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脉搏作文

2022-06-23

第一篇:把握时代脉搏作文

把握时代脉搏 争做时代先锋

把握时代脉搏 争做时代先锋—学习赵洪祝书记《致全省团员青年的信》

在建国85周年﹑五四运动88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向全省团员青年致信表示祝贺。赵洪祝同志的贺信,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为了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青年争做“四个新一代”的号召,学习贯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致全省团员青年的信》,公共学院分团委决定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并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青春奉献十一五”主题教育和“和谐校园”创建工作,于5月16日首先在团员干部中间开展一场以“作风建设团干先行”为载体的学习会议,会议由分团委书记﹑政治辅导员郑琳老师主持,到会的有分团委各个部门的12名正副部长。

会上,分团委书记郑琳老师首先宣读了赵洪祝书记的贺信,接着对分团委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提出希望和要求。

公共管理学院自2006年9月成立以来,结合学院和专业特色,在教学和体制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新建了分团委,实现了

第二篇:立足学校特色,把握时代脉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立足学校特色,把握时代脉搏

作者:任凤竹 王孟禄 尹国盛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8期

摘 要:论述了高校办学的四大要素:学校特色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学校办学思想的本位性和前瞻性、学校教学改革的制度性和开创性、学校办学条件的实用性和服务性。论述了如何在学校特色的基础上把握时代脉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各个方面的人才,把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民族化有机结合起来并融于高校办学特色之中。

关键词:学校特色 制度性 开创性 时代脉搏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187-01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教育大众化理念的普遍被接受,我国正式启动了以“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而高校合并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这些年来的实践可以看出,高校合并在促进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是,事实上,在巨型大学蜂拥而起的同时,高校合并后学科建设目的不明确和学校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上的内在不协调等弊端也日益显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如何在高校合并后趋利避害,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强化高校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使高校能立足本校特色,把握时代的脉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成为今后高校发展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学校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性。

1 学校特色的稳定性和发展性

何谓“特色”、“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特色是个性的体现,要有特色,必先培育和发展高等学校的个性,即在教育体制、办学水平、教学方式、校园环境、教育成果和教师、学生等方面必须具有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地方。我认为高校的办学特色应包括以下两个重要特征:(1)稳定性:高校的办学特色首先要体现在具有鲜明的个性上,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2)发展性:办学特色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总结,同时也要着眼于未来学校的发展前景和规划。

2 学校办学思想的本位性和前瞻性

所谓办学思想,就是一个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是学校各种工作的理论来源。学校的办学思想,来自于学校的传统,更来自于吸收了学校传统而又站在时代潮头的校长和老师们。他们对学校办学思想的形成、定位以及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校长是学校办学思想的灵魂和监督者。另一方面,教师是学校办学思

想的源泉和实施者。在办学中的地位,培养大量的个性突出的教师理当是高校办学思想落实的重要基石。

那么,学校的办学思想如何定位呢?我认为学校的办学思想应该具有如下两方面的特点:第一,本位性。学校办学思想的本位性,是说学校的办学思想要建立在本校特色的基础上,一切以此为起点,所制定的各项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才能有的放矢,贯彻起来才能为学校的各个部门欣然接受,执行起来才能行之有效。第二,前瞻性。学校办学思想的前瞻性,是说学校的办学思想要有预见性。基于学校办学思想的前瞻性,学校在建设、管理等方面都要高瞻远瞩,留有余地。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学校的领导要对社会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正确地认识,有一个科学的研究,以此作为指导学校工作的指针,而不是天马行空,信手拈来;其次,要将学校里的各类优秀及专门人才集合起来,设立专家委员会,对关系学校生存和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论证、决策,确保学校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前进。

3 学校教学改革的制度性和效率性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基本上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办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按不同的“铁饭碗”,“人人专业对口,个个走向分明”,按需求进行批量型人才培养;经济发展对人才适应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第二,科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大大加快,科技产品成长、更新换代及知识老化周期都大大缩短,人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这使得现行的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再次受到冲击。第三,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社会不仅需要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需要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具有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基于以上诸方面对教育的深远影响,我们不难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给出一个基本定位,那就是教育必须由过分强调培养专门人才,转向重视素质教育,强调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面前,学校的教学改革应该强调:(1)调整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3)推行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于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平台。4 学校办学条件的实用性和服务性

一般来说,学校的办学条件主要包括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基建面积和占地面积三个方面。这几个方面都同经费投入密切相关。(1)仪器设备:教学仪器设备是反映一所高校办学条件的重要方面。教学仪器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必然影响教学质量。(2)图书:一所高校的图书数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3)基建和占地面积:改善办学条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坚持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家难于拿出足够的钱来满足高等教育的需要,高等学校要通过优化结构,充实条件,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要坚持以条件定规模的原则,凡办学条件不达标的高校,不再增加招生规模。第二,拓宽经费渠道,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单靠财政投资显然是力所不能及的,这就需要不断拓宽经费渠道。要减少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的现象,通过联合办学等形式,提高仪器和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克服独有独享浪费教育资源的现象。

我认为学校的办学条件,除了这些硬环境之外,还应该包括学校的内部管理、教学服务等方面,我们称这些环境为软环境。具体来说,就拿该校的教室管理来说吧,该校将其交给家政服务公司来管理,用很少的资金,实现了该楼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我觉得这种软环境应该是一个学校成功的关键的因素之一。

5 结语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一,高等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并不完全出于学校的意愿,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取决于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职业专业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同时,各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是否能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本校特色,不断的进行改革,调整管理结构,理顺教学思路,把握时代脉搏,决定了学校能否在新时代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高校中的佼佼者。

第三篇:把握时代脉搏、搞好考点讲析

(临夏中学甘肃临夏罗彦和731100) 关键词: 时政考点

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是近年来政治高考的一个显著特点,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对课本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对时事热点、重大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鉴于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就不仅要搞好“时事热点专题”部分的教学,而且在对教材基础知识进行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就必须关注时政,把考点讲析与时政教学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将考点讲析与时政教学相结合,就是要改变以往首轮复习中只注重对考点理论进行梳理的方法,把课本理论的讲解同相应的时事材料分析结合起来,使第一轮复习内容更加深化。第一,要认真清理高考考点中所含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凡《考纲》中的知识点都要逐一进行清理,掌握双基,把握主干,并弄清其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第二,认真挑选时政材料,找准时事材料与考点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对相关时事材料进行分析说明,以时事材料作为切入点辅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复习,通过时政材料来印证和理解课本理论知识,运用基本理论来认识和分析时事材料,使基础知识复习与时事学习相得益彰。其三,精心设计训练题。训练题以时事材料为载体,从多题型、多角度命题,力求达到既能再现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表达能力的效果,帮助学生掌握材料题的解析方法和答题技

巧,使之能举一反三,提高应试能力。

把考点讲析与时事教育结合起来,第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前对高考知识点进行讲析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只是把教材知识向学生作一次重复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对复习课失去兴趣。一旦把考点讲析与时事教学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常学常新的效果,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复习中去。第二,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动态结合。课本理论在某种意义上是静止的,而实际则是运动的,二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只有实现二者的动态结合,运用时事材料来印证和理解基本理论,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观点去观察和分析时事热点、重点问题,能帮助学生能动地把握教材理论知识的重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就让学生接触具体材料,更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两张皮”现象。第三,有利于及时对教材基础知识作出补充和完善。随着实践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实际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因此在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必须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新认识、新观点、新政策补充进教材。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难免出现疏漏甚至是认识上的偏差。第四,有利于克服时事复习中考前突击的弊端,提高学生关注时事热点的自觉性。不少学生认为时事政治只需考前突击一下就行了,殊不知现在高考试卷中即使是基础知识的考查也离不开时事背景资料,时事政治内容广泛、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用集中突击的方法是无法准确把握时事材料的主题。把考点讲析与时事教学结合起来,则能引导学生时时关注时事新闻,通过教师的教学

和学生的主动思考,从而在更广的范围内占有时事材料,并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水平。

当然,把考点讲析与时事教学相结合,也不能把基础知识复习课变以单纯的时事课,基础知识是“源”,一定要认真细致地进行清理和落实;考点讲析中的时事教学不能代替“热点专题讲座”,我们虽然在首轮复习时,对时事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讲解,但难以作精作细,所以对于非常重大的时事热点,在考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系统复习。诸如新农村、和谐发展和就业等重大热点问题,即使在考点讲析中已有介绍,仍有必要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综合,以帮助学生开阔思路,加强整体把握,做到融会贯通。

总之,把考点讲析与时事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使知识与能力相统一,定能使我们的复习更具吸引力,更富有成效。

第四篇:新时期学生如何牢记历史使命把握时代脉搏

新时期学生如何牢记历史使命把握时代脉搏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中国人已经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在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化革命浪潮中,我们同样吃了大亏,比如在不少行业只能做些信息业下游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平台,没有自己的品牌,被外国人占尽了便宜。1998年,在我国人民与特大洪水作斗争的时候,日本人虽然也派出医疗队,带着药品到洪涝重灾区进行“红十字”服务。事后得知,在抽血的过程中,日本人竟带走了极关键的一部分血样,回国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

中国在经历了14年的艰难谈判后,终于在2001年成功地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WTO,是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强国地位作为支撑条件。一个国家对高科技的拥有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和在WTO的游戏规则中的强势和弱势。西方发达国家特别

是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和WTO中无疑处于强势。它们除了资本的优势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掌握了世界的大部分高科技资源,其中包括人才资源。有了人才,就有了高科技;有了高科技,就能赢得在全球化中的有利地位。人才不是凭空得来,人才的获得主要是靠教育培养。现在,“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责任。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 新时期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的内涵:

从抽象的角度来讲,每个时代的历史使命感教育的内容都应随着时代的变化,国情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当前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的内容应根据时代、国情情况,再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内容而定。根据当前的时代特点,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历史使命感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国情教育,主动学习,冷静分析,积极面对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十七大报告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时代教育,接受挑战,抓住机遇,积极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21世纪是全球化、信息化、学习化时代,同时21世纪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和世界转向。[3]21世纪的大学生要顺应时代潮流,顺应时代要求,努力培养自己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学习型高等教育人才。同时,大学是文明的核心,是社会先进文化的代表。通过创建“绿色大学”活动,培养具有较高生态文明素养的高级人才,是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这既是大学推进生态文明的责任,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荣誉和社会形象,是新时期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第三、民族精神教育,凝聚精神,传承文化,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特质的凝聚和集中表现,是一个民族经过漫长历史的积淀和升华,渗透到民族的整个机体里,贯穿在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孕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教育主要应结合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从以下四方面:一是国家

主体意识的教育。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国家公民自觉地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祖国命运紧密结合;二是民族自强意识教育。即独立自主,奋发图强,敢于迎接在国家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始终以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是民族团结精神的教育。即倡导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四是民族自尊自信意识教育。即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保持自信、开放的精神风貌。

第四、社会共同理想教育,明确目标,确立规划,切实落实到个人的行动中。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国家发展的共同理想与当代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当代大学生步入社会时正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则是当代大学生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准备阶段,当代大学生如何明确发展目标,并制定个人发展的成才规划,将个人的发展实践与国家和民族的共同理想相结合,这是衡量当代大学生是否获得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

第五篇:纪念建党95周年演讲稿:把握时代脉搏做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

纪念建党95周年演讲稿:把握时代脉搏做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

纪念建党95周年演讲稿:把握时代脉搏做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艘来自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承载中华儿女的希望,踏破黎明的晨曦,缓缓向我们驶来。95年的风雨征程,95年的披波斩浪,她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一曲抵御外侮,民族自强的壮丽篇章!她就是中国共产党!

有这样一批满怀爱国热忱的先进青年,始终依靠党的正确引导,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和中国共产党一起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革命洪炉的锤炼,一起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辉煌!

如今,这艘航船已经驶过了烽火硝烟的革命洪流,正在改革和发展的浪潮中奋勇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为新时期团的干部,我们将秉承先辈何种精神,才能再次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让我们回到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1919年,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期,一个个青春的面孔,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面对军阀的杀戮,喊出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救国主张,正是这无数的社会脊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五四,是现代中国的青春记忆,对于今天中国而言,五四并未远去。当我们创造世界第2GDP的时候,还有2000万群众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还有近300万儿童正张大着他们渴望读书的眼睛,还有亿万农民还未完全享受到社会保障。国富民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依然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所在;五四运动所提倡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依然是我们的理想和信念所在。

现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我们的青年,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思潮有点儿无所适从。这不由使我想起了五四前夕的北京大学,新旧思想激烈交锋,我们的青年也曾迷茫彷徨。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陈独秀、李大钊先生,追求真理,不断探索,从俄国十月革命引来了马克思主义的薪火。面对保守势力的诘难,他们坚持真理,据理批驳,辜鸿铭先生拖着满清的遗辫,在人群中孑孓而行,才使得新文化运动以摧枯拉朽之势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经过95多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已经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团的干部是否应该继承先辈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传播真理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的青年点亮一盏思想的明灯?

青年是最富有活力、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代,多少年来,共青团在党的带领下,紧紧依靠团结广大青年,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我们的工作浮在面上多了,沉下去的少了;和青年精英联系多了,和普通青年群众接触少了;向上汇报多了,在基层落实少了。陈毅元帅普经说过,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温家宝总理也曾深情地说:“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我的理解,青年群众是团的力量之源,青年群众的认可是团组织最大的荣耀,团的干部难道不应该仆下身子,紧密联系群众,做青年之友,解青年之难吗?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又一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欣喜的看到,团省委机关双创活动,内强团干素质,“两联系两服务”,“三进三访三促活动”建立联系青年群众工作机制,团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五项重点”、“八大活动”竭诚为青年服务。“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让我们秉承先辈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坚持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紧紧团结依靠青年群众,增强工作执行力,做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

上一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下一篇:保育老师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