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艺术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空间艺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空间是任何事物的基本属性,没有空间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随着美学的发展,人们对空间的研究日趋深入,空间艺术已经成为了一门融合哲学、文化、美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综合学科。本文从绘画造型、雕塑造型和建筑造型三个角度对造型空间中的空间艺术进行解析,为读者更好地理解造型与空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第一篇:空间艺术论文范文

空间的艺术

欧洲壁画源远流长,在历经古代、中世纪、近现代至当代的历史长河中,其绵延不断的艺术生命力造就了众多杰出的壁画家,产生了不胜枚举的经典杰作,在宫殿、教堂、公共空间乃至欧洲的街巷中都留下了精彩的壁画宝藏。传统欧洲壁画与宗教紧密相联,它通过坦培拉、湿壁画、玻璃镶嵌等材料语言以壁画来表达信仰。现当代欧洲壁画在继承传统精神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综合的表达手法续写壁画的新篇章,为国际壁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创下令人赞叹的成就。

回头看,古希腊人已经实现了“静穆而伟大、高贵而单纯”的理想,他们在雕塑和壁画艺术上揭开了西方古代文化的新时代,创造了一种让人文观念更贴近客观现实的艺术。古希腊美学崇尚善与美的统一,信仰身体与心灵的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并已创作出远近、透视和构图的统一法式。我们从画师赛由克斯画葡萄栩栩如生连小鸟都来啄食的故事看,其造型能力已相当高深,并以客观的写实观,从表象至“理想美”的探索,以力量与智慧表现为宗旨,对人体解剖、比例、透视的研究使其造型艺术达至顶峰。但遗憾的是,希腊的壁画几乎被后来的“反偶像崇拜”和“反遗教”的中世纪基督教信徒们毁灭殆尽。学者今天只能从文艺复兴后出土的古希腊陶器皿上的装饰纹饰和图画中,推想当时绘画的造型风格和材料技艺。凭借那些美妙绝伦的石雕艺术,去想象当时与这并驾齐驱的希腊壁画的艺术气象。此研究就如同被遗失的梦一样被寻找许久,庆幸的是,近现代考古学家们在古希腊伊利亚文化层发掘出了一些可推证到公元前5至4世纪的墓室壁画,以及出土于克里特岛米诺斯文化晚期的石棺,其棺盖内所绘的跳水青年壁画残片十分生动自然、结构准确,由此它成为欧洲“湿壁画”最早的例证。

古罗马的艺术可以看成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延续,其艺术亦同样受到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排斥而受到洗劫,醉心于宏伟建筑嗜好的罗马人之所作壁画也几乎荡然无存。18世纪中叶,毁于公元79年的罗马庞贝古城被维苏威火山爆发的岩浆将这座城市连同数万居民深埋地下。这场灾难使这座城市瞬间消失,而建筑中的壁画却在不幸中得到保留,成为研究古罗马绘画和探索古希腊壁画遗风与技法的依据。人们发现,呈现在壁画中的人物、景物刻画细腻,物象结构严谨且复杂和真实,色彩丰富变化微妙,立体与明暗表现动人。显然,这是多遍色彩的叠加和润色渲染所致。在《狄俄尼索斯神秘的崇拜者》中可以看到画师运用造型语言,以光影关系表现质感的空间效果水平甚高。在罗马近郊,利维亚别墅的壁画可谓是一幅精彩的园林风景写生。画面在晨雾的笼罩中呈现出银绿色的色调,前后空间、虚实冷暖的层次变化自然真实,使欣赏者在面对这些公元l世纪前后时期的作品深感震惊。古罗马人注重对物象的真实再现,在以平民为对象所绘的肖像画里,以肖像“再现真实感”的准则追求构成了欧洲绘画写实主义传统的美学基因。

虽然公元前1世纪,意大利半岛上的伊突利亚民族被罗马吞并,但其精彩的壁画却得以留存。学者发现,罗马的绘画一方面继承伊突利亚艺术之风,另一方面追随着希腊艺术,其镶嵌壁画对中世纪欧洲绘画影响很大。公元5世纪到13世纪漫长的岁月中,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文明,在其具有象征意味的哥特式教堂中,镶嵌的彩色玻璃窗画和壁画成了最重要的绘画形式,亦成了中世纪壁画的重要标志之一。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堡米兰赦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后,各地兴土木建教堂,在教堂的穹顶、墙壁、窗格上布满壁画,玻璃镶嵌的华贵透明成为了可能。我们在意大利圣阿波利纳里诺沃教堂的镶嵌壁画《面包和鱼的奇迹》中,看到表现耶酥用两条鱼和几块面包拯救5000人生命的故事撼动人心,被拯救的形体表现精彩之极。

罗马人注重生活,享受华美,他们将平面墙壁增加幻视性,进而赋予三度空间,呈现了壁画“幻想的建筑形式”:有始于亚历山大里亚以蜡壁画技法画出各色大理石纹理的样式:有以视错觉的手法拓宽“远近法”的建筑样式:有流行于公元1世纪以黑色或红色为背景作幻想风景的样式;有更为细密深入且华丽梦幻形的样式。罗马式壁画以“移动工作坊”的形式游走于欧洲各地,此时期创作壁画而形成一种风气而成为时尚。

13世纪前后的欧洲商业繁荣,资产阶级有生力量在欧洲经济、政治舞台上日益成长壮大,人性、人权、人文的呼声高涨。自此,神权不可冒犯、不可动摇的地位受到质疑。人们探索科学的热情,推动着实证分析的思想和实践。古希腊、罗马艺术随着发掘陆续出土的“奇迹”出现,再度燃起人们敬羡和回归的热望。“新”阶层、“新”思想借着“新”的传播媒介,在欧洲以空前迅疾的速度得以传播,促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欧洲思想文化革命——文艺复兴时期的来临。

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宗教艺术、政治经济诸多领域所发生的历史巨变影响广泛深远。其最具象征性和代表性的成就首推绘画艺术,此时期在绘画上承古希腊罗马、中世纪之遗风,下开西方近代艺术之先河,艺术成就堪称登峰造极。此时期对绘画表现规律的研究和发现,在材料技法方面的发明与创造,至今依然被现当代艺术家引为典范。湿壁画技法、蛋彩画技法、油画技法、镶嵌画技法、铜版与石版画技法、水彩画技法,以及石雕、木雕、铸铜雕塑,当时一切能见诸手工的造型艺术技巧,都进入日臻完善的新高度。

欧洲古代壁画为爱琴海壁画、古希腊壁画、古罗马壁画三阶段。爱琴海壁画多为宫殿和宅院壁画,以世俗题材为表现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的珍贵资料。古希腊壁画多为神庙、宫殿、陵墓壁画,以描绘战争与纪念而呈现宏伟壮丽之作,以佩拉宫殿的马赛克壁画、巴特农神庙的浮雕为其代表。古罗马艺术在继承古希腊艺术的基础上又不断发展,出现了透视、明暗立体等更为复杂的科学写实因素。古罗马帝国时期在祭坛、凯旋门、功德柱上的石雕壁画:早期基督教以马赛克材料制作于教堂的壁画,为中世纪的壁画黄金时期打下了坚实基础。可以说,这些作品构图平面化、造型线性化的装饰性和大面积的彩绘玻璃镶嵌,将宗教的神圣气氛表达得淋漓尽致,气势磅礴。

13世纪奇玛布埃将湿壁画技法引入自己的创作中,所形成的自然主义画风赢得了声誉。他的学生乔托运用此法,除注入立体和自然主义方式之外,在画作表现上施以生活情趣和想象力,增添有秩序和有意趣的构成要素,使其在意大利小镇帕都瓦斯克罗维尼小教堂所绘制的《圣经故事》,成了影响几代画家的壁画经典之作。在方形、半圆形的分割空间中,故事情节与色彩神秘雅致的融合展现出一种精美,如同欣赏马赫的音乐,朴实无华,但却有一种宏大的精神存在。写实的人物造型和生动的戏剧性情节构思,使其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在观念与表现上的里程碑作品。

乔托的画风吸引了其后众多艺术家追随效仿,从此,真正意义上的“湿壁画技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达到完善。这种恒久且光彩夺目的独特技术,影响了后人壁画艺术的创作。米开朗琪罗以一己之力苦作四年余,倾注全部心血,在罗马西斯廷教堂创造了辉煌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等创世杰作。他用绿色勾出阴影,以褐色为主调画出结构素描后上色,使每一区域计划精密。他以超凡的想象力,画出了造天地的上帝和上帝创造的人。以其超人的智慧和艺术才能,为“湿壁画”所能达到的成就画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句号。此后受其影响的艺术家亦杰作频出,拉斐尔创作了《雅典学院》,在《最后的晚餐》中,达·芬奇将画面中十二弟子围坐于耶稣左右解决了单调的构图,不同表情借助手势的统一性表现得恰到好处,巧妙地刻画了一种莫名的戏剧性效果。可以说,此时期只有作为科学家的艺术家才能实现如此的构想。

14世纪至16世纪的欧洲是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文艺复兴运动拉开了欧洲近代艺术史的序幕。进入黄金时代的壁画风格异彩纷呈,名师、名作辈出。在乔托之后,值得笔墨连叙的波提切利壁画作品《春》《维纳斯的诞生》,弗朗西斯卡的圣弗兰切斯柯教堂《圣十字架的故事》和“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壁画作品。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教堂壁画,其极致的古典写实主义作品使教堂因为有了壁画而更显辉煌,高超的艺术造诣至今仍是壁画艺术的经典。17世纪的巴洛克壁画堪称天花板艺术,凡尔赛宫天顶壁画的《酒神凯旋》场面壮阔、人物众多,其利用透视产生的错觉和幻象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18世纪的洛可可壁画以法国宫廷画的宫殿壁画为代表,色彩明亮、风格柔美,脂粉气甚浓,从侧面反映了18世纪的法国宫廷一景。19世纪的欧洲壁画是欧洲壁画史上的转折点,在继承了古典壁画写实传统的同时,又开创了现代壁画的表现性新路。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德拉克洛瓦,印象派莫奈、高更,纳比派画家等。作品以鲜活跳跃的色彩展现,表现了作者内心世界与大自然的契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中,壁画家以艺术的新材料、新语言展现了一种新的气象。奥地利壁画家克里姆特是其杰出代表,创立了“装饰象征主义”,以打破传统模式成为此时期壁画创作的主流。

壁画与建筑密不可分,它通常以宏伟巨构之作出现,并被称为大型绘画。它以激动人心的体量引起画家们渴望实现“力作”创作的冲动。19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使艺术逐渐弱化了为宗教服务和为帝王御用的职能。壁画创作使得画家及倡导新艺术运动的建筑家们脱离陈腐的绘画模式,积极探求符合时代的形式语言,壁画创作朝着风格化、装饰化和大型化的路径发展。夏凡纳、克里姆特、惠斯勒等人,尤其是20世纪后的马蒂斯、夏加尔、莱热、毕加索、米罗,为新时期壁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作品以清新的色彩、生动活泼的自然主义审美视角,伴随着欧洲美术进入了“现代主义”时期。

现代壁画以建筑为依托,多是与传统壁画迥然不同的公共建筑墙壁装饰。20世纪是现代艺术的世纪,现代派壁画主要集中在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流派上。野兽派的壁画以色彩强烈、画风狂野的马蒂斯为主要代表人物,壁画作品在莫斯科大厦壁画《舞蹈》《音乐》和旺斯多米尼卡小教堂壁画最为瞩目。立体派壁画以毕加索为代表,《格尔尼卡》《战争》《和平》等运用了立体派和超现实主义手法,是欧洲现代派壁画中的杰作。超现实流派的达利作品《东方之泪》《金雨》等以写实的手法表现荒诞和寓言新颖独特。现代派壁画个人风格鲜明,强调绘画与建筑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呼应。因此,卢梭、契里柯、巴尔蒂斯、斯宾塞等艺术家的作品成了壁画学子的样板。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的东欧和苏联时期壁画因其意识形态与西欧的迥然不同,在艺术表现上壁画规模更为宏大、气势雄伟,作品与大型公共建筑相结合,在苏联一体化经济体制下能在此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同时有权威机构有效地监控艺术创作与艺术制作的水准,既有规范又有实施。因此,壁画创作在包括地铁、纪念广场等公共空间中进行了有效的艺术实践。采用多材料手段,使马赛克、浮雕彩绘、玻璃镶嵌、毛织壁毯在技术难度上已大大超出了佛罗伦萨式艺术的表现范围,享誉国际壁画界。

欧洲壁画有着丰厚的传统养料、丰富的壁画材料和技法,以及高超的壁画绘制技艺,是世界壁画史和艺术史的重要宝藏。如今,它仍影响着当代艺术家的创作。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越来越重视建筑环境与艺术结合的背景下,在欧洲这块肥沃的土壤上,壁画也在挖掘自身语言的可能性。运用多种材料和媒介手段,使得壁画这一传统古老的艺术,与时俱进地在欧洲现当代建筑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角色,并推陈出新焕发出壁画艺术的新光彩。

人类的历史有多长,壁画的历史就有多久。壁画是绘画中的“工程”,是音乐中的“交响”。现代壁画在建筑环境中,在视线所及的实体空间界面内,都可实现。在墙体、门楣、隔断、天顶、地面、广场、庭院、自然体、水池、纪念碑和其他空间立面构件中,壁画家在新建筑的环境里不断创新,运用多样的材料工艺与制作技术,依据环境、空间要求进行壁画的多样性创作。他们以扩展空间、活跃空间、装饰空间、记录空间的方式,将公共空间诸因素调节提升至新的境界。采用材质拼嵌、散点分布、对称均衡、屏障分割、放射向心、并列交叠等构图形式。将公共空间之壁面带入有永恒魅力的新空间。

这里,用部分文字将欧洲壁画部分呈现出来,为更多欣赏者对此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亦将对壁画的叙事性、象征性、装饰性、材料性有更新的判断。壁画艺术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精神文化需求而不断提升,并在一代代艺术家的创造中日趋达至令人期待的壁画新高度。

(张敏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壁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作者:张敏杰

第二篇:解析造型空间中的空间艺术

摘要 空间是任何事物的基本属性,没有空间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随着美学的发展,人们对空间的研究日趋深入,空间艺术已经成为了一门融合哲学、文化、美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综合学科。本文从绘画造型、雕塑造型和建筑造型三个角度对造型空间中的空间艺术进行解析,为读者更好地理解造型与空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绘画造型 雕塑造型 建筑造型 空间艺术

引言

空间是和时间一起构成世界的基本属性。任何事物的空间都是随着事物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事物的消亡而消亡的。所以,空间对于艺术造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艺术造型的空间艺术所展现的是事物最基本的艺术魅力。人们可以通过对艺术造型所表达的空间思想和情感感知来与艺术家们进行思想和灵魂的沟通与交流。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造型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所在领域的学科知识和美学思想,从造型的空间角度思考如何让造型的空间属性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精美的能够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达到永恒的艺术作品。艺术造型的种类有很多,本文从绘画造型、雕塑造型和建筑造型这三个方面来对它们的空间艺术进行解析。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造型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空间艺术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一 绘画造型的空间艺术

相对于其它造型艺术,绘画造型所形成的空间艺术是比较复杂的,这源于绘画本身的非物质属性。因为无论是雕塑、建筑还是器物都是由具体的物质材料构成的,也确实占据了实际的空间。绘画的造型空间则不同,由于只能以二维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其只能依靠线条、色彩、明暗等变化来使人感知视觉体验上的空间幻象,而不像上述其它三种造型中所展示的是真实的现实空间。在绘画造型所呈现的空间艺术中,视觉是唯一的主体体验,也就是说没有视觉便无法感知绘画造型的艺术空间。如果没有光线,人们同样无法感知绘画造型中所呈现出来的空间艺术。绘画造型所呈现的空间艺术之所以比较复杂是因为从触觉角度来看,绘画空间是虚幻,不真实的,但从视觉角度来看,它又是客观存在的二维空间;从现实角度来看它所呈现的空间艺术是虚拟的源于人们对已有图像的经验感知,但能从逻辑角度来看它所呈现的空间艺术又是接近于真实世界的。或许这种介乎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造型空间表达恰恰是绘画造型中最让人心动的空间艺术。

艺术家通过在纸张、画布上运用笔墨、颜料绘制出精美的二维平面,而人们通过假设和想象来完成由二维绘画到三维空间艺术的感知,这种空间的感知依赖于人的意识,必须通过人的认知和经验来完成。只有这样人们才能通过虚幻的形状相互平衡来达到心理的感受。所以,绘画造型的空间艺术展现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相对世界。与自然空间相比,绘画造型的艺术空间由于源自人们内心的经验和感受,所以充满了情感符号。中国古典绘画中节奏化的空间布局和流动的视点都是对现实三维空间的意象化模拟,从而引发观者的联想和假设并最终在其脑中构建出立体的空间模型。绘画时,画家巧妙地利用上文所述的虚实关系将意象和情感注入到绘画作品中使观者不但能够形成立体性的视觉发射,更能有身临其境,融入画境之感。如中国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便是这样一部形神兼备的绝世之作。这部作品在五米长的画卷上细致刻画了三十多栋楼阁、二十多辆车轿、二十多支木船、一千多位人物。画面由中国特有的卷轴呈现,从右向左徐徐展开,游动的视点如同电影的长镜头让观者体会到神与物游的绘画至境。如果只是简单的写实,是无法绘制出内容如此丰富、结构如此严谨、气势如此恢宏的作品,只有画家将自己置身于画中的境界,将对实体空间的感知和丰富的视觉经验融合在一起,才能构建出如此立体丰富、视野宽阔的绘画作品。

绘画造型虽然是二维平面,但却同样与空间艺术紧密相关的。因为绘画造型也是为了表現自然生活和人们的情感,而时间是任何自然事物的基本属性,即使我们在纸上画一个苹果,那苹果本身的空间属性也会在绘画作品中得到体现。所以,绘画造型的空间结构虽然需要绘画者精心设计,但更重要的在于绘画者沉浸在画的境界之中,通过手中的笔将心中的空间和情感付诸于纸上,这才是绘画造型空间艺术的至境。在同样的艺术造就中,在造型所展现的空间艺术的境界上来看,二维的绘画与三维的雕塑和建筑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二 雕塑造型的空间艺术

雕塑造型由于比绘画造型多了一个维度,所以可以表达更加丰富的空间艺术,甚至可以将雕塑造型展现的空间分为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两个方面来进行赏析。

1 雕塑造型的静态空间艺术

雕塑造型的静态空间艺术是指从内容和思想上来看,雕塑造型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没有运动的情感表达,这是人类早期雕塑造型的主要特征。在人类早期的雕塑造型中以静态空间艺术为主,雕塑大多是左右对称的,如《威伦道夫的维纳斯》便是早期雕塑造型的代表,也是现存雕塑中最早的关于维纳斯的刻画,雕塑中维纳斯体态丰满、夸张、五官被忽略,突出了正面的对称。这种静态的对称雕塑造型在早期的雕塑作品中可以经常看到,无论人物造型、动物造型还是其它造型都是如此,如中国古代门前树立的石狮造型便是代表之一,对称的狮子造型,气势恢宏,不怒自威,静中散发着严肃和威武。可以说早期的雕塑造型虽然有了三维的立体概念,当其思想仍然留有很强的二维造型痕迹,尚未真正体现出三维空间思想。所以,我国古代门前的石狮子才有两个,兵马俑也是成百上千,排山倒海,在雕塑造型的静态艺术中,我们能看到艺术家大多通过数量和位置上的充实和变化来丰富表现动态、立体的空间意识。

2 雕塑造型的动态空间艺术

随着人们审美思想和雕塑艺术的发展,新的雕塑造型出现了,所展现的空间更加丰富、生动且富有动感,这期中的首要创新便是将造型从僵直、对称中解放出来,摒弃静态空间艺术时期雕塑造型的对称手法,采用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富于动感的表现手法。如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掷铁饼者》便是期中最著名的雕塑造型之一。在尊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的雕塑中,米隆创立了螺旋运动式的曲线造型,人体弯腰曲臂成“S”型,为了使造型更加具有稳定感,雕塑家让运动者左脚点地,将重心设计在右脚上,两臂伸展以头为中心上下对称,身体正向旋转。旋转本身便是一种运动形态,所以旋转的曲线造型增加了造型的空间旋转感和运动感,仿佛切开了周围的空气,使人能够感受到运动者掷出铁饼那一瞬间所形成的强大气场和气流。米隆的创作完善了希腊雕塑史上圆雕的发展,真正体现出了由于增加了一个维度而使雕塑更加具有动态的空间艺术,并且为雕塑造型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雕塑造型的自由空间艺术

随着雕塑和美学思想的发展,雕塑造型在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自由空间的艺术造型,其特点是造型空间不再忠实于对实体的真实记录,更是以更加抽象、更加自由和开放的空间艺术呈现在观者面前。如布朗库西的著名作品《天空之鸟》在一般人眼中似乎只是将鸟的羽毛和嘴融合在一起的奇怪的造型,但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奇怪的造型却凝聚着艺术家对生命的思考。布朗库西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引领着人们对天空中飞翔的鸟的思考,而这个作品也被誉为“20世纪雕塑史上的点睛之笔”。可以说雕塑造型中自由空间艺术与自由画派的美学思想密切相关的。正如人们可以从一幅幅抽象的艺术绘画中来感受和理解的绘画者的心境与情感一样,人们同样可以从自由的雕塑造型空间中与雕塑家在心灵上进行沟通与交流。雕塑造型的自由空间艺术为雕塑家们解去了几乎所有的束缚,可以任意在雕塑中融入个人的情感,即使这些内涵是人们一时所无法理解的,但一部伟大的作品必将会在某一个属于它的时刻散发出应有的辉煌。

三 建筑造型的空间艺术

相对于其它的造型,空间对于建筑造型来说是最重要的,可以说空间是建筑造型的灵魂。建筑造型的發展史同时也是建筑空间艺术的发展史,在建筑造型演变的过程中空间艺术也逐渐提升为空间意识,其中包括文化、历史、哲学等多重含义,并且演变为内部空间艺术和外部空间艺术两个方面。

1 建筑造型的内部空间艺术

建筑造型的内部空间是由屋顶、地面和墙面围城的空间区域。这也是构成内部空间的三个基本实体要素,而这三个实体要素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则是虚空的。这样,一虚一实便构成了内部空间独特的艺术形式。虚空是依附于实体而存在的,若实体被拆除,则虚空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正是有了虚空才使得构建虚空的实体更加有意义。内部空间是建筑的主要目的,因为建筑的最主要功能就是为了容纳人,虽然建筑中需要有其它的摆设,但毫无疑问人是室内空间艺术的主体。正因为有了人对室内空间的感知才使得建筑造型的内部空间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审美因素以至于成为一门艺术。建筑造型的内部空间的形状、容量、光线、色彩等因素共同满足人们对不同建筑的需求。如剧场的内部空间将根据容纳的人数进行舞台、过道等的设计;宫殿这样被赋予权力象征的建筑其内部空间将以营造威严、肃穆的气氛为主要设计思想;教堂这样被赋予精神寄托的建筑其内部的空间将突出神圣、空灵的氛围。不同的空间形式有着不同的性格,这便是建筑造型内部空间艺术的主要内容,根据人们的需求,设计出不同的内部空间结构,从而符合特定人们的心里需求。

2 建筑造型的外部空间艺术

相对于固定的内部空间,建筑造型所表达的外部空间将更加广袤和无限,同时也包含更加广泛的精神内涵。建筑造型的外部空间是建筑物与其处的环境形成的一种有意义的自然空间。它不像内部空间那样有着封闭的空间体积。如果说建筑造型的内部空间艺术反映的是人与内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话,那建筑造型的外部空间艺术反映的则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造型的外部空间从无到有,随着建筑造型的建造而慢慢呈现在环境之中,因此,如何将建筑造型的外部空间更好地融入到所处的环境,使得空间与环境更加和谐,这便是建筑造型的外部空间艺术。为此,在进行建筑造型时,建筑师需要根据周围的地理环境、文化氛围甚至是风俗习惯进行建筑造型的设计,力求外部空间能够和环境取得有机的联系。遗憾的是我们只能从中国古代的建筑来研究建筑造型的外部空间艺术,现代建筑力求在最狭小的面积上建造出容量最大的楼房,并且过分注重内部空间的装饰,而对于外部空间与环境是否和谐则很少考虑了。例如,我国承德的避暑山庄背山面水、气势环抱、植被丰茂,达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美好境界,是外部空间艺术的经典范例。而西藏的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可称得上是建筑造型外部空间艺术的巅峰之作。

结语

空间和时间一起构成了世界的基本属性。对于任何艺术造型来说,空间艺术都是艺术家在创作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人们对空间艺术的感知源于人们日常对真实自然空间的体验与经验。不同的艺术造型有着不同的物质载体,这就造成了它们在空间艺术上的差异。绘画造型所呈现的空间艺术是通过画布、纸张、笔墨和颜料作为载体的,在二维平面上让观者依靠已有的视觉经验和三维认知来感知空间结构的独特艺术形式。而对于雕塑造型和建筑造型而言,由于其本身具有三维的属性,所以在所呈现的空间艺术上,比绘画造型具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本文从绘画造型、雕塑造型和建筑造型三个方面解析了造型空间中的空间艺术,为探索造型与空间的关系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奎英:《中国古代时间意识的空间化及其对艺术的影响》,《文史哲》,2000年第4期。

[2] 王贵祥:《建筑空间的文化内涵》,《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3] 刘玉庭:《论雕塑的空间表现模式》,《饰》,1999年第2期。

[4] 高文亮:《从“三远”法看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意识》,《内蒙古艺术》,2007年第2期。

[5] 童明:《空间神话》,《建筑师》,2003年第5期。

作者简介:王娟,女,1974—,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作者:王娟

第三篇:谈舞蹈编导艺术感悟与艺术空间的平衡

摘要:舞蹈编导艺术的感悟主要体现在舞蹈作品之中,并且借用艺术表演空间来呈现。因此,舞蹈编导艺术工作者应当考虑如何平衡艺术感悟和艺术空间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兼顾艺术空间里的各种元素和观众的作品欣赏性,结合创作者实践进行分析,使得编导艺术工作者更加的了解到自己作品中的各种优秀元素和突出亮点,将作品更好的呈现出来。本文主要通过对舞蹈编导艺术感悟和艺术空间之间的平衡研究,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实现艺术感悟和艺术空间平衡的方式。

关键词:舞蹈艺术;编导艺术;感悟与空间平衡

近年来,各种优秀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层出不穷,作品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更多优秀的艺术形式涌现出来,促进了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舞蹈作品是舞蹈编导艺术感悟的外化,并且主要通过表演空间展现出来。现阶段的舞剧或舞蹈作品多追求個性的艺术,因此,这不仅考验舞蹈编导艺术工作者对于自己作品的了解,还考验了编导工作人员对于观众喜好的把握和审美心理的分析。如何做好舞蹈编导艺术感悟与艺术空间的平衡,是当前编导艺术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重难点。

1艺术感悟概述

舞蹈编导的艺术感悟是编导在艺术和生活中的综合性修养,是编导的个人情感和其专业素养的有机统一。情感是编导想要传递给观众的情绪和感悟,个人专业素养是保证舞蹈作品质量的条件。舞蹈编导艺术感悟中的情感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在狭义上可以指舞蹈作品带给观众的情绪刺激,广义上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对刺激的感知,更加注重心理上的感受。在舞蹈作品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感悟是编导创作的情感萌芽和灵感源泉。情感是艺术感悟中的感性因素,既是编导的情感流露,也是传达给观众引起共鸣的情感体验。专业素养主要是指舞蹈编导专业的组织能力、编舞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是优秀编导必备素质的体现。

2艺术空间概述

艺术空间主要是指舞蹈作品的呈现场地。舞蹈是一门以听觉为主,听觉和视觉相融合的艺术门类,因此,其呈现需要一定的艺术空间。舞蹈编导在编创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艺术感悟和艺术空间之间的平衡,除却真实可处的空间之外,还需要考虑到作品中包含的情感空间和观众思维空间。在考虑到真实的空间,也就是表演空间时,要注意其包含着舞蹈作品的表演空间和观众,并不仅限于表演空间。而表演空间不仅仅是指表演场地,布景和灯光,还包含着舞蹈演员的动作道具和服饰等,这些都是表演空间的延伸。而考虑到观众时,就需要考虑到受众面,舞蹈编导作为文艺工作者,还肩负着发展先进文化和引领大众文化视角的重任,因此,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审美认知和对观众审美心理的分析能力想。对于虚拟空间的考虑,主要是舞蹈编导艺术感悟和观众审美心理相融的空间,更多的是舞蹈编导所要展现给观众的空间,体现了作品的发展走向、人物心理活动以及观众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需要舞蹈作品的情感更加的丰富,虚拟空间不受场地的限制,可以打破空间的界限,使得舞蹈演员和观众都能够融入到同一种情绪当中,体会彼此的情感。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在艺术空间中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是编导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部分,研究艺术感悟与艺术空间的平衡,那么一定要将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通过艺术感悟和艺术空间之间的相互补充,共同支撑起舞蹈作品的深度和高度。

3如何寻求艺术感悟与艺术空间的平衡

3.1选取恰当的舞蹈题材

在舞蹈作品中,为了实现舞蹈编导艺术感悟和艺术空间的平衡,一定要注意题材的选择。题材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舞蹈编导艺术感悟的筛选和提炼,是艺术空间中虚拟空间的架构,与作品编导创作的方向息息相关,体现了作品的整体性,在作品编创中占有极重的分量。作品的深度和高度往往与题材的选择有着极大的关联,因此,舞蹈编导艺术感悟的体现也和题材的选择有着极大的关联。舞蹈编导艺术不仅是艺术的一种体现形式,也肩负着引领大众文化视野的责任。为了做好题材的选择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考虑到作品的创新性,就一定要考虑题材选择的创新。传统的素材的沉淀和积累,是编导作品创作的基础,但是昙花一现的灵感和外界的刺激,是优秀作品创作的源泉,题材的选择往往是编导将生活中的情感运用到舞蹈作品中的体现,是优秀舞蹈作品的萌芽,是优秀舞蹈作品产生的肥沃土壤。优秀的编导善于在生活中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挖掘题材,发现不同的亮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其次,在选择题才时要考虑题材的时代性,选题一定要符合当下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还要引导群众产生共鸣,体现时代精神,给社会群众带来更加深刻而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编导在进行艺术感悟和艺术空间的平衡把握时,还需要考虑题材选择的社会价值,文艺扎根于人们的生活,来源于实践和生活,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编导工作者在进行舞蹈编导时,一定要注意从生活中借鉴和发现题材,考虑舞蹈作品的现实意义以及教育意义,其社会价值是否符合现下流行的社会价值观。

3.2重视舞蹈作品结构的设置

舞蹈结构是舞蹈作品的骨架,是舞蹈作品艺术感悟和艺术空间平衡之间的一个桥梁,联系舞蹈作品内容和形式,注重舞蹈编导艺术感悟的结构和重塑,也体现了舞蹈编导艺术专业素养的高低。舞蹈结构要求谨慎、合理,还需要巧妙。既需要融入舞蹈内容的表达,还需要做到艺术感悟和艺术空间的平衡、和谐和统一。舞蹈结构服务与内容表达,也为艺术空间的发展和利用提供了条件,同时又是舞蹈艺术形式创作的依据。舞蹈作品当中的结构,既是舞蹈编导艺术感悟的体现以及融合了作品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还是舞蹈编导后续继续进行创作的依据之一。在进行舞蹈结构的规划和设置时,需要考虑表达主题和塑造形象的需要,注重整个作品表达的完整性、统一性和和谐性,还要做好节奏的处理,注意整个舞蹈作品的结构是否紧凑、情绪是否到位。首先要为整个舞蹈作品奠定基调,选择基础的舞蹈风格,设定作品中的角色性格和情感,调整好舞蹈的段落和时长以及角色的情绪和动作展现。在设置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观众的关注点,使得舞蹈作品能够被观众接受和理解。

3.3呈现形式多样化

舞蹈作品的呈现形式决定于内容,又反作用于内容。要做好舞蹈编导艺术感悟与艺术空间的平衡,不可避免的要考虑舞蹈作品的呈现形式,舞蹈作品的呈现形式是舞蹈作品工作反映到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舞蹈编导艺术感悟和艺术空间之间的平衡,主要体现在:作品呈现通过编导艺术感悟的美化处理,对各个使用的元素进行艺术空间修饰和创新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艺术空间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悟之间的平衡,尽可能的形成二者之间的融会贯通。舞蹈作品的呈现形式,可以分为内在呈现形式和外在呈现形式两种方式,前者是对舞蹈作品内容精神的呈现,后者是舞蹈的表现手段,可以体现为舞蹈语言。编导在进行舞蹈艺术作品创作时,可以通过对舞蹈动作的设置以及空间元素的丰富,构建与作品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增强冲击力和视觉效果,强化空间内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加深观众对舞蹈作品的印象。舞蹈是一门以视觉效果为主,听觉和视觉交织的艺术,它是艺术感悟和艺术空间以及内容形式的统一体,是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艺术。舞蹈作品的艺术形式就是为了传达作品的内容或者作品蕴含的精神,它是艺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是艺术感悟和艺术空间的平衡,是艺术表达和内涵精神的和谐统一。

4总结

总之,目前舞蹈艺术突飞猛进,优秀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舞蹈编导艺术感悟和艺术空间的平衡研究也越来越深刻,各種舞蹈艺术的呈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我们要注重在编导和舞蹈作品两个方面,尽可能的取得舞蹈编导艺术感悟和艺术空间的平衡。编导工作者要经过专业的艺术文化素养,将情感呈现在艺术空间当中,使二者能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作品的内容形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的修饰和创新,坚持来源于实践,反作用于实践,充分的考虑到观众的关注点,融入时代精神,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燕敏.探讨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和结构[J].艺术评鉴,2017.01.15:70-72.

[2]周璇.论舞蹈编创中舞蹈编导、舞蹈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关系[J].戏剧之家,2017.11.23:134.

[3]张碧、江毅,舞蹈创作中视觉空间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7,21:163-164.

[4]杨晓娜.舞蹈对观众的感染力分析[J].戏剧之家,2017.11.08:129.

作者:林璐

上一篇:园艺师论文范文下一篇:语文训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