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2-09-12

活动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和教育形式, 它的出现, 对改革传统教学, 克服现行教学中的种种流弊,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无疑都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即要让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做”中, 感悟、习得, 逐渐掌握语文的规律。

但是, 对什么是“活动教学”, 怎样进行“活动教学”, 还存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的误区, 如果不加以澄清和矫正, 势必阻碍活动教学的健康开展, 降低活动教学应有的作用。所以, 本文重点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活动教学”。

1 小学语文中活动教学的误区

1.1 对“语文活动教学”概念认识的偏差

语文活动教学, 是“活动教学”思想在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它意在打破教师和学生保持的相对的“授权”关系状态, 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自主参与各种外显的、具有操作性的语文学习活动, 使课堂信息不断扩展延伸, 同时调动学生动脑、动眼、动手、动耳、动口, 以外显的活动促内隐的认知、情感、能力协调发展, 让学生主动地积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语文活动教学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外活动, 也有别于语文活动课程。语文活动课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 以学生为活动主体, 以形成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 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

1.2 目前, 小学语文活动教学中活动安排失调

目前语文活动教学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被动活动, 即学生在被告诉、被教导、被演示的情况下被迫参与活动;二是片面活动, 没有把内在的观念性活动和外在的物质性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只重视学生接受间接经验过程中的内在观念活动, 忽视甚至排斥学生的获取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为目的的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是过分强调外显活动, 而忽视内在的观念活动, 使二者未能达成统一。之所以如此,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 教师缺乏对学生主体活动整体性的正确认识。

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活动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 我们总结出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操作程式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2.1 阐述与呈现材料

语文活动是以某个“点”来进行训练的, 教师必须清晰地将语言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材料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章, 也可以是整篇文章;可以是课本上的, 也可以是课本外的。总之, 是一种有具体语境的语言现象。呈现时, 可以让学生看课文或某一片断, 也可以用小黑板、投影、录音、计算机等多种手段来呈现。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由于小学生, 特别是低年段小学生身心发展尚处于幼稚阶段, 背景知识缺乏, 不适宜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过深过难的知识。因而, 在呈现材料时, 应体现“小、易、趣”的原则, 目的在于初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良好学习习惯, 而非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有什么重大发现和创造。

2.2 学生阅读领会

阅读是获取和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 是理解和运用的基础。在材料呈现之后, 指导学生阅读, 应该成为语文活动教学最基本的活动。面对阅读教材, 学生读法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读以整体感知, 可以精读以深入理解, 可以熟读以领悟情感和规律, 也可以诵读而重在记背。不管怎样, 教师的职责只是“引导”而非“带领”

教师在此阶段的主要职责是:

2.2.1 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

在情境创设的方法上, 可以用音乐激情,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 以哀婉的旋律唤起学生的悲痛之情;可以是画面展示, 如《南京长江大桥》, 在画面展示中, 具体形象地突现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 使学生感悟中国人民的智慧与伟大;可以是语言描绘, 如《趵突泉》, 教师以满腔热情、绘声绘色的语言, 向学生描绘幽静的绿柳、晶莹的泉水, 以及小泉眼那一串串似珍珠随水摇曳的小气泡, 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描绘, 进入特定的情境,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是环境布置法、小品演示法、课本剧等多种方法。

2.2.2 保证学生自读的时间

自读就是自由地阅读, 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速度去读。读出情感, 读出语言规律。精彩的句段, 美妙的篇章, 甚至能读得背下来。这当然需要足够的时间。因此, 保证学生自读的时间, 是阅读活动的先决条件, 否则“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就成了空话。

2.3 质疑问题

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如何培养学生会疑, 这是教师工作的重点。比如《松鼠的尾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这时候, 松鼠从一棵大树上往下一跳, 轻轻落在一棵小树上。”读了这一句, 有两个学生提出了问题: (1) 松鼠是怎样落在小树上的? (2) 松鼠为什么是轻轻地而不是重重地落在小树上的?针对这两个问题, 教师就可以抓住时机, 引导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进行比较, 分出优劣:问题 (1) 句中已经直接给出了答案, 提得过于简单。问题 (2) 就提得较有价值, 因为解答了这个问题, 也就对松鼠尾巴的作用有了基本的认识。

2.4 讨论评议

讨论评议是语文活动教学中的又一环节, 它是针对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 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讨论甚至争论,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过程。积极自由的讨论, 为学生充分思考、发表己见提供了机会,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也使学生在议议说说的不同意见的交流中, 逐步培养起自学能力和自我检测、自我评判的能力。

2.5 练习运用

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两个层次的练习, 即一般性练习和爬坡性练习。一般性练习就是凭借课文内容可直接进行的练习, 如结合课文内容填词、默写、给某段文字分层、仿照原句造句等;爬坡性练习就是拓展性、迁移性较大的练习, 如根据上一课的阅读方法读一读某篇课文, 根据某些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断或短文等。练习的设计, 贵在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巧妙结合, 使学生在文道两方面都有得益, 并力求发展学生思维, 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3 实践效果

多年的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实验, 效果是明显革与科研意识, 而且真正使教学的“学生中心”、“学生主体”落到了实处, 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语文活动教学是通向素质教育的桥梁, 相信只要我们携手走出误区, 必然能到达彼岸, 使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摘要:活动教学是国家教委重点课题, 人们也认识到了活动教学的魅力所在。但是, 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活动教学存在着一些理解与实践上的误区, 本文正是基于此, 研究了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活动教学, 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健康开展, 发挥活动教学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R],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田慧生.关于活动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 1998 (4) .

上一篇:浅析节能技术在建筑幕墙设计中的应用下一篇:小学生习作困难原因及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