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艺术论文范文

2022-05-09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景观艺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大量位于城市深度建设区中的乡土景观相继出现,这些乡土景观正面临着急切的改造需求,以达到生态环境与开发利益保持平衡的状态。如今城市建设由原本的大量拆建转型为城市增量与存量并行,在此背景之下,乡土景观作为非保护建设的主体所在,是极具改造潜力的存量空间。

第一篇:景观艺术论文范文

景观艺术的符号意义研究

摘要:作为综合了建筑、雕塑、水景、绿化等元素的有机整体,城市景观艺术不仅带给公众悦目的外在形式,而且让公众在丰富的意义体验中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运用系统的符号审美理论对国内外优秀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发现景观艺术的符号意义主要表现为六种类型:城市文脉、人事纪念、宗教哲学、生活情趣、自然生态和观念创意。对于景观意义的研究充分表现了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所在。

关键词:景观艺术;符号;意义

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城市美化运动的蔓延和公共景观设计的勃兴。作为服务于城市公众的环境艺术形式,景观艺术被认为是综合了建筑、雕塑、壁画、水景、绿化等元素的有机整体。置身于城市景观艺术中,公众不但对于景观元素的颜色、材质、形状等直接产生生理上的快感,而且往往在领略景观所蕴含的丰富意义中体验到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对于景观内涵或意义的研究充分表现了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所在。但是作为与人们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景观艺术真的像绘画、音乐、戏剧这些纯粹艺术一样带给公众特定的意义吗?公众是如何体验到景观的意义呢?景观艺术又具体带给公众哪些意义呢?

一、传达符号意义的景观艺术

从一般艺术学的角度来看,艺术作品都具有一种深度,即艺术往往超出了表面形式上所感知的东西而表现一定的意义。“每一件艺术品,都必须表现某种东西。这就是说,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包含的个别物体的表象。”[1]604潘诺夫斯基通过对于视觉艺术的研究,认为这种超越的部分是艺术家的“意图”。“面对一个天然对象,是否要对它进行审美感受,这完全是个人的事。然而,面对一个人工制品,情况就不相同了,它就要求人们既要进行审美感受,又不要人们进行这样的感受。因为其中存在一种学者称之为‘意图’的东西”。[2]14在此所谓意图也可以称之为艺术的内涵或意义,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艺术形式中都发现意义的存在。比如绘画艺术不仅包含颜色、形状、线条、色度、构图、肌理,而且通过这些形式语言去表达艺术家赋予的意义,像绘画《格尔尼卡》就表现了毕加索对纳粹轰炸平民的记录和愤慨。音乐艺术不仅包含旋律、节奏、节拍、音色、音区、和声、复调等,而且通过这些形式语言去表达艺术家强烈的感情,如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传达的是深沉豪迈的浪漫主义情感。因此,卡西尔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的语言。”这里的符号表示艺术总是通过一定的“能指”去表达特定的“所指”,所指也就是艺术所传达的意义。卡西尔进一步认为艺术作为特殊的符号形式,“既不是对物理事物的模仿,也不只是强烈感情的流溢。它是对实在的再解释,不过不是靠概念而是靠直观,不是以思想为媒介,而是以感性形式为媒介。”[3]187

如果我们承认景观艺术也是一种艺术类型的话,那么同样可以将其视为一种传达意义的符号。俞孔坚认为,“景观需要人们去品味,正如品味一幅画,品味一首诗;景观需要人们去体验,体验过去与现在的生活;景观需要人们去解读,正如解读一部历史与故事的书。”[4]所以在符号意义的直观表达方面,景观艺术与绘画、诗歌、音乐等艺术形式一样具有共通性。但是由于景观艺术自身的特点,它在符号意义的传达方面又具有自己的个性。首先,景观艺术传达意义的形式语言不同,它是以雕塑、建筑、壁画、水景、绿化等元素来直观地表达特定意义的。其次,公众对于景观艺术的审美特征不同,这种不同突出表现在景观艺术作为一种场所空间的存在上。公众对于文学、绘画、戏剧或音乐的审美总是将自己置于艺术作品的前面,将艺术作为分离于我们身体的一个客观物体去欣赏,但是对于景观艺术的欣赏,我们必须置身于其中,也就是说景观艺术始终是以一种围绕着我们的空间环境而存在。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看穿或抓住景观的意义,而是要通过在其所营造的空间环境中游走,不断完善对它的感知;通过对雕塑、建筑、水景等元素的解读,不断增强对于整体景观主题和意义的理解。因此,相对于传统艺术来说,由于独特的形式语言和环境体验特征,景观艺术的意义传达更为复杂。那么公众如何才能完满地体验到景观的意义呢?

二、景观艺术的意义体验模式

既然将景观艺术当作传达意义的符号,那么通过符号学理论的梳理,我们应该可以获得意义研究的更全面视角。符号学的奠基人索绪尔认为每个语言符号都有双重性,即“能指”和“所指”,符号是这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的整体。以语言文字为例,能指指说话的声音,或是文字的符号(形象),所指指符号代表的内容和意义,然而这里并没有明确地说到能指和所指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是怎样结合成为符号的。叶尔姆斯列夫认为一个能指之所以能够同一个所指结合成为符号,还存在有第三个要素即“意指”。叶尔姆斯列夫用公式ERC进行了表达,其中E为能指,C为所指,R为意指。能指和所指正是通过意指(R)结成一体,我们也可以把意指作用看作为一个关系或过程,能指和所指之间就是意指关系。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把符号解释为符号形体、符号对象和符号解释的三元关系。由此,皮尔斯的理论可以看做是对索绪尔能指所指论的进一步细化。皮尔斯认为符号形体以三种方式对符号对象进行表征,即图象符号、指索符号和象征符号。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研究表现了对于符号意义的更多关注,他对语言符号学进行了系统总结。罗兰·巴特把符号学原理按照结构语言学分为四大类:语言和言语、所指和能指、系统和组合段、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在对语言和言语的表述中,他认为二者处于一种相互含蕴的关系中。在对能指和所指的研究中,他认为值项“来自于语言结构中诸词项的相互位置,它甚至比意指作用更重要。”[5]146在这里,他引用索绪尔一页纸的例子来形象地说明意指作用与值项的二元现象。“我们在把这页纸切为几份时,一方面得到了几份纸(A、B、C),其中每一份都相对于其它几份取得其值项,另一方面,其中每一份都有正面和反面,它们也是同时被切开的(A—A’,B—B’,C—C’):这就是意指作用。这个譬喻是重要的,因为它使我们想到意义是以独特的方式产生的,它不是能指和所指的单一的相互关系,而更重要的是两个不定形物的、或像索绪尔说的两个‘流动性领域’的同时性切分行为。”[5]146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符号由能指和所指组成,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指向关系可以称之为意指作用;但是符号又位于一定的结构之中,所在的结构对于符号意义产生的影响又被称之为值项,所以记号的意义实际上是由意指作用和值项所共同构成的。在对系统和组合段的研究中,他认为值项可以在组合段平面以及联想平面取得。而这两个平面是具有紧密的联系的,比如在对一座古代建筑的圆柱的观察中,此圆柱与建筑中其他部分之间真实邻近关系成为组合断平面,而我们把这根多利安式柱子与科林斯式或爱奥尼亚式进行联想则属于联想平面。不过在此罗兰·巴特将这两个平面重新命名为系统面和聚合面,正是在这两个平面的结构中,元素获得自身的意义。在对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的研究中,他认为一个符号系统ERC可以变为另一个系统中的单一成分,即(ERC)RC或ER(ERC)的形式。这就构成了含蓄意指符号。

通过对于以上理论的研究,可以认为产生符号意义的决定性因素是由以下几点构成:一是能指的直接意指方面、二是系统层面的结构影响、三是聚合层面的联想因素、四是意指链产生的含蓄意指。所谓直接意指说的是一定的能指形式对于人直接会产生相应的所指意义,如一个具象型的公共雕塑“牛”的形象是直接呈现给我们的视觉的,我们将它认作是一头“牛”就是直接所指。所谓系统层面的结构影响指的是我们需要考虑元素在整个艺术品结构中的位置,因为系统中的其他元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比如对于这个“牛”雕塑,我们还要考虑它周围景观设计的影响,如“牛”雕塑在整个作品中的位置、水池与绿篱的烘托作用、周围雕塑的影响等等。所谓聚合层面的联想因素指的是我们会将该元素联想起同类或相关的形象,在这种联想中会对其意义产生影响。比如看到这头牛雕塑,我们可能会联想到黄牛、水牛、甚至马、虎等,通过联想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这头“牛”体格十分健壮、好像在拓荒犁地,是同类动物中力气最大、最踏实肯干的代表,因此可称之为“开荒牛”。所谓的意指链指的是我们有时会以第一层的符号解释为能指,进一步思考其衍生含义。比如面对眼前这头“牛”雕塑,我们可能通过前三方面的思考,进一步想到这个城市将“牛”放在公共广场而且是如此突出的位置,可能是为了以牛隐喻城市公民,或者象征这个城市所具有的一种开拓精神。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关于景观艺术符号意义解读应该遵循的模式,那就是在第一层次要考虑符号能指通过图像、指索、象征方式所产生的所指意义,第二层次进一步思考符号是否会产生含蓄意指和衍生含义,在这两个层次的符号意义解读中,我们始终要将艺术符号置于整体的结构关系和文化背景之中进行考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量准确而全面地掌握艺术创作者所赋予作品的意义。

三、景观艺术符号意义的主要表现

如果以上文所述的符号意义的审美模式去考察国内外的城市景观案例,可以发现景观艺术的符号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城市文脉主题

所谓城市文脉指的是城市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文化脉络,是人们了解城市发展的核心元素,包括城市历史、地域文化、城市遗产、城市民俗等等。以城市文脉为主题的景观艺术就是通过雕塑、壁画、建筑等艺术手法,将无形的城市文脉以视觉化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达到传承文化、标识形象、沟通情感的作用。在对现有景观艺术作品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那些传达城市文脉主题的景观艺术往往容易引发公众的共鸣。

哈格里夫斯所设计的圣何塞公园充分表达了对于城市历史的尊重。在公园长轴路径的两边,设置了许多维多利亚风格的双灯灯柱和木质座椅,这些旧式灯柱和座椅令人联想起城市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公园中部的台阶下面是一个四分之一圆的方格铺装的喷泉广场。每天广场上22个喷头随时间的推移喷出逐渐成长的水的形态,以此隐喻历史上带给这个城市繁荣的水资源。白天不断上升的水柱象征着19世纪早期印第安人在该地区挖掘的自流井,晚间被喷头下投光灯照亮的透明铺装暗示着附件硅谷的高新科技。哈格里夫斯力求将功能与意义进行完美地结合,这个广场不但成为公众聚会、休息、演出的场所,也寓意着圣何塞市的历史与文化,为公众创造了多维的意义空间。

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设计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是依城市遗产主题进行建造的著名公共景观艺术。公园坐落于杜伊斯堡市北部,这里曾经有著名的A.G.Tyssen钢铁厂,但是已于1985年关闭,留下了无数的老厂房和构筑物。拉茨的设计思想是将原来的工业设施保存下来,融入今天的生活和景观之中。首先,原有的烟囱、建筑、铁路等予以保留,但是被赋予了新的使用功能。高炉设备被改造为供人攀登、远眺的地方,废弃的铁路被设计成大地艺术,混凝土成为攀岩训练场。其次,工厂的植被予以保留,任其自由生长,厂区堆积的矿渣、焦炭成为一些植物生长的介质。第三污水被处理,和雨水一道形成可循环利用的资源。拉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工业遗产,并创造了新的情境激发人们对于遗产进行崭新的解读。人们在公园中不但满足了娱乐、休憩、交流的日常生活需要,而且对城市发展历史和遗产有了更加深刻和直观的体验。

城市民俗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今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保存民俗文化已经成为城市管理者的共同理念。从某种角度来说,城市民俗是城市的记忆,并且是城市文化历史的源泉,具有独特的内涵与鲜明的特色。通过城市广场上的景观艺术来将民俗文化视觉化和具象化,可以展现这个城市的历史,吸引公众参与其间。如武汉市民广场旁的民俗雕塑就很好地展现了武汉市的民俗历史。《热干面》雕塑再现了武汉老少皆宜的早点,说明了城市独一无二的生活特色。《纳凉》则再现了30年前至今武汉在炎热的夏天所特有的“竹床阵”景象。在没有空调的日子里,家家户户将竹床搬到马路上,竹床的长龙就是“竹床阵”。特有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地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成为城市公民的共同意象。行走在这种景观艺术作品所组成的步行街上,人们会在与民俗场景的对话过程中,产生一种归宿感,留下城市历史的深刻记忆。

2、人事纪念主题

出于纪念城市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杰出人物而设计的景观艺术一直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各种“纪念碑”,这种被人为耸立在公园、广场、街道等公共场所中的巨大的、耐久的、庄严的建筑物——如凯旋门、林肯纪念堂、自由女神像、拉西莫尔群雕以及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在城市空间处于特殊的地位。正如吉迪翁所说:“每个时期都会产生创造纪念碑式的符号的激情,而纪念性恰恰来源于人类创造各种符号以象征他们的活动、命运、宗教信仰和社会信仰等意义的永恒要求。”[6]33从古至今,无论是图拉真纪念柱、金字塔还是“鸟巢”,人们建造巨大体量的纪念性建筑一直是生活中的重要事件。通过对于城市景观艺术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那些被这个城市所记住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从而加深对于城市的理解。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中大量放置着革命历史、英雄烈士题材的公共雕塑,主要用来表达人们的深切缅怀,并发挥教育作用。这些大量存在于全国各地的烈士陵园、纪念公园的艺术作品主要是受到前苏联的社会现实主义雕塑影响而开始制作,在爱国主义和民族情结的渲染下而长盛不衰。如1990年树立在上海市中心人民公园内的《五卅运动纪念碑》就是用来缅怀那些为共和国的诞生而牺牲的先烈的。这座雕塑由不锈钢制造的主体雕塑、青铜铸造的圆雕和紫铜锻造的浮雕组成。主体雕塑由“五卅”两个字变化而来,轻快的不锈钢材料加强了体块在空间运动的节奏。那些拔地而起的形体具有气冲霄汉的气势,表现了雕塑的主题。我们可以在整个雕塑中看到被生存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工人、有振臂高呼的学生、有摩拳擦掌的人群。在红旗的指引下,人们正在觉醒,准备战斗。各种人物形象通过几何块状体的错位、排列和组合,形成一种不断强化的视知觉动力。整个雕塑通过主题统一的叙事,不断强化人们的印象,创造了一种纪念性的环境。人们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产生对于符号意义的正确解读,并产生精神上的感染。

相比于国内大多以图像式手法表示纪念的创作方式,西方不少优秀公共纪念型景观采用了更加复杂的象征和隐喻手法。如林璎设计的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华盛顿的越南阵亡将士纪念碑是大地艺术与景观艺术相结合的公共作品,其场地被按等腰三角形切去了一大块,形成一块微微下陷的三角地,象征着战争的创伤。“‘V’字形的长长的挡土墙由磨光的黑色花岗岩石板构成,一望无际,刻着57692位阵亡将士的名单,形成‘黑色和死亡的山谷’,镜子般的效果反射着周围的树木、草地、山脉和参观者的脸,让人感到一种刻骨铭心的义务和责任。V字形墙的两个边分别指向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墙,将这种纪念性带入整个历史长河之中。”[7]198整个纪念公园的所有元素都指向了对于战争的反思与纪念,如果说当我们面对某单个元素尚难以理解时,那么将它置于整个公园的结构之中将十分清楚地显示出创作者的意图。整个公园并没有采用具象形的战争雕塑来表现主题,而是通过大地上的切割、V字形墙、长长的阵亡名单、镜子般的反射效果等元素使公众自然地联想起有关越战这一事件,促使人们对战争进行反思。

3、宗教哲学主题

以宗教或者哲学为主题的景观艺术的目的在于启发人们的思维,含义隽永并且富于教育意义。这种题材的景观艺术具有普适性,无论是城市公民还是外地游客,都会在对艺术的审美与思索中,产生与之交流的愿望。

意大利建筑师斯卡帕所设计的布里昂家庭墓地是一件融合建筑、景观、雕塑于一体的,富于宗教与哲学意义的艺术作品。坟墓布置在L型的角上,在曲线的拱顶下,布里昂和他妻子的石棺优美地相互倾斜靠近,石棺上有精美的阶梯状花纹。旁边隧道的墙上有两个交叉的圆环,象征着他们永不分离的婚姻,其中蓝色边象征男性、粉红色边象征女性。隧道东部的水面上漂浮着十字形的石板,在宗教中象征着赎罪与超度。水池平静地倒映着天空,似乎在告诉我们地面下存在的另一个世界。整个设计中充满了阶梯状装饰物和圆环,设计师用丰富的宗教符号,成功地唤起了对于死后生命的想象,体现了天主教的信仰。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多种解读,如布里昂夫妇的感情、对于宗教世界的想象、浓厚的人本主义理念等等。

野口勇的公共景观艺术一向富于哲学意义,他希望将他在美国和日本所感悟的哲学理念灌注到他的艺术作品之中。比如耶鲁大学贝尼克珍藏图书馆下沉庭院就是野口勇对日本枯山水造园思想的一次全新诠释。他在狭小的庭院中创造出三个纯粹的形象:一是低矮的金字塔造型,象征着地球或宇宙中其他物质的存在;二是环状造型,使人联想起太阳或某种纯粹的能量;三是一个立方体象征着机遇。三件雕塑被雕刻出简洁而光滑的轮廓,暗示着野口勇对于浩渺宇宙的感悟。野口勇在关于此庭院的记录中写到,“这个庭院的尺度是要人们通过想象力来感受的,庭院试图给人以对空间的无限遐想或者传达一种隐居式感觉。整个庭院包括建筑外墙都一致地选用了磨光白色大理石,浑然一体,也称为一件完整而统一的雕塑,充满了神秘的超现实主义气氛。”[8]60野口勇将哲学思维融入景观化地设计中,给人们提供了一处静谧的空间,引导着人们深入地思考其中蕴含的意味。

4、生活情趣主题

随着城市中大众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他们的审美诉求在景观艺术的选择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一种以波普艺术为代表的大众艺术形式首先在美国风靡开来。这些艺术家开始挑战传统景观艺术,将那些庄严肃穆的纪念雕塑拉下神坛,代之以平民化的作品,反映世俗的情趣,其中代表人物就是克莱斯·奥登伯格。他的作品诙谐幽默、调侃常规,例如他设计的“反纪念碑”系列雕塑,调侃华盛顿纪念碑的一把大剪刀、巨大的别针、衣架、自行车脚蹬、领带等。这些苹果、购物袋、衣夹、领带本来是生活中常常能见到的必备日用品,但是当它们以一种夸张的尺寸被放大出现在公共领域的时候,就与其本身的环境语境相脱离,具有特别的意义。克莱斯·奥登博格常采用的手法是将日常生活中普通物体放大几倍、几十倍置于城市公共广场,这种超大型的尺寸与人的视觉经验相冲突,给人带来视觉上意想不到的震憾,使人对于平淡的日常生活产生新鲜的体验。因此奥登伯格的景观艺术简单看来是由于比较形象地反映了公众日常生活,容易被大众理解而受到喜爱的,但是在更深的层次上这些艺术品其实是将日常生活以夸张的方式进行呈现,从而引导公众以新的视角去关注我们的生活,这才是奥登伯格作品的深层含义。

5、自然生态主题

由于现代文明发展造成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对于自然生态的关注越来越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创意来源。我们在当代景观艺术中也发现不少自然生态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说是艺术、功能与生态的完美结合。尤其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些艺术家开辟了艺术与社会、自然相结合的新路,使公众在享受功能、体验美感的同时受到教育,展现了艺术介入社会实践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领导设计的荷兰东斯尔德大坝项目是基于生态考虑的巧妙设计。市政当局的原初目的是将大坝建成之后的废弃建筑和材料垃圾场地重新改造,变成一个田园诗般的人工湿地。但是高伊策认为这样造价太高,并且不一定适合当地的生态。他首先将砂石平整建成高地,使人们沿着大坝行驶时可以看到广袤无垠的大海。然后对于这块土地进行艺术化处理,采用附近蚌养殖场的废弃的蚌壳进行铺地。将蚌壳布置成有韵律的图案,形成黑白相间的条状或棋盘状的大地艺术。当司机疾驶而过时,会领略到大海的美景和黑白相间的大地艺术。并且在若干年之后,蚌壳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会逐渐消失,与大自然重新成为一体。经过巧妙的设计,原来的垃圾场变成为大地艺术与各种鸟类动物相结合的充满生机的景观。高伊策在这个公共景观设计中用最少的投入取得了最佳的效果,所采用的人为干预只是为了使生态更加完善,同时也为司机创造了美轮美奂的大地艺术,可以说达到了艺术与生态的完美结合。

6、观念创意主题

观念创意型的景观艺术主要体现为装置景观艺术和大地艺术方面,这类作品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并不多见。主要原因在于这类作品非常注重自身的创意性,往往与广大市民的文化背景和理念认知有一定距离,不像波普艺术那么容易得到大众的欢迎。它具有先锋艺术的特征,更注重一种美学实验和对于人的惯常理念的挑战。但是在当今存有的这类少数艺术品中,它们往往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克里斯托和克劳德的包裹德国国会大厦艺术品可以说是形成轰动效应的著名作品。经过24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在1995年夏天实现了对德国国会大厦进行3周时间的包裹。整个包裹行动共花去包装材料喷吕银色聚丙烯粗纤维布10万平米70块,每块面积为37m*40m;蓝色聚丙烯绳15600m,耗资1400万马克。整个工程动用1500多人,耗时23小时。从6月23日至7月6日的15天的展出时间里,4000多万人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对于此次艺术展示,专家和公众都给与了高度评价。“在展出的最后一天,气氛达到了高潮,一群歌唱家在正门演唱着流行歌曲;几乎所有的媒体记者都在这里赶制最后的报道;年轻人在这里扎营露宿;许多人想到明天这件艺术品就不复存在,依依不舍,泪流满面。”[9]221这个艺术项目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是由于其内在蕴含的深刻意义。艺术家以具有冲击力的艺术形式提供了多种理念解读的可能。国会大厦是德国的政治中心,作为悠久历史和许多重大政治事件发生的所在,代表了权威、服从、庄重等等意象。但是艺术家竟然能够用纤维布将其完全包裹起来,成为一件类似于大地艺术的作品,则带给我们以深刻启发。这种启发并不在于仅仅将整个作品理解为一件类似雕塑的图像式表达,而应该看到艺术家向我们展示了艺术可以说服政治、美也可以化解威权,从而向我们揭示了人类更美好的生存的可能。

一些大地艺术家也通过巨型体量的作品来传达个人独特的创意,其中史密斯的《螺旋防波堤》在形式与内容上都达到了极致。这是一个在犹他州大盐湖上用推土机推出的458米长,直径50米的螺旋形石堤。这个巨型“岩石雕刻”十分遥远又极难找到,所以在大众眼中具有朝圣般的性质,似乎它并不是一件人工作品,而是自古以来就存在在那里。漩涡根据传说是由湖底与大西洋相连的地下通道产生出来的,因而使人们在欣赏这件作品时总感到一种神秘和对大自然的敬畏。“《螺旋防波堤》通过它的曲线,获得了象征意义,既与神话相关,也与宏观和微观的现实领域相关。就像那优美的粉红色调是大量微生物的出没所产生的那样,螺旋线是来自艺术家充满诗意地抓住了自我毁灭和自我再生的自然进程。”[10]28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这件大地艺术看作为一个壮观的螺旋形物体,而应该透过作品震撼的形式去感受艺术家对于大自然神秘力量的揭示,对于宇宙进程的诗意表达。

当代城市景观艺术不仅为公众创造了休憩、交流的场所,悦目的绿化和水景,而且在精神上带给公众以愉悦和享受。这种精神愉悦反映了景观所蕴含的丰富意义体验,表现了景观具有的艺术性特质。由于景观艺术独特的形式语言和环境体验方式,公众对其符号意义的解读需要在系统结构中从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两个层面进行。以这种符号审美模式考察国内外优秀景观艺术,可以发现其主要表现为六大类型。对于景观艺术多维意义的研究不但发掘出其丰富多彩的内涵,也揭示了景观成为艺术的根源。同时这对于景观艺术设计或景观艺术批评也不无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美)E·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M].傅志强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德)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4]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

[5](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李幼蒸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

[6]王迪.意义、象征:建筑形态活的灵魂[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3.

[7]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李正平.野口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9]马钦忠.公共艺术基本理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10](美)H.H.阿纳森著,丹尼尔·惠勒修订.西方现代艺术史·80年代[M].曾胡等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赵刘(1980-),男,安徽凤阳人,博士,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景观艺术、旅游产业。

(责任编辑:杨立民)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景观艺术的审美体验研究”(项目编号:12YJC76012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赵刘

第二篇:从乡土景观到大地艺术景观的转型路径

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大量位于城市深度建设区中的乡土景观相继出现,这些乡土景观正面临着急切的改造需求,以达到生态环境与开发利益保持平衡的状态。如今城市建设由原本的大量拆建转型为城市增量与存量并行,在此背景之下,乡土景观作为非保护建设的主体所在,是极具改造潜力的存量空间。

如今,乡土景观的改造设计是以人文及生态系统达到相融合的状态为出发点,建构出顺应当代社会的客观现实、历史文化背景的乡土景观意象。乡土景观的改造深受大地艺术影响,逐渐转型以达到生态环境与开发利益相平衡的状态。

一、大地艺术概述

大地艺术又名“地景艺术”,是指广大艺术创作家以自然景观为创作主体,将艺术与自然景观巧妙地糅合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富有艺术性情境且基于视觉层面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大地艺术的起源

大地艺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欧美,在最初的时候极力推崇极少主义的简单及无细节的表现形式。大地艺术的艺术家所认同的是重返自然,将朴实的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根本对象,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挖坑塑形、移山填海、垒筑堤岸,将艺术智慧泼墨于这片朴实无华的大地。第一届大地艺术作品展于1968年在美国纽约举行,基于此,大地艺术这种新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诞生。

(二)大地艺术的发展特征

大地艺术的创作主体是自然景观,尤为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的原生态系统,通过一定的艺术创作手段将原生态系统与人为参与性这两个层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所互动,从而引发出新的创作意义。大地艺术的主要发展理念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随着工业时代的迅猛发展,其化学污染严重威胁原有的自然环境,在某一时间段内,人们以践踏、舍弃自然的方式换取最为核心的利益。二是公共性的高度体现。大地艺术表现形式属于众多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当中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发展特征是公共性。

二、乡土景观现有问题

乡土景观与乡村生活所积累下的生活经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乡土景观的形成受到乡村生活中所固有的自然及人文因素的影响,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一理念。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产物已逐渐被城市化进程消磨殆尽,乡土景观建设也因此受到影响。

(一)缺乏生态保护意识

现如今,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逐渐提上议事日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逐步向生态型城市化进程转变。即使如今林地面积占乡村土地总面积的大多数,但其实际情况是生态绿化带的发展不如人们想象中那么具有优势,对于“绿量”与“生态”这两者的领悟还存在一定偏差。

(二)审美观的历史错位

景观设计产生伊始就与艺术表现形式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艺术当中涉及多个领域的艺术表現形式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价值。隶属于艺术层面的色彩及形式表现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三、乡土景观解决方案及大地艺术景观的优势体现——以野口勇为例

当代景观设计与大地艺术紧密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地艺术的产生为景观设计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向。大地艺术基于工业社会背景下,自然与人文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背离后所自发生成的自省与补救,通过艺术的表现方式阐释出对大地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回归意义的情感展现。日本雕塑家野口勇所创作的景观艺术作品集东方日本造园艺术与西方现代极简主义风格于一体,这使得他的作品兼具东西方历史文化相融相合的美态。

(一)丰富景观设计的艺术形式

大地艺术景观的出现拓宽了众多景观设计师的创作思路,受众对于景观设计的固有观念有所转变,具有积极层面的意义,例如,以艺术表现形式为媒介塑造地形轮廓及起伏。众多景观艺术家基于罗伯特·史密森的螺旋形防波堤,提炼出一种全新的景观设计语言:不同种类的景观元素,如水、风及重力都可逐步进入并影响景观形态呈现。

景观设计运用现代设计语言于某些层面丰富了景观设计原有的形态系统,同时有力地推进了现代景观设计的有效发展。艺术语言同景观设计形态紧密关联,以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地艺术景观设计。

(二)树立生态环保思想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景观艺术家在坚持崇尚自然的理念之上,开展雕塑地形的艺术手段,将水元素与大地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结合。该艺术手段同现代艺术的追求,是与以地域文化为其基本特征,保护自然生态为其设计主体,极简主义为其运用手法,生态理念为其内部驱动力,景观场地为其艺术基础这一观念相一致。

(三)促进景观设计的个性化

个性化的发展是基于景观设计具有独特性而言的,要有明显的辨识度,并不是一味地按照前者千篇一律地借鉴。多元化的发展是基于如今人们对于景观设计作品的基础功能及对于地域历史文化和美的审美需求日益趋向多元化而言的,这与大地艺术具有先锋模范及创新性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四、大地艺术景观具体原则及方法

当今社会环境所产生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与众多设计师以艺术实践为基础目标这二者之间的平衡,营造出符合生态需求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美学属性这一如今仍旧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审美体验不再是艺术评判的最终标准,而符合现代化生产的相关需求及针对生态发展的设计艺术才能够永久流传下来。

(一)人性化探索——雕塑地形

大地艺术通过对于地形的雕塑式处理,使其与周围自然环境逐步达到和谐共生。景观设计师由此受到启发设计出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它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通过雕塑地形达到生态环境得以修复的景观公园。利用景观原有系统中的地形高差,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段进行艺术化处理、再造。

(二)地域性材料的合理利用

大地艺术景观作品受地域性历史文化及原有地域材料的影响,对于这一地域所特有的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建筑风格及材料的运用,这些方面都会影响大地艺术景观作品的诞生。不同景观艺术家创作景观的艺术方式有所不同,有的艺术家会采用大量非原地材料,花费一定精力将材料搬至创作地;有的艺术家以自然元素为主,对当地地域性材料进行合理利用,就地取材的创作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与自然的相融相合,其作品更贴近于大自然,符合艺术家所建立的生态观。

(三)改造工业废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工业废地和遗迹在景观设计师的眼中成为能够进一步再创作的场所。工业废地承载了工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设计师从中探寻相关信息,了解变迁过程及那一时期人类社会的历史。大地艺术景观远离城市,它的创作立场基于工业文明的对立端,因而大地艺术设计师更着重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其特有的艺术表现方式唤起人们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

五、结语

大地艺术作为当代乡土景观改造的重要设计手段,正在逐步应用于设计实践中。大地艺术作为乡土景观的改造灵魂,其艺术作品与自然无缝衔接,传递着艺术语言造型的转变,使得原本艺术化的作品转变至与生态环境所相融的一部分。

(沈阳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闫启文(1963-),男,辽宁沈阳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设计学。

作者:闫启文 朱伦江

第三篇:室内植物景观设计艺术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人们户内活动时间的增加,室内植物景观设计已经成了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限的硬质空间中充分发挥植物的观赏、组织、生态等功能是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目标之一。本文对南京水游城内的植物配置情况做出整理与评价,并总结关于商业区室内植物配置的要点。

关键词:水游城;室内植物;主题绿化

1 基本情况

水游城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建康路和中华路交叉路口的东北角,是一个以“水”为主题的大型开放式综合商业项目,绿化植物与水景的配合是其在绿化上的一大特色。

2 绿化植物配置情况

得益于水体布置的连接性,水游城的对外开放程度比一般的商业项目高,我们可以将该商业空间的绿化分为室外和室内两部分。

2.1 室外绿化

南京水游城室外绿化植物品类丰富,色彩活泼,其形状被修整得比较规整,植物间的搭配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能起到吸引人群以及美化室外环境的作用[1-5]。配置形式主要包括线性种植、摆放成花坛式和组合种植。通常以带状布局、块状布局在外围呈现,主要有以下四种组合形式。

第一,石楠与迎春花搭配。石楠被修整成圆形,迎春花自然垂下。

第二,金叶女贞、南天竹、杜鹃花组合成图案式花坛。花坛的浅色部分是金叶女贞,深色的部分是南天竹与杜鹃花。深浅间隔种植,十分具有规律美。但其中,南天竹的长势较差,红绿交错;杜鹃花的花期将至,然而目前只有零星的花骨朵;金叶女贞也有泛黄现象。由此可见管理养护工作不到位。

第三,鸡爪槭、石楠、迎春花搭配。石楠被修整成长矩形,鸡爪槭的长势良好,富有美感。

第四,月季、垂丝海棠、石楠、迎春花搭配,以及月季、垂丝海棠、金叶女贞的搭配。这两种搭配处于水游城的视觉中心。月季、垂丝海棠交替种植,二者连成一片,长势喜人,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2 室内绿化

水游城的室内绿化主要分为临近水域、不临近水域以及周围区域的绿化。

2.2.1 不临近水域

不临近水域区域的绿化主要分布在各楼层的中心向四周延伸的边缘位置。配置形式为丛植、组合线性种植、悬垂,以块状布局、带状布局、立体布局呈现。

中心部分是散尾葵及广东万年青丛植组合形成的块状,边缘位置则是迎春花与吊兰组合形成的带状,围绕整个楼层。自然下垂的迎春花构成立体布局,夜晚时分,绚丽的灯光与迎春花搭配得相得益彰,这种组合形式贯穿了各个楼层,形成了水游城富有特色的绿化景观[6-7]。

2.2.2 临近水域

水游城临近水域区域的绿化植物搭配表现不足,这本该是水游城绿化中最需要进行“浓墨重彩”的地方[8-10]。这也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商业区缺乏管理有关。而本文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源于实际情况与网络相关资料。

实际调查发现,临近水域部分的绿化主要为单植、线性种植。入口处的水域有一棵单植的大桂花树,它枝叶茂密,有零星的花朵,暗香浮动。但是视觉上有些突兀,这可能是跟周围缺少绿化有关。在通往负一楼的电梯周围有一圈线性种植的吊兰,柔化了与水域间的空间距离。

根据网络资料可知,商场举行活动时绿化内容较为丰富,自然植物、仿真植物都有涉及。配置形式为不规则线性种植、组合种植、花坛,且以块状、带状布局为主,颜色艳丽,主题明确,形状多样富有变化,与水体的搭配度很高。具体包括块状组合花坛的带状分布,有规整感,衬托喷水装置的起伏变化;花桥与花坛式仿真玫瑰结合,配合灯光水景,具有浪漫气息;流线型的花坛装饰在水体边缘,软硬结合,具有流动感。

2.2.3 周围区域

周围区域的绿化主要是商业区的绿化。绿化植物包括自然植物与仿真植物,配置形式以单植为主,列植、组合为辅。由于关系到商铺的整体形象以及顾客的购買体验,商业区的绿化都力求美观,与商铺的整体氛围搭配感很强,装饰小品的摆放形式也十分多样[11-14],主要有悬垂、桌摆、立柱、镶嵌四种形式。

实际调查发现,单植一般作为店面中点景之用,具体有大棵盆栽植物,如瓜栗、罗汉松的立柱形式,以及小型植物桌摆的使用。列植主要布置在水体、步道周边,以增强线条感,具体有蕨类小列植、花叶青木大列植。悬垂作装饰用途悬挂于空间上方,使用的植物一般为耐阴的垂吊植物,如绿萝。微风拂过,或有人经过,枝叶便摇曳起来,十分美观灵动。也有店面串联垂仿真花朵并挂在门口,这不仅有将遮未遮的朦胧之感,还软化了室内室外的隔离空间。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别具新意的与硬质空间结合的绿化手法,比如用数盆吊兰镶嵌整个墙面;以砖石为背景元素,在座椅之间的间隙中种植枝叶硬朗的龙血树,充满了野性美;服装店里利用缠绕串灯的数个幸福树立柱,营造华丽的氛围感,与店内主题呼应等。

在每层的手扶电梯处,主要运用了规则的线性种植,比如散尾葵与绿萝相间组合,有庄重之感。而部分道路则运用了仿真花朵组成的花坛,观赏性也很强。

3 评价与建议

水游城的绿化总体良好,整体感较强,但是商场特色方面的体现略有不足,仍有改进空间[15-17]。

第一,增加水体方面的绿化。水游城以“水”为特色,有静水和动水,但是经过调查发现,首先是水游城在水体方面的绿化只有一棵大桂花树和一圈吊兰,缺乏对水培植物的栽植和运用[18-19]。其次是与水的搭配度不高,缺少有装饰性的小品。这可能跟疫情期间缺少布置有关,因此,商场可以考虑适量种植水生植物,增加绿化小品,以体现两者的美感[20]。

第二,绿化植物多采用具有监测、净化功能的植物[21-22]。虽然商场绿化以装饰为主,但也不可忽略其生态功能。商场内空气不流通,店铺装修容易产生有害气体[23]。采用监测、净化功能强的植物更能有效地净化空气,改善室内小气候,缓解人们的情绪,营造舒适宜人的室内公共空间[24-26]。

第三,加强绿化后期管理。实际调查发现,水游城内的部分绿化植物缺少打理,有枯黄的迹象,尤其是室外植物。为保持良好的绿化景象,让植物发挥生态功能,商场要定期进行生理状况监测以及园林养护管理[27-29],比如处理杂草、补充营养液、修剪多余枝叶等[30]。

4 结语

目前,多数商场存在货物贮存多、人流量大、空间拥挤、通气状况差的特点,在对其植物进行配置时可选择耐阴、能吸收有害气体、抗病虫害、生存能力强的绿色植,也可考虑使用仿真植物丰富室内空间,要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和美化功能,还要凸显商品的魅力。同时,商业区总体绿化可结合自身特色或当地文化,突出整体特点。比如在大型活动或节假日期间可以进行主题绿化,设置花球、花柱、组合盆栽、立体盆栽等渲染节日氛围。值得注意的是,室内空间不可避免地缺乏植物生存所必需的光照、氧气、水分、土壤等天然的外在条件,所以对植物进行后期的养护管理监测工作是维持商业区绿化生命活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丹,圣倩倩.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以泰州梅园为例[J].设计,2018(22):96-97.

[2] 祝遵凌.设计与自然生态[J].设计,2018(11):007.

[3] 祝遵凌.生态设计[J].设计,2018(11):029.

[4] 王奕,火艳,祝遵凌.乡村植物的生态群落与美学设计应用——以桦墅为例[J].设计,2018(23):61-63.

[5] 黄敏,祝遵凌.城市行道树根系对道路的影响分析与再设计[J].艺术科技,2020(22):45-46.

[6] 周鎏源.室内植物装饰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7.

[7] 张慧会,圣倩倩,祝遵凌.江宁织造博物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探讨[J]. 美术教育研究,2019(12):68-71.

[8] 丁聪,唐睿,祝遵凌.地域文化特色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长江路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5):92-93.

[9] 魯遥,祝遵凌.南京紫金联合立方广场景观分析与改造[J].设计,2018(10):143-145.

[10] 何融,祝遵凌.浅析生产性景观及其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23):69-70.

[11] 陈晨,祝遵凌.自然元素在城市建筑艺术中的应用——以南京桦墅为例[J].设计,2018(09):141-143.

[12] 黄淇麟,祝遵凌.文化要素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设计,2019(04):54-55.

[13] 陈晨,祝遵凌.青铜文化在城市雕塑景观中应用研究——以安徽铜陵城市雕塑景观为例[J].设计,2019,(15),152-153.

[14] 刘映遥,祝遵崚.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色彩个性化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60-61.

[15] 李泽正,孔德金,王夕倩.景观植物配置中的感知体验[J].大众文艺,2019(19):76-77.

[16] 李丰旭,祝遵崚.“嬗变”——古典园林意境影响下现代景观的继承与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66-67,70.

[17] 孔德金,陈晨.植物造型设计研究与应用[J].大众文艺,2019(14):53-54.

[18] 孙田,祝遵凌.南浔古镇景观特色分析与思考[J].设计,2018(10):70-72.

[19] 孙逸凡,祝遵凌,孙威.关于当今城市景观建设中场所精神的探索——以西安城市景观的营造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84-85.

[20] 井洁,汪凡琦,祝遵崚.城市街道柔性空间景观提升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6):50-51.

[21] 圣倩倩,房仙颖,朱海军,等.樟脑的甲醇提取物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季节变化和抗肿瘤能力[J].当前营养学研究的主题,2018,16(3):179-188.

[22] 圣倩倩,房仙颖,祝遵凌,等.牛头山鹅耳枥叶中提取的胆碱抗增殖活性[J].当前营养学研究的主题,2019,17(2):1-6.

[23] 圣倩倩,祝遵凌.二氧化氮对41种园林植物生化反应的影响[J].植物,2019,8(45):1-15.

[24] 圣倩倩,祝遵凌.南京市7种适生彩叶植物抗NO2能力研究及其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38(8):81-88.

[25] 圣倩倩,戴安琪,宋敏,等. NO2胁迫下两种鹅耳枥的光合生理特性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5(02):10-16.

[26] 圣倩倩,徐晶圆,宋敏,等. NO2胁迫下38种园林植物的形态伤害指数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0,40(12):151-158.

[27] 祝孔熙,圣倩倩.舟山新木姜子幼苗在室内外生长节律的对比分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8,37(05):69-72.

[28] 苏同向,祝遵凌,王晶.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浦口新城中心河为例[J].设计,2018(21):36-38.

[29] 钟巧红,祝遵崚.南京瞻园植物配置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76-77.

[30] 圣倩倩,何文研,刘宇阳,等.植物生理信息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西部林业科学,2020,49(6):8-15.

作者简介:刘彦辰(2000—),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景观设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FZ20200041;2020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NFUSPITP0052;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SJA0129;南京林业大学2019年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重点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ktjx007;南京林业大学2019年高等教育研究重点课题“生态文明思想下园林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课堂改革模式研究”成果;2020年南京林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项目“风景园林植物学”研究成果;南京林业大学第2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项目“风景园林植物学”研究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31770752;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科技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LKJ202011ZD;江苏省“333工程”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RA2018065;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M2013478

作者:刘彦辰

上一篇:网络保险论文范文下一篇:教学课改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