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与灵活,把握新课改脉搏

2022-09-11

人要生存和发展, 首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素质, 例如身体素质, 又如文化素质。素质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 但先天因素只是给人一个发展的可能性, 最主要还是靠后天的努力。没有后天的主观努力和实践, 任何先天的优势也会丧失, 对良好素质的形成起不到任何作用。良好素质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学校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其中, 体育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贡献。

正是由于体育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 经过8年的调查研究, 征集修改、反复讨论、专门修订, 最终于提出了 (2011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版) 新课标与旧课标相比, 有了许多变化, 首先, 《新课程标准》在序言部分就强调了“体力活动”这一概念。什么是体力活动?骑自行车, 踢足球, 游泳, 上下楼梯, 练习舞蹈, 参加军训, 搬运东西, 快速行走…凡此种种, 都是由人体骨骼肌收缩产生的身体活动。我们将这些有意识、有目的的身体活动统称为体力活动。体力活动概念的强调, 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体育锻炼是发展体能、增强体质的主要途径, 但不是唯一的途径。日常生活的每一次有意识的骨骼肌收缩 (体力活动) 都与发展体能、增强体质息息相关。

同时, 《新课程标准》也针对现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也提出了相应的说明与变化。例如: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 应试课现象严重, 教师为了最后的体育考试成绩和达标率, 通过简单而粗暴的锻炼手段和方法, 压迫式的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 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暂时提高, 可是学生变得不喜欢体育课, 不喜欢体育运动了, 因为在他们的心中, 体育不是胜利的汗水, 而是痛苦的回忆。

针对这一情况, 《新课程标准》就专门增加一段说明, 提出“体育教师应正确处理体育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中考’等测试之间的关系, 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 影响体育教学质量。”例如:就体育加试项目的800, 1000米, 跳跃类, 投掷类, 球类等项目而言, 如果单纯的重复练习考试那几项内容, 很快学生就会感到厌烦, 产生对抗情绪, 并易导致疲劳,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教学内容的安排一定要别具一格, 有新鲜感, 能让学生愿意去练习。如800和1000米的长跑, 不一定通过枯燥的反复跑来提高耐力, 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的趣味跳绳, 韵律健身操等来提高耐力。也可以设计让距跑、追逐跑、合作跑、校园定向跑等练习来提高学生跑步的兴趣。另外, 练习时还可以经常改变路线, 让学生在事先绘制好的不同图形上跑。如螺旋型、正方形、三角形等, 并在这几种图形上不断转换, 在跑的过程中改变节奏、方向、姿势 (前踢腿跑、后踢腿跑) 等。这样, 就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练习中取得好的效果。

同时, 还有一个情况, 很多学生上了几年体育课之后都没有一个擅长的运动项目, 平时休息闲暇时只会上网打游戏, 不是不想锻炼, 只是想去锻炼却没有相应的运动技能。笔者在四、五年级做过调查问卷, 写完作业只需40分钟左右, 这不能不说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悲哀。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的。一方面, 在义务教育阶段, 学校体育要教田径类, 球类, 体操类, 武术类, 其他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等, 每一运动项目中又有许多的基本技术或战术, 而学生的体育课时总数就那么多, 例如初中三年一共只有两百多个课时。就这么多的课时, 如果什么项目都教, 某一项目中的运动技术都教, 那教师只能“蜻蜓点水”式的教学, 学生什么也不可能学会。

《新课程标准》针对这一情况, 做出了相应的变化, 体现出新课标规定性与灵活性。例如, 《新课程标准》的规定性体现在:要求学生在水平四阶段要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多项运动技能。这是硬性的。而灵活性则体现在:具体要教什么球类内容、技术和战术, 完全由学校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 兴趣爱好, 个性特点, 整体教学内容安排来自行确定, 比如同样是教篮球, 学生这方面基础较好的学校就可以教跳投;学生基础较差的学校, 就可能要从原地单手投篮教起。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会, 学好一些运动项目, 学生课后才会自觉而感兴趣的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锻炼, 从而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与课程理念。

另一方面, 要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规定性与灵活性, 真正的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一些运动项目与技能, 我们体育教师就必须从优化自身知识结构, 提升自身能力水平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再什么运动项目都只是“略懂略懂”, 而是要深钻研, 狠发展, 把略懂变为精通, 将自身所学变为个人绝对优势, 把自己打造成学校的品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自身优势, 深挖运动价值, 同时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入手, 选择他们喜欢、想学、乐学的内容, 灵活的组织实施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习评价。只有这样, 才能在《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思想与理念指导下, 灵活的运用一切可运用因素, 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上一篇:阿拉伯词汇中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下一篇:硝酸甘油多巴胺静滴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5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