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09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流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今天,“物流管理是第三利润源泉”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物流管理专业也成为了各个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创办的特色专业之一,而物流经济布局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就是物流地理。《物流地理》是中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一门研讨区域运输和配送工作的基础理论和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

第一篇:物流专业论文范文

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物流专业培养模式分析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社会上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提高,这就促进了高校物流专业的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和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对此,高校需要从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物流专业;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机制

一、前言

在新环境下,物流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甚至有的地区将物流产业当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物流产业的稳定发展,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就对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在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相互脱节的现象,这就对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新环境下,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改革创新,加强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以此促进物流专业人才的顺利就业。

二、现代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类型

(一) 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对于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在物流全程策划、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全程组织等高级管理人才的支持下进行。对物流企业来说,需要懂物流技术、物流经济的人才,一方面要熟悉物流管理技术,另一方面还要熟悉物流管理供应链流程,同时还要熟悉电子商务技术,了解软件程序等,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管理技能。此外,对于现代物流高级管理人才,还应该具有现代化物流管理理念,具备良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物流高级管理人才的重要工作就是为物流企业的生产运作做好服务,需要从高度战略的角度对企业的物流活动进行规划,当前物流企业急需这类人才。

(二) 物流运营管理人才。对物流企业而言,物流运营人才是物流企业的主要操作者,其主要工作职责是提高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是物流项目的具体策划者和实际运作管理人员,就目前而言,物流企业对于物流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货物配载、运输线路规划人才;2、仓库储位管理及仓库布局人才。物流企业对物流运营人才的要求是文理知识都有所涉及,同时要更加偏向于理科知识。此外,物流企业还需要相应的物流操作型人才,要求这部分人才具有良好的操作经验,并且具有吃苦耐劳、有效沟通的良好素质。

三、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冲突

(一) 多元化市场下人才供需矛盾。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深入,国内外物流企业的改革越来越深入,对传统的物流运输、仓储、管理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必须深化物流网络布局,加快转型,积极的引进人才,从而保证自身发展。但是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高校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和市场人才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很多物流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经常会做出一些违法行为,如设置价格陷阱、恶性竞争等,导致物流市场十分混乱,物流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逐渐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因此,物流企业开始大肆引进各种物流人才,特别是基础物流人才的引进,物流企业本身需要的是高端型物流管理人才,但是过度引进基础物流人才,从而导致高校认为物流企业需要的是基础物流人才,就将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于基础人才培养方面,从而引起了人才供需矛盾。

(二) 物流市场供求双方期望值不对称。对于物流行业,和其他行业有一定的差异,在人才需求方面不仅要求物流人才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水平,很多时候学生到物流企业进行面试时,经常会因为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而被物流企业拒绝。此外,对于物流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上岗后,渴望展现自我,希望能得到企业的重用,但是对于物流企业是坚持“和谐为本”的发展观念,物流企业在培养物流专家方面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与毕业学生的急功近利观念有一定的差异。

四、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下的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一) 建立以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为指导的人才培养定位。毋庸置疑,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是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也是进行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基本指导思想,因此,高校在定位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从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出发,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新环境下,高校物流专业应该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以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为指导,对物流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然后结合实际,准确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此保证高校培养出来的物流专业人才符合社会实际需求。

(二) 完善教材内容。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改变,高校不仅要看到物流企业对物流操作人才、物流运营管理人才的短缺,还要看到物流企业对物流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要加强对物流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为学生的个体价值发挥提供良好的平台。在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中,教学内容直接决定了人才的培养方向,因此,合理的确定高校物流专业教学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高校应该结合当前物流产业发展情况,加强与物流企业的沟通联系,由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物流教师、教育专家等共同制定相应的物流专业教学内容,并在保持教学内容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层次性教学,以此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三)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良好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活动中,因此,在进行物流专业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教学模式,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学生知识体系结构等,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 加强校企合作。由于当前物流企业对人才的实践操作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机制研究,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利用企业平台,为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总结

在新环境下,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高校物流专业承担着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重任。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高校物流专业必须从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物流人才培养方向进行调整,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有效地解决我国物流市场人才供需矛盾。(作者单位:青岛黄海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衔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1ZCJG088)。

参考文献:

[1] 张旭凤,王蕾,聂玉兰.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物流专业培养模式分析[J].物流技术,2009,28(01):53-54.

[2] 段力宇.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探索[J].对外经贸,2010(06):58-60.

[3] 王友青,刘艳.陕西省物流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3):61-64.

[4] 张尧,马海群,梁峻松,王倩兰.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2(03):54-56.

[5] 曹翠珍.关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12):143-145.

[6] 孙静,米红.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05):141-142.

作者:李靖 郑成武

第二篇:中职物流专业《物流地理》课程教学问题优化策略

摘要:今天,“物流管理是第三利润源泉”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物流管理专业也成为了各个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创办的特色专业之一,而物流经济布局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就是物流地理。《物流地理》是中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一门研讨区域运输和配送工作的基础理论和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但由于专业和学科特性,《物流地理》课程教学中往往存在的传统教学方法效果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果差等问题。本文是笔者在中等职业学校教授《物流地理》课程过程中,就发现的教学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及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物流地理;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一、物流地理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当前《物流地理》课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小组同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正确引导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思维的方向,最后老师要对分组词论的结果进行点评。第二种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入一个与课程相关的案例,再由该案例的学习到主要课程知识的连接,这样能够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课程问题当中。而物流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应用与其他的专亚课程比较难度更大,因为物流地理课程的案例主要是一些理论知识的分析,不像其他的专业课程案例实践性较强,这对于刚进入这个专业的中学生和刚接触本课程的学生分析一个地域的物流规划难度是很大的。所以常常会遭遇课堂上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案例不能积极参与,最后沦为老师自问自答或是老师一人把案例分析解说一遍的窘状。

2.课程构成原因分析

(1)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不高

首先,学生对课程存在错误了解,很多学生选择就读物流管理专业但并不知道对于学习物流地理也不知道对于今后工作的帮助;第二,学生对于《物流地理》课程基础的缺失。目前,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在中学时学习地理的时间较短,并且内容相对简单。但是物流地理课程的专业理论体系构成比较完整,同学们初中学习的地理课程作为前置的课程就没有专业的理论体系构成,使得学生在学习这个课程时转换较大,对于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没有讨论的切入点和合理的方法,也很难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于是就放弃讨论,单纯听老师讲,甚至有的同学干脆不听。

(2)课程内容陈旧

笔者所在学校现有的《物流地理》课程教材是2013年出版的其中内容比较陈旧。也是由于年轻老师缺乏经验导致选用的教材内容已经过时,有的经济区域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最新的物流地理经济变化却没有在教材中呈现,使得促进学生无法联系当前实际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调动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和课堂氛围。

(二)课程理论教学特性存在的问题

一是课程的理论教学难度很大,例如,物流基础课程为专业的主要课程,学生会判断该课程的重要性较大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二是物流地理课程的实训设备根本没有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二、物流地理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改进

1.上好课程的第一节课

上好第一节课,处理学生心里的疑惑,向他们传达学习好本课程的重要性,对于他们今后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课程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让同剿门栏l于学习过程中保持极大的兴趣。

2.老师与学生角色之间的关系转换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将知识充分传授给学生?教师尽可能不要在课堂上直接给学生提出案例和问题进行现场讨论,因为学生对前置知识一无所知很难讨论,二是学生需要花很长时间进行问题理解,对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充分利用。教师可以在上节课结束前,依照分组发放讨论问题或下次课需要用的课堂案例,要求学生在课后或者晚自修的时间进行小组司论学习总结出学习成果,再由小组代表在下次课堂上反馈小组的学习成果,最后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如果不同小组之间存在不同意见可当场提出进行争辩解答,老师在这个过程里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评,这样的效果会比当堂给出讨论问题当堂司论的效果要好得多。

3.重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整理

在上好第一节课后,可以将所用教材打碎交融各个模块进行授课,例如:直接告訴学生运输五种方式的优缺以及比较,让他们在课后进行充分复习以掌握该内容。第二,布置一次“课堂小老师”,学生选取一个最感兴趣的区域,课后去整理资料,下次课在课堂以“小老师”的身份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方式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具有良好的效果,因为同学们对于自己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着很大的兴趣,而在下面听课的同学要给台上演讲的“小老师”评分因而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注意力,台上的“小老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不仅要参阅教材、收集资料,还要回想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需要对老师选取的展示区域做细致的整理工作。

(二)课程考核的变革

课程考核是对一门课程学习成果的最好体现,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的考核主要以理论闭卷测试为主。大多数同学理论知识背诵技能不够,操作技能却能掌握得很好,他们在考试中总是很难考出满意的成绩,很容易产生认真学习也考不好的误解,因此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根据物流地理的课程特性,可将课程的考核方式设置为理论考试与专业实操相结合的方法,考核成绩一部分由理论构成,一部分是实践操作,理论部分以课堂学习的知识为主,实践操作则主要是老师布置个各项课后任务以及期末任务构成。这样就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束语

《物流地理》由于理论性强实操训练少的特性以及知识结构更新慢的原因,对于老师来说要上好,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都是非常不易的。要想实质性促进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老师不断充实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搜集相关教学案例和词论问题以增加学生的课堂互动。

参考文献

[1]张志伟.物流地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高职物流经济地理教学改革之浅见[J].科教导刊,2014(32).

[3]案例教学法在工程制图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会议论文,2010.

[4]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刍探[J].成才之路,2017(28).

[5]论高校物流人才的现状及培养策略[J].速读(下旬),2014(03).

作者:苏光霓

第三篇:物流工程专业“国际物流”课程创新教学实践研究

摘 要:以东北林业大学国际物流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国际物流课程性质的分析,系统地阐述了进行国际物流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进行创新教学改革实践的几点建议,以满足对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国际物流;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实践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与此同时,外贸物流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外贸物流(国际物流)是伴随和支撑国际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和其他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2]。外贸物流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国际化、市场化和规范化发展的加速器;同时,通过与制造业、农业和相关服务产业间的衔接与互动,正成为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此背景下,近些年全国范围内许多高等院校的物流工程专业或物流管理专业都开设了与国际物流及国际贸易相关的课程。随着物流相关专业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国际物流的课程教学也变得越来越系统化,一系列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和实验配套设施也日臻完善。但从总体上看,其整体的创新性教学体系还有待改善,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以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国际物流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对国际物流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

1 国际物流课程教学的相关背景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是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和转移,它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的物的流通[3]。国际物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国际物流及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综合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侧重于综合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东北林业大学是黑龙江省设立物流工程专业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也是全国范围内设立物流工程专业较早的高校之一[4]。以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在2005年设立之初并没有“国际物流”这门课程,而是开设了“国际货物与通关”这门课程,主要讲解国际贸易导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争议的预防和处理、国际贸易合同的磋商与订立、国际贸易合同的履行、报关制度、进出口货物的通关制度、保税进出口货物的通关、其他进出口货物的通关、进出口税费等内容。可以看出,课程的侧重点在于国际贸易以及货物通关的相关理论和知识。2008年,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物流发展趋势,通过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进行调整,该课程变更为“国际物流概论”,其目的是拓宽原有课程的范围,增加了国际货物运输、保险、货运代理以及检验检疫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充分、全面地了解国际物流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具备实践操作技能。目前,该课程是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选修课程之一,其培养的重点就是要求学生在了解国际物流以及国际贸易的基础上同时掌握实际务实技能,使学生可以在将来所从事的国际物流与外贸工作中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熟练应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主要国际物流业务的流程管理,如海上货运物流管理、港口物流、国际航空物流流程管理、陆路口岸物流流程管理、国际多式联运及大陆桥物流流程管理等,以及国际物流中的检验、检疫与通关业务,国际物流运输,以及国际物流货运代理与实务等相关内容,重点介绍海运、铁路、航空和多式联运方式下的运输单证、运输费用、运输程序、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运输保险、外贸储存、流通加工、装卸搬运,以及检验检疫和通关业务等。教学重点是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国际物流报关、国际物流运输业务与仓储业务,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教学难点包括国际物流标准化、国际物流国家管制与报关业务、集装箱运输、国际多式联运业务、保税仓库与保税区。另外,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国际物流课程已经具有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设施,比如物流工程实验室的国际物流实务操作软件、三维互动港口仿真系统等软硬件设施,可以使学生进行相应的国际物流实务操作,但从系统的角度来讲该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2 国际物流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1 教学思路

现阶段,我国在国际贸易以及国际物流相关领域的教材和参考书相对比较丰富,同时知识结构体系也相对比较完善,这种情况致使大部分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思路趋于固定化和同质化。一般情况下,国际物流的课程教学思路以教材为主辅以少量的参考书,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按照传统模式下的按照相应的理论知识脉络进行讲解。这种情况使得课程教学过于重视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而缺少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知识消化理解并灵活地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传统的课程教学过于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视知识灌输而轻视能力培养,重视理论教育而轻视实践操作,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学以致用,对工作不适应,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5]。另外,国际物流课程的教学缺乏应有的特色。由于对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要求不了解,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有些院校的国际物流课程只是照搬其他院校的相同或类似的课程培养体系,没有体现出自身的特色。例如,港口资源丰富的院校对于海运国际物流应该有所侧重,而邻近边境的物流工程或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国际物流课程则应侧重于陆路或航空国际物流。因此,从教学思路上来看,对国际物流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2 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往往是以老师的课堂讲授为主,仅以授课老师的视角和思路向学生讲解知识结构。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备受诟病,在国际物流课程上更是非常不适用。由于缺乏与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交流,使得学生在掌握国际物流相关知识方面的积极性很难提高,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相关业务的主动性。尽管教师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上进行了极大改善,可是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也使得学生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视角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国际物流的相关工作中。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对是否能培养出优秀的、高水平的国际物流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对国际物流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尝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比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和多种情景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国际物流知识。

2.3 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的形式为主,而对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以及实际业务的操作能力并没有充分的考核。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对于相关的知识大多只是临时的死记硬背,从而形成短期记忆,一旦考完试就会很快忘记,非常不利于真正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就国际物流这门课而言,理论知识涵盖了国际物流的概念、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进出口贸易的程序、国际贸易结算、进出境检验检疫、进出境货物的通关、国际货物的保险国际商品的采购、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国际物流运输、货运代理、国际物流信息及供应链管理等内容,同时涉及工业、经济、法律政治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脉络和理论体系[6]。如果仅靠单纯的死记硬背,很难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只能使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准备考试,由于短期记忆会很快的消失,学生无法真正掌握本课程的真正价值,从而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在今后实际的工作中。因此,从考核方式上来看,对国际物流的教学改革是非常紧要和迫切的。

3 国际物流课程创新教学改革措施

3.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知识点与案例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将传统的纯理论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对应每一个知识结构,结合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不但可以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还可以在老师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将案例结合课程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讨论,运用课堂学过的知识对实际事例进行分析和应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做到活学活用,这样一来也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透彻。经过了实际案例的历练,当他们以后面对工作岗位中的实际问题,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而不至于因缺乏临时应变和分析能力而感到惊慌。同时,这种将国际物流知识与实际国际物流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也会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举多得。

3.2 在教学过程中将国际物流与双语教学相结合

由于国际物流课程性质的特殊性,它与“国际”二字紧密联系,因此,双语教学在国际物流教学中也必定要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物流理论体系中的很多内容都源自于国外的经典学术文献,而这些学术文献中只有一少部分被国内的学者翻译成汉语。另外,因为国际物流本身存在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这使得国际物流的理论研究在不同的国家学者之间都有着不同视角[7]。在此情况下,如果将双语教学与国际物流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就可以使学生通过双语课程中的外语专业知识,更加直观的收集、分析和研究此课程相关的、经典的以及最前沿的国内外相关理论知识与案例,而不受因国内信息有限以及语言障碍的影响。同时,对国际物流进行双语教学也可以使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思维模式和关注视角。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物流的专有特性,其所涉及的工作领域正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所从事的物流业务以及贸易活动。实行双语教学的益处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中,在实际的工作应用中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物流活动中各种英文单据和信用证的填写和审读,各种英文货运单和提单的填写和审读,与其他国家的公司洽谈和拟订合同,书写各种英文贸易电函等,都应该在国际物流双语教学中得以体现。

3.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国际物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国际物流本身就是一个以实践为主的学科范畴。如果遵从传统的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物流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不会进行物流的实际工作操作流程,那么国际物流的课程也就失去了意义。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将搭建以提高创新精神和应用实践能力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基本技能训练→实践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4]。同样,在国际物流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锻炼学生对如海运、港口物流、航空以及陆路口岸物流流程以及相关手续的模拟,以及各种单证的填写和通关实务的模拟。在这方面,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国际物流实践课程以及实验室的相关软硬件配套设施已具备了较好的前期基础,如国际物流实务操作软件、三维互动港口仿真系统等,但在设施改进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随着各项实验设施的不断完善,教学与实践会更加紧密的结合,使本课程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为了使学生对实际的工作能有所了解,还可以通过聘请企业内的国际物流运作业务方面的专家给学生作报告,谈谈实际工作的经验以及感想,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国际物流的信心。

4 结束语

本文以物流工程专业国际物流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际物流课程性质的分析以及对传统国际物流课程体系的分析,从教学思路、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进行国际物流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教学思路上改革,应该注重将知识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从教学模式上改革,应当将国际物流与双语教学相结合,同时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高水平的国际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 鄢小蓝. 湖南家具外贸物流通道选择研究[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庞燕. 我国中部地区国际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 王宇露. 国际物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06(19):144-145.

[4] 吴金卓,高珊,许恒勤. 以工科为特色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森林工程,2014,30(3):190-193.

[5] 曹明兰,刘恒. 物流教学改革探析[J]. 科技视界,2012(29):147,89.

[6] 张莉. 国际物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现代企业教育,2013(24):66.

[7] 梁尹杰. 开展国际物流课程双语教学的方法与组织形式[J]. 新课程(中旬),2012(9):160-161.

作者:吴金卓 王潇雨 高珊

上一篇:社会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家具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