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教学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历史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是一门不可再现也无法通过实验重复演示的科学,历史学科也没有历史故事的趣味性,具有其内在的抽象性,尤其是新课程下的“模块化”历史教材,更具有枯燥性,也缺乏知识内容的连续性。

第一篇:历史教育教学论文

更新历史概念教学 提升历史教学效益

历史概念教学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在社会不断进步、历史研究成果迭出、新课程改革逐渐推广的背景下,如何更新历史概念教学,大面积地提升历史教学效益,已经是摆在广大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基于实践,本文提出进行历史概念教学的诸种方式,以供探讨。

一、“以史导论”进行历史概念教学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用“以史导论”的方式进行历史概念教学有利于充分运用最新历史研究的成果.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科学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如现在许多学生尚缺乏对近代中国改革这一历史概念的正确认识。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笔者以教学戊戌变法这一知识内容为契机,遵循“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进行了“以史导论”式的概念教学。笔者以《温故戊戌年》等历史报告文学为脚本的影视片《走向共和》片断为载体,逐点分析。逐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来理解改革,有效理解了“改革”这一历史概念的如下内涵:改革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方式,是消除社会发展障碍的主要途径;改革需要对方优越性显现,己方改革力量出现等条件;改革要成功需顺应时代潮流、要有配套措施、要有足够的统治资源的支撑、要注意轻重缓急,要处理好各种关系等等。

二、运用文明史观进行历史概念教学

文明史观主张以现在的眼光、根据现在的问题来看过去。它不但是史学界倡导的历史观,也是历史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之一。历史教师应当运用现代民主思想引导学生框清“统一”“革命”“国家”等历史概念。在讲到古代祖国统一、清明盛世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专制王朝统治下民生真相的基础上,理解其“统一”“盛世”的实质是“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一个声音”的政治全能主义,是“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康乾盛世则更是“帝国徨彷”的年代。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统一、盛世要以民主、以民生为前提的价值观。如在淡到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不但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落后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而且要从国际关系史的演变引导学生理解它同时也是一种与人类文明相背的必然结果。

三、联系古今中外进行历史概念教学

历史事件、历史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进行科学的历史概念教学就必须引导学生联系古今中外的历史。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学说似乎两不相干,但若在“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句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下加以整合起来,它们却都属于东西方国家制约绝对权力的措施,只是我们长久以来缺乏对中国历史的洞察和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度理解,都把它们的主要功能说成了麻痹群众调和阶级矛盾了。近代以来的历史概念则更要与世界史相联系起来。如何理解袁世凯的复辟,就有必要研究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制,实际上杨度在给袁世凯的悼词“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中的问号已有暗示。又如,要正确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就必须理解苏联的革命策略;要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选用计划经济,就必须理解凯恩斯主义、自由主义等经济理论的地位;要正确理解我国开放四个经济特区,就必须联系世界经济分工浪潮与和平外交政策、和平统一台湾政策的提出。

四、运用语言文字知识进行历史概念教学

要弄清一个概念,首先要弄清它使用的基本术语。对中学历史教学来说,还它字义的本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所用之术语一般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出自古代汉语,历经演变;二是外来名词,近代以来,许多词语就是由英文译到日文,日文又译到中文;三是由原名缩写而成,久而久之,字义尽失。相对于某些概念要到古籍中去寻找。“现代化”“近代化”这些近代外来名词的原意要到英文、日文中去寻找,这两个词在英文中的原意“modernization”,它的时间尺度定在了1500年以来。如“国家”的英文原意是“nationstate”,也就是所谓的“国民国家”,即建立在“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基础上的国家。又如,许多学生对“中兴”“苏联”这些概念的理解或错误或片面,就在于他们不知道这些词语在缩写前的意思,如果我们把“中兴”两字解释成“一个王朝衰败之后重新振作达到盛世”,学生就容易理解“中兴”其中的涵义。而“苏联”则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缩写,由此引导学生理解列宁的理想并非仅仅是现实上的一个苏联。

五、整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历史概念教学

知识的重复是分割式学科教学所不可避免的后果,在学科教学中把各学科间的知识整合起来进行概念教学,是降低教学成本,提高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美国《1787年宪法》黑人公民权限制与北美殖民地《独立宣言》宣扬天赋人权的落差,教师可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天赋人权理念要付诸实施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再如“民族区域自治”“求同存异”“一国两制”这是三个不同的历史概念,但是蕴含其中的就是“和文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常识把这三个类似的历史概念串起来,进行分析与比较。又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中的“工业布局中的因素”检视张之洞在汉阳而不是在大冶创立铁厂的史实及原因,进而使学生认识到“缺乏民主政治、民主决策是中国近代化运动”步履维艰的原因之一,而不仅仅停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阻碍中国近代化的根本因素”这一宏观的叙述上。

六、提供名家名作拓展历史概念教学的空间

利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向学生提供一些名家名作,有利于拓展历史概念教学的空间。刊于南方周末的《何为民族主义,我们应该怎样爱国?——杨奎松教授访谈录》对“国家”“民族”这样的历史概念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分析,而同样这些历史概念在北京大学教授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张建伟的晚清历史报告文学等书籍中更是得到系统而详实的论证。像在《读书》《书屋》《南方周末》、近代中国网中也可以常见一些历史概念的解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阅读诸如此类的文章,充分拓展历史概念教学的空间。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无疑,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不断诠释历史概念,更新历史概念教学,对于我们历史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对于广大学生悟史能力的提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途径。

作者:胡尧兴

第二篇:历史教学和历史教学课件

历史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是一门不可再现也无法通过实验重复演示的科学,历史学科也没有历史故事的趣味性,具有其内在的抽象性,尤其是新课程下的“模块化”历史教材,更具有枯燥性,也缺乏知识内容的连续性。多媒体历史教学课件的运用,能够明确历史教学目标;再现历史情境;较好的衔接历史教学内容,从而能较为容易的实现新课程历史教材“三维”教学目标。

一、 历史教学课件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课件教学,主要作用表现在:

(1)明确历史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实现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向性,更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历史教学课件的使用,能够使学生较为方便明确学习目标。新课程背景下的三维目标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更加难以明确,教师也难以展示,而使用课件就能使其显得便捷明确,直接明了。同时,通过课件展示历史学习目标,可以避免生搬硬套形式化,克服“假”“大”“空”的现象,化抽象为具体,更加贴近学生,尤其是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更易于学生理解,便于操作。

(2)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向,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的态度去探求知识,认真思考、理解知识。历史学科是一门“遥远”的学科。它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易接触性”。要搞好历史教学,就要逾越这一大障碍。图文并茂,视听兼备的历史教学课件对克服这一大障碍大有裨益,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在情绪兴奋,乐观活跃的气氛中轻松掌握历史知识。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课件,可以使过去的变成现在的、历史的变成现实的、抽象的变成具体、静态的变成动态的,使学生看得见、听得到、多渠道多方位的把信息传递学生,刺激感官、加深印象,为历史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3)促进历史学习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觉感知到概念生产的过程,正确概念的得出、理性思考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感知到的信息是否丰富、全面和符合实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我们的记忆里,直观的印象是特别巩固的。甚至对于抽象的概念,也可以轻易地巩固系在已经嵌入我们脑中的图画上”。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要学习的历史知识都是过去的事实,不管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和学生现在 所处的社会有很大的不同。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再现历史情境,很难“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的。历史教学课件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生成历史情境,升华历史概念,促进历史学习的思维。

二、历史教学课件的制作

(1)历史教学课件的种类。历史教学课件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种类较多:如按色彩分类可分为黑白和彩色;按课件内容分类可分为目标要求类(三维教学目标,自学指导要求等)、教学内容类(教材内容、补充材料等)和习题课件等;按声色效果可分视频、音频和视听综合类等。具体采用何种类型的教学课件要因教学要求而定,但在现在的历史教学中,一般是采用彩色课件、综合课件等,不同的色彩可以突出重点难点等,加深印象等;视听综合课件也更加直观形象,再现历史情境。

(2)历史教学课件制作的原则。历史教学课件的制作不能单纯迎合学生的兴趣,要为整个历史教学服务,所以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其实用性、科学性和系统性。①实用性。在制作每一节历史课的课件前都要认真钻研学习教材,挖掘出本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制作。首先完成教学学习目标(三维目标),其次是突出本节课重难点课件,包括根据重难点而设计出的自学指导语言;便于学生解决重难点的问题;突出重难点的图画、图标、文字说明;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理解的补充材料等。总之,完整的历史课件要突出体现一节历史课教学的各个环节:课题、目标、内容、小结、练习等等,要有其实用性。②科学性。历史教学课件的制作要认真,要符合历史实际,尽可能再现历情境,体现当时的历史风貌。课件中所涉及到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定要忠于历史,尊重历史,不能有个人的主观感情。特别是较为“现代”的动画课件在展示较为古代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一定不要“现代化”,不能闹出“穿越时空”的笑话!同时课件制作的科学性还体现在为教学服务上,即:凸显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师生互动,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③系统性。历史课件的制作在系统的展示每一节课内容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教材章节之间的衔接,尤其是现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由于其“模块型”(专门史)特点,教材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而课件的系统化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例如:我们把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课件注意剪辑、联系,在依据教学需要系统展出,就能形成另一个“整体”,尤其是在单元复习时,这一优点就更能体现出来。从横的方面,可以反映同一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及其联系,纵的方面可以反映一个管家或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这样,学生的知识才不是割裂的、片断的和枝节的,而是全面的、贯通的,真正能够“横穿中外、纵观古今。

(3)应该注意的问题。利用课件教学尽管有很多优点,但是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以下几点:①课件不宜过多,要注意精简。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40分钟或是45分钟,平均一个课件2分钟,应为20个左右,如果过多,别说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单纯的课件展示也没时间。每一个课件,特别是一些材料性质的课件,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察看、阅读,否则就没有必要去使用它,所以课件的数量应在精与简,并非“多多益善”。②课件不要花里胡哨。前文提到课件的实用性原则,也就是说所做课件一定要为教学服务,绝对不能走向方便教学的对立面,课件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但是花里胡哨的课件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会使学生的注意分散,不能及时跟上教学节奏,较长时间地在想“好看”的课件,会适得其反!

三、历史课件的运用

运用教学课件教学,除了要有相应于教材知识体系的课件外,必须因教学目的的需要,运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运用。对有些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解决,但运用教学课件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解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时,可在课件上先设计问题:说《资政新篇》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发展和继续,你认为正确吗,问什么?让学生探究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后,再展示出二者的区别的表格,教师借助课件解释说明:由于二者的经济发展主张和实质不同,所以说此说法是不对的。这样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可谓“一箭双雕”,事半功倍。所以运用课件教学可以较为直观形象的传递信息,学生可以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处于接受信息的最佳状态,有利于重难点问题的解决。

(2)针对补充材料的运用。相关材料的阅读和理解,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和突破,更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丰富学生的知识,所以补充材料性质的课件是必需的和非常重要的!在讲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利用《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内容的课件,能使学生更为容易的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这样即突破难点,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教材。

(3)针对总结内容的运用。现行人教版历史教材跨度比较大,前后衔接并不是很紧密,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补充外,更需要对章节内容进行总结,而总结性教学课件的运用可以极大的方便教学,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历史必修1第三单元复习总结时,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把英、美、法、德四国的政体、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内阁元首及产生方式,立法权、司法权等以表格的制作在课件上,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给出正确答案,在一个课件上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学生较为容易的辨别四国政体的异同,以免再出现四国政体的混淆现象,较为牢固的掌握。

历史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历史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运用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技能。对二者关系的处理主要是依据教材内容、学生基础水平和教师自身素质,所以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历史教学课件制作和运用,一定要因地因时,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搞好历史教学。

作者:王殿青

第三篇:培养历史情结,创新历史教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标志,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教育,都在大刀阔斧地进行创新。以教育为中心,从教与学的角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高中历史教学要以史为鉴,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对其精华部分加以吸收,为我所用。笔者在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培养历史情结,创新历史教学,探索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借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不能一味固守传统,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而且阻碍个人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提升教与学的效率。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在如今的教育形势下,对历史教学进行改革是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历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情怀。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很多,如果教师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扮演更多角色。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教师可以开展兴趣式教学。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案,在课堂上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各抒己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图书馆查阅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过程、结果以及意义。通过整体把握,才能真正理解历史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以便更好地吸取经验教训。教师也可以结合相关教学视频,带领学生观看秦朝发展壮大以及最终走向灭亡的整个过程,这样,可以使抽象的知识视觉化。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能激发兴趣,从而主动探索历史的奥秘。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的形成对学生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思维发展能力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会进一步提升,从而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1中的《鸦片战争》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事件,或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列强侵华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的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以及意义。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一方的观点是鸦片战争对我国的消极影响,一方的观点是鸦片战争带来的积极意义。通过辩论,学生可以创新思维模式。凡事都有两面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三、注重学生历史人文情怀的培养,提升品德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学生可以向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感受他们的光辉形象。历史人物之所以能被人们记住,是因为他们有高尚的爱国情怀及舍己为人的精神。学生通过向伟人学习,能丰富自己的品德素养,培养历史人文情怀。例如,在教学《辉煌灿烂的文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國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感受作者的伟大情怀,不管是爱国诗人屈原所写的《离骚》,还是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在品读文学作品时,学生可以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学习历史人物的品德情怀也是学习历史的一部分,我们只有将历史文化回归到实际才能体现它的魅力。

创新是社会与个人发展进步的灵魂,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创新历史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率,还能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历史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学生只有热爱历史,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作者:梁建山

上一篇:中西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冀教数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