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05-06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精选10篇)

篇1: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影响着农村人才的培养。然而农村当前的形势并不是很乐观,有必要加大和发展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改变观念是先导,扩大投入是前提,提高质量是目的,师资力量是核心,创造艺术环境是先决条件。

关键词:英语教学;高效;课堂;

一、引言

在新课改形势下,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音乐教育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然而目前农村小学在音乐教育方面还不完善,是否能达到以上的目标还是一个问题。本篇文章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施落后、教学手段不先进、教学内容落后以及教师专业技

能较低等问题,全面进行了分析,并摸索性的给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留的问题

(一)重视技艺轻视素养以及课程价值较迷茫的困惑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生情的熔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是高度重视音乐技能而忽略了对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这种现象和老师的课程价值较迷茫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虽然音乐技能非常重要,我们应该予以重视,但是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和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树立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二)重视智育轻视美育以及素质教育观念较薄弱的约束

音乐可以让人们在心灵上沟通和精神上放松,这在和谐发展学生的个’{生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国内的基础教育很长时间受到“唯智育独尊”的制约,美育被轻视,成为无关紧要的“配角”。这种现象在农村尤其是比较偏远且不发达的地区特别常见。现如今,在“生存意识”和“唯智育独尊”的影响下,大部分农村形成的比较盛行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是重视“应试’,和实用技能轻视社会人文艺术

学科,最终造成文化知识教学重于一切、并成为评估老师和学生的惟一途径,这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副作用,同时对学生音乐艺术素养和能力方面的培养也起到了制约作用。

(三)重视知识轻视实践与教学质量较低的成因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艺术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以知识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再加上缺少专业的教学设备等原因,重视知识轻视实践的问题仍然存在。在进行教学时,通常的形式仍然是传授音乐知识,播放音乐歌曲,教学生唱教科书上的歌曲等,而引导学生如何欣赏音乐、根据感受及时创作以及参加吟咏表演等具有实践‘}生质的教学方式比较少,从而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三、新课改形势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加大对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培训和建设的工作力度

第一,应该想尽办法让高素质的音乐方面的人才走进农村从事中小学的教育工作。目前,国内很多学校都设置了音乐专业,每年都会给社会提供很多的音乐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给他们创建能够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相信会有很多专业人士愿意到农村工作。第二,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音乐师资匿乏的问题,就应该让学校增加对音乐学生的招生数量以及扩大师资队伍,鼓励音乐专业毕业生投身到农村的教育工作中去。农村学校也可以亲自到各个院校聘请音乐专业人员到农村工作。

(二)在新课改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实施教学改革

为了让音乐教育能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起到更好的作用,实现学生们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目标,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对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实施改革。第一,要重视教学模式的多样‘}生。例如:在上课之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们的爱好特点随机的给他们播放歌曲,把上课时要讲的内容和这些歌曲巧妙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创造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第二,积极主动的对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根据当地或者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现状,合理、科学的运用当地的音乐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条件。例如:在教科书中可以把具有地方、民族特点的歌曲添加到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上。

(三)举办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了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环境有利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学校应该适时组织内容多彩形式各异的音乐艺术活动。例如开展大型文艺演唱活动了参加校外的文艺演出以及播放积极向上的音乐歌曲等。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激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增加投资,保证教学条件

拥有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是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前提。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一个显著问题是专业教学设备不先进、资源匿乏,例如音乐教室徒有其名,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甚至使教学不能顺利进行。所以,一定要增加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投资,尽最大努力改善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条件。例如在音乐教室内不应该只放钢琴、打击乐器以及多媒体教学工具等,还应该有关于音乐方面的书籍、录像等资料,进而更方便老师进行教学和研究,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校园艺术生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国内农村拥有很多所小学学校,如果要为每所学校都安排音乐专业老师,那是不切实际的,实际上,小学音乐老师并不一定非要来自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可以通过培训多能一专的师范生,来搞定音乐师资的难题,进而使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水平得以提升。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方法应该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的特点。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肯定会迎来新机会。

参考文献:

[1」郁文武了谢嘉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 莉莉.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其破解[J ].教育艺术,2008,(12).[3]彭琐.对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 ].教学与管理2008,(03).

篇2: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鹿邑县老君台中学

王 魁

新课改背景下

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

1、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2、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1)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曙光政策,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2)学校多措并举,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3)热爱教育事业,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关键词:义务教育 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学科不配套、学历层次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工作环境不好、待遇偏低、进取精神不强等。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学校要采取相应措施,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一)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相关政策,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1、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投入。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例如,新建教学楼,使中小学的班容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建学生公寓,满足寄宿制学生的住宿要求;建立实验室、校园网,让农村学生也能够享受城市学生的学习条件;建教师公寓,让农村教师也能享受到城市教师的住宿条件,让他们安家落叶。

2、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农村教师的收入比城市教师普遍要低。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出台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例如,到农村任教的教师增加两级工资;放宽农村学校的职称结构比例;实行城乡学校经费统一管理、统一使用,让农村学校教师同城里教师一样享受课时津贴等措施,这样能够增加农村教师的收入,缩小城乡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

3、构建城乡学校一体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在本地区构建城乡学校一体化,即以城区的一所优质学校为核心,与同一区域若干所相应的农村学校组成办学实体,实现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等一体化体系,形成城乡学校一体化。构建城乡学校一体化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统一领导和管理。统一领导和管理包括教师的统一安排、经费的统一使用、教育教学的统一要求等。

(2)消除“城区教师”与“农村教师”的身份。要做到这点,最重要的是“城乡学校一体化”内的教师待遇要统一。农村学校的教师与城区学校的教师工资、福利、奖金、住房公积金等要统一政策;城乡教师有平等的学习进修、评优、晋级的机会。此外,农村学校教师还可享受交通费、伙食费、上浮工资等农村任教补贴,以此鼓励教师到一体化内的农村学校任教。

(3)实行教师轮岗制度。为保证农村学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应实行教师在城区和农村任教轮岗。一般以三年为一轮,至于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几轮要视一体化学校内的实际需要和各教师的具体情

况而定。

4、实行临近退休的优秀教师赴农村支教政策。地方政府制定政策,将城市临近退休的优秀教师赴农村支教可以延长其工作年限,鼓励临近退休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二)学校多措并举,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靠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外,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1、制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校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工作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来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

(1)不同层次教师的提高。对新教师,采取新老结对的方式给与必要的专业指导。如果本校没有合适的指导教师,可以在本区域内选择指导教师,让年青教师尽快胜任本岗位的教学工作。中年教师年富力强,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帮助他们认真总结提高,学习教育理论,撰写教育论文,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带头人。老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观念滞后,因此,对于老年教师主要是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教育理论,参加教师业务培训等,让老教师既要发挥他们的业务专长,又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教学业务上再学习、再提高。对于学历不达标的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学校在经费上给与支持,使本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到100%。

(2)构建良好的教师集体。良好的教师集体有利于学校工作发挥整体效能,有利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群体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行为调节机制。学校要努力帮助教师树立群体的共同目标:一方面是将学校总体目标内化为教师个体目标;另一方面让教师个体已有的目标融入群体目标体系,这样全体教师就会在学校共同目标的旗帜下通过人际沟通形成一个整体。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例如热爱教育、热学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等良好行为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全体教师共同遵守的准则,影响、支配和调节教师的教育行为。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教师个体和全体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学校管理中,要扶持正确的理论,抵制和纠正错误导向,促使教师群体团结一致,奋发进取。此外,在学校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促使教师和睦相处、互相谅解和合作共事。

2、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农村学校分布较散,有的地处偏远闭塞村落,难免有“天高皇帝远”的松懈,加之文化娱乐生活落后,教师容易自由散漫,教师行为难免失范。学校要通过经常性的师风师德教育,定时组织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和教育法规的学习;定期进行师德考评,查摆自身存在的师德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有意识树立身边的典型,为大家提供学习的榜样;同时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要注意发现新的问题与苗头,对教职工的考核要实行师德“一票否决”;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达到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自觉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一心扑在教学上,无怨无悔。

3、解决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学校生活不方便,住房条件较差,子女入学困难等。要想让农村教师扎根农村任教,作为学校必须要解决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为教师做好服务,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和子女入学难等问题,这样才能让他们安心工作。

4、以科研为先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想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必须引导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要制定教科研制度,积极引导并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要求学校每个教师都要参与一个课题的研究,通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相互交流、写反思小结、撰写教育论文和研究报告等,提高农村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

(三)热爱教育事业,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1、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事业来做,甘于清贫,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更应该如此,才能够扎根于乡村教育。因此,作为一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就应该把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让这些农村学生享受同城里一样的教育,培养出令你佩服的学生,这是先生之最大的快乐!

2、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作为教师应该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有一种只是恐慌感和危机感,不学习就有落伍和淘汰的危险。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乡村中小学,信息闭塞,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专家学;学习

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教育家的实践性著作,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炼成课题进行研究,撰写教育论文和教育札记,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专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无名氏.《语文教学与环保意识培养》.教育网.2008

2、戴苏伟.《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存在问题》.教育网.2007

篇3: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国家教育部曾针对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专门提出了“应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努力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的要求, 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随着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着闻风而动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例如, 教学形式变化了而教学实质却没有变化, 强调竞技运动技术传授和知识的系统化, 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 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 对学生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重视不够, 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传统的篮球教学虽然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名, 但却把篮球知识技能理解为运动技术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 花相当多的时间传授篮球运动技术和技能。从本质上讲,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系统运行过程, 是师生共同参与, 通过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反馈控制与评价等环节组成的。把体育教学过程只单纯地看成是传授、学习健身知识技能的过程, 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兴趣不高;学习的东西用不上, 学生只学会了篮球运动的某些动作, 而没有学会场上如何打球;教学方法死板生硬;教学进度缓慢;学生无场上意识等。中小学篮球教学需要体验, 应让学生积极参与篮球运动, 亲自体验篮球技能、技术、技巧, 不断增强运动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篮球项目的有效教学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 首先, 对篮球教学目标的层面来讲, 它是可预测的, 也就是能实现预期目的的。其次, 从篮球教学的投入与产出的层面来讲, 它是有效率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 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 技术水平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第三, 从主体发展的层面来讲, 它是有效益的, 即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 也就是注重社会性, 体现个人的主体价值。篮球教学有没有效益, 主要看学生通过篮球教学后, 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学到或学得好不好。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 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一、目前中小学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观念没有转变

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全方位进行, 但不少教师在实践中却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即在课程形式的改革, 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 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究其原因就是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在教学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上, 上级教研部门给教师大多是口号式指示,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等。大部分体育教师不了解设计的意图, 缺乏教学改革的必备技能, 而且也没有多余时间去学习探究这些问题, 使体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2.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对学生采用机械被动的教育方式方法, 在体育课堂只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原理和篮球应用运动技术, 只偏重篮球这个技术怎么教, 那个动作怎么做, 忽略了对学生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 更忽视了对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健身习惯的培养, 使学生收获甚微。

3. 教学内容缺乏系统科学性

长期以来, 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影响, 教学内容除了体育知识技能以外, 还把竞技运动的一整套项目、规则和办法等来规范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这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竞技性运动项目, 从体育竞技的角度出发, 以实效性为原则, 选用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技术为模式, 虽然有助于学生已具有的运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但对体育教学来说, 显然脱离了其内涵, 只能是一种外部的行为要求, 未必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最佳活动内容, 竞技化的体育教学偏离正确的健身目的, 违背学生的自然生长、发育和发展规律, 不切实际地要求学生片面追求运动能力的超越, 崇尚于外在的强筋壮骨、体能达标, 使天性好动的学生望而生畏, 积极主动去锻炼的学生有减无增。

4. 教学方法僵化呆板

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 承认学生的个性, 强调学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学习。在传统体育教学手段上, 教师单纯以“灌输”为主, 简单“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手段,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能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 不能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 从而也就不可能为学生的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 满足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素质教育要求在体育教学设计上, 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不能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去安排教学。

5. 教学评价标准单一

传统体育教学评价的划一化, 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埋没了学生的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 以笼统的划一标准进行教学评价, 既缺乏激励性, 又有失公允性。忽视了学生的进步, 显然也就谈不上有任何激励性。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自我, 从中获得激励, 不断鼓舞自己向新的目标冲击。

二、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篮球教学的策略

1. 创建新的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改革要求:一是教师要变传统的知识“遗传型”教学为探索型教学和发展型教学, 改变传统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过分强调运动技术和知识的系统化;二是教学评价不能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 不能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评价, 要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 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三是改变“三基”教育的传统目标, 突破以传授竞技体育项目技术为主的教学体系, 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 多种体育形式并存的教学观念;四是要充分营造民主教学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 使学生在自练和自评的体育锻炼实践中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 设定全新的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要实现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意识、能力、习惯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的新的教学目标, 即让学生对体育有基本认识和积极态度, 懂得健身的意义, 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 能运用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进行锻炼, 同时要具有独立健身的能力和习惯。改变体育教师过去那种在教学中只把精力放在对某个动作的精雕细刻, 考核学生的体育能力也往往用技评或跑表、米尺去丈量, 这种做法脱离了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 背离了教育教学的规律, 得不偿失。

3. 甄选有效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 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 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从各个角度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甄选:一是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 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 逐步改变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 渗入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比赛的内容;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 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并简化规则。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 如健美、舞蹈、艺术体操等, 根据地域性的特点增加民族传统项目, 如武术、毽球等。地方性的运动项目是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素材, 这是体育教师准备教材的重点、难点。

4. 科学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 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运动乐趣, 成功的满足, 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改变过去以“教”、“灌”为主的方法, 注意引导和启发。体育教学要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 做到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同时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搞简单的“一刀切”和“强制命令”, 确保学生在已有的运动水平上有所提高。

5. 改革落后的考核方法

体育成绩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出发, 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 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评价,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 都能从评价中确立新的目标, 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乐趣。在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 改变过去那种缺少学生的自我评价、阶段评价;在评价目的上把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单一的、绝对性的、终结性的评价转变为发展性、相对性、过程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形式多样化, 评价方法人性化, 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洪涛.高中体育课改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 .

[2]陈伯龙.体育课堂教学中创新氛围的营造.体育学刊, 2003 (6) .

篇4: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基本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依然存在体育观念落后、财政困难、体育师资缺失等几个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方法与策略

农村学校体育是农村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搞好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尽快达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進行的大背景下,城市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非常普遍,而在基础条件不足的农村学校对“新课改”只能是望洋兴叹,这就使他们始终落后于发达地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因此,搞好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中学生的健康水平,就成为很受关注的问题。

一、“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体育的落后

传统思想观念和应试教育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影响可谓是根深蒂固。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漠不关心。在学校教学过程中,领导老师们对语、数、外等考试科目比较重视,而对体、音、美非考试科目则不够重视,甚至当作可有可无的“配菜”,完全忽视了体育教学在增进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

(二)财政困难,认识不足

由于教育权利的下放,农村学校的资金由乡镇自己筹措,而乡镇人口多,企业收入普遍不高,再加上地区区别,这些都是使农村学校不能跟城市学校条件相比的硬性因素。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农村学校维持自己的正常运转都很困难,而学校体育又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体育也就被放到了无足轻重的地位。

(三)体育师资不足,流失情况严重

教师是体育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数量充足且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是搞好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师资队伍数量与质量不平衡现象十分明显,又由于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尊重体育教师、看不起体育教育工作的偏见,再者学校因为体育与升学率不直接挂钩,体育教师的工作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专职体育教师教学条件差,社会地位低下,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工资、奖金待遇与其他科目教师相差大,这就致使一些高素质的体育专任教师不甘冷遇,纷纷跳槽改行,进而使在第一线的专职体育教师越来越少,体育被当作一门副科。

二、改革对策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传统思想观念和应试教育在农村比在城市要有更深远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首先,要转变体育课是“副科”的传统观念,提高对学校体育重要性的认识, 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其次,要充分发挥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让他们牢牢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端正思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对体育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全面落实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二)加强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改变我国农村体育师资数量少、质量不高的现状,必须切实搞好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采取措施扩大师资队伍的数量,因为只有充足的专职体育教师,才能使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根据农村学校的现状,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用支教的形式,让优秀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下乡进行教学实践。再则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应切实搞好农村体育教师业务培训工作,完善教师职前与职后的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保证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质量。再者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目前,我国农村体育教师不断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待遇较低和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师不能和其他教师一样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以及在职称评定、评优、平先等方面的公平待遇。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体育教师的流失。

(三)加强场地和器材建设

首先,应最大限度地增加体育教育资金投入,购买体育器材和兴建体育场地。在这里可以采取依靠上级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形式。其次,借助社会力量办教育是一条有效的经验,城市各界如体校、大专院校等每年都要淘汰一批器材,而这些器材对农村学校来说仍然有很重要的使用价值,这样正好能够达到资源的再分配和再利用的目的。第三,自力更生,自制部分器材。在目前体育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各农村中学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号召教师和学生自制部分器材,上级部门可定期组织对自制教材的展览和推荐,对自制器材、工作有特色的学校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以促进简易器材的开发,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三、结论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努力贯彻体育新课改的目标,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与练,培养他们自主、合作、创新的习惯,使体育课真正具有富有活力、快乐向上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郭庆霞,武延辉.“新课改”背景下职业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0(4):25(2).

[2] 范军平.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9(6).

篇5: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近些年,素质教育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同时国家也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资力度,促进了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教学管理能力的提高,提升了他们的业务水平。教学理念在改变,师资队伍也不断更新发展,管理模式也有所优化。主要分析新课改背景下的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

一、农村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仍受应试教育影响有待提升

新课改虽已实施,但是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对许多农村基层小学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在对小学学生培养方面,还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判标准。成绩的高低影响着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高分则得到肯定,低分则是被否定。“唯成绩论”的概念深植于教师思想中。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必然不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行。这种思想的存在,限制了教师在教学方面创新能力的发挥,也是对“以人为本”这个教学原则的违背。对于学校的日常管理来说,应试教育也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会过于注重分数从而只关注学习,对学校的各类活动不再感兴趣。他们会觉得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会耽误学习、会浪费学习时间,由此导致学校校园活动难以开展。

(二)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其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课堂的组织形式也并不复杂,对老师的要求并不高。因此,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文化程度偏低,教学能力不高,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时代步伐。他们不能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文化素养也就很难得以提高。还有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没有很强的危机意识。这些因素是新课改推广的阻碍,使得改革现状与要求的目标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要提高小学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改变教师教学观念以及提高职业道德;提升业务素质和水平;加强对现代教学设备使用操作的培训,提高其对现代教学工具的掌握能力。

(三)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教学课后反思缺乏有待完善

目前课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第一,教师调课成为常态,调课一般是因教师自身原因不得不进行调课时才发生的。然而,某些教师利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或者疏漏,多次越过教学管理人员而私自调课,缺乏及时沟通。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到教学的进度,还对教学秩序有所破坏。第二,某些教师只管上课并不在意课堂效果,不去维持课堂持续,对扰乱课堂的学生以及不认真听课的学生们直接忽视。他们认为,只要讲课不被打断就不用去理会这些,从而导致教学不到位,课堂管理无序,影响到课堂效果以及教学质量。第三,在具体工作细节上,学校并未对教师做出较为明确的要求,仅仅是宏观上对课堂进行管理。所以,教师不注重教学设计或设计粗糙;教师也无法搜集课堂上所产生的问题并对之进行有效集体研讨,无法对课堂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反思。

二、农村地区小学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措施

(一)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加强领导团队管理

学校的领导管理团队是整个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支撑,领导团队的管理水平决定着学校整体管理水平。首先,学校的管理领导们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定的上下班时间,每周举行例会,每两周举行一次生活学习交流会。每个领导要对自己所负责领域的工作认真且高度负责,坚决避免出现纰漏和过失。其次,学校管理人?T要有一定的亲和力,与一线教师要多多沟通,多多进入教师课堂听课,了解实际的教学状况,切实解决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并逐步提高。领导团队可以将听课以及评课的结果作为考核依据对任课老师的业务水平进行评估。最后,学校管理人员要善于鼓励每位辛苦工作的教师,多表达对他们的欣赏。每个年龄段的老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年轻老师充满朝气,有冲劲;中年教师比较沉稳,教学方式也以稳为主,他们肯吃苦肯钻研;老教师则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管理层要依据不同老师的自身特点,看到他们的优点,发掘他们的长处,从而将每个老师的业务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二)教师队伍教育观念更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小学基层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和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具有优良业务素质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的教师团队是尤为重要的。首先,学校管理着要组织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以及核心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对其有深刻的理解。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作为目标,严格要求自己,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建立健全的体系对素质教育下的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测评。其次,组织和鼓励教师多学习以拓宽教学思路,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最后,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教辅资料,使老师能够及时了解教学动向,也可以对课本进行补充。同时,教师个人修养要不断提高,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三)科学制定学校决策,提高学生管理水平

学校领导团队、以及教师队伍对做好小学学生管理工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领导者要会欣赏和鼓励每位学生,要用合适的方式去爱学生;要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平等待人;要扬长避短,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其才能的机会。其次,遵循《中小学生守则》,管理学生规范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会学生懂文明、懂感恩;要求学生多读书,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还要多读好书。学校的管理团队要制定一套有效的、科学的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管理制度,树立学校对外的良好形象,打造优质学校。

(四)创造优良教学环境,达到课改要求

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需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作保证。学校管理人员要努力创造一个舒适优良的教学环境给全校师生,这一方面可以通过筹措资金来实现。舒适愉悦的环境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放松下来,快乐的教和学。然后还要注重教学设备的配置,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以及网络的配备,有助于教学工作创新开展。此外,班级环境也尤为重要,团结和谐的班级大家庭对学生学习生活起积极作用,学生更易提升成绩并全面进步。所以,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全体教师要注意教室的布置,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要促进优良学风班风的形成,建设优质教学环境。

三、结语

篇6: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是指通过知识和能力内化的一种品格。教师的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的相对稳定,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这个“总和”也就是教师的底蕴所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自身底蕴和内涵的外在显现,内涵、外在的完美结合,才能体现一名优秀教师的真正风范。在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将教师的底蕴展现;面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现实,不盲目追求城市化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模式,上出农村音乐课的特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思想道德素质

在《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一书中,作者对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就全国总的情况来看,有36.9%认为当地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较好或很好,而认为较差或很差的有14.1%,认为一般的有47.7%,另外还有1.4%的人没有回答此问题。平均选择等级为2.70,在2和3之间,标准差为0.911。这些数据说明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当地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在“一般”和“较好”之间,接近于“一般”,其评价不是很高(见下表)。

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根本。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各学校的重视,但在部分农村中小学却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不得不令人担忧。音乐教育一直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成了“午餐后的甜点”,这种现象在农村音乐教育中更加明显。再加上音乐教师的收入低、在学校的“地位”低、教学设备差、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不重视等一系列客观原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极易出现偏差。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全体学生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铸造新的灵魂,使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的群体,因此,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由于其特殊的使命性,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有更加端正的思想道德素质,抵抗住各种思潮的冲击,注意个人的自我修养,注重自己言行的示范性,树立自己的人格权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因此,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根本,是教师教育好学生、服务好学生的重要保障。

二、文化专业素质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农村音乐教师对现代化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而影响到新课改在农村学校实验的顺利进行。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资源匮乏,教师多数为兼职,部分学校拥有“专职”教师,但大部分的文化素质也趋于偏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就新课改的要求而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在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大多由有这方面特长,或其他课时未满的教师兼代,由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上成了唱歌课,更荒唐的是,有些代课教师根本不具备任何专业素质,在课堂上只是给学生教唱一些流行歌曲,或是教唱一些当地流传广泛的民歌。至于音乐欣赏和简单的乐器演奏以及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那就更是无从谈起。这部分教师急需得到基本音乐理论与基本音乐技能的培训。

新课改教育理念特别强调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密切结合,所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文化积累,养成平时多看书的好习惯。新课程改革后,音乐教育理念和内容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因此,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再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各地的音乐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经常性的组织农村音乐教师学习相关音乐教育理论方面的内容,如:最新音乐理念的培训,国外先进音乐思想和理论的学习,并在理论中进行实践的指导。在笔者对农村音乐教师的有关调查中,没有一人能准确说出新课改具体实施的时间,关于新课改的内容也只有极少数教师略知

一二。因此,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文化专业素质是一项迫切的内容。各市、县教育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不但要培训教材教法、音乐基本理论、即兴伴奏、合唱指挥等专业知识,还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理论上完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理论层面,使他们能基本胜任音乐教学工作,提高农村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文化专业素质。

三、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甚至可以说学生将来的形象气质,是他们目前的任课教师形象气质的复制与拓展,这也为音乐教师提供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自然不会喜欢教学方式方法落后的教师。而敢于开拓创新、思维活跃、开朗活泼的音乐教师最能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及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把学生引领到更高更深的知识领域。

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本身就很薄弱,再加上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更是雪上加霜。教师教法陈旧,信息闭塞,教学内容单一,课程资源缺乏,少有课外音乐活动,甚至有些学校连教材都没有。面对上述困境,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要调整观念,端正备课态度,高质量的完成教学内容,一改现在许多农村学校音乐课名存实亡的现象。农村可以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丰富,音乐教师可以发散思维,创造性的进行音乐教学,如:

(一)自制简易乐器。根据农村特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自己动手。例如在进行节奏训练时,将瓶子中装上沙子,做成沙锤来完成各个节奏的练习。在练习音高时,可以将玻璃瓶或瓷碗里装上不通体积的水,通过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建立音的高低概念。这些教具方便、易找,教学方法既生动又有趣,突破农村音乐教育的局限性,使学生乐学、爱学,教学质量自然会有改变。

(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法辅助教学活动。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多学习这些先进教学法创造性教学的理念。例如在训练恒定节奏感时,加入踏步走的简易身体律动,边走边读节奏,这样的练习将音乐学习与游戏充分结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知识很快被掌握。

(三)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对于一些经济条件稍好的地方,音乐教师应利用一些多媒体工具,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中外名曲,并为学生介绍此曲的作者、创造背景等相关的音乐知识,摒弃以往只听流行歌曲的做法,用高雅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对于条件稍差一些的学校,教师可以聘请当地的民间老艺人走进课堂,让他们真实地为学生诠释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传承当地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地听记习惯、积累了听觉音响,又不失时机地弘扬了民族文化,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是不可多得的教学内容与形式。

四、不断反思和钻研的能力

教师教育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反思教学的能力,而反思教学也是提高教师专业修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各具不同特质的生命体,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与发展变化,决定他们在相通的活动过程中,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必将出现各不相同的行为表现方式。反思教学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有一个新的认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看待学生。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教育观念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那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学科多元化。作为现代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放下落后的知识,甩掉陈腐的教学方法,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以汲取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我,更新知识结构,具备新的人文内涵,努力是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五、小结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推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大的社会问题,这直接关系着全国80%下一代国家建设者的素质。全社会期望各教育领导部门及高校

音乐院系领导都能够更多的关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问题;也希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自身也能够端正教学态度,勤反思、苦钻研,克服一切困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饱满的教育热情,投入到农村音乐教育中去,提高农村孩子的整体素质,让农村孩子享受无穷的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篇7: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问题和对策

文/唐 丽

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对于英语教学观念的改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问题

英语是一门语言,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对于将来进入大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新课改实施以后,绝大多数的英语教师都能够对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活跃英语课堂氛围,让学生更有效率地进行学习。但是,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和互动的时候,还是过于注重所谓的知识点,在活跃课堂氛围的时候比较矛盾,担心有些考点自己没有讲到,从而破坏了课堂的氛围,降低了学生的兴趣。

2.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现在英语教学的时候,大多数的教师能够从学生自身的水平出发尽量地找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比较少,教师又忙于讲授知识点,课后的作业是为了巩固知识点,课堂的氛围达不到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被认为教学氛围一般,这样,教师引导就会很容易发展成以教师为中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无法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策略

1.更好地利用课堂,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好教学的目标,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开发教学的.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改进,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

2.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制

评价体制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于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表扬,在不让其产生自满心理的情况下,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的学习。对于那些效率比较低下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提高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率。

篇8: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家庭教育失衡,读书无用负面影响极大

其一: 在农村大部分学生父母读书少、素质低,又外出务工,收入也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更谈不上良好的素质教育,平时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应有的照应,产生逆反心理; 部分家庭或过度放任或过分关爱,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造成学生生活极限式养尊处优,生存竞争意念淡薄,事实上他们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或错误引导者. 其二,农村初中学生毕业后,每年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人数少,一方面受升学无望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社会不正确思想的干扰,读书无用,致使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 升不了学,就是升了学以后又不包分配,还不如早点回家干点什么或外出打工,早介入社会,提早挣钱,导致相当多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得过且过,这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影响到学生对所有学科学习的兴趣.

对策: 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和合作. 大力宣传“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家庭教育主题. 家长们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和方式,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接受新思想的洗礼,与时俱进,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特点,能够用科学恰当的方式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引导、指导,让农村家庭教育更上新水平. 首先让家长认识到平时在外打工时要能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多与孩子沟通,增进亲情交流,不能用金钱补偿感情,学生的生活费要按实际情况定期给足,经常给家长宣传一些父母给钱过多而让孩子学坏的案例. 让家长们以身作则,对孩子的身心、学习、思想等各方面情况都予以关注. 其次让家长转变“读书无用,考上学也不分配工作”这种错误观念,宣传一些考上大学后打工的孩子与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现在从事的工作环境与工资收入,让家长认识到增加文化教育氛围,才能有利于孩子思想、道德、学习、体育等的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更好地发展.

二、教师队伍两极化,教育观念滞后

随着前几年教育资源的不断整合,再加上家长进城打工的增多,城市学校不断扩大招生,师资缺乏,这样许多农村肯干教师也不断调入城市学校,使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存在着年轻与年老两极化,中龄肯干教师缺乏的现状. 老教师观念滞后有着“船到船埠车到站”的想法,仅仅保存一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理,而年轻教师虽有热情但经验不足,也无法很好地将一些新教法实施.

对策: 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农村教师的待遇,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方面对农村教师一些优惠政策; 学校要尽一切力量提高农村在校教师的生活条件,把人留住是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前提. 对教师队伍两极化的学校要开展一些新老教师“结对子”“捆绑制”等策略,让新教师吸取老教师的经验尽快成长起来,也使新教师的新思想、新朝气吹醒老教师已沉睡的思想.

三、教材和教学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衔接工作不可忽视

学生一上初中,首先在校时间延长了部分学生感到身体疲惫不堪,科目的增多、学习内容的加深使学生顿时感到学习任务加重. 小学的大部分时间几乎就是围着数学与语文转,相对小学而言数学的内容多了、深了,但时间却少了,平均每天就一课时的时间,学习内容由算术到有理数,“ - ”号不再是单一的减号成了负号,时常会写出 - 8 > - 5的判断.“1 - 2”从小学的不正确无法计算的算式到有理数结果可以为负数. 从数到初中的式使部分学生产生疑惑感觉小学老师教的都是不正确的.

对策: 教师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状态,通过利用学生对新知识新环境的好奇心理,在知识的学习上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确定好教材的起点和教学的切入点,切忌做成“夹生饭”. 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 由算术数到有理数,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这次的过渡,负数的引入是关键. 由数到式,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实现了由具体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意义十分重大. 小学教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 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要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 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四、学生差异大,分层教学是关键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考试考零分的学生也必须上初中,导致存在学生的基础差别很大. 优等生可以很快地从算术上升到有理数,从数过渡到式,但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连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都无法完成.

对策: 要想执行国家的教育教学法规,做到对每一名学生负责,决不放弃一个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就必须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分层教学,分别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丰收. 分层教学在课堂要有所体现,应照顾大部分学生去设计教案. 对基础差的学生个别辅导的安排则主要在课后,对他们的辅导要以本为本,只要他们能掌握基本知识,能运用简单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就是进步,就要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然后编一些相应的基础练习题,让其在不断训练中获取点滴长进,久而久之,何愁他们不进步,成绩不提高呢?

篇9: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角色转换;教學观念;对策

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对养成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具有很重要的奠基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班主任要充分意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能够主动地在新的教育环境中转变观念,将新课程改革思想与素质教育的观念融合到教学工作中。

一、小学班主任角色转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水平还相对较落后

新课程改革即是要求将传统的课程模式进行改革,这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特征的改革活动。不仅仅要求在课程模式上进行改革,在教师的教学思想上依旧要求做到改革。这就使小学班主任要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实现课程改革。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小学班主任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还不足,理论还不能够很好地指导小学班主任的行为转变。此外,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课程改革的理论发展有时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使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水平还相对落后。

2.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我国教育受传统教育影响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尝试与坚持。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就正处于这样一个过渡的时期,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小学班主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依旧还是会很重视学生的卷面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小学班主任的教育观念有待更新。此外,学校与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有待更新,学校不转变观念,就会以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班集体的优劣,甚至以此给班主任评等级、发奖金等等,家长也以此来对班主任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也阻碍了小学班主任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

二、解决小学班主任角色转换问题的对策分析

1.建立好完善的培训机制

小学班主任要迅速转变自身角色,这不仅是说说就能够实现的事情,更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最新的课程改革理论。因此,学校以及当地的教育部门应当对此加以重视,建立起培训机制,组织小学班主任集中进行学习培训。同时,还可以组织教师到其他学习或地区进行考察和学习,加强实践指导,不断提升小学班主任的教学理论学习水平,增加教学经验。

2.提升班主任转变角色的自觉性

要加快小学班主任在教学改革中的角色转换问题,教师本身的自觉性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因此,提升班主任转变角色的自觉性具有必要性。首先,班主任要主动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存在于教师脑海里的东西,这需要教师主动地进行更换。其次,班主任要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也很重要。班主任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班主任还要帮助家长转变传统的思维,很多家长面对班主任主要询问的还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班主任应该帮助家长认识到学生的其他方面的优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为小学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气息,也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很多挑战和问题,这需要小学班主任引起重视,及时适应角色转换,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王鸿燕.素质教育要求下的班主任角色转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6).

篇10: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聚集、职业由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生活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动态发展过程。“城镇化” 不仅对经济建设提出了挑战,也对其他方面发出了诉求。农村学前教育方面也是如此。依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 号)精神,政府要履行职责、抓住机遇,从幼儿园建设与管理、教师队伍培养与提高方面统筹规划,制定政策和指标,重点解决农村适龄儿童“无园可入”的问题,使农村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我国已基本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发展的新时期,正确理解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采取有效举措妥善处理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一)是农村幼儿园数量少,政府办园比例不足。

很多离镇中心稍远的村几乎都没有专门的幼儿园。大部分农村幼童,没有条件享受专门的幼儿园教育。从办园主体来看,办园机构比较复杂,有教育部门、村集体、个人民办等,而其中公办园的比例严重不足。可见政府办园的比例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农村民办幼儿园绝大部分都是散落在农村私人民宅里的,不符合规定办园标准的幼儿园占了不小的比例。因此,农村符合办园要求的标准化幼儿园的数量和覆盖面是十分有限的。

(二),留守幼儿保教问题突出,学前班模式不符合学前教育要求。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差距拉大体现在学前教育领域,农村学前教育与城市学前教育差距显著城乡学前教育的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了城市儿童获得的学前教育资源是农村儿童的数倍,可进城的农民工并没有取得城市户籍,城市的公办园并没有向其子女开放。留守农村的学前教育适龄儿童的数量庞大,所处地域较广。农村学前班教育方式基本跟小学教育模式相同,和专门的幼儿园教育方式相差甚远。它没有学前教育独立的场所,缺少教具玩具等设施,缺乏专门的幼教。

(三)幼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数量少,家长幼儿教育意识缺乏。地域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享受教育资源,家庭条件也是关键所在,最重要的是家长对幼儿教育意识不足,潜意识里没有送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想法。有一些家长不赞成学前教育,认为幼儿园时看孩子的,只是带孩子玩,浪费钱,对孩子的发展没什么作用。

(四)农村幼儿园设施简单,师资薄弱,管理机制不规范。农村的民办园中,标准化的幼儿园就更少了,基本 上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缺少专门的图书室、活动 室,班里的盥洗室和午休室也很少,像电脑、投影

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就更少了。较好的农村幼儿园基本上只有画笔,画板,拼图,滑梯等最简单的教具,相比城镇幼儿园要远远落后。农幼儿园教师大多是各幼儿园自主招聘的。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特别少。幼儿园教师待遇偏低,组成多样、人员流动性大、学历普遍不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教师甚至没有教师资格证书就上岗,教学水平低下,良好的教师职后培养制度也尚未形成,无法保障农村学前教师素质的提升和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五)经费严重缺乏。有限的投入到学前教育

领域的经费主要用来支持县级公办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其他类型的农村幼儿园根本得不到国家财政的支持,同时也缺乏更多的融资渠道,使得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步履维艰

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政府职责,突出政府主导,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政府积极兴办示范幼儿园,同时大力鼓励民办幼儿园,形成多元化办园格局,同时,还要大力开展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补充工作,即,充分利用青年志愿者活动、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优秀学前教师的 巡回辅导活动,积极开展非正规性的教育活动,更深一步解决人口稀散区和偏远区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拓宽农村幼儿园办园经费筹措渠道,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参与、家庭分担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国家要将

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重合理化、制度化;要增加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并进行单列。在经济中等发达或发达的农村地区,可采取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既坚持政府主导,又倡导社会力量支持;既突出教育的公益性,又突出教育的效益性。

(三)实行多样化的手段和方式,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

要提高农村学前教师的物质

保障,在薪资水平和基本待遇上要向农村教师倾斜;要提高农村学前教师的精神保障,宣传农村学前教师的优秀事迹,开展优秀教师的评选和激励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其次,实行严格的学前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质量关,精选专业对口、素质较

好的青年教师充入到农村学前教师队伍中。再次,要积极开展学前教师的职后培养,实行学前教师的动态化管理,建立城乡幼儿教师的流动机制,鼓励城市优秀学前教师到农村支教,将最前沿的学前教育思想和范式带到农村,引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四)严格办园条件,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

上一篇:中英互译翻译下一篇:续写《农夫和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