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5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生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将生理学实验与病理生理学实验进行有机融合,并引入模块化教学法和PBL教学法,融合后的实验教学内容分成: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操作、验证性实验、综合和设计性训练实验3个不同教学层次的模块。每个模块和每次实验都设定问题。

第一篇:生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动物生理学教学中转化生理学的应用

摘 要:动物生理学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动物生理学与动物生产和动物健康进行有效转化的重视不足。该文分析了转化生理学对于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的重要性,从优化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构建教师团队等方面提出了强化转化生理学应用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动物生理学;转化医学;转化生理学;案例教学法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al Physiology Concepts in the Teaching of Animal Physiology

Zhou Jie et al.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 Technology,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

Key words:Animal physiology;Translational medicine;Translational physiology;Case-based learning (CBL)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阐明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使学生获得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将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动物生产和动物健康进行有效转化。目前,转化生理学已成为了生理科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人医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然而,目前在农业院校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对课程与动物生产和动物健康进行有效转化的重视仍显不足。

1 转化生理学的概念与意义

1.1 转化医学和转化生理学的概念 1992年,Choi在《Science》杂志上首先引出从实验台到病床旁(bench to bedside)一词,意为从实验室的研究发现转化成临床使用的诊疗技术和方法的过程,首次出现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aearch)的概念[1]。1996年,Geraghty在《Lancet》杂志上首次提出转化醫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概念,即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紧密联系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2]。转化医学是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分支,是连接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不仅是从实验台到病床旁,而且是从病床旁到实验台(bedside to bench),是从基础学科到临床应用的双向、开放的循环过程,研究途径可以从基础到临床,也可是从临床到基础,其核心内容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

生理学是现代医学的主要支柱,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很多学科存在交叉和渗透。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无不以生理学原理为基础。美国生理学会于2001年提出了转化生理学(translational physiology)的概念,认为生理学的研究应以公共健康为导向,不仅要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和机理,更要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在临床上能解决什么问题,其核心是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公共健康之间进行有效转化。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整合生理学和临床生理学,是从基础研究到公共健康的广泛范围分析生理功能的科学,为从分子、细胞生理学到公共健康水平的研究提供平台,使医学以疾病为主的研究向以人类和动物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转变[4]。目前,生理学与临床应用之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紧密。

1.2 转化生理学对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的意义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转化生理学不仅要注重动物医学临床中遇到的问题,更要注重畜禽养殖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将实践中的问题转化为动物生理学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将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畜牧生产和动物医学临床的实际问题。要将目前“以生产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动物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依靠单一学科就显得力不从心,因而需要多学科的紧密联系。转化生理学概念顺应了这一形势地需求,使基础研究与畜牧生产、临床兽医、预防兽医应用领域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系统化、科学化,促进研究成果向实践应用的有效转化,使更多的基础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从而提高了畜禽生产性能,增强了畜禽身心健康,促进养殖业更好、更快地发展[5-6]。

2 强化动物生理学教学中转化生理学的对策

2.1 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动物生理学是以健康动物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理论课教学中,如果一味讲述动物活动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原理,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今后在动物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入一些畜禽生产中的实例和疾病防治中的病例,适当延伸介绍动物生理学原理的实际运用。要将生理学的重要知识点与畜牧生产和兽医临床有机结合,使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不仅要讲清楚基本原理的生理作用,更要说明这些基本原理在实践中能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尽早接触生产和临床实际。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动物生理学虽然是专业基础课,但其实验课的基本操作涉及到临床技术,如注射、麻醉和一些基本外科手术方法;一些慢性实验还涉及无菌处理、术后护理等。在实验课教学中建立验证性基础实验、提高性综合实验和学科群(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药理学)综合课程实习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7]。验证性实验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验证与强化理论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能力;学科群综合课程实习则是从基础到实践、从实践到基础的双向循环过程,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2.2 教学模式以讲课教学法向案例教学法转变 为了在动物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强化转化生理学的理念,课堂授课模式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讲课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转向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8]或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9]。例如,在讲授免疫生理时,通过引入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介绍体液免疫的重要性。在讲授血液生理时配备血液常规指标化验单,通过引入血细胞數值异常的具体病理指标介绍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意义。在讲授消化生理时,配备胃肠损伤的影像图片介绍各段消化道的生理作用。在讲授内分泌生理时,以高产奶牛、蛋鸡骨质疏松或产后瘫痪等临床病例,介绍激素对钙、磷代谢的调节。在讲授神经生理时,通过养殖场规范养殖制度介绍建立和维持“动力定型”的实际意义;通过养殖业禁用“瘦肉精”介绍神经递质、受体,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抽象的基础理论与直观的临床资料和生产实例相结合,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投入感,拉近动物生理学与兽医临床和畜牧生产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

2.3 构建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 在动物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需要重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动物生理学以外的相关课程的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畜牧生产技能和兽医临床经验。相关课程的知识可以通过查阅文献,将其和动物生理学的知识整合起来。实践经验则需要教师到畜牧生产和兽医临床一线锻炼,并在实践中收集、挖掘和筛选出特征明确、且适用于动物生理学教学的案例。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有效地将转化生理学的理念融入动物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此外,可搭建动物生理学教师、专业课教师和生产单位技术人员“三位一体”的教学团队,共同指导学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教学科研实践活动,使基础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11]。

参考文献

[1]Choi DW.Bench to bedside:The glutamate connection[J].Science,1992,258(5080):241-243.

[2]Geraghty J.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J].Lancet.,1996,348(9025):433-435.

[3]董尔丹,胡海,洪微.浅析转化医学与医学实践[J].科学通报,2013,58(1):53-62.

[4]Hall JE.The promise of translational physiology[J].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2001,281(5):1411-1412.

[5]周杰.动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8.

[6]詹启敏,赵仲堂.医学科学研究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7]周杰.动物医学实验教程(基础兽医学分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7.

[8]Smith CA,Powell SC,Wood EJ.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J].Biochem Educ.,1995,23(3):149-152.

[9]Kassirer JP.Teaching clinical reasoning:case-based and coached[J].Acad Med.,2010,85(7):1118-1124.

[10]张琰敏,李潇寒,倪鑫.转化医学在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2):1031-1033.

[11]田吉梅,冉兵,胡东旭.转化医学时代生理学案例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0):83-84.

(责编:张宏民)

作者:周杰 王菊花 彭梦玲 蒋书东 涂健 阮祥春 王勇

第二篇: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 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将生理学实验与病理生理学实验进行有机融合,并引入模块化教学法和PBL教学法,融合后的实验教学内容分成: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操作、验证性实验、综合和设计性训练实验3个不同教学层次的模块。每个模块和每次实验都设定问题。此外,还建立了新的实验考核体系,利于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创新、强化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合作能力。

关键词 PBL教学法 模块化教学法 验证性实验 综合和设计性训练实验

0 前言

实验教学在医学教育完成理論教学任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实验教学也是培养科研人员、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有鉴于此,各大学都在积极研究改进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增设新型的实验内容,致力于彻底改革与充实现有的实验项目,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校将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这两门课程融合为一门新的课程。为了有效配合新课程的实施,将以前各自为政的生理学实验与病理生理学实验进行了有机融合。

1 教学改革前的生理学实验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前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是两门相对孤立的实验课程,而且几乎都是验证性实验,主要要求学生按照已有的实验步骤重复出预定的结果,验证教材中的理论内容,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所以,总是以教师灌输、学生照搬、步步模仿为主。因此,学生实验课前不用预习,实验课上不需要动脑筋,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这类实验往往缺乏趣味性和探讨性,在实验课课次的安排上也缺乏内容的联系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效果不理想。除此之外,实验的考核方式也非常单一,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在每次实验结束后及时上交书面实验报告一份,实验课结束将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总和,求得平均值即是最终的实验考核成绩,所以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实验报告,这样学生持续处于被迫学习、怠学和假学状态,时间一长,问题越堆越多,旧账未还又添新账,最终因绝望而达到拒绝学习的“死心”状态。

2 教学改革后的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

基于对生理学实验与病理生理学实验内容的系统思考,将以前孤立的生理学实验与病理生理学实验进行有机融合,并引入模块化教学法和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教学法是以一种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医疗工作者经常需要独自面对很多复杂情况,这就要求他们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有高校已经尝试将模块化教学方法应用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

将有机融合后的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划分具有连贯性模块。每个模块又被分成多次单个实验。《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每个模块和每个实验都设有问题,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要求学生在实验实施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最后展开讨论对问题进行解答。《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可以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通过模块化和PBL教学法不但实现实验课程的实用性、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而且可以引发学生多动脑、会动脑,培养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合作探究和实践能力。

2.1 建立模块

根据实验课教学内容,将改革后的实验课程体系分为3大模块: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操作模块、验证性实验模块、综合和设计性训练实验模块。

2.1.1 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操作模块

学生在进行验证性实验及综合和设计性实验之前,必须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基础并熟悉相关基本知识,所以学习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是必要的。通过本模块学生可以了解到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项,学习常用动物的基本特性和基本操作技术、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BL-420生物记录系统的基本操作等,让学生初步认识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融合实验。

2.1.2 验证性实验模块

通过基本知识和操作实验模块的完成,同学们已基本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熟悉了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在此模块中,学生将通过正常状态下的生理功能及调节、疾病模型的复制等经典实验,达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验证和分析,如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实验、水肿实验。此模块保证学生对来自教材中经典理论内容的验证,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本中来的知识确证性,也能加深其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建立好“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的模式。[3]

2.1.3 综合和设计性训练实验模块

在学生完成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前两个实验模块的训练之后,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此时再开展综合和设计性实验模块,此模块占总实验学时的一半。在综合和设计性实验模块中,主要由老师命题,以学生设计方案、独立实践为主,包括家兔循环呼吸泌尿系统综合实验、小白鼠行为学实验、比较运动、寒冷、体位及深呼吸对人体正常指标的影响等。此时的学习需要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教师和书本,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地交流与协作,在创造的过程中去认识自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的意识。所以,此模块是集交流合作、探索、发展于一身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探究性学习和科研思维的能力,使知识、能力、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符合创新性科研与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4]

2.2 设定问题

根据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每个模块设定一个大的问题,每次实验设定若干小的问题,作为学生实验时思考的核心问题。三大模块设定的问题分别为:如何正确选择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实验对象和实验动方法;正常和疾病状态下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表现及调节机制;不同刺激下,生物体内各器官系统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协调。虽然每个模块都已设定一类问题,但在每次实验课之前还需根据具体实验内容把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比如在做“刺激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实验前,提出两个问题:(1)做“刺激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实验时除了使用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标本外,是否可以选用坐骨神经-其它肌肉实验标本?(2)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坐骨神經,在一定范围内腓肠肌的收缩幅度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高,如果神经或肌肉任何一方为单根纤维,会得到什么结果?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预习、实验、讨论,最后得出正确实验结果和结论,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3 实验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科学的评价方式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有助于批判思维、创新精神的树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改革后的实验教学考核实施形成性评价,包括个人实验报告成绩、小组报告成绩、平常操作成绩、操作技能考核四方面。书面报告每次每位学生都交,小组报告主要针对模块三,由于综合和设计性实验是5人一组共同完成,为了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实验报告,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这种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因此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后陈述报告,汇报成员由教师随机从小组成员中选择。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帮助他们改掉了学习中极易出现的惰性,能够极大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3 结语

有效将PBL和模块化教学法以及形成性评价的实验考核方式引入到有机融合后的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中,利于弘扬学生的科学精神,为学生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在做中学以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纯熟的操作能力,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协作能力。

[基金项目]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宁教高[2017]68号;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宁教高[2014]223号

参考文献

[1] Wehner MR,Chren MM,Nameth D,et al. International prevalence of indoor tanning: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AMA Dermatol,2014(4):390-400.

[2] 戴亦军,何伟,袁生等.模块化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5.42(9):1809-1816.

[3] 齐瑞芳,吕军,徐继辉等.基于内容的模块化实验教学在机能学实验中的应用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2):104-105.

[4] 张春梅,唐华,陈蓉等.病理生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医学,2014.38(1):98-99.

[5] 操君.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5):117-121.

[6] 李婷,刘燕,高莉晶等.形成性评价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2:77-78.

作者:陶虹 罗彦 杨怡 扈启宽

第三篇: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

【摘 要】植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实验课教学是植物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从植物生理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考核及学生成绩的评定方式等方面对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加以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植物 生理学 实验 效果

1、教学方法

1.1单独设置实验课且进行独立评分

传统的植物生理学实验课与理论课为一门课,实验课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且考核方式大多为笔试,试题中涉及实验内容的很少,甚至有的试题中不涉及实验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分。这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将实验课设置为一门独立的课后,教师改变了过去那种认为自己只是带带实验,学生对本门课程学得如何及成绩怎样主要与理论课教学有关,从而有了强烈的、明确的责任感,学生也比过去更重视实验课,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1.2实验内容

师范院校普遍使用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材是类似张志良主编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本教材共包括91个实验项目,而植物生理学实验的课时安排大多为60学时,因此在有限的计划学时内完成全部实验项目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认真分析《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教材,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同时增设一些探索性或研究性实验项目。这样学生除能通过实验指导上的验证性实验获得基本实验技能和技术外,还可通过研究性实验充分发展其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具体的实验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2学时);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2学时);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2学时);植物灰分常量元素分析(3学时);植物组织可挥发性元素的鉴别(2学时);植物的元素缺乏症(溶液培养,3学时);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3学时);真核生物钙调素的酶联免疫测定法(4学时);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其性质(2学时);叶绿素a和b含量的测定(2学时);植物光合强度的测定(3学时);吲哚乙酸的生物鉴定(3学时);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的测定(3学时);赤霉素对a一淀粉酶的诱导彤成(2学时);脱落酸的放射免测测定(3学时);种子发芽率的快速测定(3学时);植物组织培养(6学时);研究性实验:植物光周期诱导的实验设计和观察(6学时);设计实验,观察某种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6学时)。

1.3实验过程

长期以来,由于植物生理实验课时少、内容多,实验一般是在教师和实验员准备就绪的条件下,学生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消除上述现象,我们从以下几个环节加以改革。

1.3.1预习。要求学生在具体进行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实验过程,并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原理、方法步骤、预期结果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1.3.2准备实验。植物生理学的许多实验需准备大量的药品、试剂和器材等。这一过程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不仅消除了学生一贯依赖教师的心理,而且增加了实际操作锻炼的机会,还可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工作的一般程序及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1.3.3讲授。教师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讲解方式,将启发、提问、讨论等有机地运用于讲授过程中。如对实验的注意事项,不是将其“和盘托出”地告诉学生,而是从实验原理及试剂的特性或所测指标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理解进而得出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又如在教学中有许多实验均涉及到标准曲线的制作,而是否能透彻理解标准曲线的制作过程及其浓度与吸光值的正确对应关系对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至关重要,我们运用设疑一回答一分析相互交替进行的方式讲授后,使得知识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1.3.4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必须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各种常规技术。研究性实验的具体操怍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操怍方面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进行独立科学工作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3.5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这是实验全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通过实验的操作、观察和记录,学生获得了大量感性信息,然后经过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引起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高度重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考核与成绩评定

2.1考核的内容

实验课的考核应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有:

2.1.1实验原理的表述: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阐明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方法设计原理等。

2.1.2实验步骤的设计:要求学生会设计实验步骤,其编排要科学有序。

2.1.3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要求学生的操作要规范熟练,观察现象要科学,实验记录要正确等。

2.1.4实验结果的分析:要求学生能从观察到的现象、结果中导出正确的结论。

2.2考核的方式

2.2.1面试:教师编好若干有关实验操作的试题,并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材料用具、由学生抽签进行考核。主要考查掌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常规实验技术的掌握程度及对实验的关键性操作的领悟程度。

2.2.2笔试:由教师将考核的内容编成试题,组成书面试卷,由学生进行笔答。笔试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本门课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又可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2.3考查:即經常进行的检查。考查的内容很多,如每次的实验报告,课堂提问,讨论课发言,上课态度,值日情况等。

2.3评定方法:为了使实验成绩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对实验课教学内容学习掌握的情况,采用如下评定方法:以百分制记分法,其中面试占总成绩的40%,笔试占40%,考查占20%。

参考文献:

[1]万华芳,《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实验探讨,2013.01.104

[2]王若仲,《实验科学与技术》,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2010.12.109

作者:陈立志

上一篇:电气化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资产证券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