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2022-09-12

重庆新一轮的课改已持续几年,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 我深切体会到新课改带来的变化和对师生产生的巨大冲击。反思这几年的教学, 我们在困惑中前进。为此, 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与看法。

一、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

小学一年级上期要上完整个拼音教学与两个识字内容和四个单元的课文, 要会认四百个汉字, 会写一百个汉字。按新课标的要求, 每周就八节语文课, 我校也严格按这个要求排课。从实际操作来看, 一年级上期的课时安排非常紧, 再加上学生的接收能力, 就完全不够了。对于才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面对这种情况, 多数学生感到非常吃力:每节课的容量特别大, 而且每节课的内容都是新的, 复习和巩固提高全靠自己课后下功夫。作为一年级的学生, 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感觉有点不切实际。面对新课程, 我们又有了以前的感觉:讲授新课也就差不多了, 根本没时间补充其他内容, 而且要不停地赶课时, 哪有时间讲评练习、进行单元测试呢?但不进行反馈检测, 又怎能知道学生的学习水平?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做练习根本就有点摸不着头脑, 不知道应该把答案写在什么地方。

反思:这种问题的出现与教师、学生都还没有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有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吃透课程标准, 更新教学观念, 将“教教材”改为“用教材教”。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念。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 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 它仅仅是达成课程标准的中介, 它只起着参照物的作用, 需要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实现再加工。在课时拮据的条件下, 我们不求知识传授须面面俱到, 而是把握重点内容, 所做测试也不在多, 但求精准, 具有典型作用即可。

二、知识的内容该如何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若讲得过浅, 则学生很多读音和拼法, 包括儿歌就根本不会, 若把拼音的音节扩展, 多练习几遍儿歌, 则时间上也不允许。大部分学生上课感觉“浮”着的, 人云亦云, 教学完后, 马上出示一些类似的音节练习拼读, 学生感觉很吃力, 不知道怎么办, 要认识汉字也很难, 光靠上课的时间也记不住。如果内容作补充或者是将教学进度放慢一些, 就会使课时更紧张。

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要求的变化, 把握好教学中的“度”。与过去依大纲的教科书相比较, 很难用教学的要求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来简单地回答。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堂课,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时间情况有选择地布置, 对不同层次学生提不同要求。

三、合作流于形式

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 便宣布小组讨论。前排的学生唰地回头, 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 每个都在张嘴, 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 其余学生当听众;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

反思:作为新课程倡导者的四大学习方式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在实际教学中, 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表面上热热闹闹, 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 就可以发现, 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是“我怎么样”, 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 这不是真正的合作。再加上, 一年级的孩子本身就自我约束力不行, 怎么去合作呢?首先, “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 有了交流的需要后, 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有成效的。其次, “交流”应涵盖两个层面, 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实际教学中, 交流的效果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 缺少倾听的过程, 交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 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 一味地强调小组合作, 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缺少对求职食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四、新课改就是导学案教学

在新课改下, 很多学校的一个改变就是导学案教学。导学案带给了学生新的学习方法, 带给了学生自由和快乐, 减少了学生的压力。给了学生施展的机会, 也就是给了学生的快乐。大家都崇尚快乐, 我也一样。快乐是一种美德, 我相信快乐会传递, 传递给我身边的这群孩子们。孩子们真正的快乐了, 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实施了课改, 学生的人胆子变大了, 敢提问了。孩子们的问题特别多, 他们特别活跃, 好像眼睛特别亮。

反思:学案导学只是一种教学形式, 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而这种教学形式过于夸大其功能, 无论是么学科, 什么教学内容, 无论新授课, 还是复习课。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什么内容都往这种形式里按, 则会变成内容为形式服务, 本末倒置, 甚至会导致形而上学的做法。学案应作为一个辅助工具, 是学生学习的另一媒介, 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因素。那些“学生按照学案学, 教师按照学案教”的观点和言论, 都是对“学习模板”的误读, 也是不顾学生和教师主题地位的表现。如果让“学案”、“讲学稿”控制了课堂, 那将是一条死胡同, 就会失去课堂教学的生命和智慧!

摘要:重庆新一轮的课改已持续几年,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 我深切体会到新课改带来的变化和对师生产生的巨大冲击。反思这几年的教学, 我们在困惑中前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反思

上一篇:基于移动互联网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下一篇: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英语词汇移动学习的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