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生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作为体育专业学生所必修的基础平台课程,其与其他许多体育课程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生对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的应用性越强,就更有利于科学地进行运动训练,同时这也是实现学校体育功能的基础。

第一篇:生理学论文范文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教学改革的体会与思考

【摘要】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都重在讲人体机能,学科相近,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形势,笔者教研室开展了这两门课程的整合教学改革,通过讨论制定教学大纲、编撰教材以及在护理学专业实施教学,通过实施发现,整合改革能较好地解决了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时数减少的问题,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以及上课积极主动性得以提高,但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完善。

【关键词】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省级教学团队“基础医学教学团队”资助项目。

生理学是医学重要的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是每个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正常人体功能与机理的学科,其内容具有逻辑性强,知识点多的特点,相当多的内容较难理解和接受,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其内容更是一环扣着一环,逻辑性更强,理解与接受更加困难,在当前医学基础课程的学时明显缩减的情况下[1],想深入掌握微妙复杂的人体机理与疾病的发病机制,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同时又要较好完成现代教育对学生具有解决问题具备创新思维的教育任务,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2]。

为此,我们把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两门有机整合,同时加强与临床疾病联系,寻找适合并能适应现代特征与教育要求的改革方法。

一、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的优势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均侧重人体功能与机制,生理学重在正常机体的活动规律与机制,病理生理学则重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均重在功能,均是功能性、实验性的学科,并且两门课程研究水平相同,一般生理学课程开在病理生理学之前,病理生理学为加强前后连贯性以及逻辑性讲述清楚,部分内容会重复前面生理学内容,现把两门课程有机整合,既可避免不需要的重复,又能较理想的解决了医学基础课程学时缩短的问题,也能把重点难点多讲讲透,两门课程具能与临床病例联系,尤其是病理生理学,整合之后腾出更多时间联系生活与临床病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锻炼思维的能力,甚至有时间把新发展的新知识带到学生面前,开阔学生视野。

二、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的要素

1.教师要扎实掌握生理学与病理生课程内容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虽说均是讲述机体规律与机制的学科,但是在大部分医学院线虽同属于基础学科,但分属于不同教研室,由不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而在我们学院,这两门课程在同一教研室,上课教师多年按照系统疾病同时负责这两门课程,所以同时熟悉这两门课程,有条件有机整合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为此我们细心编撰了一部整合教材。

2.教师知识面要宽广,教学内容要丰富

生理学教学内容具涉及到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的活动规律与机制,知识点多,难点多,要想深入浅出的讲透讲明,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涉及有關知识,要注意搜集典型的生活实例、网络报道、科学讲座及临床案例,把这些穿插到理论课讲述中,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能提高学生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专注,课堂效率就会提升,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掌握蕴涵其中的理论知识,生理学尤其病理生理学属于基础“桥梁”性学科,与多学科密切交叉,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经验。

3.课程设计合理,与疾病联系密切,重点难点突出,详略得当

按照课题既定的教改理念和思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设计,本着既能体现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又能密切联系临床,增加临床案例的原则编写教材,设计课程,比如在绪论章,除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机体功能调节外,整合进病理生理学的病因学的内容,在细胞章节,除了主要讲述生理学的跨膜物质转运、生物电现象,还增加了最近科研的重点信号通路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疾病,如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相关疾病。由于生理学的尿生成过程与病理生理学中的肾功能不全紧密联系,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与肾的调节关系密切,故也放在同一章节。重点难点多讲,简单浅显的内容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学然后以习题的形式检验,如能量代谢的生理学内容就可让学生在课下自学,病理生理学则要讲述相关内容,即“发热”章节。

三、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的初步实施及成效

我们教研室首先多次开研讨会深入讨论两门课程内容的整合,接着按照最后讨论的结果编写相应教学大纲,继而编撰教材,我们随后在 2015级护理学专业部分班级进行了整合实施的教学试点工作,护理学专业其他班级按照传统进行,在教学课堂上根据内容采用了多种教学模式,比如讨论式、提问式、TBL式等,通过对比教学效果,细心观察学生上课反馈,学生直接谈话,发现上整合课程班的学生上课的活跃度、专注度以及积极主动性有所提高,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分析能力方面明显提高。具体成效如下:

1.学生自学能力得以提高

学习是一个伴随终生的过程,学生大学以前的小学、初高中的学习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老师被动接收,上了大学要慢慢学会自学,学会高效率的自学,何况现代网络发达,自学途径多。先自学简单内容,比如我们的“能量代谢与体温”章节就较简单易懂,我们尝试让学生在课下自学,刚开始以思考题的形式把重点留给他们做,并且在网络上也能学到较多的知识,老师也会提醒学生要用学到的知识辨识在网络上查到的内容,不能全信。然后在课堂上留出几分钟分钟的时间自学一些简单段落,询问他们这些段落讲的主要内容,学会快速抓重点,学会快速归纳,这必然督促他们集中精神自学,这样逐渐自学能力得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也部分解决了课时被逐渐缩减的状况。

2.课堂效率得以提升

高效率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界的呼声,也是减轻学生给负担的一种途径,然学生腾出时间去运动、去发展兴趣和去参加社团活动,全方面发展,大学毕竟不同于小中学, 尤其是公认医学生,更应该提高课堂效率,减轻课下学习负担。通过课堂上部分自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我们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避免相关内容的重复学习,学习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比如以案例为中心的分组谈论式、多媒体、提问式、互动式等,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效率也就能得以明显提高。

3.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需要具备较高的临床分析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作为很重要的基础科学,主要任务是夯实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但是绝对不应该把基础知识与病例分割开来,而应该以解决病例为出发点为导向来引导学生思考出现此种症状与体检结果的机制,理解机制防治原则就好理解。我们这次整合教材加入大量典型病例,在解决一个个病例中既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兴趣,初步培养了临床分析思维能力。

4.体会与思考

通过开始编制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课程的大纲、教材以及在护理班级开展教学的尝试以及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分析,我对整合课程教学改革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1)首先,在我院开展整合教学改革具备可行性,我们应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接受程度来逐步开展整合教学,在试行阶段采用先在一定专业学生试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的形式较为严谨合适;(2)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及时更新医学知识,尽可能增多临床知识与经验。教研室一般在基础医学院,教师毕业后长期只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没有医生执照和行医资格,很少或基本不参加临床实践,病理生理的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知识和经验。但是由于上述原因,我们的教师毕业后鲜有参加临床实践的机会,至少应该多去听听临床课程,至少多与相关临床课程老师多多沟通,增加临床知识;(3)课程中与课程结束时应该设置调查问卷,多多了解学生对于整合的感受与建议;(4)教学改革还需要学校教务目前增加支持度,培养计划是两门课程,学生毕业成绩就需要两门成绩,而整合课程只有一个成绩,这个问题需待解决;(5)教学整合改革还处于初步阶段,教学试行中发现一些问题,还要不断完善大纲与教材,还需要不断努力。但是由于课时问题,我们未能在一个学期完成整合课程,故而护理学专业的考试章节内容与题目不同,未能从考试成绩方面深入客观比较分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国兴,李育.本科生理教学现状与思考 医学教育探索 2006,5(7):607-608.

[2]苏博,刘鉴汶.高等医学教育学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作者:刘娜 刘靖 刘连 刘芳(通讯作者)

第二篇: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作为体育专业学生所必修的基础平台课程,其与其他许多体育课程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生对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的应用性越强,就更有利于科学地进行运动训练,同时这也是实现学校体育功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必须要对其改革措施进行不断探究与实践,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力求将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体育专门人才。本文主要探讨了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体育专业 人体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教学改革 探讨

人体生理学与运动生理学课程都是体育专业学科中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然而由于其内容比较抽象和庞杂,里面所包含的名词和术语也非常繁多,可谓理论性很强,并且又包含有形态学、物理学、分子生物学、运动生物化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等知识内容,所以学生学起来难免会觉得比较困难。因此,为了提高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必须要积极探寻其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下笔者就来简单谈一谈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的改革措施。

1 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概述

新课标要求高校体育专业教育要将培养学生成为知识型、技能型、综合型以及创造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而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平台课程。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无论是对医学科学的研究还是对体育科学的研究,都必须离不开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则是人体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是为了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对运动的反应能力及适应过程,同时也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总体来说,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让学生基本认识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②深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和机制;③对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过程当中的生理学原理进行阐明;④研究不同性别、年龄及训练水平的人群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特点。可以说,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高校体育专业进行科学体育教学和学生进行科学运动训练的必要基础。

2 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学内容比较较浅

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面非常广泛,因此其教学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然而目前很多教师都对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的讲述比较浅显,并没有深入性地对其中的形态学、物理学、分子生物学、运动生物化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等知识内容进行剖析,从而使得学生对其的学习也比较表面化,因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2 实验教学太过程式化

在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的教学当中,实验教学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开展实验教学不但能够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等。然而目前很多教师都忽视了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足,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过于程式化。再者,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都只是对固有理论进行反复验证和演示,而缺乏比较创新性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与视野,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分析能力。

2.3 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大多数教师对学生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学习情况的考核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过程的评价,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之时仅是对课本中的理论概念死记硬背,而不去真正深入性地思考与理解知识,因而造成了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3 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 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之时,应当要遵循实用性、科学性、前沿性以及联系性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其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宜。具体来说,实用性原则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让学生真正学会灵活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也即是让理论服务于实践、指导于实践;科学性原则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教材,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地删减、调整、提炼和精选,从而保证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凸出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更加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前沿性原则就是应当要在选择教学内容之时更加注重一些理论与概念的创新,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探寻新的成果和目标;联系性原则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将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的知识内容与其他一些相关学科联系起来,使其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互相衔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育专业学科体系。

3.2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作为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的重要项目之一,它在实验演示方面不能够过于程式化,而是应当要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形式。例如,对于一些实验难度较大、实验条件比较缺乏的实验内容(如神经干动作电位观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电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验演示,从而让学生熟悉其实验操作过程、掌握其基本实验原理。

3.3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教师应当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能仅采用试卷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也不能够仅仅注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而是应当采用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多对学生以口头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这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反应能力;或是多考察一下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自主分析能力,而学生的实验报告就是可以是很好的评价参考。教师只有采用更加全面的考核评价方式,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更加深入的了解。

4 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理论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是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改革措施,教师应当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来更进一步改善其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蔡文丽.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69-71.

[2]侯亚彬.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学园(教育科研),2012,01:41.

[3]张慧,蔡文丽.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0,S2:59.

作者:李丹

第三篇:人体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课程融合教改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人体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均为医学基础学科,其知识体系和内容有着较好的连续性和延续性。为了适应现代快速发展形势下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将这两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有机融合成一门课程,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已是摆在我们教学改革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融合教改的原则、内容、方法和实施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人体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课程融合

人体生理学(以下简称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均为高等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主干课程,它是以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并与药理学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各学科发生密切联系的课程,在医学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这两门课程多年来却一直沿袭传统的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目前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快速发展形势下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将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科学、准确、有机、密切地融合成一门课程,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已是摆在我们教学改革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理学与病生理学课程的学科特点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任务是阐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并揭示各种生理功能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1]。生理学按不同的物种和属性又可分为很多分科,如按生物的类别分,有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等;高等动物按器官系统分,有神经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呼吸生理学、循环生理学、生殖生理学、内分泌生理学等;按科学研究分,有比较生理学、器官生理学、细胞生理学、分子生理学等。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和机制,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实验治疗,分析疗效原理,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2]。其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用肉眼、显微镜、动物实验以及生物化学等方法来研究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形态、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病理变化。

人体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内容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两学科纵向联系性强,它们既是两个相互拮抗、相互影响的对立面,又是一对相互关联、相互转化的矛盾体。生理过程失去平衡,就会演变成病理过程;病理过程得到纠正,就会恢复成生理过程。所以在学习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过程中,就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科学地阐明人体生理和病理产生的机制、变化规律和疾病的本质,使它更好地为基础和临床医学教学服务,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

二、生理病理学课程融合的目的和意义

1.课程融合的目的。人体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均为医学基础学科,两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内容有较好的连续性和延续性。原有的教学体系和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只有通过对两门学科的有机整合、压缩理论课学时、调整本科生理论课内容讲授的深度、改变单一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才能充分调动骨干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走培养实用性和创新性人才的道路,这是我们当前课程教改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2.课程融合的意義。将生理病理学整改融合成一门全新的课程体系,对当前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①课程融合打破了传统学科间的壁垒和界限,减少了理论上的重复,优化了教学内容,強化了教学阵容,增强了基础医学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趣味性、实用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整体医学思维模式;②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通过深化实验教学内容,增设综合性实验项目,减少重复性验证项目,可以体现新型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④通过实验室整合,可有效解决实验室之间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使原有教学仪器和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大大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⑤由于课程的融合,使实验教师减轻了组织和工作压力,不再为实验场所、设备、动物、药品等事务性工作奔波忙碌,从而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组织教学活动中去,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新的贡献[3]。

三、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融合教改的探索与思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第四次教育改革世界潮流的到来,如何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已是摆在两个学科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为了积极响应学院“课程负责人制”教学改革,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生理学系与病理生理学系经过多次会议研究,在校方和基础学院领导关心与支持下,决定进行两个学科联合教学改革,并草拟了“生理学系和病理生理学系联合教改方案”。

1.课程融合的原则。知识体系融合原则:教学改革并不是对《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体系简单的叠加,而是有机的融合,使之成为新的生理状态和疾病状态及其机理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此次教改中由生理学系和病理生理学系教师选择并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七版《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教材和有关最新进展资料,结合本院教学实际情况,按章节分工协作,集体组织撰写了《人体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自编教材上、下册。此教材有机地融合了两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为此次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压缩理论课授课学时原则:在保证讲授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点的情况下,将原有两门理论课授课学时压缩三分之一,用于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实施。授课方式多样性原则:在原有“满堂灌”的基础上,增加病例讨论、前沿进展讲座、小专题的学生讲座等多种形式,以丰富授课形式。学生考核公正、实用性的原则:引入第三方出题,由校教务处安排相关教师出题,试题中要求必须有30%的分值来自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和职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

授课教师优胜劣汰原则:课程负责人应当在主讲教师中根据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研究、科研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群众威信等择优选择。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教师应及时调换。

2.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融合后,我们将原有的“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教学”和“实用、创新能力培养性教学”两个部分教学内容。《生理学》原有理论教学10章,《病理生理学》原有理论教学19章,融合后《人体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改为4篇19章,即导论、系统生理及功能障碍、代谢紊乱和专题篇4篇,绪论、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疾病概论、细胞生理功能及功能异常、能量代谢与体温异常、血液生理和凝血功能障碍、循环生理及其功能障碍、呼吸生理及其功能障碍、肾脏生理及其功能障碍、消化生理及肝功能不全、内分泌生理、神经生理及脑功能不全、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共19章。这些内容共需136个学时的教学任务,拟安排在第三、四两个学期完成。

3.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拟釆用多种方法授课,将原有理论课授课仅有的“理论课”形式转变为“理论课”和“讲习课”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同时,将原有的“讲授式”的理论课授课方式扩展为“讲授式”、“临床病例讨论”、“前沿进展讲座”、“小专题的学生讲座”等多种形式,其中“临床病例讨论”、“前沿进展讲座”和“小专题的学生讲座”釆用小班制授课。实验设计改革:随着学科的融合,原有《机能学实验》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也需随之变动。在教学实验改革中,我们将减少验证型实验,加强综合型实验,增加设计型实验。这样不仅避免了实验动物的大量浪费,也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4]。考核方式改革: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要对传统的考核手段进行变革,从过去单一的知识继承型考试转变为知识、技能和素质并重型考试,由单一闭卷考试逐步转变为考试形式多样化,将期末考试与教学过程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成绩分解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5],改变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以及纵向对比与横向联系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同时还应结合最新前沿进展和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极大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生理病理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我们拟在教学手段上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多媒体与网络化教学有机结合,建立丰富、系统、规范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多媒体素材库,包括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资料,涵盖教学课件系统、作业、题库、答疑、病例讨论、学术动态及前沿进展等系统,实现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及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达到教与学的立体交融,增强生理病理学知识的可视性、可感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通过这种模式的构建,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及终身学习、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从而成为对国际医学教育和学科发展具有战略眼光的医学人才[6]。

5.教学质量监控。课程融合是高等医学教育根据形势发展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而釆取的一种新的改革举措,它的成功与否,对当前教学改革成果影响很大。为确保课程融合后的教学质量,使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改进、完善和提高,我们釆取了下述监控措施。集体备课:教材编写过程中,组织学系内及院级集体备课,讨论各章节内容融合思路及讲授思路;学生授课过程中,在每次讲授新章节之前,两系必须进行集体备课。示范课教学:为了使两系教学体系融合后的优势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也为了使两系教学过程更加正规化,生理学系和病理生理学系联合对《人体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行示范课教学,在初次面向学生开设此门课程之前,要进行学院及学校范围内的示范课教学,邀请督导组专家和相关学科高年资教师进行评议,使之不断完善。督导组专家听课:每学期邀请学校督导组专家重点听取《人体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师授课,不断对教师授课方式、内容、效果等进行反馈。同行听课:每学期教研室主任必须听取每位授课教师的课程;高年资教师重点听取其对应负责的青年教师课程;青年教师随堂听取高年资教师的课程,相互反馈授课意见,共同进步。学生评议: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完成至少6学时的学生评议工作(教学处对一般课程学生评议工作学时要求仅为3学时),学生评议反馈结果,必须在学期授课总结时予以集中讨论。

四、结语

我们在此次教学改革过程中,将《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学科教学体系进行融合,包括了学科、课程、教学载体和教师队伍全方位的融合,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了医学基础课与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有机融合,为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课程的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生涯的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随着两门学科教学体系的有机融合和授课方式的“多样性”改革,新的《人体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成功编写与顺利实施,一定能为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朱大年.生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4.

[2]金惠铭,王建枝.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霍宏健.高等医学院校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的实验课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94-395.

[4]魏智清.生理学教学“从接受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J].大学教育,2013,(7):97-99.

[5]王瑜,梅仁彪.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12-14.

[6]姜玉新,王海华,等.构建医学生理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8):568-570.

作者:罗彦 陶虹 聂黎虹 胡淑婷 丁娟 扈启宽 李光华

上一篇:水利史论文范文下一篇:商法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