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实践研究

2022-10-13

一、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广大教师认识与理解上的偏颇, 很少有人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数学教学。数学教学中文化性的缺失给孩子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有一项调查:让学生谈谈“学习数学有什么用?”结果显示, 近80%的小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就是算术, 学习数学的最大用途是用来计算。同样的问题, 初中生的调查中, 普遍认为:学好数学, 就是升学时考取高分。数学素质被曲解为数学应试能力, 数学素质教育成了没有内涵的空话。过分强调数学的工具作用, 弱化数学的文化价值, 不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展与数学素养的提高。

著名数学家张恭庆说, 数学这种文化, 它既是诸多门类学科的基础与工具, 又是一种思想方法。其概念的抽象性和推理的严密性, 有益于人的思维训练。所以, 普及数学文化, 对提高国民素质,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知识创新非常重要。我们尝试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去从事数学教学, 把神奇的数学文化渗透到课内外数学知识教学中, 让孩子在数学文化的背景下学习有价值数学。

二、教学实践及效果

(一) 营造班级数学文化氛围, 凸显数学课堂的文化属性。

在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数学来教, 充分揭示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 不仅让学生看到活跃的前台, 还应让学生了解丰富的后台。例如:在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时,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生活情景, 一家三口分西瓜吃, 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三份, 每人吃其中一份, 怎么表示?学生由此体会到, 当一个问题看来不可解时, 人们可以创造一些新的字符或形式来表达一种新的概念和新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既是创造的, 也是发明的, 从而让学生看到它的文化功能。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 还寓于它的历史。祖冲之、阿基米德、高斯、加罗华等等数学大师成了孩子们经常讨论和崇拜的人物;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哥德巴赫猜想等等,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原来是如此的丰富和神奇, 等待着他们去研究和探索里面的奥秘。饱含数学文化理念课堂的构建, 打开了数学本身所蕴含的鲜活的文化背景, 联通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以及数学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 实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 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教室里设立了“数学角”作为孩子们的活动园地, 有位孩子写到:数学是美丽的花园, 走进去, 你会闻到迷人的花香。数学处处可见!

(二) 借助网络教学和社会实践手段, 建立数学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文化的渗透要注重实践, 要大胆走出教室, 走向社会化, 走向网络。我们把传统教学与计算机网络教学相结合, 注重实践的同时也讲究直观的课件演示, 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进行教学, 制作有效的教学课件, 使教师、学生、计算机互动学习, 是声画结合,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也结合《中国少年雏鹰网》上的数学智慧乐园进行冲浪, 从中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也增加了数学的乐趣。实行学习与竞赛相结合, 进行课内抢答和课外数学竞赛等形式, 来巩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提倡根据学生的实际, 按《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内容、目标和基本要求, 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问题从何而来——问题的发展历程——问题解决了什么生活困难”的思路,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寻找方法——实践证明, 得出结论——总结过程, 得出体会。特别强调研究和实践这两个环节, 其中再现了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 挖掘课外数学活动素材, 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

让学生撰写数学故事、数学小论文, 生活中的数学笑话, 编制数学小报, 进行数学家的故事演讲会等等, 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 创作的素材来源是学生们重要的困惑。其实我们的数学知识跟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学完新课知识后的数学知识应用可以引导学生去写;在教到一些能够体现数学规律, 数学美, 数学的思想方法等等内容时, 教师尽量多地去补充和挖掘各个知识点的相关史料, 这样又成了他们写作的素材了。学生阅读过的数学名人故事、典故也是写的素材。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面对不同的现象时, 能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我们的学生由于时常受到数学文化魅力的熏陶, 绝大多数都养成了从数学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 为“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打下了基础, 同时也为识别有用信息能力的培养作好了铺垫。“数学眼光”也必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一位学生在她的数学小论文中写到:四年级的数学有时候是魔术师, 有时候是开心果, 有时候是一个迷团等待我去探索。数学是美丽的, 数学是有趣的, 数学是有用的。我期待着五年级的数学, 它会是怎样的呢?

(四) 注重教学案例、论文的积累, 倡导教学成果的分享和转化。

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都是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思考成果。教学论文能展示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成果, 体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我们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模式, 一种行之有效的、务实且有明确目的的、以行动为导向的训练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案例教学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它使得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 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的学习氛围。而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学经历的机会, 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也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案例的撰写更为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五) 加强了数学教师的文化修养, 促进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如果说数学需要“文化”, 那么首先教师需要“文化”。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从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出发进行教学工作。另外, 教师的文化底蕴是数学“文化”的保证,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对数学的理解, 对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反映了教师的文化修养。

通过课题研究, 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时时都体现出教师的灵动、慎思和智慧。老师们了解了更多的数学史, 关注起更多的数学信息,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也成为了“数学家”的化身, 知识的再创者, 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价值, 丰富数学文化素养, 强化创新意识。一旦研究成为常态, 教师就可以改变多年从教的疲惫感, 改变教书没有“味道”的心理, 而感到每天的教学工作有许多新的东西, 做到“常教常新”。实践经验和理论的总结, 学习的大量参考文献, 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 增强了学校教育科研队伍的水平, 推进了学校教科研的进程。

三、我们的思考

文化, 并不是外在的附属品, 数学文化也不等同于“数学+文化”, 而应是在最大限度地彰显数学学科的特点的基础上, 让人们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 数学的文化诉求不应从数学之外去找寻, 而应该是数学本身独一无二的闪光点——理性、辨证、全面的思考!数学学习一旦使学生感受到了思维的乐趣, 领悟了数学知识的丰富、数学方法的智慧、数学思想的深邃、数学思考的美妙, 那么, 数学的文化价值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节真正体现数学魅力的课堂, 应是全面关注学生数学思考的提升、思维方式的培养、数学精神品质的有机渗透, 使之贯穿课堂始终, 让学生在思维的确定性、变通性、灵活性、辨证性中, 真切感受数学的真理感、数学思考的内在美、数学丰富的思维方式等, 这样, 也就真正丰富了数学文化的内涵, 彰显了数学文化的价值。

上一篇:浅谈科学课如何有效提问下一篇:尚善校园文化润泽师生心田——尚善教育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