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意识教育论文

2022-04-20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同时,全球性问题却层出不穷:环境污染、种族冲突、宗教矛盾、领土纠纷、意识形态的对立等。出现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当事双方固守着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真理观,也就是说缺乏全球意识。因此,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合格世界公民,历史教育是责无旁贷的。下面就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世界意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谈几点看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历史教学意识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教学意识教育论文 篇1:

初中历史教学中开放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摘要:当今世界日趋走向整体,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都处在这一整体中,在国际化、全球化的新时代,想培养学生真正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开放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开放意识;主要内容

当今世界日趋走向整体,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都处在这一整体中,在国际化、全球化的新时代,想培养学生真正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以中学历史教学为载体,培养初中生开放意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认识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是马克思关于世界史的重要观点。当今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交往日益频繁,联系不断加强,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这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这种作为发展结果的整体世界的形成,是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的。在“新航路开辟”以前人类彼此分散,相互隔绝,纵有联系也是局部小范围内的,无全球联系可言;16-18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原有的隔绝状态,人类彼此之间开始接触,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整体世界开始形成;19世纪前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西方殖民国家进一步将势力延伸至美洲、中东地区、非洲以及东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至19世纪末,伴随着第二资工业革命,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这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20世纪初的两次世界大战,再一次改变国际格局,二战以后形成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世界经济出現全球化,政治走向多极化,如今人类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全世界人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2.对各国不同历史时期对外开放的认识

历史上凡是具有开放意识的朝代或民族往往进步发展更快,如中国的唐朝时期,有开明的民族政策,改变过去“贵中华轻夷狄”的观念,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开放的人才策略,将当时东亚、中亚地区的人才广纳旗下;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当时唐朝经济的发展,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以及唐统治者本身具备的虚怀若谷的气度,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到了发展的顶峰,另外如再汉、宋、元,西方如萄萄牙、西班牙新航路开辟时期,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等,开放的政策带来的是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反之闭关锁国或不愿与外界交流的朝代、民族往往会发展相对缓慢、滞后,或被抛弃,如中国近代时期,由于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最终导导致落后,一百多年的屈辱史。

3.善于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意识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比如在科技方面,我国科技研发能力差,缺少核心技术,科技贡献率低,科技综合竞争能力差,自主知识产权缺乏,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要加强自主创新,善于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树立一种善于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意识也体现了开放意识。历史上日本是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典范。在古代时期,日本将中国视为学习对象,从器物文化到制度文化等,对中国文化实行全方位开放学习,至今仍然随处可见中国文化的略影,这种“对中国的学习使得日本形成了自已的文化之初,奠定了其文化的对外开放特征。”到了近代,中国落后了,西方崛起了,日本又选择去学习西方文化,“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摆脱落后局面,成为亚洲唯一一个资本主义强国。反观中国近代,曾有英使马戛尔尼访华,希望能够促成中英贸易,却由于皇帝的盲目自大,将当时世界先进的工业文明拒之门外。历史证明,只有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才不会被时代潮流所抛弃。

4.尊重不同国家民族文明的意识

尊重不同国家、民族文明意识首先应该认识到,尊重文明多样性,每个国家、民族和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历史上,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中华文明等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为人类历史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其次也应该认识到,文明存在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那种抬高自已民族,贬低其他民族的意识,是当今世界不安定的根源之一,也必定会给本民族的发展带来困局。二战时期,法西斯势力之所以会给世界带来如此大的灾难,很大一个因素就是这种民族等级观造成。

5.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即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首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十八大这一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整个世界已经形成为一个“地球村”,每个人都是这个“地球村”里的居民。然而人类的“地球村”并非处处美好,伴随着全球化而来的,还有许多的世界性问题,诸如、贫困、网络犯罪、人口问题、环境污染、跨国犯罪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某一国或某一地区的能力已经无法解决,他需要全人类共同关注。如果这些世界性的问题没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将来也必将会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安全等带来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6.结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的进步举世瞩目,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重要的责任。作为当代中学生,如果仍然只把未来发展的眼光仅投向本民族、放在眼前,那无疑是狭隘的。只有树立着眼全球、着眼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以人类共同发展为已任,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才能真正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常玉芳.论中学历史教学的历史观[J].新教育论坛.2014.(06).

[2]梁家营.历史教学中学生新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学研究.2013.(08).

[3]张晓伟.论历史教学中的开放意识教育[J].中小学素质教育.2015.(06).

作者简介:曾跃慧(1983.11-),女,浙江温州人,教育硕士,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作者:曾跃慧

历史教学意识教育论文 篇2:

历史教学中世界意识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同时,全球性问题却层出不穷:环境污染、种族冲突、宗教矛盾、领土纠纷、意识形态的对立等。出现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当事双方固守着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真理观,也就是说缺乏全球意识。因此,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合格世界公民,历史教育是责无旁贷的。下面就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世界意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世界意识的理论依据

1. 哲学依据。正是世界的多样性,才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毫无疑问,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应有之义,尤其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2. 教育学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就是培养学生用全球观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热爱人类的高操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1983年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历史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指的是“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的优秀的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 心理学依据。高中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还未发育成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我们应该在青少年相对荒芜的心田播下全球意识的种子,培养开放的眼光和探求世界的渴望。同时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商和心理的发育以及知识面的拓展,也为接受世界意识准备了条件。

4. 历史学依据。历史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全球史观又是其重中之重。所谓全球史观,指的是建立在人们意识对全球化现实反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超地区、超民族的史学观念,是一种从全球视野和宏观史学的角度去考察历史的方法。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动态过程,她包括长时间发展的趋势性和整体性。趋势性就是说全球史观反映了人类文明由分散走向一体化的趋势,世界逐步形成一个整体。而整体性则说明全球史观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为对象,超越某一国家、民族的界限,开辟了考察历史的新视角。

二、培养世界意识的重大现实意义

1. 有利于历史教育的根本价值的实现。历史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塑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精神和信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這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里面有我们的灵魂、精神和信仰。南京大屠杀的悲哀与列宁格勒保卫战的悲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古代传统的历史教育从来就不涉及世界意识的培养。今天,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民族的灵魂、精神和信仰,加强全球意识的教育迫在眉睫。

2. 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开放意识和爱国主义是世界意识的重要内容。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改革开放,根本动力是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学生世界意识的培养,让他们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从中国的角度看世界。闭关锁国的明清是怎样一步步落后于世界潮流?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是怎样一步步登上世界第二经济体的宝座?其答案不言而喻。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永恒的精神动力。今天的中国需要的是世界意识下的爱国主义,而不是狭隘的爱国主义。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把我们的青少年培养成具有世界意识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有利于中学生自身成长。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益进步,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地球变小了,交往频繁了。面对全球化的趋势,中学生一定要树立世界意识,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学习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使自己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有用之才。

作者:孙辉

历史教学意识教育论文 篇3:

初探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际意识教育

【摘要】教育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过程当中越来越重视国际意识的教育,国际意识主要讲的是从世界角度范围去分析历史发展的现状以及回首重大历史事件。伴随着我国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强盛,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所以说国际意识在目前的教學过程当中也需要被重视。对于现在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都应该有所关注,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的渗透国际意识的思想,可以帮助同学们充分认知现在历史发展的现状,提高同学们的历史事件分析能力,帮助同学们准确回顾历史事件。

【关键词】初中历史; 国际意识; 课堂渗透

【正文】国际意识在以前的初中教学大纲当中,没有像现在这样被重视,主要是由于以前我国的国力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盛,国际地位也没有提高,所以说对于国际意识的培养较少,但是目前受我国国情以及教育发展现状的影响。在初中教学过程当中,要将国际意识重视起来,从初中培养同学们的国际意识,提高同学们认知历史现状的能力。

一、国际意识教学面临的问题

首先,同学们在初中学习过程中首次接触国际意识,对于国际意识包含的意义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都是不清楚的。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急需要探索。同学们的熟悉度达不到,就会导致领悟能力下降,这也是同学们在培养国际意识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的影响,在课堂当中渗透的国际是内容较少,在传统的教育背景限制下,老师的讲课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缺乏创新性,主要是将课本内容进行教案总结,帮同学们分析学习思路,在课堂上板书相关的学习内容,提高同学们的学习适应性,然而,在初中教学过程当中,缺乏了国际意识的渗透,不利于同学们进行高质量的学习。然而,在目前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更新个人的教学方案将国际意识充分的渗透到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创新个人的教学方案,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扩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进行相关历史事件的探索,提高个人国际意识。

二、国际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渗透

2.1 自主学习培养同学们的国际意识

在目前的教学背景下,老师要从多角度出发,培养同学们的国际意识,在现代化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要坚持以同学们为主体的课堂地位,让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从理性的角度来讲,让同学们充分思考相关历史问题,提高个人的思考能力,帮助同学们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在坚持以同学们为主体的课堂上,老师要坚持辅助教学,及时寻找到同学们的理解误区,进行高质量的课堂讲解,帮助同学们分析相关历史事件,从中培养同学们的国际意识,提高同学们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学习内容,让同学们先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适应性。老师可以让同学们拿出笔记本,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记录,先梳理出一套学习框架,进行高效率的历史学习,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提高同学们的国际意识,通过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同学们梳理思路,提高理解能力。

2.2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历史事件分享

老师可以在本学期的开始的时候,让每位同学轮流到讲台上进行历史事件的演讲。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每位同学都能对某一个历史事件有一个深度的认知,同时采用这种上台演讲的方式,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台下的同学们可以对于他所演讲的内容进行提问,让每位同学充分的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提高同学们的国际意识。

2.3教师在课堂采用引导法

老师在初中课堂上讲解相关历史事件的时候,要采用引导法,让同学们循序渐进的理解出相关历史事件蕴含的国际意识。老师不能进行死板的课堂讲解,要通过带领同学们不断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以及出现的背景,帮助同学们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通过不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同学们的学习意识以及学习能力,让同学们有清晰的学习思路。

三、国际意识课堂渗透的必要性

3.1提高同学们的理解力

教师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课堂上充分的渗透国际意识,可以帮助同学们在不同的历史学习当中积累一些学习经验,提高同学们的理解力,丰富同学们的认知能力。同时,国际历史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渗透,也可以帮助同学们审视度势,了解现在历史发展的趋势,充分跟上时代进步的脚步。对于国内和国际发生的事件都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减少同学们以前学习的误区。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相关的内容时,老师在以前的历史教学课堂上为同学们渗透充足的国际意识,可以提高同学们对于本章内容的学习认知。有了充足的知识底蕴才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要不断地为同学们渗透相关的国际意识,不论是在以后的学习还是面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都有充足的认知能力。

3.2培养综合素质

充分的贯彻国际意识,可以帮助同学们培养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全面发展的过程,其中也蕴含着国际方面的知识,学生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可以丰富自己的认知,提高自身素养。

【结束语】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案,为同学们渗透国际意识,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自主性,帮助同学们提高历史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淑贤,郭培培. 中学历史教学中“国际意识”教育研究综述[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9(07):144-147.

[2]汪炜杰.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际意识教育[J]. 池州学院学报,2008(04):150-151+154.

重庆市两江中学校 周军

作者:周军

上一篇:数学教学质量教育论文下一篇:学困生初中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