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育种学教学中专业精神渗透的实践

2023-03-0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学校, 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 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一般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等五个方面 (徐平, 2005) 。其中专业教育尤其是专业精神的培养一直是教育界同仁十分关心的课题。在学生最关心的, 花时间精力最多的专业课程中贯穿和渗透素质教育,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义遒, 2002) 。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育种学”是国家精品课程, 是林学专业的一门门重要的专业果, 也是生物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林木育种学是对其他学科的综合运用和升华, 具有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鲜明特点。在当前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针的指导下, 笔者在林木育种学教学过程中专业精神的渗透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与探讨, 以期与广大的林木育种与教学的师生交流与讨论。

1 利用名人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由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认为林木育种工作艰苦无趣, 对课程并不感兴趣, 因而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真正对林木育种工作的热爱, 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 名人的事迹和言论常常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宝贵的材料。在第一次课的时候, 结合绪论的内容介绍了三倍体毛白杨之父朱之悌院士的一些故事。朱院士领导的团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培育出优良的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 给以草浆为主的民族造纸工业原料结构调整带来希望, 成为适生区内造纸企业短期内解决木浆原料的首选品种,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朱院士及课题组也因此获得了3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林木育种的研究对象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趣的。在这里介绍了我们在西藏进行资源调查和收集工作时的亲身经历, 当时来到一片银白杨的人工林中, 置身于几十米高的通直的银白杨树木中间, 我们给这颗树拍照, 给那个树测量, 真是留连忘返。这些来自身边的生动感人的事迹和故事, 令学生们情绪高涨, 觉得林木育种非常有吸引力而且大有可为, 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 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任何一个民族, 要完成历史性的伟大飞跃, 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精神的支撑, 这种文化精神表现在职业实践活动中, 就表现为敬业精神。从一般层面来理解, 敬业精神是指主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积极投入和执着追求的态度 (张萃萍, 2002) 。我们在介绍科研档案和试验的原始记录的时候谈到这个问题, 详细规范的科研档案和记录往往是科技成果的直接反映。如果试验过程中出现异常、偏离、失效、改变和修正等情况都应做详细记录或者说明, 这将是改良试验的重要参考;详细规范的科研档案和记录还是科研工作能够延续的重要保证, 反映了科研工作者负责的态度。在这介绍了几起因科研负责人调换工作, 但又没有留下任何记录, 工作无法继承, 造成国家经费投入的浪费的事例, 引起学生无限唏嘘。在林木育种策略的教学中, 教材中的实例都是几个林业发达国家的成功实例, 结合谈到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差距, 所谓知耻而后勇, 激发学生的专业使命感。

3 剖析反面典型培养学生的专业批判精神

经过二十年多的发展, 分子标记业已成为一种常规技术, 然而很多应用其实犯了一些低级的错误, 就是因为应用者不太懂得这些标记的原理。授课之前, 我们也了解到同学们对各种分子标记原理确实不太明白。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在课堂上作了进一步简明扼要的原理介绍。原理介绍完之后, 我们展示了一篇关于分子标记的学术文章让同学们分析。根据刚学到的原理, 同学们很惊讶地发现发表在著名学报上的这篇文章犯了一个原理性的错误从而通篇得出的都是错误的结果。我因势利导地讲述了阅读专业文章的方法和应该具有的专业批判眼光, 指出如果一篇错误的文章发表, 对作者不但不是一个荣誉, 反而是一个污点, 永远留在了历史上, 也是对不负责任的审稿人的一个指控。在这里还进一步强调了敬业精神的重要性, 学生们印象深刻。

4 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合作精神

现代科学的研究往往与“大科学工程”相联系, 要求不同学科, 不同专业的人员协同工作。因此, 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的研究人员不但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还要有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在生物技术与林木育种这一章节, 我介绍了刚刚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杨树基因组方面的工作。杨树基因组的工作, 是五个国家, 二十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结果, 如果没有各个参加单位之间精诚合作, 要完成这么艰难的任务是难以想象的。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还通过以组为单位的学习来提高大家对团队合作的认识。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 给每个组布置不同的课题, 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通过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方式, 提高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活跃了课堂气氛, 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5 结合创新实例, 培养学生专业创新精神

我国要在2 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学过程中, 我介绍了一项我国林业研究工作中的创新性成果。木材的形成是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也是难点, 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取样困难。我国的研究人员创造性的使用自然愈合系统来进行树木形成层的生长模拟系统, 从而很巧妙的解决了取样的问题。自然愈合系统的方法并没有用到什么高深的知识和复杂的技术, 而是对已有知识的娴熟运用。这个实例一方面使学生觉得创新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 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创新是在现在的知识和技术基础上的总结, 超越和升华, 没有扎实的基础, 创新无从谈起。

专业精神的培养将一直是“林木育种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和目标, 上述一些实践也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有的学生听完课后决定报考我们的研究生, 从事林木育种事业。今后, 我们将继续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多方面探索专业精神培养的有效方法。

摘要:专业精神的培养一直是教育界同仁十分关心的课题。本文介绍了在国家精品课程“林木育种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专业精神渗透的一些实践, 包括利用名人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专业合作精神, 结合创新实例, 培养学生专业创新精神, 这些做法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林木育种学,专业精神,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婉涛, 王文静.遗传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 2003, 6:61-62.

[2] 王义遒.再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 3:19-23.

[3] 徐平.农科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1) :102-103.

[4] 张萃萍.敬业精神:社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J].桂海论丛, 2002, 18 (4) :83-85.

上一篇:工业超滤系统CEB清洗方案的研究下一篇:论融合正义与关怀的班主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