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尴尬处境与超越

2022-09-11

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及高中数学教师的应对困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眼于现时代的要求, 以学生发展为本, 立足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开发, 为使他们成为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打好基础。由此出发, 此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定位在: (1) 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还要注重过程方法的掌握以及基本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 注重综合化课程, 以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 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 让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 (4) 强调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 强化课程研究。教师的角色也由原来的课堂管理者、知识传授者、学习过程的控制者、教科书的实施者、教书匠而依次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知识学习与发现的参与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教科书的开发者以及教学过程的研究者……如此多的角色及其要求, 即使在知行统一的层面也存在着明显的方法、技能上的差异, 更何况新课改是以此为基础, 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呢?可以说, 相当一部分老师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跟上改革的步伐的, 他们处于变革的适应阶段而深感困惑。尤其是信息资源较为匮乏的城镇及农村教师, 积极应对上述变化所面对的挑战更艰巨。

如关于新教材的使用,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在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之间, 仿佛出现了一片不确定性的开阔地”。教材不再是有着惟一正确答案的, 一字不可更改的经典。强调创造性培养的教材在内容的阐述中留给师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它们往往是无法穷尽问题的答案, 如语文教材中一篇课文的续写, 数学教材中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设计等。

2 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支持性环境的缺失及教师的不利处境

如果说变革中的适应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话, 那么我们的外界支持性环境的构建则会有利于帮助教师们实现上述过渡, 减少适应不良, 然而审视一下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自身及相应的行政机构在扮演这一变革过程中的促进者、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中又是如何行为的?

2.1 新课改新理念与实践条件存在反差

在引进某些新的理念、做法甚至内容时是否有更多的理性思考, 课改中的“本土化问题”是否已受到关注, 比如目前受到推崇的“合作学习”能够在多大面积上推广?“课堂上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的理念又是在多大规模的班上可以实施?我们能为学生“动手做”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我们强调“动手做”, 可又做不了时, 结果又将如何?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在2 0 0 1年的一次讲座中提到, 在课改前我国初三物理课有19项实验, 而同期的德国相同年级与学科的实验为2 4 5项, 而我国仅仅这1 9项也许仍有一些学校没有条件来完成。我们在现有条件下学习人家的“动手做”可行吗?北师大著名的孙喜亭教授以“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为题, 已连续撰文, 对改革的定位表示忧虑。他在文中提示我们:“基础教育应奠定好儿童、少年的健康身体的基础、公民品德素养的基础、专门人才的基础、从事劳动的基础。而这四个方面基础的统一点就是文化科学知识。文化科学知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和轴心。失去基础和轴心, 所谓的‘五会’、‘创新’、‘能力’等, 皆是虚幻的。”

2.2 新课改新思路与滞后的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和谐

初中以上阶段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的步伐小于新课改, 小学的升学考试制度放得过早, 小学生的基础素质受影响, 也直接给初中的教学带来困难。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考试指挥棒作用仍然存在, 致使某位业内人士很风趣地说“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 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其生动的预示着新课改在某种程度上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升学考试制度的束缚。与此相关, 社会对学校,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重心。本人身边的一所高中由于某年考出了本市高考状元, 于是该校的新生入学以及高考辅导班即使价格高于其他兄弟学校仍是爆满;同样, 由于多数中考的区状元出于某所初中, 该学校便被默认为区重点初中, 成为学生、家长瞩目的地方。相反, 家长们很少去考虑一所学校办学者的理念, 看一看孩子在学校中都有参加哪些活动的可能, 除了学知识以外孩子还能有哪些人生所必需的收获……社会、学生家长给学校施压, 学校则将其加倍的传给老师们。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职评晋级等教师评价制度在偏重分数的约束下, 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访谈中发现, 即使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更新的教师, 在现有的评价标准下, 为了保住自己的一份工作, 为了有晋升、拿更多奖金的机会, 而放弃了改革, 同时现有的评价、奖惩制度增加了教师群体中的竞争强度, 激化了矛盾, 影响群体合作, 致使教师在彼此孤立、貌和神离的氛围中工作, 缺少真正的放松与互助, 而这些又恰恰是克服眼前适应不良所必须的。本人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及访谈的结果表明, 多数教师渴望交流, 他们为缺少一个可以坦诚交流的环境而遗憾。

3 面对现实寻求超越

3.1 课前开放, 了解教学信息

新的数学课程的实施, 耍求教师不只是把教科书看作唯一的教学资源卜还要求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的条件开发齐种有用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新知识时, 可以让学生课前先了解学习内容, 搜集教学信息川学生带着经验进课堂, 带着收获进课堂, 带着间题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时时处于主动探索之中让学生先学课本, 了解教学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 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 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世界的窗口和工具, 所以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去接触、使用这个工具, 让学生学会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主动接触外界的信息 (包括课本) , 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解读这些信息, 从而赋予认识对象以心理意义。

3.2 课上开放, 注重学生发展

课前让学生先学课本, 旨在把独立学习引进教学过程,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 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把“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 不能再充当面面俱到照本宣科的角色。在学生先学之后,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或活动空间, 引导学生在质疑、讨论、操作、实验、探索中, 消除假知.获得真知, 丰富体验, 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条件,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 我将作业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课堂作业分必做题与自选题两部分, 必做题是课本上的基本题, 自选题是自编的或针对白己的薄弱点选做的, 选做的题目来源于课本或课外书, 教师视不同情况给予评价并加分, 记人学生的档案袋中, 作为平时的成绩和学习态度的评价依据。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走过了酝酿准备阶段, 进入试点实验阶段。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任何改革都有成功与失败两种结局。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思考, 以笔者的实际工作为背景, 对改革中高中数学教师的尴尬处境进行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超越

上一篇:TV2.0时代电视节目的品牌传播与受众行为选择——以央视《开讲啦》为例下一篇:循环水生物粘泥的形成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