播放《剪羊毛》伴奏,点击课件进行解说)师:小游客们请注意,该下飞机了。看,是什么在迎接我们呢? 生:澳大利亚国旗。

师:真聪明,这就是澳大利亚国旗,它正向我们挥手致意呢!好像在说:“欢迎小朋友们来澳大利亚做客。”

师:为防止迷路,我们先看张地图。

2、师生共同看地图,师解说。

师: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水,被称为“南方大陆”。面积有769.2万平方公里,首都在堪培拉。看到了吗?离堪培拉不远处有一座著名的港口城市——悉尼。别着急,待会我们会一一游览。

3、出示澳大利亚风景名胜,师解说。

师:看,湖泊、沙滩、森林、奇石,到处都是迷人的景象。悉尼到了,这座城市有一个显著的标志——悉尼歌剧院。远远望去,像一艘扬帆起航的轮船。我们到近处看看,气派吧!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就在飞机上俯看首都堪培拉的美景。现在该去牧场了,怎么样?怪不得称澳大利亚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听,牧民们正在唱着歌迎接我们呢!(播放歌曲《剪羊毛》。)

[设计意图:学科渗透,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三)学唱歌曲

师:这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感觉怎么样?喜欢吗? 生:(略)

师:那就请大家一起看着歌谱再欣赏一遍吧!

1、师生共同看谱聆听,感受歌曲内容。

2、师生交流聆听感受。

3、师小结:歌词把羊毛形象地比喻成“白云”、“冬雪”、“丝棉”、“皮袄”,富于想像,很有意趣。表达了工人对劳动的热爱和乐观爽朗的性格。就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这首像诗一样的歌词,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按照歌曲的节奏来读。[设计意图:聆听歌曲,感受音乐色彩,联系已有知识感受旋律特点,了解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4、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听着你们的朗诵,我也想唱歌了,给我机会吗?

那好,你们可要用心听哦,可以用动作表示你听到的内容。

5、师范唱,生自由律动。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听歌中自由地创作动作,表达情感,表现音乐。]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坐不住了,想唱了吧?现在大家就做好唱歌的准备,根据要求来学唱歌曲。

6、练唱歌曲。

①用ιa轻声哼唱旋律,注意强弱拍和换气;

[设计意图:用“la”来模唱,既达到熟悉旋律的目的,又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发声练习。] ②把la改成唱名,唱曲调,注意乐句的连贯; ③轻声填词,咬准字音,跟上节奏;

④分男、女两级接龙唱,比一比哪组更好。

师:你们唱得太好了!我得为大家鼓鼓掌。(鼓掌)

我突然有个想法,把歌曲改变成这样唱,请大家帮忙参谋参谋。

7、师把歌曲中“×·×” 改为“××”唱,请同学们比较感觉。

8、交流感受,引导感受出“×·×”节奏的特点。

[设计意图:名为参谋,实则体会歌曲附点八分音符的特色,激发感情演唱。]

9、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表现歌曲

1、欣赏卡通片《剪羊毛》,激发表现欲望。

师:同学们演唱得太棒了,我拿什么奖励给你们?看,这件礼物喜欢吗?(播放《剪羊毛》卡通片,师生随歌曲演唱。)

[设计意图:借送礼物之意,让学生放松心情,欣赏趣味动画,激发创作欲望。] 师:你现在心情怎样?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生:跳舞、画画、打击乐伴奏„„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好想法,那赶紧找好朋友一起练练吧!

2、分小组交流、练习。

(师巡视指导,引导合作学习。)

3、分组展示,及时点评。

4、全体同学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创新,激发热情。这种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

(五)拓展延伸

师:这趟澳大利亚之旅你感觉如何?有些什么收获? 生:(略)

师小结:我和大家一样,收获很多。第一次当导游就去了澳大利亚,感受了优美的风景,体会了澳大利亚人的勤劳,最重要的是收获了同学们的智慧和能干。让我为大家鼓掌吧!最后让我们唱着《剪羊毛》愉快地走出教室。(播放歌曲,生唱着歌儿走出教室。)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热爱劳动,懂得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劳的双手创造。] 教后记:

篇11: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

一,教学观摩课内容:

民族器乐合奏曲《美丽的凤尾竹》。二,教学重点:

1.全曲内容讲解。《美丽的凤尾竹》全曲有:

(1)引子(1至14小节)——描写云南民族风情特色的节日的早晨。

(2)第一段(15至133小节)——为优美的“舞曲”。有巴乌的“领舞”,有巴乌、高胡的“对舞”,有全乐队的“群舞”,有其他乐器的“伴舞”。展示云南各民族的青年男女欢乐、愉快的情景。此为全曲的风格部分。

(3)第二段(第138至192小节)——为快板。强烈的舞蹈节奏情绪与强音的快速演奏,在最短的时间里渲染出热烈、欢乐的节日气氛。此为全曲的主体部分。

(4)尾声(第193至204小节)——欢乐、热烈的“群舞”情绪中结束全曲。

2.全曲演奏的技巧分布讲授。(1)引子(第1至14小节)。

弦乐——颤弓长音演奏,细密、柔和,如清晨云烟雾帐,茫茫一片,给大地朦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以衬托巴乌风情描绘的演奏。巴乌——平缓的三度、二度园滑的连音进行,描述云南民族风情与清晨万物复苏的情景。准确地演奏1-6或6-1的连音,系把握演奏好傣族风情音乐特征的一个关键技巧。

扬琴——和弦琶音的演奏,如小石击水掀起的涟漪,透出清新、明亮的气息,充满生命的勃勃生机。琶音演奏注意前疏后密,低音进行舒缓,高音紧凑,这是此类音乐演奏的一般规律。(2)第一段(第15至133小节)。此为不同节奏的舞曲表现段落。A.第15—24小节,巴乌用声音刻划“领舞”的音乐形象,其

6和

1的滑音演奏都能体现傣族的音乐特点,应注意把握。其低音与弹拨组成的节奏伴奏要演奏出柔美的情绪;

B.第24—33小节,巴乌与高胡及弹拨乐的三重奏,有如舞蹈的“双人舞”,巴乌、高胡二者之间要求相互呼应、衔接,宛如情 人的窃窃私语,表现出青年男女间的爱慕、羞涩、喜悦心情。其间,低音和弹拨乐器组成的伴奏须注意与巴乌、高胡在音量上的协调,不能“渲宾夺主”,而是随旋律的起伏而变化力度。C.第32—56小节,是巴乌与高胡、二胡、笛子的重奏,直至全乐队的“群舞”性演奏。此间,声部错落有致,互相衔接,此起彼伏,形成一个小高潮。故各声部要注意交错、呼应。

D.第57—64小节,再现巴乌与高胡的二重奏,要求如前;低音要注意在电子琴上演奏pizz(拨奏)的效果。E.第65—74小节,弹拨与管乐的对奏,一连串的和声叠置下行,第71和72小节的“变调和弦”的运用,造成曲调的色彩明显变化,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

F.第75—133小节,是一整段3/4拍子的、与前面旋律主题有异的第二主题的乐曲演奏。电子琴用双簧管音色模拟笙的演奏效果,要注意手指如气息般地“呼吸”。

其中,第93——109小节,弦乐与巴乌、高胡的对奏,要求有层次感、起伏感。

在第75—133小节的此段中,低音与弹拨的圆舞曲节奏感,要注意不要“跳”,而要“拖”的感觉,以塑造脚步“擦地”旋转、舞动的一种舞姿形象;扬琴的“分解和弦”演奏要象流水、波浪般起伏、流畅。打击乐的“0 XX 0X”要轻柔,有轻盈感,即具有强烈的音乐感。

G.第134—137共4小节,系由3/4转为2/4的过渡,以便转入全曲第二段。

(3)第二段(第138—192小节)。此为快板的段落。A.第138—157小节,为强烈的“踢踏”舞蹈节奏感。

B.第158—173小节,为弦乐与笛子具有开放性的主题旋律;弹拨与低音的进行要流畅,体现一种向上、向前的情绪。

C.第174—188小节,为情绪激烈、欢乐的16分音符演奏的高潮。其中,由弱渐强,再由弱渐强和密急的16分音符,特别是16分音符的“半音级进”等,是此曲中,同学们演奏最难的部分。演奏要求:平稳,清楚,且随音乐情绪变化而有强弱的变化;半音进行要注意音准,清晰而准确。

D.第189——192小节,变节奏为3/4拍子。此段应认识:一,管乐、弹拨强烈的“踢踏”节奏与弦乐的16分音符形成对比; 二,低音的节奏与旋律声部所形成的综合节拍(实际上的3/8拍子)

全第二段的演奏要注意:乐器发音清晰,节奏稳妥,表现力丰富。(4)尾声(第193—204小节),是在第二段演奏基础上,一鼓作气,造成最后的高潮和全曲的结束。愈到最后,愈要注意保持全曲的一气呵成,演奏要清楚、准确,情感要充沛、激动。总之,要保持塑造《美丽的凤尾竹》的完美艺术形象的高度兴趣,最终造成全曲至此的最热烈的情绪和最大高潮。3.全曲演奏。

找出演奏中的差距,以利继续训练。三,教学方法 1.分段训练;

2.不同乐器组合训练;

3.重点指导个别乐器和分部乐器; 4.突出转调部分;

5.讲解快速16分音符演奏的特征、方法; 6.贯穿乐器间的协作、配合。四,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总的说来是贯彻“教书育人”的总体思想。这仅是一首合奏曲的教学,当然不可能一下子达到最终教学的长远目标。但,作为教学,须有长远的目标和最终目的的思考与准备。这种思考应贯彻于教学的每一步骤。下面就是关于最终目的的一些要求。

1.增强学生合奏能力的提高;

2.增强学生在合奏演奏中的协调能力; 3.鼓励和培养学生:

在“独奏”中敢于“一马当先,当任不让”; 在“重奏”中能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在“合奏”中做到“不苟且偷安,坚守岗位”; 在“伴奏”中做到“能作人梯,甘当绿叶”; 在休息不演奏时能做到“保持情绪,伺机参与”。

总之,培养学生在自我修养中,在与人合作中,在自己“不能参与”等的各种环境中,都能正确地对待,并做好一切准备,积极参与,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和成熟、完美的心理素质,从而培养 学生有质量地参与社会,为社会多做有益的贡献。

器乐合奏《茉莉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电子琴、古筝演奏 教学内容:《茉莉花》

教学对象:有电子琴、古筝基础的学生,相当于业余考级5级左右的水平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合奏《茉莉花》,让学生认识这首经典的中国江苏民歌。

2、通过电子琴与古筝合奏《茉莉花》,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配合能力。教学过程:

1、电子琴1台,学生自己根据《茉莉花》的旋律特点配和弦。

2、弹古筝的6位同学,分组讨论,根据《茉莉花》的旋律特点,进行加花。

3、两种乐器配合,自己听是否协调,觉得不协调的地方自行解决、调整。

4、调整后再演奏,再调整,反复几次,直到学生比较满意。

5、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6、再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重新合奏。

7、教师提出指导意见:音乐的连贯与歌唱性,乐句的呼吸,演奏时的投入表演性。

8、学生自我总结,相互评价。

9、教师评价

笛子合奏课小鸭子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聆听的基础上,通过器乐合奏练习,培养学

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吹奏、评价、调整,准确生动地塑造音

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复习单吐与双吐,学习颤音和上波音的吹奏方法,完整地进行乐曲合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完成合奏练习,准确生动地塑造音乐形象。

2、教学难点:

吐音技巧和颤音、上波音在合奏中的运用;吹奏音准及切分音的准确。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阶段目标:基本练习训练学生吹准音阶中的每一个音,而且通过二声部训练培养相互聆听的习惯,学会与他人配合的能力,通过聆听监控合奏的效果。学习双吐的吹奏方法,为后面的演奏做准备。)

1.过渡语:大家好,非常高兴我们又来到音乐的世界。今天我们继续上竖笛合奏课。上节课,我们练习了合奏曲《小鸭子》的第二乐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一乐段,先来做基本练习。(出示课件)

2.二声部音阶练习:请1组同学吹奏一声部,2组吹奏二声部,注意四小节一换气,希望大家相互聆听,感受三度音程的和谐。(1)你用了怎样的吹奏方法?(连音吹奏)(2)请同学们从音准、气息、整齐、和谐等方面回答我们哪些地方吹奏的到位,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学生回答)

(3)师:刚才同学们分别提示我们要注意的地方,我们再来奏一遍,听听是不是更加和谐。(二声部互换)

3.师:要将旋律变得跳跃、轻快起来用什么演奏方法?(断音吹奏)。出示:单吐练习

学生单吐练习,注意先上行,后下行,速度要平稳,两小节换气。

老师评价

4.双吐练习:双吐注意吹得要均匀。集体合奏,老师评价

5.师:十六分音符的双吐更加有难度,注意一小节换气,要求清晰、平稳。出示:

集体合奏,老师评价

复习器乐合奏《小鸭子》第二乐段:

(阶段目标:通过合奏练习过程中的相互聆听、配合,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1.过渡语:刚才的练习中,同学们非常认真而且做到了相互聆听。我们把上节课练习的合奏曲《小鸭子》第二乐段复习一遍。要求:还是注重听,既要听自己声部吹,还要听其他声部吹,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和谐统一。

2.合奏《小鸭子》第二乐段 老师钢琴伴奏 学习器乐合奏《小鸭子》第一乐段:

(阶段目标:通过合奏乐曲《小鸭子》,将不同的表现方式由浅入深地引入到乐曲中,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抒发音乐欢快的情感,体验合奏的快乐。)

1.过渡语:同学们吹的很到位,注意„„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续写小鸭子的故事。

出示: 小 鸭 子

2.我先给大家吹一遍,你们来体会一下这个乐段表现了小鸭子的什么形象或什么动作?(老师范奏)学生回答形象。3.我们再划拍唱一唱,边唱边感受。因为F调比较高,我们用D调来视唱。

集体划拍演唱。(老师弹琴)第二课时 解决难点

学生回答形象

4.演唱和演奏会让人感受出不同的效果,我们再拿竖笛用F调视奏一下,注意双吐吹奏要准确、速度平稳。

解决难点 学生回答形象

5.我们来看看前四小节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板书:(一长一短),在音高上呢?(一高一低),在力度上呢?(一强一弱)6.同学们唱一唱前四小节,把力度表现出来。(老师钢琴)7.再用竖笛吹吹,注意力度变化。(集体吹奏,老师钢琴)8.其实我们总结的这些特点也就是整个乐段所体现的特点:清晨,小鸭子们从窝里走出来,它们有的互相问好:“哎!你好你好!”有的在眨眼睛,有的摇头摆尾;有走的快的,有走的慢的;最后走到了小主人的身边。我们再来完整的把小鸭子的形象塑造出来。同学们检查一下我们是否准确表现出了刚才总结的特点。请木鱼和铃鼓的同学来给我们伴奏。

集体吹奏 集体评价 9.大家初步体会到了小鸭子的不同形象,我们再分别把它们的形象表演出来。出示:合奏谱

(1)师:上节课我们讲了第二声部作为织体,是乐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三度音程配起来非常和谐、动听。同学们拿起竖笛来视奏。(师弹琴)

(2)哪个地方是难点?谁能帮大家解决难点。

师吹一声部,集体吹二声部。木鱼伴奏

(3)师:第三声部作为低音让整个乐曲更加丰满。请同学们两人一组练一练。

老师指导学困生。

老师弹奏一、二声部,集体吹奏第三声部。

(4)让我们一起来表现三队小鸭子的音乐形象。这次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边吹、边听、边唱,“唱”是指在心里歌唱。

合奏乐曲(老师钢琴)(四)认识上波音和颤音:

(阶段目标:通过聆听和对比学习上波音和颤音,掌握其吹奏技巧,并把两种装饰音加入到乐曲演奏中,使学生感受生动的音乐形象。)1.过渡语:听到同学们的笛声,我好像看到了池塘边的小鸭子们正一步一步的向我走过来!你再来听听这两种演奏又表现了小鸭子什么形象? 老师吹奏:第一种不加上波音的sol,第二种加上 学生回答

2.师:音乐非常神奇!我们来认识音乐中的两个好朋友!3.认识上波音:(1)上波音定义:(请一位同学快速读一遍)上波音是装饰音的其中一种,用记号来表示,该记号要由主要音快速进入上方相邻的音然后再回到主要音上。

出示:

(2)教师范奏,学生练习,提醒时值要吹够。

(3)我来考考大家:老师吹一个基本音,学生吹一个上波音。

老师教3和4的上波音吹法。

(4)我们再一起来表现这部分旋律。(二声部上波音合奏)(5)通过刚才两种吹奏,对比出了不同的音乐形象,一个是静态的、一个是动态的。还有一个朋友也能表现生动的画面,听我给大家吹奏一段。看看它表现了什么? 老师演奏:乐曲《化蝶》引子部分。

(6)你知道这是哪一首乐曲吗?它表现了什么?(它表现的是春天来了,百花盛开,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7)我是怎么吹的?这是什么音乐记号? 4.认识颤音:(1)颤音定义:(同学们快速读一读)颤音是由主要音符和它上方相邻的音快速均匀交替演奏而形成的的一种装饰音。颤音用tr记号来标记,如果演奏的时值较长,则用

记号来标记。

出示:听我吹一吹,自己试一试

(2)你觉得在演奏颤音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提醒要注意的地方:

在发颤音的按音孔上,将手指一上一下地反复颤动,手指的动作要有弹性,不要抬得太高,尽量小一些,速度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并且要持久。

(3)两个同学一组练一练,互相检查。(4)我们来吹这几个音:学生吹颤音

(5)小鸭子可以先后出现,还可以一起出现,我们来吹吹这个乐句。

集体合奏三个声部 5.完整演奏乐曲:

(1)师:好,让我们带着波动的旋律,一起来完整合奏这一乐段!注意我们总结的特点和装饰音。

集体合奏乐曲第一乐段,吹完后学生评价

(2)完整合奏乐曲:天刚朦朦亮,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鸭子从窝里走了出来,它们不停地拍打着翅膀,左右张望着。终于,它们看到了自己的小主人,紧赶慢赶地跑到了小主人的身边,把小主人围了起来,它们一起唱着那动听的歌!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拿起竖笛来表演这个生动的画面吧!(出示课件)集体看合奏谱,完整合奏乐曲。(老师钢琴)木鱼、铃鼓伴奏(3)大家表演的太好了!我们班有一个小乐队,乐队的同学为了这首乐曲在课下进行了排练,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表演,我们将会听到更加美妙动听的音乐!(老师指挥集体演奏)竖笛合奏+乐队(五)小 结:

今天我们通过集体合作,用竖笛合奏塑造了小鸭子的形象,我们也从中领略到了“小音符”和“小竖笛”的神奇,生活中还有许多美好、生动的事物,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用音乐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炫丽。

本节课学生不仅在合奏中培养丰富的情感、激发合奏的乐趣,更是培养了团队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善于总结。探索出更多、更好、更新、更有效的器乐教学方法。

大班民乐欣赏:紫竹调 民乐欣赏《紫竹调》(大班)

设计意图: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让孩子初步了解基本知识,能激发孩子的爱国热情。结合现在孩子学乐器热,特设计此活动。希望以点带面,让孩子接触民族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目标:1.学习听辨民族乐器—古筝的音色,简单了解古筝的知识。

2.体验乐曲浓郁的江南韵味。

3.初步感知民族音乐,萌发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活动准备:1.《紫竹调》录音(独奏与合奏)

2.古筝一架 3.图片四幅: 高楼大厦 热闹的马路 江南

田园风光 江南水乡秀丽景色

4,录像(1)热闹的街口(2)江南美景、(3)

合奏《紫竹调》 活动过程:1.欣赏民乐《紫竹调》

幼儿可以闭着眼睛欣赏

2.了解“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概念 “你觉得这段乐曲好听吗?”

“那你知道这么好听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古筝)

“它是由古筝单独演奏的曲子,我们叫它古筝独奏曲。” 出示古筝,了解它的简单知识

“有谁知道古筝是哪个国家的乐器?”(中国)“对了,它是中国才有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它是我们民族自己的乐器,我们叫它民族乐器。”(3)熟悉古筝音色

“古筝的音色特别好听,现在,你可以过来弹一弹,听听它发出的声音。”

(4)“民族音乐”的概念

“你知道民族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叫什么音乐?”民族音乐简称民乐,“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民乐《紫竹调》。” 3.欣赏乐曲第二遍(老师弹)(1)提问:你听了感觉怎样? 小结:这是一首抒情、缓慢、优美的乐曲。

(2)出示四幅图,教师简单介绍图片内容

“这四幅图中,有二幅表现的就是乐曲的内容,请你再次欣赏,然后把这二幅图选出来。”

4.欣赏乐曲第三遍

(1)自由讨论

(2)幼儿回答

(3)“接着请你边听音乐边来看两段录像,看看到底适合什么内容。”

提问:这下你知道了吗?再次肯定录像与图片内

容。

教师小结:民乐《紫竹调》优美动听,正是描绘了江

南乡村秀丽的景色,给人—种清新、愉快和美好的感

觉。

5.欣赏合奏曲《紫竹调》

“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民族乐器,象二胡、琵琶、笛子等,这些乐器除了可以进行独奏,还可以进行合奏. 现在请大家欣赏合奏曲《紫竹调》,你可以学一学各种乐器的演奏,也可以轻轻地用拍手等身体动作来表现。”放录像配音乐

上一篇:5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下一篇:好儿媳先进事迹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