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护理论文范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专业化护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本文根据地区特点,在高职护理专业中增设“蒙医护理课程”,实现高职护生集于“现代护理”与“传统蒙医护理”一身的护理服务能力,更好的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农牧民健康水平,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第一篇:专业化护理论文范文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基于“岗位胜任能力”高职护理专业实施系统课程体系整合的教学改革,教改班学生在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所需时间、适应医院的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所需时间、能较好地进行护患沟通、熟悉某科室的专科护理操作、根据疾病知识为患者做健康宣教5个方面较普通教学班有较大的提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作为新生事物,虽然存在不足,但改革的思路和方向仍然受到肯定,能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职护理;基础医学;临床护理;课程融合;课程改革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30年的空白,给社会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概念,认为护理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种技能教育。这种观念严重地影响了护理学的发展。不少护理教育工作者通过外出考查、国内调查均已提出我国的护理教育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有国外护理专家评价中国护理教育落后于美国50年。而学科要发展,教育需先行。因此,要促进护理学的发展,必须进行护理教育改革。这是所有护理界同仁所公认的。

随着新的健康观的形成,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和卫生保健体系的不断完善,护理人才已成为我国的紧缺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护理专科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健康维护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首先,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方面的定位比较模糊,没能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培养模式。其次,课程内容体系为医学本科的压缩版,仍然沿用传统的老三段结构。第三,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第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偏重理论教学。第五,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不能得到很好地体现和落实。第六,教材内容陈旧与21世纪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需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得以实现。

近几年,我国的护理教育正处于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我国的高职护理院校正在积极地进行着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在目前的高职护理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基础医学课程都作为护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先期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其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护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现代护理改革一致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应该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王娟等人调查发现,在基础医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和原则上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应该为护理专业服务,强调基础医学课程与护理专业学习、临床应用相联系。目前普遍存在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两步走,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结束后,再开始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存在内容重复、分散,学生易遗忘及思维片面等问题,临床护理课程教师往往要在授课过程中,花大量时间复习相关的基础医学课程知识,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的教学负担,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效率。

二、我院针对现状对高职护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

为了改善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相脱节这一现象,我院借鉴国际护理教育理念,打破学科界限,根据人的整体理念,试点探索按“人体系统”来设置体系,将“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一体化融合”,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紧密围绕现代护理岗位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整体性、综合性原则及护理专业特点将原有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护理课程相整合的教学模式。

在临床护理方向班级中选择1个班进行试点,将课程体系的组织结构从传统的“基础—专业—医院”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探索实施“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一体化融合”,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项目、任务、人体系统来设计课程体系。即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五官科护理、传染病护理等课程有关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同时进行工学交替,课程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实现同步,实施“教、学、做”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减少了传统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重复教学,缺乏内容整合的弊端,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护理知识,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按系统进行教学实训,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和临床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我院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完善、课程体系的制订和完善、教材编写、工学交替的实施等各方面做全面的探索和实践,将对高职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系统性、建设性和可行性的经验,对于改变我国目前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护理教育差距较大、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的现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我院建立了全方位的课程改革的教学评价体系

“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由校内教学评价和工学交替教学评价两部分组成。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

校内教学评价由过程性评价(操作技能、学习态度、阶段测验)和总结性评价(期末考核)组成。工学交替教学评价由过程性评价(操作技能、学习和工作态度、护理病历书写及汇报、日记、实习手册等)和总结性评价(出科考核)组成。

在学评教方面,除了学校常规的学评教之外,在工学交替环节的带教工作方面,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及工学交替基地的教学人文环境。并召开组长会议及学生会议,访谈了解工学交替情况。

(作者单位: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梁冰锋 秦秀红 李贺芝 李志 王顺新 苏倩倩

第二篇:高职护理专业增设“蒙医护理课程”的探究

摘要:本文根据地区特点,在高职护理专业中增设“蒙医护理课程”,实现高职护生集于“现代护理”与“传统蒙医护理”一身的护理服务能力,更好的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农牧民健康水平,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蒙医护理;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健康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对护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高层次化。如何更好的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小康社会建设保驾护航是高职护理院校教师的职责所在。通过高职护理专业中增设“蒙医护理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现代护理先进技术同时,熟练掌握蒙医护理技能,达到“双腿走路”,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患者的健康需求,拓宽护生就业渠道,获得“临床—教学—就业”三丰收。

一、高职护理专业蒙医护理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性

蒙医护理是蒙医学的分支,是以蒙医药理论为指导,用整体观念实施辩证护理的独具特色的理论技术。理论通俗易懂,方法灵活多样,在各类疾病尤其在肝肾疾病、癔症等慢性病的护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高职护理学生具有“蒙西医护理”双重技能,让广大农牧民得到多元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拓宽护生就业途径,传承发扬民族医药护理事业,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1、满足地区少数民族健康需求

内蒙古自治区是由蒙古、鄂温克等多个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地区,地域广阔、气候寒冷,多数人以畜牧业为主,生活在广袤的草原。长年的游牧生活、寒冷的气候、人员稀少等特点导致多数农牧民生活单一、语言交流贫乏,形成了“小病不看、大病卧床、重病进院已晚”的格局。如何让广大农牧民得到“有病就医、无病防病、大病得到及时救治”的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经调研发现,契合地区特点,培养符合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急需的医护人才,在医护中让农牧民能欣然接受我们的服务理念、服务技术。在高职护理专业中增设“蒙医护理”课程,让广大少数民族同胞得到全方位、多渠道、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满足他们的健康需求是一项重要举措。

蒙医护理是通过“饮食、行为、药物、疗术等四大护理”措施,从病因上解决患者的疾苦,做到“量身定做”的贴身护理,达到缓解病痛、促进康复、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最终护理目标。

2、让学生“双条腿”走路,提高就业途径

内蒙古地区有几十家蒙医医院和上百家蒙医科室,这些医院目前大量缺乏“训练有素”的高职蒙医护理人才。经三年的系统学习,我们的学生不仅有先进的现代护理理论技能,更具备良好的蒙医传统护理理论技能,能很好的服务于临床、社区、健康保健及各项蒙医护理工作。“医院用人、学生就业”二者一拍即合,真正能达到,“人才引入”“就业有路”的“双赢”。

3、传承发扬蒙医医药护理事业

蒙医药有着厚重的理论和技术内涵,作为蒙医学分支的蒙医护理有其独特的护理技术,是其它任何护理技术都不能具备的,如热证的“放血”护理、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浴”护理、温病的发汗排毒护理、癔病的心身净化护理”等都为各种疾病达到“药到病除”的个性化护理,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蒙医护理”课程的设置,能让蒙医护理事业有更好更快地发展和传承,为蒙医药护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二、蒙医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增设课程

1、培養目标

蒙医护理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具备人文社会科学、蒙医护理、现代护理、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技能,能从事蒙西医临床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根据以上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能力:

(1)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2)掌握蒙医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掌握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4)掌握急、慢性病、急危重症护理原则、操作技术。

(5)掌握蒙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技能。

(6)具有人文社会学科理论素养,做好社区保健服务工作。

(7)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基本知识与技能。

(8)熟练掌握应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一门外语。

2、增设蒙医护理课程

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围绕上述培养目标,本着“突出蒙医护理实践、增设个性选修课、兼顾西医护理专业课、必有人文社会课”的原则,蒙医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如下:

2.1公共必修课

包括汉语和外语。由于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阶段一直用蒙语授课,外语和汉语文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巩固。

2.2专业基础课

(1)蒙医药基础课:蒙医基础理论、蒙医诊断学、方剂学。

(2)现代医学基础课:解剖学、病免学、药理学。

2.3专业课

蒙医专业课:蒙医内、外、妇儿护理及疗术护理、温病护理。

现代护理课:健康评估、内、外、妇儿、急救护理等

2.4素质教育课

包括护理礼仪、护理导论、护理心理学等。

2.5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蒙医骨伤学、蒙药学、精神科护理、营养学、老年病护理学等。

三、校本教材与实训基地建设

经多年努力蒙医护理专业团队,编写了《蒙医基础护理》《蒙医临床护理概论》两本校本教材,使用两届,教学效果良好,即将正式出版发行。

在保证理论课教学顺利进行同时,院系领导充分重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已有《蒙医基础护理》实训室、《蒙医疗术护实训室》、《蒙医温病护理实训室》及多家合作的二甲以上蒙医临床护理实训基地,实训课教学在稳步有序进行中。

总之,高职蒙医护理课程体系的的建设是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完善。坚信高职蒙医护理为地区广大民众带去优质的护理服务,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蒙医护理学基础包苏布德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2]《蒙医护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王晓华内蒙古大学学报2011年5月

本文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项目、高职蒙授护理专业增设“蒙医护理”课程的可行性研究、20—HZY27。

作者简介:刘格日乐(1963.10),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本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从事内科教学、内科护理学、温病学研究。

作者:刘格日乐

第三篇: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专业化经营的探讨

[摘 要] 人口老龄化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接受长期的护理服务,而传统家庭护理功能正逐渐削弱,老年人护理费用给家庭造成沉重负担,迫切需要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本文通过借鉴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实施的经验,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护理保险 护理服务 日本

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产生的条件

1.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由20世纪30年代的40岁增加到现在的70岁以上。老龄化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西方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1.35亿,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6.69%。与此同时,相关的老龄化问题也日益显著,各种老年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老年痴呆、中风等)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老年人护理蕴含着极大的需求。

2.家庭护理功能的弱化

计划生育与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使我国家庭户均人口从解放前的5.9人降至1996年的3.52人,家庭结构已形成4∶2∶1的倒金字塔格局,及一个独生子女上面有两个父母和四个祖父母,有着相对较重的赡养义务。然而,工作的繁忙以及子女的负担使得人们有更少的精力和财力来照顾老人,老年生的赡养问题十分突出。

3.老年慢性疾病情况恶化

老年疾病呈现患病人数和患病种类不断增加的趋势,我国2005年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为53.9%,病人总数为7219万。中风、糖尿病、心脏病、老年痴呆等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增加。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改善,对慢性疾病的控制治疗能力增强,需护理的时间和费用也随之增加。长期护理保险对完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健康老龄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日本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和借鉴:

1.日本护理保险主要内容

(1)参加的主体及费率缴纳

日本护理保险的被保险人为所有40岁以上的人,65岁以上的为第1号被保险人,40岁~64岁的为第2号被保险人。第1号被保险人包含五类,他们需交纳与自己的收入水平相对应的固定金额保险费,低收入者相应减轻其负担;第2号被保险者根据已加入的医疗保险计算保险费,并与医疗保险费一并交纳。

2.护理保险的给付

(1)给付的对象和形式。第一号被保险者在因卧床不起、老年痴呆等原因需要经常护理时和需要有人帮助料理家务或起居等日常生活时的情况下可享受护理保险服务。第二号被保险者因患初期老年痴呆症、脑血管疾病等年老因素引起的15种病时可享受护理保险服务。护理保险的形式分为居家服务和设施服务。

(2)给付的程序。需要利用护理保险时,利用者首先需要向保险单位即其所在的市町村政府的有关机构提出申请,调查人会入户调查申请者的身体情况和日常生活状况,通过两次审定,确定申请者享受相应级别的护理。

(3)给付费用的承担。护理费用的10%由利用者负担。但对个人负担金额设立上限,超过部分由保险中的高额服务费来支付。对于进入护理设施中的利用者,按标准收取生活费。

2.日本护理保险体制的启发:

(1)商业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结合

日本的老年护理保险从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中分离,并将老年人福利制度与老年人理疗保险制度整合,开创更加公平有效的护理体系。并且对老年人需要的护理做了详细的分级。护理保险中体现了以患者为本的理念,大多以家庭护理的服务形式提供护理 ,既避免了住院护理带来的不便,让患者在自己熟悉的社区和家中接受护理服务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充分发挥了市场作用

在国家福利事业单位参与的同时,积极鼓励民间力量参与,优化资源有效配置,得到最大的社会收益。同时积极鼓励“居家护理”方式,满足传统老年人在家养老的愿望,并节省社会的医疗花费与资源。

(3)日本老年护理制度的专业化与法制化

护理制度中的综合服务涉及医疗护理、精神护理和生活护理等,并且建立了各种专业化的护理机构 ,建立了完善的护理服务保障系统。日本1997年通过、2000年开始实施的《长期护理保险法》对护理制度的规范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是否符合护理条件、护理方式选择、保费缴纳、保险金赔偿审核等方面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三、基于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建立

1.发展家庭健康护理和社区健康护理.

老年人的主要活动一般都在社区进行,老年人在接受健康护理的同时,也最大程度上贴近其正常生活。并且,发展社区健康护理可以提供新的就业渠道,对政府的工作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2.医疗护理保险的法制化

法律法规的完善是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发展的“保护伞”。以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法》把长期护理保险加入其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法律确保了日本长期护理保险的标准化和正规化。目前,我国不仅没有类似的长期护理保险法规,与长期护理保险相关的一些法律政策也不存在,因此我们当务之急应出台与长期护理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长期护理保险市场。我们应该借鉴日本和美国的经验,通过出台税法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3.建立适合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模式

我国的情况有别于美国、德国、日本等模式,而是在经济水平仍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即“未富先老”。不仅要满足富裕家庭的护理保障需求,更应为广大家庭条件较差的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在广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保障程度,针对社会的不同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

4.建立保险和护理双重专业化经营的模式

要创建保障层次丰富、经营模式先进、以客户为中心和健康管理服务特色鲜明的产品,充分体现健康保障的专业性和人性化。针对不同的客户情况和服务种类实行严格的划分和分层。同时,还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才可以上岗,并且定期进行对其进行在职培训。

如今,长期护理保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并发展迅速。日本在其社会文化和经济基础之上成功地建立了规范化的保障体制。而我国在老龄化社会步伐加快的同时,更应大力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专业化、法制化的制度,坚持保险和护理共同发展与双重经营,进而推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运行。

参考文献:

[1]尹成远等: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6,(2):14~17

[2]肖友平:中国实行长期护理保险的意义[J].现代护理,2007,13(34)

[3]邱 鹏:长期护理保险:我国健康险市场未来的发展点.《上海保险》,2004.3

[4]顾劲扬 励建安:人口老龄化问题分析与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136~139

[5]姚海明 曹惠玲:老年护理保险虚位以待[J].中国保险,2006 (2):40~43

[6]付丽新 张 军:关于建立养老护理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 [J].经济工作导刊,2003,8(15):22~23

[7]王 宁:老年病人的社区护理研究[J].家庭护士,2007,5(11C):84

作者:何 希

上一篇:市场竞争论文范文下一篇:汉语语法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