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2024-04-23

《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精选8篇)

篇1:《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编号:JXKT-MS-04-017 石嘴山市第二十一小学:董存霞

2014年5月,《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立。从成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期间我们全面地展开了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拟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确定了实验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工作思路,并讨论了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口,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回顾本课题研究的历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课题研究工作主要进展情况

(一)所做的工作

1.准备工作,2014年5月,我们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建立学校课题组领导小组和课题组,明确教学活动的领导管理、研究策划、操作实施。

2.申请、立项工作,2014年5月,学校组织人员对申报资格和研究条件进行了认真的审核后,向宁夏教育厅教学研究室申请立项,并于2014年9月17日被审定批准立项。

3.课题培训工作,为了加强教师的课题研究理念,提高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以及做好课题的开题工作,11月26日下午,课题组在学校教学楼三楼会议室组织了《课题培训会》。

4.课题开题工作,12月5日,我校召开宁夏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开题论证会。石嘴山市师资培训中心教研员张银莲、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教研室主任张忠华、教研室教研员张丽和任晓蓉老师应邀现场点评指导。学校领导、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了会议。教研室主任张忠华宣读并颁发了课题立项通知书。

接着课题负责人董存霞对开题报告的要点做了陈述,向与会专家汇报了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实施步骤等内容。张银莲、张忠华、张丽、任晓蓉等专家对学校所立的四项课题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就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研究目标选择、规范研究方案、明确时间地点、研究成果生成及研究过程性材料的归纳与整理等进行了重点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让课题组全体成员受益匪浅。5.调查研究工作,2014年12月,先后完成了美术教师课堂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和学生美术课堂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了解我校美术教学现状,调查学生学习美术状态和老师们对于美术教学存在的疑问和困惑。针对这些现状制定可行性方案,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6.理论学习工作。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趣味教学的理论知识,也将理论学习列为常规活动之一(每月每人写一篇趣味教学的学习笔记)。通过文献考察及网上学习相结合,提高认识,并着力于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使课题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论支持下开展工作。我们将理论学习还渗透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培养课题组成员做学习型教师的思想意识,养成学习的习惯,以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上好每一节课。

7.制定课题计划,例行课题组常规工作。

每个学期开学初,课题组长就会结合美术学科工作及时拟定了本课题组的实验计划,明确了本学期实验的重点、要求与进程。然后课题成员们再根据总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课题计划,以便于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层次来开展实验。重视常规工作是顺利实施课题的保障,课题组常规工作有:

1、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

2、每月每人写一篇趣味教学的学习笔记。

3、实行责任制管理,明确课题组各成员的职责和分管的任务,各施其职,使课题组能自觉、健康、稳步地运转与成长。

4、写出案例分析和反思

5、对本学期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撰写论文。

6、收集资料,整理个人资料袋。

8.开展诸多的课题研讨工作。开题以来我们以丰富的形式开展了研讨活动,组织集中学习4次、集体组织开展了备课活动2次、开展研讨课9次(其中骨干教师展示课2次、优课展示活动3次、青年教师研讨课2次、“蓝青工程’师徒结对同课异构活动2次)、开展优秀案例分析3次、子课题分析研讨活动2次、集体反思2次。

二、取得的阶段成果。

回顾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我们初步取得了如下一些研究成果:

1.学生方面:

趣味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创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总之学生像早晨的太阳正在向老师所期待的方向升起。2.教师方面:

在动态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发展。课题组成员及时地认真地进行反思,个别教师思想上因循守旧,在其他成员的帮助下勇敢地对自己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进行自我批评,并对症下药,取长补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并付诸于自己的课题教学与课题研究,从而使研究工作取得了意外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

一年多下来,教师积累了各种研究资料和教学经验,所上的研讨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领导的赞扬、教师们的欣赏和学生的喜爱。撰写的教案或论文还获得了各种级别的奖励。老师们一份份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案例评析、精品课录像、教案、教学反思、学期总结等等,仿佛就是我们成长的印记。在课题实施期间,结合课题参与了一些比赛,也取得了一些收获,2015年7月主持人董存霞撰写的论文《巧妙运用趣味语言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在大武口区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小学组论文评比三等奖。在2015年10月学校开展的第十二届“课堂质量工程”活动中,许丽琼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10课《花手帕》荣获达标课一等奖的好成绩。王瑞老师执教的《蝴蝶落我家》荣获特岗教师优质课一等奖。董存霞老师制作教学用的微课《花手帕的制作过程》荣获石嘴山市微课制作二等奖。在2016年4月学校的第十三届 “课堂质量工程提升月”活动中,董存霞老师荣获“四项全能奖”(课堂教学展示、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师才艺、教学设计)、王瑞老师荣获课堂教学展示一等奖和课件制作一等奖、杨静霞老师也荣获了课件制作一等奖„„。成绩是前进的动力,在成绩的鼓舞下更点燃了老师研究的热情。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课题的研究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热情,但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并不十分到位,有的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但在真正教学中还是跳不出传统教学的阴影,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

2.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一年来,大家多看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

3.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对本课题研究不够深入,致使有时存在课题研究只是蜻蜓点水式现象。

发现了问题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会再接再厉,改进不足,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改进的措施

1.课题组改进平淡的研究形式和方法,组织灵活多样的研究形式,充分调动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们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理念和学习教学策略。

3.坚持撰写研究札记,阶段性小结等,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研究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能敷衍了事,一切本着课题研究的精神,使课题研究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一部分。4.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促进教师思想深层次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让课题研究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

5.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研究方向,使课题的研究目的逐步更加明朗,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6.及时展示研究成果

通过及时展示、交流收集的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成果。把一些好的经验和有研究价值问题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并进行深入探索。

总之,过去的这一年多,我们的课题研究也愈来愈明了化。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只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团结一致,把美术趣味教学方法研究工作做得更系统更扎实,教师们就会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实现高效艺术课。

执笔人:董存霞 2016年6月

篇2:《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以往和当前的美术教育,由于单一偏向绘画或工艺课的教学,还有许多方面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特别是还有许多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因素存在,放在学科教育的整体上来分析,主要的弊端有三:

1、教学内容过于单

一、审美视野狭窄、远离儿童的生活经验。偏向于写生编成的“图画本”,主要从写生的角度、以成人的审美目光去考虑内容的编排,其缺点是审美视野狭窄,远离儿童的生活经验。偏向于想象编成的美术教材,展现了一定程度上儿童的生活世界,但仅以同龄儿童作品的呈现来启发儿童学习美术,也只能使儿童的审美水准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无论是偏向于写生构成的“图画本”,还是偏向于想象编成的美术教材,都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学生体验活动不足,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偏向于写生或想象的课堂教学,衍生了“纯写生教学法”与“纯想象教学法”两类极端的教学方式。“纯写生教学法”强调学生以眼观察为主来对现实世界进行真实性地描绘,该教学法项目重于理性的分析和概括,难度大、枯燥,不利于儿童美术兴趣的养成; “纯想象教学法”强调学生用脑思考来表现幻想状态的图式。该教学法偏向于低层次的思维诱导,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比较贫乏,对高层审美文化更是较少触及。因此,这样的想象活动的根基是不扎实的,脱离生活实际,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发展。此教学法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成为他们出现美术学习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纯写生教学法”与“纯想象教学法”,其最大的弊端是从“一种一元论思维极端”走向“另一种一元论思维极端”,从而割裂美术文化本有的多元形态,最终往往会因学生感官缺乏足够的参与,而致使学生因缺少相应的文化支撑而无法得到很好的建立,更谈不上什么实践能力的培养。

3、兴趣活动空间狭窄,作品的创造性存在明显的局限。传统的美术教学受图画课、美术专业课的影响,许多教师对“美术”这个概念缺乏思考与理解,从而导致一部分教师在辅导之中只注重客观对象的描绘或脱离实际生活的想象绘画,致使学生从小就形成依葫芦画瓢或胡乱想象涂抹的不良学习习惯。偶尔或许有几件令老师看了比较满意的作品,但由于创作时学生缺乏对生活主动的多元体验,作品中使人产生此画非童画的感觉,美术创作脱离了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长远看肯定是相当有害的。看来,如何从“纯写生教学法”与“纯想象教学法”的单一美术教育中走出来,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趣味学习美术的审美教育理论框架,并在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兴趣辅导上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操作途径,已成为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近几年许多美术教育工作者,积极引进启发式教育、愉快教育、情感教育、体验教学以及成功教学法等的相关原理,在某些领域里作了许多探索与尝试,并获得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成果,为美术教育的新发展注入了活力。但由于许多研究缺乏儿童美术学习方式的足够考虑,且深受“纯写生教学法”与“纯想象教学法”等教学方式的影响,因此,目前美术教学还未能找到一种较能体现现代小学美术学科特点,反映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我们认为小学美术“五步趣味教学法”对于弥补传统美术教育的弊端以及吸收当前美术教育中的优秀成果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切入点,对于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五步趣味教学法”的界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美术 “五步趣味教学法”——即:“选题激趣→问题激趣→目标激趣→活动激趣→点评激趣” 五步。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即在美术教学中以“趣味教学”为主线,通过选择趣味课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树立创作的目标以及自信心。通过师生之间的趣味体验活动,运用交流点评作品的形式,激发学生美术创作与学习的持久兴趣。在“五步趣味教学法”中以“学生为本”,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教学目标,并始终以激发学生美术兴趣为前提,密切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和谐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在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创作的乐趣,潜移默化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题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的对象为本校在读1——6年级650余名学生。

四、“五步趣味教学法”的研究过程与研究原理: 第一步:走进生活,选题激趣。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都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其反对传统教学机械地对知识做预先限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主张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基础,同时又要给学生留下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取适当的策略。在这种理念指引下,我整合了美术教材内容,选取了趣味性强,动手面广并富有教育意义的趣味课为教学内容。

“趣味课”——即“趣味美术活动课例”。其基本理念是:学生凭需要、兴趣,主动、积极地活动,而非被动、被迫、外部干预地活动。活动内容是学生没有活动过而又想尝试的,美术学习的动机是以关注生活,获取知识技能或满足审美等实际需求为中心的,而非学习机械性、技能性等技术性的操作活动;创作的范围是开放丰富、大美术的,而非封闭狭窄、小美术的;过程是放松愉快的,而非紧张有负担的。(1)选题原则:在趣味课的选题原则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关注生活、动手实践、审美性、教育性。

1、关注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那将使艺术失去原本应有的魅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我们倡导“趣味课”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择活动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该原则下我们编制了“彩泥卵石”、“彩纸造型”二个板块。

其一,“彩泥卵石”板块。农村小学远离城市的喧闹、繁华,地理环境上多山多水,我们利用校园自身的环境优势,适时选择了小溪中的卵石做为趣味课教学的内容。针对一块块天然造型不同卵石的创作出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作品,来引导学生获得个体的审美体验,从而激发其自由而有个性地进行创作。如自编“趣味课”《彩泥卵石画设计(系列)》一课,我安排了许多设计主题,诸如《人像系列》、《动物系列》、《十二生肖系列》、《综合造型系列》、《手机造型系列》等,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了解到了人物造型上的五官比例、现代手机的功能及不足之处,还有关于十二生肖的民间故事等知识,获得多元的体验,作品自然是非常精彩的。其二,“彩纸造型”板块。纸是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几乎天天碰到的,用学生天天碰到的纸来创作各种各样的作品,那才是造型艺术中最为简洁、方便的创作途径。彩纸造型在操作上简单、有效、富有变化,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它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美术创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他们把平面的构想立体化,锻炼学生剪、折、刻等方面的手工艺,培植学生创新的实践力,《立体贺卡》趣味课的实践中,已充分证明小学生能够善于运用平面的纸,设计出各种多样的作品,并在制作中感到快乐。

2、动手实践。选择孩子们人人都乐于动手的趣味美术活动,能够扩大孩子们参与的面,丰富其体验的过程,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本着让学生动手实践原则,我们编制了“电脑高手”、“小小设计师”二个板块。

其一,“电脑高手” 板块。作为现代艺术的电脑美术是一块新开辟的芳草地,艺术资源丰富,开掘潜力大。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电脑绘画发展成为独立门类之后,在广告、装潢设计、动画制作上被广泛应用,使全球艺术发展出现了新的重大的变革。目前,国内的一些美术院校及中等设计学校已开始把电脑美术列入重点课程开设,从而使设计领域里出现了“没有电脑设计能力无法上岗”的新格局。但在小学阶段的正规美术教材中,据了解浙江版、上海版等国内教材,均为空缺。为了完善和丰富儿童创新的领域,我运用PHOTOSHOP、CORLDREW等软件在学生中开展电脑设计趣味课的开发,试图在小学阶段中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的科学的艺术观。短短二年的努力,现在已有许许多多学生爱上了电脑美术,作品《绿色的地球,我们的家》、《我们一起飞翔》等学生电脑设计作品已充分证明小学生能够学习且善于运用多种软件进行电脑美术的设计与创作。

其二,“小小设计师” 板块。主要设计的趣味课有《艺术节会标设计》、《封面设计》、《邮票设计》、《板报报头设计》、《小书签设计》、《手印画设计》等。

3、审美性。随着科技发展,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学会审美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内在需要。目前,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健康有益的审美教育活动已是我们美术教学的必然方向。因此,我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设计小学美术趣味课,旨在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断促使其追求艺术的更高境界。美术本身是一门非常丰富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兼容互渗,从中挖掘的活动主题,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如美术与劳动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树立起“劳动创造生活美”的审美观;与科学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以及电脑美术的关注;与历史的结合,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文化;与现实、时代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对今天的人类文明产生积极感情„„等等,以上这些学科间结合的设计活动都能从不同侧面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美术活动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育性。在选择趣味课时,我们还寓趣味性于教育意义的内容中,通过有教育意义的趣味课,能够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里我们设计了“变废为宝”、“主题创作”二个板块。

其一,“变废为宝” 板块。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各类废弃物越来越多,除了一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废弃物设计成可以欣赏的作品。于是我们结合“环保教育”,设计了《拉罐上的彩绘》趣味课。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技巧以及创作中的应变能力,以牛奶盒为材料的《储蓄罐》,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原本生活废弃的东西,经过我们的“小巧手”可以变化成一种有用的小物品,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环境保护”、“珍惜地球资源”的教育,从而也使许多学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其二,“主题招贴设计” 板块。主题招贴画(即宣传画、海报)——是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美术作品,它通过图形与文字的巧妙组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优秀的招贴画作品不仅能对所宣传的主题起到较大的社会效益,从画的表现形式来说对小朋友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让学生接触招贴画,让他们搞一些简单设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选择招贴画主题时我们常常考虑时代感强、有积极的现实教育意义的内容作为学生设计创作的主题。如结合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让孩子们学习“十六大”精神以及有关的知识,将《“十六大”主题招贴设计》作为宣传、教育学生的好方法,通过设计与制作不仅使学生对党的“十六大”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学习了招贴画设计的有关知识。

2003年4月,人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闹得人们惶恐不安,世界失去了往日的色彩,但我们并没有被可怕的疫情所吓倒,如《小小画笔抗击“非典”》主题招贴画设计是我们五年级学生在美术课上抗击“非典”举行的成功美术活动,学生学习了有关知识,了解了怎样预防“非典”、正确对待其传染途径等,并把这些知识告之家长,群防群控战胜“非典”。(2)选题时注意的问题:

以上原则下的趣味课,在实际选择与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

1)各趣味课设计内容要切合儿童的生活世界、符合时代特征以及应用与实践。

2)各学习板块的安排不能过于集中,但要有一定的联系,具体教学中各种方法、内容应灵活组合。

3)注重选题的时代性、创新性,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应及时的更新,走进生活、关注生活,把握好“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一宗旨。第二步:制造冲突,问题激趣。

我们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创新之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提出问题,让“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成功的乐趣。

1、让“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

在招贴画构思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学生质疑,对于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让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与构思。我们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讨论与交流的兴趣,谈论如何解决好招贴画设计中存在的困难,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能力。如在今年4月份全国处于“非典”疫情之时,我在五年级美术活动课上了《小小画笔,抗击非典》一节主题招贴画设计。问题情境如下表(略)

学生通过开展问题的讨论与交流,思维方式更加活跃,这对于他们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让“疑”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

有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在认知上感到了困惑,并产生了认知冲突,引起了定向探究性反射,思维的火花在孩子们中间碰撞着。

如在未知《彩泥卵石画》作品作者情况下,让学生谈谈对该件作品的感觉。——“你们觉得这件作品有什么特征?”、“这么普通的材料,创作出如此新颖的作品,难道他有什么秘诀吗?”。学生对此产生了好奇心,他们通过讨论交流,完善了自身的想象能力,能够把他人的创新的设想,吸收为自己的构思,不同的创作趣闻,不同的创作对象,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成功的乐趣。

说明: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着无限的美,在农村这片自然资源丰富的环境中我们发现了自然美,小溪里哗哗的流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小溪里一块块无奇的卵石中蕴含自然之美。这里的“疑”——着重解决了怎样发现生活中的美?我们利用生活中现有的教学资源,校门口小溪里自然形状各异鹅卵石,市场上随处可购的彩泥,把它作为一个活动内容,并体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法,并解决了学生在认知上的困惑与冲突。第三步:观察欣赏,目标激趣。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在一个阶段确立一个学习目标,对于人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内趋力,一种前进的动力。我们通过佳作欣赏、榜样示范、名家之路等内容,促使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1、目标是个体的内趋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是被迫的,被迫的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通过欣赏优秀的招贴画作品,激起学生对招贴画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的去欣赏招贴画,去了解生活,去观察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事、物,以此作为招贴画的材料。

如在欣赏史捷设计的环保招贴画《哪里才是我们的家?》(曾在教育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等部委主办的“中国青少年绿色承诺行动21世纪议程招贴画大赛”中获金奖,并在中华世纪坛及联合国首脑会议展出)作品中描绘着“一片树林被砍光了,只留下一个个树根,一群小鸟在空中盘旋,寻找自己的安身之处,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巢,并添加了主题词“哪里才是我们的家?”。这幅招贴画的创意非常明显,就是要我们保护树林,爱护人类的好朋友。这一作品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其表现的内容也源于生活,通过该作品目的是唤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

2、目标还是个体的动力。欣赏完这一幅作品使读者引起了共鸣,并对新奇的画种——招贴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好奇与创作的冲动,欣赏中使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并树立起创作的目标。第四步:体验创作,活动激趣。美术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创作,从而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这一步在趣味课中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的每个环节,并在每个环节中大显身手,一展才能。这样的体验活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

课堂上我注意体现“六还”,即:还学生以课堂时间;还学生以教室空间;还学生以活动主动权;还学生以探索权利;还学生以创新可能;还学生以个性张扬。40分钟的课堂,学生占有的时间达一半以上,课上,游戏、争辩、对口练、角色表演等妙趣横生,学生能说的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学生做,学生能想的学生想,学生能演的学生演,学生能写的学生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如在《彩泥卵石画—手机造型》趣味课时,首先,让学生体验收集生活中的素材。一节课时间,带领孩子们到校门口的小溪里采集卵石,在收集过程中让孩子们选择“奇”、“异”、“怪”之类的卵石,并展开自己的想象,在想象过程中不断有学生跟我说,老师:“这块像一个侧面的人像”,“这块像一条小鱼儿”„„想象中孩子们充满了回归自然的乐趣。其次,体验创作时的乐趣。通过单独创作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一个学生投入到了创作、设计一个新颖的手机造型,把最新的功能、用途以及创新的想法,表现得淋漓尽致。说明:我们选取自然界中创作的素材(资源)是给学生体验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会单独创作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学会与他人合作是新课程学习方式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能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从而设计出更精彩的作品。这里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2、让老师成为“导师”。传统教育观念下教师教与学生学,在这里转变为师生互动,教师成为一名指导者、点拨者,如在招贴画设计活动中主要通过以下2个途径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1)让学生描绘设计稿——招贴画作品的设计稿不同于绘画作品,但近似于绘画作品,它可以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各种不同的表现技法,来描绘设计稿。如302班赵海东小朋友在画面中描绘了几个简单图形——“月亮、星星、小朋友及昆虫”等,有些涂上了色彩、背景等大块色都没有添,这些在招贴画的设计稿中都没有关系,可以通过下一步的电脑制作加以处理和完善。(2)让学生进行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设计是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老师必须放手让他们自己实践,去动手。不能总是领着学生走,要把疑问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让他们独立完成,在困难时通过学生间相互交流或探讨来解决实际难题,老师在必要时给予示范,做到“授之以渔”不能一手包办。首先,先将设计稿进行扫描,并保存与电脑中。其次,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加工制作。如,赵海东小朋友的《艺术节招贴画》作品中运用PHOTOSHOP软件工具栏中的“填充工具”选择“深蓝色”,点击作品中的“空白处”进行填充,此时整幅画面就出现了深蓝色的夜空,运用工具栏中的“橡皮图章”,其功能是“复制”作用,选择需要复制的图像——“小星星”,根据所需数量把它进行复制,画面就出现若干星星,同时也可以把“小星星”拉大或缩小;之后,运用文本工具添加上主题词,作品就完成了。

通过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电脑美术设计的有关知识、技能,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加强,改变了过去以“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这里他们主动参与创作作品,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郁。第五步:互相交流,点评激趣。

作品完成,需要展示、需要与他人交流。对作品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很难说谁的作品最好,谁最漂亮,更不能说最漂亮的就是最好的。“你最喜欢哪件设计作品”的标准是相对的。能够对学生言之成理或能自圆其说的评价和判断,教师应该给予尊重和鼓励,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1、评价要尊重和鼓励学生。传统的教学评价大多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评价主要是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教师往往打个成绩或者等级了事。久而久之,评价的目的在于定性定格,学生形成依赖的心理,等待教师“宣判”,缺乏反思意识。新《课标》指出: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如在彩泥卵石画评价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创作的作品,师生互动,让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快乐。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展示,相互点评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通过自评、他评、师评,互评的方式,对各组作品进行点评,对各自作品优点进行介绍,对创作、设计的全过程进行解读,让观众(孩子们)了解作品成功背后的故事,增深兴趣,如在作品完成后我让小组长把本组设计作品的步骤记录下一来,让小组成员各自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在参与设计过程中的感受或想法。通过让每一个学生交流创作体会,这体现了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和鼓励,即使是简简单单的交流,也使得孩子们的创作积极性得以更大的发挥。

2、发挥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

如招贴画作品完成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交流中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创作设计过程。通过对自己设计的作品点评,让他人对作品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和印象。如五年级《小小画笔,抗击非典》主题招贴画设计中小朋友的点评更是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样的评价方式弱化了作品的“甄别”、“选拔”功能,发挥了评价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美术创作与学习。

由此可见通过“五步趣味教学法”的实践,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得到极大激发,想象变得更加丰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上述“五步趣味教学法”让学生走进了生活,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优点是:

一可使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扬长避短、各尽所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来。

二是在体验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创造的兴趣,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三是作品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与教师的评价,而是激起了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审美活动中不断燃起富有创新的思维火花。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若要有效的发挥“趣味教学法”的作用,还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以趣味教学为要旨,综合运用各种教法。趣味教学法所呈现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审美心理发展规律的过程与他们情感体验的美术文化相统一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年龄差异特点,融合各种教法,以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趣味体验。(2)灵活处理与设计趣味课。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及审美基础,处理好课题内容,为学生的充分体验作好准备。操作中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体验为目标,精心提示、设疑、选择、提供资料、方法传授、讨论、交流、点评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对美术学习过程的体验,往往在课堂中进行的,一件设计作品的展示往往会受时空的限制而交流范围大大缩小。但是可以通过扫描仪、展示台、教学课件等弥补了这些不足。因而,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显得特别重要。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经过近4年来的小学美术“五步趣味教学法” 的教学实践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项研究,不仅奠定了开展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审美基础,形成了可操作的教学策略,而且直接推动了对学生美术兴趣、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等的培养。

1、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意识显著增强。

美术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实践中发挥了学生的经验,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美术兴趣和表现的欲望,在调查、分析、发现、实践、创作等各个环节各个过程中,学生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据笔者统计:几年来在笔者所教的班级中98%以上的学生对美术保持极大的兴趣,并且涌现了10余名美术特长学生。此外,相关美术教学内容的设计,使教学活动不受固定信息的制约,为学生发挥潜能,实现各种素质的多元发展提供了空间。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主动地观察、探究、交往、审美、创作、评价„„ 发展了多方面的能力,形成了健康向上的个性。

2、学生的美术创作朝着多元化方向迅速发展。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美术“五步趣味教学法”。这套教学法的实施大面积提高了学校的美术教育质量。教学中倡导学生独特的创造,创作形式的个性化引导,积极的改变了学生创作中原有的单一性程式化风格,并激起了学生创造新作品、新画面等内在动力。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在参加全国各类比赛及展览中,有360余幅的学生美术作品获奖、展览或公开发表在《中国教育报》、《美术报》、《儿童美术启蒙》、《当代小书画家》、《小画家》、《少儿美术》、《少儿书画》、《小艺术家》等全国20余种知名报刊上(详见附录),也有学生作品在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少儿类)发表或在联合国首脑会议展出。

此外学生多样的创作风格,还受到《美术报》、《少儿美术》、《小画家》等美术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美术报》记者应霁民老师在看了学生“预防非典”宣传画作品后,作了“„.使我们看到了以启迪心志、培育爱心,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为目的的少儿美术教育,正越来越活跃地走向社会、关注现实、直面生活,并日益发挥出宣传力和影响力。”的积极评价。

3、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笔者利用这套小学美术“五步趣味教学法”撰写的20多篇论文、课例发表在《中国教育报》、《现代中小学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少儿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实验教学与装备》(浙江省教育厅、教育装备管理中心主办)、《当代小书画家》(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现代教育科学》(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省教育科学院主办)、《宁波教育报》等报刊。其中3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小学各科教与学》全文转载,3篇论文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获二奖,1篇获三等奖,《小学美术设计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一文获宁波市鄞州区小学学科教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此套“教学法”得到了社会的认同(详见附录)。

4、学校美术教育特色显著。

《中国教育报》、《美术报》、《少儿美术》、《当代小书画家》、《浙江现代教育技术》等全国各级报刊30余次介绍了学校美术教学的成果(详见附录)。

六、讨论。

“五步趣味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美术兴趣,提高审美素养,开发潜能、培养意志,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其一: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的调控。

特别是对于新教师来说运用“五步趣味教学法”还必须对教学环节进行灵活的处理,增强的应变能力,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其二: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设备。

在现代教育技术日趋现代化的今天,教师应该学习和掌握有关的现代教学设备(如:网页知识、电脑设计、检索美术信息、网上传输美术作品)等的知识,扩大美术作品交流的范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教师自身来说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经费去掌握有关的技术。

其三: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以往美术教师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讲授和示范的方法,相对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已有的经验,学生的学习基本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现在则主张学生将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我们还要正确处理个别提高与整体提升的关系。

篇3:《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关键词:问题,方法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轻视语法教学。新课标对于小学生的语法掌握能力与要求相对以往有所降低,可是这也造成了有些教师对语法教学产生了不严谨的态度,有些教师认为语法教学可有可无,从而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而实际上,语法是语言的根本,也是听、说、读、写的前提,若掌握不好语法,则会导致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漏洞百出,乃至于不能够很好的掌握英语规律。

2.重讲轻练。某些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形成了自己固有的讲课方式和知识的讲解方法,可是这种方式不一定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语法教学中,某些教师重讲轻练,忽视了实践能够使得学生潜移默化理解知识的特点,反而仅仅用固定的模式和方法讲解一些固定的语法知识,这些死板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仅仅关注于记忆而忽视了理解。

3.繁琐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法是过去很多专家总结的语言规律,因此其具有复杂性。许多教师认为在语法教学中要把语法尽可能详尽地解释,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并且有时候没有实事求是的分析,在学生犯语法方面的错误时,往往归因于语法讲解不够,从而更加侧重于语法的详细讲解。殊不知小学生对于语法的这一复杂语言规律的理解有一定的限度,这样费时费力的教学,反而导致孩子反感。

二、趣味性教学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很有必要引进趣味性知识去帮助学生的理解:

1.利用游戏、歌曲帮助其理解语法。利用歌曲和游戏,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深奥的一时还说不清的有关知识,例如不定代词的理解问题。如在学习第一节课有关于问候的语句时。教师可让学生结组,然后一组组的模拟场景、做游戏去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仅仅是第一节,其他章节的学习也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或者可以采用利用歌曲的方式,教师教授学生英文歌曲,去帮助学生潜移默化的理解知识,或者教师出一首英文歌曲,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自己填词,使得学生在吟唱歌谣的过程中,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句型、语法结构。

2 . 在生活感知语法。小学生有其固有的心理、生理特点,教师应当利用这些特点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授语法知识,例如在简单讲解完语法知识之后利用图片、实物、课件等创设较为真实、有意义的情境,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图片、课件去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创设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欲望。例如,教师在讲授有关食物这一节知识时,可以先从学生日常接触的食物开始,向学生提问 :What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从而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回顾自己接触的食物以及其英文名称和表达方式,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语言结构,这样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加容易的讲解语言知识。

3.利用顺口溜等方式使得学生掌握语法。小学阶段讲到了一些较为复杂的语法知识,这些语法知识例如数词分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数词等等,如果要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些语法知识,则会使得学生感到厌烦。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顺口溜的方式去简单记忆这些知识,例如在记忆am,is,are时可以这样记忆:“我用am,你用are,is用在他、她、它,凡是复数都用are.”通过这些顺口溜,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比较有趣的知识,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说得津津有味,在潜移默化中就掌握了语法知识。总之,在这些知识中添加趣味性,不仅使得学生掌握了语法知识,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 . 在参与中运用语法。教师在教课之前需要明确一点——小学阶段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培养参与活动的能力。在学习新课后,教师通过课程的内容设计一系列任务,从而让学生对课后任务的思考、讨论和合作等方式,提高对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授学生关于疑问词的知识之后,使得学生结组讨论who,what,when,利用其造句子,通过最后对比,找出异同点。在学习一般过去时的时候,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用过去时态讲述自己的故事、描述自己的经历,从而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的语法知识。

5.总结规律。趣味性教学是关键,教师的工作是引导学生发现、使用所学的知识,并且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规律。由于学生在小学时期没有形成较强的理解能力和理性的思辨能力,因此只能够通过重复来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根据小学英语课本的特点,课本编排一般按照话题、功能的结构进行编排,这有利于教师利用情景法进行教学,但是教师在利用情景法教学时需要知道这仅仅是帮助学生感性的认知,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理性的掌握,因此反复操练,巩固其语言形式非常必要。通过在利用情景法教学使得学生感性掌握之后进行理性的总结,从而使得学生提高语言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很快能掌握改变方式及规律,一举两得。

篇4:《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美术教学中实施游戏式趣味性教学,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实施趣味性教学,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小组合作,游戏激趣

游戏活动式趣味性教学的方法中,设计的游戏必须符合第一学段儿童年龄、心理特征,必须适时适度地安排在课堂上儿童学习情绪疲软时。如《美丽的头饰》集体创作画,教师设计“比一比谁的头饰最美丽”的竞赛游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幅《美丽的头饰》集体创作画,然后在各小组之间展开作品比赛。我还特意设定了“创意奖”“集体合作奖”等作为鼓励,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性,延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时间。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在充满趣味的学习竞赛中,规范了课题秩序,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一教学过程渗透着游戏式趣味性教学。

研究表明,游戏活动式趣味性教学能有效激发儿童兴趣,增强美术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二、故事明理,趣味管理

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听小故事,对故事情境有着极强的向往,特别是短小的童话、传说、寓言,如:《白雪公主》《机器猫》之类的故事,最能叩动儿童幼小的心灵。美术教学中实施故事明理的趣味性管理的方法,是要根据课堂氛围、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适时穿插与儿童美术活动紧密结合的短小故事,使学生在听故事中明理,注入儿童美术学习的兴奋剂,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性,萌生创造性,获得美术学习的最佳效果。因而在课堂中我不断地尝试着用学生喜欢的神话传说,童话故事等创设情境,实施趣味性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教学《指印联想》时,老师以故事引入:“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有一个指纹王国,那里住着许多指纹小人。这些指纹小人的头呀、手呀、脚呀都是指纹组成的,就连鞋子、裙子、项链、武器等也都是用指纹做成的,当然,指纹王国里的国王、王后、公主、王子、士兵、国民、厨师也都是指纹啦!小朋友,你能把这个有趣的指纹王国画下来吗?比如:画一个好老好老的指纹国王,画一个漂亮的指纹公主或者帅气的指纹王子、士兵,试一试,一定很有趣!”刚讲完,有很多小朋友就跃跃欲试了。再让小朋友们回忆一下曾在小人书中看到过的国王、王后等人物的形象,然后将指纹与人物形象进行联想,画出生动有趣的“指纹小人”。这个方法还真不错,小朋友们一个个握着笔,歪着头,一幅全神贯注的模样,静悄悄的描绘着他们的“指纹王国”。

三、情境预设,动手体验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采取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教学情境方式,引导并逐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并通过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方式,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实现趣味性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泥塑小鸭子》教学:

1.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神奇的梦幻王国,那里住着一个小精灵,他一个人住在一座巨大的城堡里面,虽然吃的玩的应有尽有,可是没有人陪伴他,他特别寂寞。有一天,他读了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灵机一动,决定也用泥巴塑小动物陪伴他,于是他就先塑了一只小鸭子,你们看(课件欣赏——泥塑小鸭子)

2.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师:想一想这只小鸭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和你的同桌小伙伴一起讨论讨论。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或结组捏小鸭子。(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交流自己做小鸭子的方法。

教师活动:你是怎么做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出步骤、基本形状等。

3.感受特征,树立形象

师:有了这么多的小鸭子,小精灵高兴极了,要是再多些别的小动物那该多热闹啊,可是他只有一双手,他想请小朋友帮帮他,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你想帮他塑什么小动物呢?

(1)教师活动:要想把这些小动物塑得活灵活现,你就要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课件出示真实的小动物图片,感受小动物的外形和特征。)

提问:你能看出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吗?

学生活动:学生集体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的特征。

(2)教师活动:想不想看看用橡皮泥塑的小动物呢?(课件欣赏

——泥塑过程动画)

考一考:如果我要塑一只小象怎么塑呢?

教师随机演示小象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动物的外形特征及塑造过程。

想不想也塑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呢?为了让同学们塑得更好看些,老师给你们提一些好的办法:

a.两个人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b.先做出基本形,然后抓住特点进行加工。

c.注意插接部分的稳定,使作品形象美观。

4.自由创造,大胆表现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多鼓励、启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篇5:小学美术课趣味教学研究课题总结

崔艳辉

一、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根据开学初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本学期开始围绕《小学美术课趣味教学研究》确立研究的方向和目标。首先调查了解现阶段师生教与学内容的现状。重点调查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趣味化教学内容的学习态度、状况及原因的调查及分析。二是现有教师资源及教学方式的分析。在调查的基础上,思考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趣味化教学,将书本知识和生活事物相联系,并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确立阶段性教学目标,创新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落实课题研究行动

本学期,我围绕课题开展以下工作:

1.对教材进行整理和分析,确立阶段性教学目标。

在本学期四年级美术教材中,将所有可以进行趣味化教学的内容按类型进行整理,并将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和每一单元整体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整理,使教师对这一研究内容有个整体的概念和全局的把握。

2.初步尝试切实可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

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通过近期实践,针对“趣味化教学”的策略,我采用了一些新的教学尝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内容丰富,教师要认识到不同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的情境和认识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探究意识转化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情境”开展教学,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的兴趣,引起孩子情绪的共鸣,引发其在特定背景的情感支持下自主参与美术活动。

情境教学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孩子们在故事情境的牵引下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教学中来。如以造型设计表现为主的《变形的魅力》一课,我将生活实践和本节课变形练习的教学内容相联系,设计了一个关于哈哈镜的故事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趣的故事情境,将以单纯技法为主的枯燥教学内容调味成学生喜欢、乐此不疲参与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课堂趣味横生,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作业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

(2)调查分析,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教材中有关“设计.应用”的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是非常密切的,那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围绕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到生活中去观察,对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调查,做到学习前对表现的某一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如在四年级美术教材第六课《花团锦簇》一课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围绕“工艺花”这一课题来设计一些问题,并根据设计的问题进行一个课前市场调查。如:有的同学对“哪些地方有工艺花摆放?”这一问题调查,了解到工艺花是一种公共场所的装饰物,家居装饰品,精致的室内生活很多时候要靠一些小家居摆设工艺品来打造,这些角落里不起眼的酷趣小物才是点亮品位生活的主角。有的同学围绕“工艺花如何的制作?所需什么样的材料?”这一问题进行调查采访,了解到现在不同工艺花所需材料不同,制作出效果更逼真。经过这一环节的创设,学生主动对工艺花这一事物进行调查,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并激发了强烈的创作兴趣,一批充满创意和个性的纸质工艺花也就应运而生了!

三、课题研究取得初步成效

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美术课堂学习中,学生能够逐步树立课前收集和整理资料的习惯。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在作业中能体现自己的思考过程,个性化作业越来越多。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积极参加各类绘画比赛来锻炼自己的创作水平,在县级绘画和摄影比赛均获得好成绩。

2.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思维和方式。

美术课堂教学中很多笼统、固定的做法其实早露弊端,比如:每一节课都是分两个部分,即前面教师讲授,后面学生作业。无论什么课型的课都是教师准备充足的资料和示范,学生只需被动跟学。新的研究促进教师新的思考,在“设计.应用”教学领域教师能否放手给学生自主的准备课前的资料;能否在教学只做点拨和引导;能否不全部的进行示范教学。带着种种思考,老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在发生着变化。反思创新的精神也在慢慢萌生,敢于挑战自己,正视自己的弱项,并对自己所学专业掀起全面挑战。

3.促进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教学联系真实的生活,给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和资料。使教学不再囿于书本,不在限于教师的准备。教学和生活联系,学生的作业和生活联系。课堂成了灵动的课堂,知识成了有效有用的知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学以致用的根本。

四、结论与建议

1.“小学美术课趣味教学研究”,它从儿童立场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开阔了学生的思维面,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使之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课堂上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小学美术课趣味教学研究”,应该注意不同年级学生对学案的要求,使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因此应该加强对学情的研究,注意吸收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师的理论修养。

五、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篇6:小学趣味拼音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题的提出

汉语拼音是汉字的注音符号,是帮助小学生识字,学说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小学生在学习拼读方法,熟练拼读音节后,可以识字、查字典、阅读注音读物,帮助学习普通话,帮助小学生习作等。而针对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比较抽象,在教学中面对孩子们年龄小,好动及拼音难学、难记,枯燥乏味的特点,我们就应该优化汉语拼音教学策略,采用游戏儿歌、顺口溜、童话故事等多种趣味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学习中拼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单一的死读、死记的学习方式为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从语言到视觉再到音乐,不断变换讲课方法,经常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迸发出学生的智慧。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根据教学实际,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之变得生动有趣。

(1)走访低年级教师询问他们平时如何进行拼音教学,效果如何,在拼音教学中存在哪些困惑。

(2)问卷调查低年级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分析他们对目前的拼音教学方式持有的态度及喜欢什么样的拼音课堂。

(3)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不同的字母特点初步确定教学策略。如声母b、p、m、f、j、q、x、y用什么方式教,韵母用什么方式教,音节用什么方式教等。可对拼音进行分类,找出规律,挑出特殊。

2、如何通过变革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迸发出学生的智慧。

(1)借助学校资源,结合教材及学生特点,活化课堂,师生变换模式激发学拼音的灵感及兴趣。

(2)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生生合作关系,探究音节的组合,品读的技巧。(3)学生根据自己的拼音能力在班内以比赛的形式用拼音进行口语或书面表达。研究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套在教学中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通过趣味拼音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拼音能力,促进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课题研究的方法

我们以学校资源为平台,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法:通过努力学习收集、积累与课题相当的资料,指导实际研究的工作。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拼音教学的现状,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问卷作业,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3、行动研究法:把课堂教学与平时表现结合起来,运用各种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对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写好经验总结材料,做好反思总结,完善研究工作。

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趣味拼音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拼音能力,促进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易于操作,行之有效,让孩子乐学、愿学、易学的教学方法。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进行细致分工:

主持人:贾洛婷

负责课题的制定,策划课题研究工作,负责拟定课题实施方案,督促课题的正常开展,撰写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编写第一期简报。

黄佳星:上好拼音教学研讨课,制定问卷调查表,采集信息,拍照,撰写论文及活动小结。

万丽:上好拼音教学研讨课,梳理归纳出有效的教学模式,编写二第期简报,撰写中期工作总结。

余梅:上好拼音教学研讨课,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之后,对原先的计划、实施进行总结、反思或做出适当的调整,并撰写相关的教学反思及论文,编写第三期简报。

王 杰:上好拼音教学研讨课,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撰写教学叙事。

孙振玲:做好相关会议记录,上好拼音教学研讨课,撰写论文及课题反思。本课题研究拟定一年时间完成。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1月)

1、主要任务是为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加强理论学习,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如《汉语拼音教学 小学教学参考书》广东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研究》,快乐宝贝众书之《快乐教学拼音》等。

2、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贾洛婷 对课题工作的开展做了具体的人员分工,各成员明确职责,力争使研究工作规范、科学化。

(二)、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5月)1、11月,黄佳星对目前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做具体的分析,结合本校情况制定问卷调查表,做好数据统计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同月召开课题开题会,确定课题方案实施方案,将采取边实践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进行研讨课研究,以案例、个案分析、研讨课、论文、个人心得体会、实践探究课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总结得失,对前面的计划可做适当的调整,通过研究形成切实可行的趣味拼音教学的课堂模式。

(1)课例:12月黄佳星上一节研讨课,各成员点评,本人做好记录并收集整理个人材料,2017年3月万丽上一节研讨课,各成员点评,本人做好记录并收集整理个人材料,4月上一节研讨课,各成员点评,本人做好记录并收集整理个人材料,5月贾洛婷上一节研讨课,各成员点评,本人做好记录并收集资料。6月余梅上一节研讨课,各成员点评,记录并收集资料。

(2)通过开展活动、活动观摩、活动评价等途径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探索可行的适合低年级趣味拼音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如贾洛婷负责组织一年级拼音拼读赛,万丽负责组织一年级拼音默写赛,王杰负责组织一二年级拼音写话赛,余梅负责组织我爱拼音手抄报赛,这些活动要与教学同步,对课题研究起推动作用。

3、每人在上完课后撰写一篇小论文及心得体会,万丽撰写中期报告,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收集了相关数据和信息之后,对原先的计划、实施进行总结、反思或做出适当的调整。

4、反思教学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黄佳星、万丽,孙振玲围绕课题的开展实施撰写反思,贾洛婷写出教学叙事。

(三)、总结阶段(2017年6月)

1、整理分析操作实施过程中各种资料,进行经验总结和理性提炼,找出成功的经验与不足,认真撰写相关课题的研究报告。

2、撰写结题报告,推广研究成果。最终成果: 以课题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篇7:《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目前,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如火如荼。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观,课堂上教师充满激情,师生互动、充满探究和研究的氛围。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方向。

但在作业设计上,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投入到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微乎其微。对于作业设计,教师常常随意为之,不进行什么设计,只拿一些现成的习题敷衍了事;即使进行设计,也直指应试的大门。设计出来的作业,大都机械重复,毫无趣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令学生望业生畏,甚至有作业恐惧症,苦不勘言。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厌学、厌语文。这一切无可辩驳地说明,作业问题正成为新课改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是新课改的一个瓶颈。再不对语文作业进行革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必将事倍功半。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价值(1)课题界定:

趣味性:是指能够引起人们感情共鸣,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事实,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语文作业趣味性:本课题研究的语文作业趣味性是指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改变传统、枯燥的作业形式,丰富作业的内容使学生感兴趣,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能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愿意接受或主动作业的群体效应。(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2)理论价值

首先,就心理学而言,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兴趣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主观意识活动,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和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衰减或丧失,将使语文教学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小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它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兴趣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当一个人对学习有兴趣时,就会觉得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心情愉快,充满热情。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的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会产生厌学心里。

第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考虑作业的人文性、有趣性。

本课题对于推动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以及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有助于在不断改进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发挥语文作业在使学生获得母语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喜欢语文,喜欢阅读,提高作业质量,激发学生乐于倾诉、善于写作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

三、课题研究意义:

在《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指出:语文教育的终极意义指向言语表达与存在。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人‘活’着所谓的生活着,而且是使人成为言语的人、精神人,让人变得充实、美丽。《关于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趣味性的实践研究》正是给孩子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环境。

语文作业趣味性作业的研究,不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充分地张扬个性,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实现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让作业成为学生言语生命成长的愉快经历

四、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内容:

1、改变作业形式

改变单一的、重复的、机械的抄写作业或拿来的练习,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标的作业设计。

2、丰富作业内容 课内外结合,重视实践,在活动中进行口语训练,在活动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并乐于表达。

3、尝试多种评价

改变原有的教师评价,尝试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班组长评价等等方式激励学生享受作业乐趣。

4、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倡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去感受鲜活的语文信息,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

5、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语文作业的趣味性注重让学生在作业中释放自我潜能,体验在实践中获的满足、愉悦与自信,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研究目标:

通过对语文趣味性作业设计的研究,使语文作业更加趣味化、创新化。探索出适合于学生情趣的趣味性语文作业,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合理、有效地完成了语文作业,以求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学生在本课题的实践中可以提高自己对做语文作业的兴趣,提高自己学习语文效率,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勤于阅读、乐于写作的精神。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08.1108.12)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等,对一些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解和把握,同时对核心概念作初步界定;进行课题申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具体的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09.109.11)理论学习并进行教学实践、资料整理、反馈改进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更细致、更深入的操作,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调整策略。

3、总结阶段(09.12XX.1)案例搜集、研究资料、课题总结、撰写论文在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为第二轮课题的继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准备。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操作观察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在实践总结的过程中,使用归纳总结法,使研究过程更具有时效性和精确性。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

1、本人专科毕业,35岁,小学高级教师。曾参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小学科学教育主体化、开放式行动研究》研究,该课题已经与XX年7月结题。参与了是此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XX年6月被评为县教研先进个人。有着丰富的理论经验和教学实践能力,有多篇论文获市、省、国家级奖,2、参考的主要文献:(1)、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2)、李吉林《情境教学法》;(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

八、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提高了对语文作业设计的认识,提升了对趣味性语文作业设计的能力。

2、整理、编排出一套《学生语文趣味性作业优秀选集》

3、撰写相关论文:拓宽阅读空间,培养阅读情趣浅谈。

篇8:《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方式的理论思考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显然,评价方式是将上述评价要求落到实处的关键。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笔者重点实施了两类评价方式:

一是“阶梯式评价”,这是笔者仿照一些聊天软件和游戏的升级思路设置的一种评价方式,也是面向学生的一种评价方式。笔者注意到小学生在一些简单游戏中特别注重自己的等级,而等级也会对他们的游戏过程产生一种强大的作用力。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什么不可以借鉴这一思路呢?因此,笔者在一个学期的美术学习中,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只要达到要求,就可以上升一级别,从星星到月亮再到太阳,如果学习效果不佳则不会进步(尽量不退步)。作为一种外驱力,这样的评价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二是“内向式评价”,这是面向教师自己的一种评价,这种评价是笔者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形对自身教学的启示,以促进自身更好地教学进行的评价。这一评价从理论上来说,是从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美术基本功等智力因素,以及美术兴趣、美术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的评价,由于其结果客观真实,因而对教师有着明确的启发作用,而这种启发作用又会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又因为其有可能对部分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不宜直接呈现给学生。

二、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方式的实践研究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笔者重点在美术课堂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思路,研究了两种评价方式对美术教学的作用。

阶梯式评价在时间上跨度较大,对具体美术学习内容的评价要求也比较高,如四年级上册(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教材中,包括贺卡、诱人的瓜果、瓜果的想象、冷色与暖色等内容,直到能干的脚、美丽的鞋、我也能做鞋、鞋的联想等,这些教学内容其实并非没有联系,恰恰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递进关系,这种递进关系既表现在美术技巧上,也表现在美术理解上。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要提供给学生的往往就是这种最基本的美术技巧与理解,结合常规的教学要求,重点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就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同时,教师要对不同学生个体(尤其是具有一定美术基础甚至是天赋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然后通过内向式评价的思路,给他们建立一种类似于档案式的评价材料。笔者在研究中对所教多个班级的数十位学生建立了内向式评价档案,在这些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是构图、色彩、创意等美术智力因素,评价一般可以是星级式的。通过这一评价,笔者发现学生的美术能力发展速度是大不相同的,发展速度快的学生是想象力较强、平常接触绘画类较多的学生。根据笔者对同班教师和家长的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具有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爱画画、爱打色彩和画面丰富的游戏。而发展速度较慢的学生则更喜欢简单、抽象的思考,这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可能是相关的。而在后续的教学中,笔者也能根据这一评价结果来改进自身的教学,尤其是对于发展速度稍慢的学生而言,可以提供给他们更多的观察与创作的机会,让他们多接受丰富色彩的刺激,多进行想象与创作,这对于丰富这类小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是有好处的。

三、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总结

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笔者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了总结。可能是将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评价的原因,笔者发现对美术教学中评价的研究,可以促进对整个美术教学的思考,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时常想着应当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应当如何进行具体评价等。而基于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与结果作出的评价材料,笔者发现评价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促进作用都是明显的。

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由于评价意识,更由于给学生积极评价的意识,总想通过评价来完善自身的教学,总想着学生应当经过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获得良好的评价,更多的时候也帮着学生想着如何升级。而不知不觉当中,教学再也不是简单地给个示范让学生“自由创作”了,而是注意跟踪观察学生,看他们创作得到底怎么样。而从自身教的角度来看,由于有了课题研究动机下对评价的重视,因此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以及对美术教学的理解也多了起来,总想着怎样的教学才是适合小学生的美术教学,小学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面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怎样施教才能让他们在美术学习中奠定一个良好的美术基础等。

上一篇:礼嘉中学创建校园网一级标准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春天的景色小学优秀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