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2024-04-23

小学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精选6篇)

篇1:小学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小学毛笔字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陈伯明

摘要:笔者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 结合自己在毛笔字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注重毛笔字教学与德育教学的相互相承,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提升学生人文道德素养、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具有合作意识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在提高学生写字技能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关键词:小学毛笔字德育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写字教学,使学生初知书法、欣赏书法,培养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感。”书法是我国一项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小学生学写毛笔字,可以在认识美、欣赏美、传播美的过程中,提高艺术修养,陶冶高尚情操。

训练学生写毛笔字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毛笔写字的技能要求使学生在书写练习中需要较为集中的全身心投入,这就对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和耐挫折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许多小学生变得比较自私、同学之间缺乏谦让、经不起挫折考验、做事一遇困难就退缩等等,这些问题对我们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鉴于此,笔者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写字技能水平,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自控能力,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精神底色”。

二、实践操作

小学毛笔字教学不是单纯的写字技能教学,而且包含着书法审美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在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字品”中学习做人,使之真正理解“规规矩矩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执着追求、勤奋刻苦、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索:

(一)传承祖国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著名作家王蒙指出:“书法教学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在毛笔字教学中,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历史和文化价值,继承文化遗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1.了解书法地位,激发爱国情感

书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象征。从最初的甲骨文、发展到隶书,再到后面的草书,行书、楷书。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享有极高声誉,通过学习毛笔字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平时教学中,笔者在认真使用好崇明县教育学会编写的《小学书法》的同时,还收集一些学生喜欢的小知识、小故事来吸引学生。在毛笔书写课上,向学生介绍我们国家要用“中国印”(书法中篆书)作为在北京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就是要让中国书法艺术在世界体育中弘扬,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都说古人了不起,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在这样一种气氛中跟学生讲解笔画技法,效果明显提高,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意识到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应该把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而树立起刻苦练字、为国争光的信念。

2.精选书写内容,汲取思想精华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如果学生在书法练习过程中,一味练习那些格调低下、充满个人主义等不健康的东西,这对思想活跃、模仿力强的小学生来说,无疑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平时书写毛笔字时,那些优美的诗句都是我们书写的对象。如用“东方明珠”、“祖国万岁”等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内容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用“诲人不倦”、“闻鸡起舞”、等蕴涵中国人民高尚品格的内容来培育学生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用“天下为公”、“众志成城”等歌颂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内容来培养学生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通过书写这些积极向上的内容,充满哲理的名诗佳句,使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震撼。

(二)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文道德素养

在毛笔字教学中,书家的故事、技巧的训练、名作的欣赏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渗透美育,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高雅情操的。1.讲述书家人品,塑造美好心灵

中国书法家群星灿烂,每个书家都有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激趣又励志,是难得的德育素材,把这些故事应用于毛笔字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1)忠贞爱国型。唐代颜真卿、南宋岳飞等人忠贞爱国且书艺非凡,为后世敬仰。柳公权也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由此启迪学生:学书“首须人品高”,要把学习书法和提高个人修养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德艺双备的书法人才。(2)勤学苦练型。历代书法家,无不勤学苦练、历经艰辛才终有所成,如王献之的“尽十八缸水”。由此教育学生:要有所成就,必须不惧艰难困苦,要意志坚强,努力拼搏,为理想终身奋斗。(3)扶贫济困型。有不少书家,为人正直,不畏强暴,却能同情弱小,以己之长解困济贫。如清代何绍基,断然拒绝贪官重金索字,对穷人则慷慨挥毫,为穷人救急等。由此教育学生:有一技之长不骄傲,要为人心地善良,关爱他人。2.欣赏书法之美,提高审美情趣

一幅好的毛笔字作品,必是美的体现,既有局部的点画线条美和结构造型美,也有整体的章法布局美和风格意境美。毛笔字有着提按、转折等用笔的美,刚柔、粗细等线条的美,俯仰、向背等结构的美。当然,作为一个小学生,一下子要求站在这个层面去理解、欣赏美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去培养、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笔者在平时的毛笔字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按正确的笔顺去写,注意笔顺间呼应的规律,力求先将字写得正确、规范、整洁、美观,进而通过名帖欣赏和书法技能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美,怎样才能更美,最后用美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

(三)规规矩矩写字,养成良好意志品质 郭沫若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毛笔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郭老的话肯定了写字对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力、行为习惯的重要作用。学习书写毛笔字是一个长期工程,在学习过程中能不能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练好字,必须重视对学生静心、认真,耐性等意志品质的培养。1.培养静心习惯,锤炼细心品格 写毛笔字是一件“细活”,通过写字训练,能使学生心静、注意力集中,排除外界的杂念和干扰,静心于“点、横、竖、撇、捺”之中去,浮躁好动慢慢就会被“和平演变”。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坐正姿势,执稳笔,身体放松,然后选择字贴上一个字,进行细心观察、分析,把笔画长短、粗细、结构默记于心,再闭目回想其形、其态,悟其运笔过程,甚至由此产生联想(如编顺口溜),然后开始动笔书写,并将笔速放到最慢。例如教笔画“捺”时,由于这个笔画收笔最难写,就用大号毛笔在黑板上示范,要求学生在顿笔后,将笔杆“一边轻轻地提笔、一边慢慢地向右拉动、一边逆时针旋转”,将三个动作容为一体,让学生在慢慢的书写过程中,悟出书写要领与技巧。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专注、仔细的良好学习品质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是有益的。有这样一个案例:五(1)班孙浩同学性格活泼、好动,低年级任教过他的教师都说他上课坐精力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语数外成绩一直在及格线上徘徊,自从学习毛笔字以后,做事渐渐变得沉着、细致,今年在学校举行的“迎六一书法比赛”中,他获得毛笔字二等奖,当他的一手漂亮字在学校橱窗里展出时,令任教过他的教师惊叹不已,而且他的各门功课成绩也直线上升。2.培养认真习惯,树立严谨学风

笔者作过调查,字写得认真的学生,功课就会做得整齐、漂亮,人就特有自信;书写有度的人,人生就有法,而字写得乱七八糟的人,人生也多会乱七八糟。在书写毛笔字过程中,教育学生以“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宗旨,写字前,要求用半分钟把笔、纸、墨汁瓶放得有条不紊;下课后离开座位,手与桌面上不留一点墨迹,这对培养学生敏捷的动作以及谨慎细致的心理很有好处。写字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用心写好每一笔画和每一个结构单位,把每个字尽力写得规规矩矩、堂堂正正、富有活力,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例如班上原来有几个学生做作业粗心、马虎,通过练习毛笔字以后,发现这部分学生现在一拿到作文题目也能仔细审题、认真思考,家长也反映他们做事也变得周到、细致。

3.培养耐性习惯,养成坚韧意志 写字是一项“功夫”,需要足够的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刚学习毛笔字时感到新鲜、好奇,而且个个兴趣极浓,随着笔画的增多,时间的推移,他们就感到枯燥、乏味。于是,笔者常用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来激励学生产生练字的决心和恒心,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国东汉书法家张芝,从小就爱写字,日日临写,从不间断,他每天在院中的池水里洗刷笔砚,日子久了,池水里的清水被染黑了。当时同学们听得出了神。这些故事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这样的品质。如班上几位写字基础较差的学生,尽管花了好多工夫,却不见长进,自己也有些泄气了,见此情景,笔者没有对他们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拿了本书法家学书的故事给他们看,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学生在这一笔一划的书写练习中,获得了耐力,养成了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最后他们终于顺利通过市写字等级考试。

(四)营造合作氛围,培养学生谦让友爱的品质 1.揣摩字形结构,求得谦让和谐

小学生以学习楷书为主,在教学间架结构时,引导学生理解在字形结构中,为了求得字的整体谦让和谐,就要处理好笔画之间的互相容让,交错穿插,同时运用恰当的比喻,在生动形象的字形结构分析中,让学生懂得避让的道理。如对“欲”字进行字形结构分析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想象:左边的“谷”和右边的“欠”就象一对好朋友,它们十分讲礼貌,你看,“谷”为了让座给“欠”捺收缩成点;“欠”为了让座给“谷”,把斜撇收缩成短竖撇;“欠”的两撇都伸到了“谷‘的空处,两人你伸我缩,我展你收,互相谦让,合抱一团,多么团结友爱呀!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这个字该怎么写,同时也明白了一个字就好比一个团队,假如一个字中的一个笔画不到位,整个字就会受影响,所以我们同学之间也应互相谦让、团结友爱。

2.学会分工合作,增强团结意识。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改变以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上课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讨论、归纳,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分配学习任务,共同参与问题探讨,解决学习中的难点。笔者曾让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字写得好的学生当小组长,让他来辅导基础差的同学,这种方法取得的效果有时比教师辅导要好得多,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每个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团结互助的一种团队精神。

三、结果与思考

(一)结果

1.激发了学生对写字的兴趣。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使90%的学生具有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87%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写字态度,他们对写毛笔字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30%的学生非常喜欢书法,50%的学生喜欢书法,2007年11月在参加上海市写字等级考试中,合格率达100%。多位学生如陆家伟、沙圣威、吴浩然等在校级、县级比赛中屡获大奖。2.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通过书法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有了很大改变,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了进步,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2007年小学毕业考试中,五(1)班语、数、外考试成绩均名列前茅。

3.提升了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通过书写毛笔字,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书写水平与鉴赏能力提高的同时,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生活品位,优化自身的心理环境。

4.拓宽了德育教育的新渠道。通过书法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水平,而且发挥了育人功能,学生的团队精神、尊敬长辈、爱国意识等德育素质有了很大进步,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以前更融洽了,整体的德育水平得到了提升。2007年6月,五(1)中队被评为崇明县优秀红旗中队。

(二)思考

1.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笔者清楚地认识到,要充分发挥毛笔字教学中的“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功能,不拿单靠写字课,还应与其它学科的教育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从探索毛笔字教学的角度来看,我感到学生写好字的关键是规范练字要求,严格训练,“严”字当头,其功效往往会超过练字本身,学生遇事认真负责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细致耐心的作风都会凸现出来。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书法写字教育特色学校课程教材的开发研究》金平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少儿书法》王正堂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3.《写字》戴小京主编百家出版社

4.《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书法教学》冯寿鹤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5.《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编写

篇2:小学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摘 要] 书法具有育德、怡情、启智、养性的作用。书法是学校渗透德育的有效载体。在小学书法教育中,要让学生从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汲取精华,要通过化“形”为“美”、转“技”为“道”、变“神”为“行”的手段向学生渗透审美教育、道德教育与品格教育。

[关键词] 小学书法;德育;渗透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注重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相结合,要通过拓展性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素养的内涵是多维的,其中,良好的道德素养是核心元素。书法的主要作用为育德、怡情、启智、养性。不少学校把书法作为一门重要的拓展性课程开出,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从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汲取精华,努力达到学校制定的“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德育目标。

一、化“形”为“美”――渗透审美教育

审美素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是德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小学书法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写好字,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书法的美。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书法的“形”化为一种“美”,让小学生感受与体验,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

1.感受书法的外在形式美

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艺术,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具有外在的形式美。中国书法的外在形式美感是其它文字所没有的。

例如,书法作品强调大小适宜、疏密得当,这是书法艺术的和谐美。因此,在引导小学生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就要善于让他们感受与体验汉字书写的这一种和谐美。书法的形式美还表现为笔法具有一定的形象美。如,基础笔法中的兰叶、鸭嘴、蜂腰、鹤足、鼠尾等,都是对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的形象化迁移与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在欣赏基本笔法的过程中体验到书法的形象美,这些形象美是源于生活的,这样,就能够激发起小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达到优化个人审美的目的。

2.体验书法的内在人格美

我国很多古代经典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外在的形式美,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内在的人格美。书法的内在人格美体现的往往是书法家本身的人格精神和人格美。

例如,在欣赏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时,可以首先让学生们了解王羲之本人的生平及是怎样学习书法的,如讲述王羲之养鹅的故事。将作品中有关“鹅”典故的二十六个“之”字提出来,让学生们观察它们的特点及每个字之间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兰亭序》的美,领悟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来源于其自身的努力和对艺术的追求,体味作者的人格美。

此外,小学书法欣赏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在书法欣赏中学到做人的真谛。纵观古今大书法家,无不具有刚正不阿的气节,都具有爱民忧国的情怀。如,在引导学生欣赏《多宝塔碑》时,要让他们感受到颜真卿的“正直忠烈”;在欣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时,要让他们感受到他的“心正笔正”。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切身体会书法艺术蕴藏的做人之道。

二、转“技”为“道”――渗透道德教育

我国有一句老话――“字如其人”。王羲之曾经“临池学书,池水尽黑”;颜真卿“忠义光明”;柳公权曾经说过“心正则笔正”。就是由于他们的为人和它们的字风格一样,才被后人所崇敬。因此在教学中,要将传统书法教学“技”的教育转变成为“道”的教育,让小学生理解书法艺术的真正内涵,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

1.书法技巧与道德修养相结合

修身不如养性,想练好书法就要做到心无杂念,专心致志。长久下来,才能培养出宽容、真诚、淡定的品质。因此,在向小学生传授书法技巧时,要基于人格角度,要在这个过程中使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

书法能弥补学生的人格缺陷,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风雅的气质,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2.书法临摹与民族精神相结合

小学生是传承以及发扬书法艺术的主体,所以,站在文化传承的立场上来说,在小学普及书法教育意义深远。

研习书法,认真临摹古代优秀的碑帖,学生内心会充满对古人的敬佩,时间长了之后,势必会加深对古典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理解,学生的爱国之情也会越来越深,这有助于民族自尊心以及自豪感的提高。因此,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圣地、博物馆以及美术馆。在良好环境和优秀作品的熏陶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把爱国、爱民族的感情移植到他们心中。每一次的书法欣赏活动,学生都能从书法大家的作品中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执着以及高尚的品格,并能真正做到取长补短、领悟人生,用正确的心态看待得失。

三、变“神”为“行”――渗透品格教育

优秀的书法作品真正吸引人之处在于它内在的“神韵”,这一种内在的“神韵”往往是书法家高尚品格的“化身”。因此,在小学书法教育中,要善于化书法中的这一种“神”为学生的“行”,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品格教育。

1.渗透意志教育,激发刻苦精神

书法家不是天生的,很多书法家刻苦临池的故事十分感人,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这种坚强的意志,才能最终登上书法艺术的巅峰。因此,在小学书法教学中,要通过这些书法家勤于练习书法的故事,向学生渗透意志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

例如,可以给学生讲张芝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达到了起、坐、卧、行都不忘的地步,最后他终于开创了草书的书风;现代书法大家费新我,由于中年后右手独特的残疾,刚开始失去了信心,但是后来他却以非凡的毅力继续坚持以左手练习书法,最后终于开创了“费氏左书”……通过这些真实而又感人的书法家刻苦练习书法的故事,小学生就能够在他们身上体验到书法作品背后的“神韵”,从而产生心灵上的震撼。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把书法的这种“神”转化为学生的“行”,让这种“神”对学生的“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起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内驱力。

2.渗透品格教育,激发向上精神

心理学证明,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处于竞争状态时,才会真正有效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同时,如果这样的学习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将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因此,如果说让学生开阔眼界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那让学生跨出去,接受挑战,则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关键。

例如,可以在学校举行书法展,让喜欢书法的同学将作品拿出来展出,在展出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吸取别人的精华,完善自我;也可以推荐学生的作品参加一些大型的书法比赛,让学生在大赛中不断得到磨练和提升;还可以在本地成立书法学习小组,吸引各界、各校爱好书法的人士互相切磋学习,拓展学生的眼界……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实际感受到书法学习的浓厚氛围,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书法能力,提升对书法的认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研习书法的重点是笔墨情致、古典韵味,从本质上来讲,它和文学、音乐还有绘画是一样的。在实践中,我们利用书法教学,提升学生的观察、领悟以及模仿能力,启发学生的智力,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书法是文字的艺术形式,通过文字的特点及其含义来表现文字,使文字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在小学开展书法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书法技巧,更要让学生通过书法感悟到中国文化的无穷奥妙及博大精深,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达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实现中华文化传承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3:小学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英语学科中,德育内容的渗透往往不是现成的。 它不像思品课或语文课,德育内容随处可见。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应从学生及其活动起点为目的, 为中心。”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去体验、尝试,去实践。因此,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内容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 并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并以知识为载体, 设计一些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活动,对其进行启发和诱导,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一、演绎文本,感悟教育

英语新课标强调英语语言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新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这两部分都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最基本的语言知识,训练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针对小学生喜爱看故事、对表演故事也十分感兴趣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一般采取文本剧本化,通过让学生表演剧本,从而达到学习英语,领悟其道理的目的。

比如: Unit5 Look at me和Unit6 Colours这两课, 在完成课本教学内容任务之后,我引入“Fashion show”,引导学生课余利用报纸、纸盒、包装袋、光碟等废弃的物品制作趣味衣服 (废物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并模仿模特进行一场时装秀,同时边走边说说自己的衣服和颜色。如:Look at my T-shirt. It’s white. How nice!/It’s nice!/Great! It’s pretty.当然, 赞美的语言也可以由在下面观看的学生来表达。学习的重点变成了“趣点”,难点变成了“易点”,学生在表演中迁移运用,比较揣摩,情感也抒发得淋漓尽致。

再如学校要举行英语节,我就让学生设计一段课本剧:英语节到了,你们要表演节目,需要一些头饰,星期天你打电话请同学过来帮忙做头饰 (准备两个手机)。

T: English Festival is coming. You need to make a mask. You call your classmate to help you. Please make a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A: Hello! Is that…?

B: Yes. This is…

A: What are you doing?

B: I’m…What are you doing?

A: I’m…Can you come and help me with…?

B: Sure. How about…?

A: OK. See you.

B: See you.

课本剧,教师只是提供一个蓝本,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去发挥。学生由于对本课的句型已经掌握, 所以输出很自然。有的学生还加入了“Shall we go to see a film? Sorry, I can’t. I’m making a mask. Why? Because the English Festival is coming. I will act programmer.”让我为之惊叹不已。在表演中,学生除了明白“助人为乐”为做人之根本,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明白:Never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may be done today (今日事,今日毕)。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运用,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体验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于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适宜、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验教育的真谛。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我要求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其中,同时要求优等生一定要帮助后进生共同进步,最后评价的星级是以小组为单位。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一般都先安排学生在小组中表演,然后随机选出在全班进行表演的学生。记得教5B Unit8 Helping our parents那一课时, 学生为了表演到位,特地准备了人物头饰、塑料葡萄藤、锄头等道具。上台表演的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 就连平时很木讷的一个男生也能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台词。最后他们小组以“三颗星”拿到了本次最高奖励。课后,我得知,为了让他们小组能够顺利完成表演的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他们中一个优等生尽力帮助每一个组员,校正他们的发音。优等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后进生在优等生的帮助下,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水平。在这种有竞争、有合作的小组合作中,我欣喜地感受到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在为集体争取荣誉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努力地完善着自己,强烈的对集体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细读教材,深度教育

英语学科的教育内容常常隐藏在教材内容之后, 具有“隐性”,但两者之间又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教师要深入教材,充分挖掘和选择与教材相关的教育内容。在教学牛津英语5A Unit7 A busy day一课时, 对于David一天的生活,我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自己得出结论。

1.Does David have breakfast at home?

2.What can he take with him?

3.What do you eat for breakfast?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Pay attention to,eat less junk food, for example: hamburgers, hot dogs, biscuits...eat more healthy food such as: milk,bread,egg... And we must have each meal on time (少吃垃圾食品, 多吃健康食品,同时注意按时就餐)。

不少教材本身带有一个以上的教育内容,教师不能只看到或利用其中的某一个,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一一罗列。也是这一课,在学习完本课内容后,教师通过板书,抛出几个问题:

1.Why is David tired and busy today?

2.Do you think it’s good to be so busy for David?

3.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David?

在最后一个问题,学生这样回答: (可以允许学生用中文表达)

S1: I get up early. I can have breakfast at home.

S2: I don’t watch a football game.

S3: I do my homework first after school

.....

S4: We must arrange our daily life reasonably. (我们必须合理安排每天的生活。) we must raise working efficiency. (我们必须提高做事的效率)

教材是德育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元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获得充分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

四、再构文本,相机教育

对于一些文本,其教育性不是那么明显,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能领悟其深刻含义,从而得到教育。在教学Unit4 My family这一课,在讲述family这个词时,我首先放映了一段广告视频。

T: Let’s watch the advertisement (family的广告片) and think it over. How do you think of this advertisement?

S1: Family is very important.

S2: We must love our parents. It’s hard for parents to bring us up.

S3: We must care for our parents.

S4: We shouldn’t rude of our parents.

S5: We must help our parents.

S6: I want to do some things for my parents.

T: (教师相机)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for your parents?

Ss: I would like to...

其中有个学生说了这么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 My mother wants to do much housework. She is very tired. I want to help her look after my sister.哦,多么可爱的孩子!然后教者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课的主题: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We shouldn’t only accept but give.

在学习Unit8 Happy New Year!一课之后,正逢圣诞节和元旦之际,我设计了“送祝福”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制作卡片,并利用所学的英语“Hi,***.Happy New Year! This is for you. Thank you.”互赠卡片。 让学生明白:The more we share. The happier we will be! (分享越多,我们的快乐就越多)

为了使英语教学做到既有趣味性,又有思想性, 避免向学生讲大道理,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尽可能地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创设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进入德育实践探索,使教育具有针对性, 使情感体验达到最优化。

篇4:小学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

[关键词] 小学书法;德育;渗透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注重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相结合,要通过拓展性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素养的内涵是多维的,其中,良好的道德素养是核心元素。书法的主要作用为育德、怡情、启智、养性。不少学校把书法作为一门重要的拓展性课程开出,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从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汲取精华,努力达到学校制定的“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德育目标。

一、化“形”为“美”——渗透审美教育

审美素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是德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小学书法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写好字,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书法的美。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书法的“形”化为一种“美”,让小学生感受与体验,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

1.感受书法的外在形式美

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艺术,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具有外在的形式美。中国书法的外在形式美感是其它文字所没有的。

例如,书法作品强调大小适宜、疏密得当,这是书法艺术的和谐美。因此,在引导小学生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就要善于让他们感受与体验汉字书写的这一种和谐美。书法的形式美还表现为笔法具有一定的形象美。如,基础笔法中的兰叶、鸭嘴、蜂腰、鹤足、鼠尾等,都是对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的形象化迁移与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在欣赏基本笔法的过程中体验到书法的形象美,这些形象美是源于生活的,这样,就能够激发起小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达到优化个人审美的目的。

2.体验书法的内在人格美

我国很多古代经典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外在的形式美,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内在的人格美。书法的内在人格美体现的往往是书法家本身的人格精神和人格美。

例如,在欣赏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时,可以首先让学生们了解王羲之本人的生平及是怎样学习书法的,如讲述王羲之养鹅的故事。将作品中有关“鹅”典故的二十六个“之”字提出来,让学生们观察它们的特点及每个字之间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兰亭序》的美,领悟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来源于其自身的努力和对艺术的追求,体味作者的人格美。

此外,小学书法欣赏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在书法欣赏中学到做人的真谛。纵观古今大书法家,无不具有刚正不阿的气节,都具有爱民忧国的情怀。如,在引导学生欣赏《多宝塔碑》时,要让他们感受到颜真卿的“正直忠烈”;在欣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时,要让他们感受到他的“心正笔正”。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切身体会书法艺术蕴藏的做人之道。

二、转“技”为“道”——渗透道德教育

我国有一句老话——“字如其人”。王羲之曾经“临池学书,池水尽黑”;颜真卿“忠义光明”;柳公权曾经说过“心正则笔正”。就是由于他们的为人和它们的字风格一样,才被后人所崇敬。因此在教学中,要将传统书法教学“技”的教育转变成为“道”的教育,让小学生理解书法艺术的真正内涵,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

1.书法技巧与道德修养相结合

修身不如养性,想练好书法就要做到心无杂念,专心致志。长久下来,才能培养出宽容、真诚、淡定的品质。因此,在向小学生传授书法技巧时,要基于人格角度,要在这个过程中使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

书法能弥补学生的人格缺陷,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风雅的气质,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2.书法临摹与民族精神相结合

小学生是传承以及发扬书法艺术的主体,所以,站在文化传承的立场上来说,在小学普及书法教育意义深远。

研习书法,认真临摹古代优秀的碑帖,学生内心会充满对古人的敬佩,时间长了之后,势必会加深对古典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理解,学生的爱国之情也会越来越深,这有助于民族自尊心以及自豪感的提高。因此,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圣地、博物馆以及美术馆。在良好环境和优秀作品的熏陶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把爱国、爱民族的感情移植到他们心中。每一次的书法欣赏活动,学生都能从书法大家的作品中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执着以及高尚的品格,并能真正做到取长补短、领悟人生,用正确的心态看待得失。

三、变“神”为“行”——渗透品格教育

优秀的书法作品真正吸引人之处在于它内在的“神韵”,这一种内在的“神韵”往往是书法家高尚品格的“化身”。因此,在小学书法教育中,要善于化书法中的这一种“神”为学生的“行”,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品格教育。

1.渗透意志教育,激发刻苦精神

书法家不是天生的,很多书法家刻苦临池的故事十分感人,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这种坚强的意志,才能最终登上书法艺术的巅峰。因此,在小学书法教学中,要通过这些书法家勤于练习书法的故事,向学生渗透意志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

例如,可以给学生讲张芝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达到了起、坐、卧、行都不忘的地步,最后他终于开创了草书的书风;现代书法大家费新我,由于中年后右手独特的残疾,刚开始失去了信心,但是后来他却以非凡的毅力继续坚持以左手练习书法,最后终于开创了“费氏左书”……通过这些真实而又感人的书法家刻苦练习书法的故事,小学生就能够在他们身上体验到书法作品背后的“神韵”,从而产生心灵上的震撼。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把书法的这种“神”转化为学生的“行”,让这种“神”对学生的“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起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内驱力。

2.渗透品格教育,激发向上精神

心理学证明,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处于竞争状态时,才会真正有效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同时,如果这样的学习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将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因此,如果说让学生开阔眼界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那让学生跨出去,接受挑战,则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关键。

例如,可以在学校举行书法展,让喜欢书法的同学将作品拿出来展出,在展出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吸取别人的精华,完善自我;也可以推荐学生的作品参加一些大型的书法比赛,让学生在大赛中不断得到磨练和提升;还可以在本地成立书法学习小组,吸引各界、各校爱好书法的人士互相切磋学习,拓展学生的眼界……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实际感受到书法学习的浓厚氛围,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书法能力,提升对书法的认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研习书法的重点是笔墨情致、古典韵味,从本质上来讲,它和文学、音乐还有绘画是一样的。在实践中,我们利用书法教学,提升学生的观察、领悟以及模仿能力,启发学生的智力,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书法是文字的艺术形式,通过文字的特点及其含义来表现文字,使文字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在小学开展书法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书法技巧,更要让学生通过书法感悟到中国文化的无穷奥妙及博大精深,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达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实现中华文化传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剑峰.小学书法教学法略议[J].青少年书法,2012,(13).

[2]张鸿.书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3]陆志整.浅析书法学习中的德育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2,(16).

篇5:小学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吉林省德惠市夏家店街道小学 崔振彬

【摘 要】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要求学校德育管理必须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挖掘其教育内涵,让学生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养分,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文章就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研究。

篇6: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出了我国的传统美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这样才能发挥出德育教育的魅力。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与教学目标发生了偏离的现象,这样也就没有及时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得小学生的德育素质不高,也就影响了小学生的未来发展。

1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材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提高学习效果。

1.1层次比较分明。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在编写上层次比较分明,其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大多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等情况来进行编排的。所以将德育知识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如年级较低的学生在学习《刘胡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学习她在敌人面前那种不惧敌人的坚韧性格。如中年级学生在学习《黄继光》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习他的憎恨敌人的思想。如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他舍己为人,甘愿献出年轻生命的品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德育意识,提高精神品质[1]。

1.2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如文章的讲解与阅读等。其中将德育渗透到阅读中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教育的要点,如在进行文章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进行朗读文章,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外在写作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2]。

2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措施

2.1全面解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文字对德育教育进行解析是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而这也成为了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过于注重德育教育,忽视语文教学任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中的生字与生词等向学生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在掌握这些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思想,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中产生出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就实现了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2.2在语文教材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其中蕴含着许多的德育教育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却并不明显,因此就需要语文教师要详细分析好教材,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这样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字词等进行赏析,掌握好字词在文章中的意义,明确句式的变化形式等,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文化的魅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找准教材中的内容,先对文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促使其成为德育教育的材料。如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上,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来辅助教育,尤其是一些描述我国历史背景与文化的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明确我国的`幅员辽阔,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我国的人文地理,如学生在学习《西湖》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描写西湖美景的段落来让学生朗读,或是利用多媒体来讲西湖的图片展示在学生的目面前,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来差生对西湖的向往,同时也会让学生明确西湖是我国的名胜古迹之一,这样也就会产生出一定的自豪感,在无形中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

上一篇:小辫子丫丫读后感下一篇:12电子协会宣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