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改中的科学探究与实践

2022-12-25

面对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基本点, 都力求使受教育者从单纯的积累知识向探究知识转变, 从强调知识内容的积累向探究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变。为此, 我国在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注重科学探究, 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把“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领会“标准”中的这一基本理念, 把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落实在化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已成为每个中学化学教师新的课题。

1 认真学习“标准”, 领会“注重科学探究”的基本理念

“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 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 知识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让学生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 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 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2 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我们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探究思维的机会, 包括一些可由学生自学阅读的内容, 我们也可以进行探究思维教学设计。例如, 在学习拉瓦锡是如何研究空气的组成的时候, 我安排了两个思考讨论题:[1]拉瓦锡经过实验得出了几个结论?[2]他的那些实验事实是如何支持这几个结论的?第一个问题是十分容易得到正确答案的。但是在第二个问题上却历经波折, 大部分同学的最初视点都是:拉瓦锡首先发现汞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完全后, 剩余的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 也不能支持燃烧, 从而得出空气中含有氮气:然后拉瓦锡再把得到的红色粉末加热得到汞和氧气, 从而得出空气中含氧气。这种观点是否能成立呢?它很快被另一些同学否认, 因为这儿氧气是由红色粉末反应得到的, 而不是来自于空气, 这儿存在科学性上的漏洞。于是有的同学加以补充, 说还有一个实验事实是氧化汞分解得到的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开始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 但其实这仍然不够, 因为这儿不能排除两体积相等是一种偶然的结果。要完全支持那两个结论, 必定离不开第四个实验事实:除了体积相等, 拉瓦锡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5体积的气体中, 结果发现所得气体和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假如没有这一个实验, 拉瓦锡的两点结论都是站不住脚的。通过这个对阅读材料进行的简单的探究思维, 学生有两点印象是深刻的:一是对任何一个实验课题进行探究时, 都必须严格注意实验的科学严密性, 不存在随随便便成功:另一点就是平常看书时, 一些看似平常的知识结论、实验操作等背后, 其实蕴藏着深厚的科学道理, 值得去仔细探究。这个简单的问题探究, 无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思维品质。

3 把科学探究渗透到化学教学的各个过程

作为中学教育基础课程之一的化学课程, 因其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 研究目标是物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变化规律, 而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供很好的环境和素材。所以, 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 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把科学探究活动渗透到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系统, 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1 课内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

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和创立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 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 精心设计游戏、实验、情景, 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味、有意思, 现在流行的诸如“愉快教育法”、“幽默教学法”、“快乐学习”等则体现了教师不再以讲为主, 而是以导为主, 变“讲师”为“导师”, 学生不再以听、抄、记为主, 而是以练、思为主, 自己动手、动脑、动口, 自己阅读、思考、质疑, 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如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的那样:“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 有气味的东西用嗅觉, 有滋味的东西用味觉, 能感触到的东西用触觉", 使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 在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 让知识、方法、能力如泉水般流进学生的心田。例如, 在探究“教室内外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一样?”的实验时, 学生在选择收集室内外空气样品时, 各抒己见, 方法多样, 然后争先恐后地作实验, 当教室内的空气样品使二氧化碳迅速变浑浊, 而室外的空气样品没有使二氧化碳迅速变浑浊时, 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惊呼“开窗换气”!

3.2 课外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

课外探究活动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家庭小实验、实验课题研究、社会调查报告、科学小制作和小论文等。新教材有一个特点就是把保护环境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包含了如保护空气、爱护水资源、水的净化、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多个课题。出于这方面内容教材上涉及的还不是很全面, 而且文字内容十分易懂, 所以教师在处理这方面内容时可以完全放开, 大胆的进行探究式学习设计, 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我在处理保护空气这一课题内容的时候, 就是将它分成了若干个小课题:例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光化学烟雾、热岛效应, 厄尔尼诺现象、酸雨、沙尘暴现象、电磁污染等。由学生分小组上网去查找、去探究, 去自己学习与合作学习, 为了促进他们的探究活动达到一定的探究质量, 我对探究内容进行了设计, 要求各小组汇报的成果中, 必须包括造成的危害、形成的原因、涉及的反应原理、防治的方法、最新的科技成果几个方面的介绍。最后,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 并进行评比。通过这种探究式活动, 学生很好的达到了学习目的, 不仅了解了很多课外的知识, 而且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有些科学探究活动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进行。

实践使我认识到:在化学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各个学校条件不同, 目前在实施科学探究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足够配套活动器材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 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 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又要占去大量的对化学知识的教学时间。但实施科学探究教学却是一件必做的事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落实到教学中去, 为推动素质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 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 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化学研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本文主要介绍了对新课改基本理念的理解及本人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科学探究教学活动、以及通过教学实践后的一点感想。

关键词: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科学探究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 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2]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改革研究.

上一篇: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附105例报告)下一篇: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