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农业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专业农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针对农机专业新生对农机专业的认识存在偏颇的问题,向学生介绍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作用、农业机械的范畴,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农机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以及毕业去向,最后介绍了农机行业的典型人物事迹。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农机专业,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第一篇:专业农业论文范文

从农业英语视角看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探研

近年来,中国农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农业英语知识,具备专业英语交流能力,提高阅读农学专业资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目前,我国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应结合农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需求,寻求到更为合适的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笔者现结合《农业英语》一书,就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探研展开论述。

1 《农业英语》简介

《农业英语》由王静萱担任主编,2017年2月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年度)研究成果。全书由12个单元组成,内容选择上难易结合,涉及自然资源、农业、植物、农业技术、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种植、植物保护、生态农业、外贸英语以及应用写作等方面的知识。每单元有3~5篇文章组成,题材实用,相关知识都配有图片,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为便于学生学习,每篇文章均配有难句和要点注释、练习、参考译文及参考答案,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综合能力,为学生拓展眼界,帮助学生学习先进的农学专业技术,推动我国农学专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2 《农业英语》特点

2.1 内容全面丰富

该书改变以往被动化的单一文章讲解教学方式,采用丰富的英语视听材料,帮助学生有效开展课程预习以及课后知识巩固。另外,书中每一单元都配有相应的农业英语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习兴趣。书中各个单元还增设农业英语知识的中英文名称比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无法理解的英语词汇时,通过查阅能够对词汇进行掌握,充分发挥书籍的实用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题材实用性强

基础英语与农业英语相比较而言,存在一定差异。《农业英语》编写者贴近农学专业知识,紧跟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针对农业交流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更具有针对性的改善。该书所选取的各类题材不仅与当前的农业形式相符合,也降低难度,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到农学专业知识的核心内容。与传统农业英语教材相比较,该书更具备专业性、趣味性,弥补教材题材的不足之处。

2.3 排版设置合理

《农业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都以3篇课文以及听力理解内容组成,在3篇文章的基础上设立相应的练习题,使文章内容更具备专业性和针对性。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相对来说较弱,在文章后配备相应的练习题以及参考译文等各类教学材料,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农学专业英语学习难度较大,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作者在编写过程中,运用统一的写作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教材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到农业英语内容,学生也能够很快适应书籍的编排。

3 当前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设计的重心应围绕如何体现教育的总体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各种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的养成。综合涉农高等院校农学专业教学情况,结合《农业英语》教材中所具备的特点,我们能够了解到,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3.1 农学专业课时不足

教育大纲要求学生需要完成基本英语的学习以外,还要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四六级分数线,同时还要辅修对应专业的英语专业知识。农业英语是必修课程,所以课时数不能低于专业课程的课时数。但目前大多数农业高校并未重视农业英语的教学,甚至将其作为选修课程开展教学工作,无法适应当下时代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利于高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3.2 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

高校所招收的学生处于统一分数段内,若是要细化到每一项科目当中,学生各项成绩就可能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甚至还会发现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高。语音、词汇、语法学习任务以传统的、机械的形式操练为主,大都为单词、短语或句子层面的输入和输出,缺乏真实使用语言的语境,不利于学生语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在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存在困难,导致农学专业课堂英语教学成效并不高,也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学生的实际要求。

3.3 教师队伍建设需提升

农学专业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师长期处于研究专业相关科目的教学,忽视专业英语课程的主要特点,并未遵循英语专业课程的规律以及教学方式。学习任务设计基本上没有涉及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主动获取知识和自我评估等内容,没有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教师在农学专业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有调整英语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思路,采用合适的英语专业教学策略,才能达到农学专业教学目的。

3.4 加強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以往,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方式,多半为传统的半授课式教学,教师无法提升教学效率。农业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多半为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知识点,传统农业专业英语教学课堂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农业英语能力。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作为一项应用性极强的科目,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文章进行翻译阅读,为学生指出重点词汇、短语以及句型等,帮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从而有效提升农业英语能力。

4 从《农业英语》看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

4.1 明确专业英语教学任务

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课程受到课时数的限制,致使教师无法在规定的短期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由于课时数量不够,一旦课程进度拖慢,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立更为高效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在农业英语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其次,在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运用专业英语知识进行沟通交流。最后,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所讲述的重难点知识,运用《农业英语》教材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题,教材中针对相应的课程内容设立对应试题,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外延伸,不断拓展学生的眼界,有效提升学生的农业英语素养。

4.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具有差异性,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表现,并给予恰当的方式进行解决。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要学会独立自主地学习,掌握自我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评估学习进程和结果等一系列的技能,教师在这个学习模式中主要起辅导和促进的作用。许多教师和学者有这样一个共识: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不仅使他们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在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掌握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程度,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进行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还需重视学生对农业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将对专业英语的学习能力逐渐转化为内在动力,帮助学生将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应用到未来就业工作之中。作者在编写过程中,穿插与课文内容相应的图片,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更为直观的理解作者所编写的内容。教材将英语知识与农业专业知识进行联系,例如在第五章环境保护这一课程中,作者并未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而是本着科学的态度,在编写过程中运用恰当的英语来表达农业词汇。为了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作者采用直译以及意译的方式对农业英语知识进行表达,并设立课文参考译文板块,学生在遇到无法理解的内容时,能够对其进行参阅,增强学生对知识要点的印象。

4.3 加强高素质师资团队建设

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并不能脱离单一的专业课程教学,还需结合各类灵活因素开展教学。其一,农业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高校也需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确保高校农业英语教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其二,教师需要明确教学内容,分析涉农高校学生所具备的英语基础能力,促使新的农学专业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教师的工作水平;其三,教师还需结合当代社会农业发展现状,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师生课堂位置。教师需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以及辅助作用。通过建设高素质师资团队,能够提升学生对农业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需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其中加入更多具有吸引力的知识点,并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农业英语学习方式。

4.4 高校开展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农业英语与一般英语课程存在着差别,专业英语教学课程内容需要结合当代时代发展现状,与国内外的农业行业发展保持着紧密联系,促使涉农高校农业英语教育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加强高校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方式的创新,保证学生能够参与到其中,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农业英语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增加语言实践环节,抓住农业英语课程重难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接触到专业英语知识,运用影像能够将十分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课程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结 语

《农业英语》是一本内容十分精巧的书籍,該书围绕农学专业结合专业英语知识进行论述,教材体系十分新颖,从整体上来看,整体构思十分巧妙。教材通过听力训练、课后练习等环节的设立,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到农业英语知识内容。《农业英语》具备实用性较强的板块,帮助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复合型人才,对农学专业学生英语课程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性,从而提升专业人才的学术能力。中国是农业大国,加强农业技术、改进农业设备是我国农学专业改革重点,加强高校对农学专业学生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时华玉,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育。)

书名: 农业英语

作者: 王静萱

ISBN: 9787562489337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年2月

定价: 49.80元

作者:时玉华

第二篇:解析农业机械化专业新生专业教育内容

摘要:针对农机专业新生对农机专业的认识存在偏颇的问题,向学生介绍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作用、农业机械的范畴,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农机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以及毕业去向,最后介绍了农机行业的典型人物事迹。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农机专业,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关键词:农机 新生 专业教育

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及自然环境的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人均收入相对较低,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且农业生产者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为社会发展提供必须的生产生活资料,而却不能享受和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这就使得许多农村家长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越过“农门”,过上城里人体面的生活。据调查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部分家长因农业机械化专业与农业相关而不太满意,由于存在和其他热门专业的横向比较,新生对该专业也有一定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学院在新生入学后对新生进行了入学专业教育。通过入学专业教育使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内涵、社会地位、课程设置、发展现状、就业去向、行业现状以及发展潜力,改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片面认识,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充满自信,能安下心来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本次专业教育历时两个学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阐述。

1 农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农业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属第一产业,没有农业生产的基础保证,其他产业无从谈起。通过结合实际深入阐述农业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懂得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2 农业机械的范畴

通常提起农业机械一般都仅限于田间作业机械,而实际上农业机械有很大的范畴。从广义的角度讲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农业运输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和蚕桑、养蜂、食用菌类培植等农村副业机械。因农作物种类繁多,不同作物在不同生产环节又使用不同的作业机械,即使在同一个作业环节不同作业对象使用的机械不同,所以农业机械是一个非常大的范畴。该部分内容的讲解主要让学生了解农业机械的内涵,消除学生对农业机械的理解误区。

3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增产措施的实施与发展、争取作业时间、抵御自然灾害、有效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其中重点讲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劳动条件两方面的内容,指出现代农业机械的大面积使用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减少,实现“以少养多”的局面,从而使大量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从事其他行业。随着农业装备水平、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有了大幅改善,农业生产已不再是繁重、辛苦的体力劳动了。在讲解中着重向学生指出一点,如果没有现代农业机械的发展和使用,农业生产效率仍将处于低下水平,大量劳动者会被束缚在农业生产上,也就不会有二、三产业的发展,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学子在这里接受高等教育。

4 农业机械化工程的研究领域

本专业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自然条件等,利用机械动力学、控制论及优化设计、随机过程、可靠性设计、机械设计及理论等研究农业机械的理论、结构设计、试验和应用等问题。本专业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田间作业机械,而且侧重于农业生产机械化所必须的典型设备的构造、原理、设计理论等。该部分讲述本专业学习主要教学目的是什么,要让学生事先明白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能掌握那学技能。

5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从解放后开始发展自己的农机化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机化水平差别较大,农机总动力与发达国家几乎相当,但农机具数量、质量、种类、性能等硬件指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未来中国的农机化发展趋势从宏观上看要与世界发展同步,基本机械化是我们的近期目标,全方位农机化及局部领域内的以机械、电子、信息等为依托的与生物工程相结合的精确农业机械化则是中国农机化发展的远期目标。国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70年代初实现了全方位机械化,并逐步被自动化所取代。

通过介绍国内农业机械与国外农机发展现状和差距,让学生明白国内农机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该行业还没有经过充分竞争,发展潜力巨大,是创业的理想领域。

6 主要专业课程

农业机械化专业属机械行业,其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与机械设计专业课程相似,主要有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现代测试技术、液压技术、技术经济学、经营管理学、汽车电器设备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另外还有专业课如汽车拖拉机构造及原理、农业机械学、农业机械化生产与管理和农产品加工等。讲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要提醒农机专业的学生机械行业的专业理论是相通的,只要专业基础基础知识扎实,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向任何机械方向转,因为有了一定的机械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后,专业课程是比较容易学的。

7 毕业去向

社会发展进步离不开制造业,现代大规模、高效率的制造几乎都是由相关机械装备来完成的,机械及其装备遍布各个生产生活领域,故机械行业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行业。从近年农机专业毕业的去向来看,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广,只要与机械装备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的有关的行业均有需求。具体一点可到相关加工制造企业、各类独资合资企业、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机械化及自动化方面的管理工作及产品的设计、制造、运用、鉴定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到科学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及教育教学工作。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充满信心,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8 农机行业的典型人物事迹

介绍了在农机行业工作的教学、科研工作者的典型事迹,最后讲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及取得的成绩。在讲解中重点阐述了在个人事业发展中,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只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勤一行”总会有可惜回报。

参考文献

[1] 吴海平,郑德聪,王玉顺,等.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的教学改革[J].农机化研究,2000, (2) :129 - 131.

[2] 蔡燕弟,贾富国,冯江.农业机械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农机化研究,2001, (1) :114 —124.

[3] 李景彬,坎杂,江英兰,等.(农业机械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陕西教育,2010,(6):28-29.

作者:王吉奎

第三篇: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农业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研究

摘 要:农业现代化对农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农业高职院校承担了更重的农业人才培养任务。该文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学院专业建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随着我国农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作为培养农业高技能人才的农业高职院校应该承担起农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方式,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人才血液。其中,专业建设是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环节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农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在现代农业发展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为 “三农”发展做出有益探索。

1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状况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农业高职院校,办学期间,学院始终坚持“农”的特色,围绕农业专业建设做文章,形成了鲜明的农业职业教育特色。尤其是近年来,学院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向“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全程联动”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种、养、加、机、贸”的农业专业体系。根据湖南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从以生产为主向生产与加工、流通、服务各环节的全程联动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的发展战略,主动停办金融保险、物业管理、国土、应用电子技术、工业设计等与农业产业无关或不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10个,新增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宠物养护与训导、物流管理等适应产业调整与升级的专业8个,形成了对接现代农业的“种、养、加、机、贸”五大专业体系,覆盖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市场,重点对接特色农产品加工,农资及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生产技术服务等高端领域。

1.1 组建专兼结合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学院始终致力于构建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目前学院有4个大师工作室,建立了442名的兼职教师库,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师资结构。针对专职教师,学院每年安排下到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生产第一线锻炼,并实行督导考核,让教师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依托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实行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轮流换岗机制,增强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学院每年固定从农业生产第一线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建成兼职教师库。

1.2 构建顺应现代农业生产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农业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农业物质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农民素质的现代化等。学院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生产特点,制定农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投入到现代农业生产中。学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比如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三园交替、季节轮换”、畜牧兽医专业的“三边联动”等,这些人才培养模式都很好地适应了农业生产周期性变化规律,充分体现专业建设中“农”的特点。

1.3 建立了强化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理念、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明确规定各专业实践教学课时比重不能低于50%,要充分保证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经常组织教师和学生的技能竞赛,对于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促进全院师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由于学院对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视,近年来学生在参加国家级与省级的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多次获得种子质量检测、农机维修、动物外科手术、蔬菜有机磷检测、植物组织培养等项目的大奖。

1.4 提出了以产业带动专业发展的特有模式 学院牵头组建了湖南现代农业和中国现代农业装备2个职教集团,湖南畜牧产业和农业休闲2个校企联盟。加强产教融合,以“两集团、两联盟”为平台,以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为核心,深化校企合作,有力的推动了学院农业特色专业群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来,学院先后与隆平高科共建了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与湖南农讯村村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湖南村村通”农产品交易平台,与中联重机规划建设现代农业装备南方水田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等。在此基础上,学院不断强化专业建设要紧跟产业发展步伐,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变”,建立了以产业带动专业发展的模式。

2 农业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思路

专业是高职院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是适应市场的关键,更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当前,农业高职院校“离农”现象比较严重,非农专业强于涉农专业普遍存在,这对我国农业人才培养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加强农业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突出农业类专业特色,对于保证农业人才培养质量,确保我国顺利发展现代化农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加大对农业类专业扶持力度 由于农业是艰苦行业,从事农业要“看天吃饭”,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农业。学生填报志愿时都避开农业专业,选择一些财经、制造等热门专业,造成了农业类专业招生难的问题,也加重了农业高职院校的“离农”现象。因此,国家应在政策层面上给予农业类专业大力扶持,以大幅度降低或免收学费的形式,吸引部分学生和农民到学校系统地学习农业技术,按学生数量给予学校经费补贴,鼓励高职院校加强农业类专业建设。同时,农业高职院校也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定位,重点支持农业类专业的建设,在人员、资金等方面向农业类专业适当倾斜。农业高职院校要避免发展为“高大全”的综合性职业院校,要向“小而精”的方向发展,把农业类专业做精做强。

2.2 建立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情况、新事物,农业产业会出现结构性升级,对农业人才也会提出新的要求。所以,农业高职院校要建立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贴近市场需求。农业高职院校要联合企业成立专门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对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规划学校的专业发展,使得开立的专业始终都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3 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建设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一定相同。农业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适应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追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农业高职院校应结合校企合作,协同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推出的畜牧兽医专业“三边联动、工学交替”、兽医专业和宠物护理与美容专业“现代学徒制”、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三园交替、季节轮换”、园艺技术专业“专业+公司+师生员工”、食品检测技术专业“朝修夕练,三训定点”等人才培养模式。

2.4 加强农业专业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人才质量高不高,要看师资力量强不强。因此,农业高职院校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从理论角度来讲,农业专业教师要具有深厚的农业理论基础,了解世界前沿知识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农业理论领域的影响,掌握农业专业教学的规律,成为农业教学的能手。从实践角度来讲,农业专业教师要摆脱教师那种“只能说不能做”的顽疾,而要主动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和掌握农业操作技能,真正成为一个能够下得田间地头的“土专家”。

参考文献

[1]王丽桥,周科良,孙智.农业类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2(2).

[2]李明福,李玉萍,张丽芬,等.农业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办学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责编:吴祚云)

作者:罗迈钦 单武雄

上一篇:库存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会计经济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