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专业化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人才培养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而人才培养的最主要的手段是教学。教学管理工作则是规范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确保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运行的有力保障,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行政化和官僚化严重制约了其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一篇:专业化管理论文范文

校车:专业化管理之路

校车不规范运营,频发事故,是近年来学校和家长十分担心的事情。如何解决校车安全问题,近年来,地方两会和全国两会上,不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校车一天开两次,效率太低,成本效益比差悬殊。如果纳入公交车序列,由专业化的公交客运公司负责运营,可以让校车运行更专业,资金有保障,利用率更高。这一建议能否实现?

成功的合作案例

河南省商丘市的公交校车始于2005年。当时,商丘市公交公司副总经理李进喜与一个朋友吃饭。朋友是某学校负责人,想买几辆车接送学生,让李进喜提点建议。李进喜当时半开玩笑地说:“你还买啥车啊,租你几辆不就行了?”李进喜此时正负责公交车租赁业务,手下有20多辆车。之后,他们谈了合作方式,都觉得可行,便由公交公司提供车辆,作为校车接送孩子上下学。运营一段时间后,更多学校知道了“公交校车”,陆续与李进喜合作。2011年,商丘市公交公司成立公交七公司,开展“公交校车”业务。为此,公司在2012年购置了100辆专业的校车。专门接送学生。这些专用校车,在停车时,车上会自动亮起“停”字标志牌,提醒行人避让。这些公交校车在商丘受到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欢迎。100辆全新的校车,每辆车配备实时监控,车尾还有巡视按钮。当地开通了5条公交校车专线,每月每名学生收乘车费约100元。学校表示:公交公司有专业运营团队,比自办校车更可靠。合作至今,校车从未出过事故。公交公司负责人表示:校车这种事儿,等所有政策都出台再办,那就晚了。

公交开办专门校车需要与学校紧密合作,合作本身并不复杂。如果学生家长申请开通“公交校车”,学校可向公交公司提出申请,公交公司考核后,根据人数、路线等向上级提出线路申请,获准后即可开通。2012年,商丘市交通运输局批复了5条“公交校车”线路,清楚地标明了每条线路的里程、拟投入运力、所针对的学校、集中乘车点、班次时间等。如70路车,全程8.6公里。“家长可就近把孩子送到站点,由‘公交校车’统一接送。”张维峰说,这些校车只接送孩子,不搭乘其他人员。当然,学校只有先期与公交公司签订协议,学生才能乘坐。现在,与公交公司合作的学校有七八所,涉及到4000多学生。

由于搭载的都是学生,在司机选拔上也很严格。李进喜说,所有校车司机,必须有3年以上驾龄、3年无事故、无被投诉记录、无影响驾驶的疾病,“要求严是必须的,因为,出事了责任还是我们担。”对于这种合作方式,学校表示,这让学校省心不少。每辆校车,学校配备一名带车老师,负责学生上下车点名、家长接送签字以及日常卫生检查。除公交公司的日常培训外,学校也会对司机进行培训。

“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学校负责人表示:若是学校购买校车,一来财政困难,二来需要招聘司机,工资、养护、维修等,压力也很大。“公交公司有自己的团队,在运营上有专业优势。每个月大概100元的乘车费,家长也能接受。”该负责人说。

人大代表:校车交给公交公司更放心

从2012年开始,“加强校车安全管理”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临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张淑琴一直主张把校车运营管理交给公交公司负责。

张淑琴曾多次深入实地,就校车安全问题作了多方面调研。她到教育主管部门,了解临沂学生的校车需求。“在临沂义务教育阶段有117万学生,学前三年的孩子是31万,这两个数加起来就将近150万。这些孩子上学并不是都要坐车,因为很多孩子是就近入学的,只有一部分孩子需要坐校车。”张淑琴又到公交公司,了解一手资料。“临沂的公交系统组织了200多名干部进社区,进家庭,了解每个家庭出行方向。家里主妇要干什么,爱上哪里去,孩子上哪所学校,怎么走方便。”通过调研,她产生了开辟学生公交专线的想法。在临沭县交管中心,她进一步感受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给孩子们带来的便利。“临沭县开辟了一个城乡公交的专线,把乡镇和县城连起来,既方便了城乡之间民众,也方便了沿途到城里上学的孩子。”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张淑琴建议:利用城市已有的公交系统和城乡已有的公交系统,开通学生的专线,让学生坐着公交车去上学。政府给予公交公司一定的补贴,孩子能交上车票钱。这样首先解决了市内和乡镇一部分孩子上学的问题。

广东省广州市新穗巴士行政人力资源总监、广州市人大代表叶雪文认为,校车本身在安全方面就有很高要求,应当由公交公司经营管理。相比学校自办校车,公交公司经营校车更安全、更省钱、更专业。校车管理涉及车辆技术、安全服务和营运调度等专业技术,公交公司有成熟的交通管理经验。由公交公司经营管理校车,车辆购置费用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营运服务费用由地方财政和学校共同承担,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监管,每条公交线路配置一辆校车,定时营运;校车设定严格的保养计划,并存档备查。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汤玉祥,也提出了校车公交化的建议。他认为,目前的校车运营,没有合理的模式。校车管理不力,导致事故频发。校车配置紧张的原因来自多方面,比如一些学校资金困难,无力买车、运营,还有一些地方的公众意识有待加强。最关键的原因是校车的整个产业链没有一种运营模式,校车该由谁出钱买、谁来管、怎么管、谁来运营、谁来保障,一直没有明确。

汤玉祥认为,可利用公交系统运营校车。城市的学校可以使用城市公交,而农村的学校应该用公路客运。具体而言,一类城市应该利用公共交通解决学生上学问题,农村应当通过有资质、有能力的公路客运或单独的第三方运输公司,解决校车运营问题。有人提出,可以通过学校直接向汽车生产企业租赁校车的方法来降低成本,汤玉祥认为这种方式并不可行,理由是租赁并不能降低成本。

专业化管理显成效

校车作为“流动的校舍”,除了高质量要求外,专业化的管理为其系上了“安全带”。校车事故多发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违章驾驶和严重超载。要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就必须规范运营主体。

浙江省德清县校车的专业化运营管理,被认为很有示范意义。德清县政府把校车运营管理委托给当地客运公司,实施校车“专车专营”。承担运营任务的当地客运公司负责人表示,运营汽车的车况维护、运行路线等管理,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而且有自己的维护能力的公司来操作。专业客运公司承担校车任务能彻底解决校车安全问题。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教育部门出资采购了129辆新校车。考虑到客运公司具有专业化的运营管理能力,他们把这些车辆交给专业的客运公司。为突出校车特点,他们还配备了工作人员,全程随车照管乘车学生。

在浙江省上虞市,校车由当地交旅学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该公司校车每人每天要接送50名学生,要跑几十公里山路,需3个小时。运行3年多来,没有发生一起校车安全事故。该公司有司机32人,每天总计接送3000名学生。这个司机群体的诞生,源自近年来上虞市在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的大胆实践——在坚持公交化接送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专业化运营的管理模式。

上虞市多年来一直努力打造学生接送车平安工程。2002年以来,该市先后投入1亿多元,用于开通公交线路、为学校购置自备车。但是,学校自备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不专业、驾驶员队伍不稳定、车辆老化等安全隐患,仍然困扰着学校和家长。从2011年开始,该市创新思路,从统包统揽转变为购买社会服务,通过招标方式,优选当地资质良好的客运企业参与学生接送服务。采取“公交化”和“专营公司”两种模式:符合公交运行条件的线路,选择业务能力强的公交公司承担;路况复杂的,则采取“公司负责、市场运作、部门监管、政府奖励”的市场化模式,由中标企业成立独立核算的专营公司接送学生,基本实现了全市中小学生接送全覆盖。

各地学校接纳公交校车

前不久,广州市新出台的规定要求,今年9月1日起,公交企业可以提供校车服务。为保障学生安全,广州市要求,接送学生或幼儿的校车,应当是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专用车。学生幼儿及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义务,应当拒绝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接送学生或幼儿,及时举报各种违法行为。据了解,教育部门在受理校车使用许可申请时,应先审验相应的资格证明文件,包括校车运营单位应提供营业执照,实缴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验资报告,以及由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本企业名下拥有50辆在检验有效期内的校车的证明。

在江苏省,校车公交客运化已遍布全省。借助专业运输管理团队,只要添置车辆、延伸公交线路等,就可构建快速、低成本的学生公共交通。校车公交化很快成为苏南地区的共性选择。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公交专线承载量约占接送学生数的三分之二,无锡、常州则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张家港组建专司学生接送的市港城公交一分公司,营运线路232条、站点827个,覆盖市区和全市8个乡镇,日接送学生2..3万人次,日行驶近万公里,累计安全行驶一千多万公里,没有发生一起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2012年11月9日10时,西安市校车运营启动仪式在长安区隆重举行。受长安区政府委托运营的西安公交校车公司,与户县、阎良小车项目一道,作为首发阵容,共同开启了该市的“校车时代”。

从四川内江到江苏常熟,从云南昆明到北京怀柔,很多地方都开通了为学校服务的公交校车。越是中小城市和城乡混合地区越是容易推行这一措施,反倒是大城市难以落实。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大城市是择校的重点地区,学生择校现象严重,居住地非常分散,校车难以规划路线。

作者:宋亮

第二篇:高校教学管理新理念:教学管理专业化

摘 要:人才培养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而人才培养的最主要的手段是教学。教学管理工作则是规范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确保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运行的有力保障,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行政化和官僚化严重制约了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对于这种境况我们有必要提出高校教学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教学管理专业化。

关键词:高校 教学管理 专业化

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培养人才是三大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其它两个职能是教学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延伸。教学是(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课程教学)高校培养人才最主要的手段,这就确立了教学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而教学效果的实现有赖于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教学管理是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它是规范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运行和实现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行政化和官僚化倾向日益严重,这种倾向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进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转换思路,确立教学管理专业化的新理念。

一、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的内涵

提到“专业”一词,我们就不得不首先将它与“职业”进行区分。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专业是指“①高等学校的一个系里或者中等专业学校里,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②产业部门中根据产品生产的不同过程而分成的各业务部分。”从这两个概念来看,职业的概念比专业的概念要广,它们是一种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但是它们又有很大的差别,职业着重强调的是它是某一行业中的一个具体职位上的工作(即职业=行业+职位),而从事这个具体工作岗位所获得的收入是工作者的主要生活来源,即人们常说养家糊口的来源。相对来说,这是一种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而专业强调的是一种规范的职业要求、职业条件和制度,它不仅仅满足于作为主要的生活来源这个层面,它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我们可以说高校教学管理是一种职业,但是又不能停留于职业这个层面上。因为教学管理职业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它还具有一定的学科性。职业社会学专家布朗德士认为,“专业是一个正式的职业;为了从事这一职业,必要的上岗前的训练是以智能为特质,卷入知识和某些扩充的学问,它们不同于纯粹的技能;专业主要供人从事于为他人服务而不是从业者单纯的谋生工具,因此,从业者获得经济回报不是衡量他(她)职业成功的主要标准。”

从以上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布朗德士对职业和专业的论述与《现代汉语词典》对专业和职业的定义有着惊人的相似,只是布朗德士的观点更详细,也更经典。他不仅指出了专业与职业的关系,还隐含着另一层意思,即专业源于职业而高于职业。专业的基本属性有三个:一是专业应该是正式的全日制的职业;二是专业应该拥有深奥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得;三是专业应该向它的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和无私的服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教学管理专业化界定为:教学管理专业化是指教学管理这个正式的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条件和职业要求(如必须具备一定核心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具有自己独特的学科领域(如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并且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对于这个概念出发,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教学管理是一个正式的全日制职业,这个职业的报酬是其从业者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从业者不能仅仅将其视为养家糊口的工具,应该超脱于这种低层次的需求,着重于在其所属领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丰富教学管理理论和实践做出应有的贡献。

2、教学管理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条件、职业要求和学科专业性。教学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项核心工作,高等学校是研究和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因此,对于高等教学管理的从业者来说,其进入壁垒比一般的行政管理从业者要高得多,它具有行政性和学术性双重属性。高等教学管理的双重属性要求从业者不仅具有一般管理者的素质,还要求他们掌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具备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素养。

3、对于高校教学管理从业人员应该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对高校教学管理从业人员进行精心培养和全面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最为关键和核心的工作,而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和制度。目前,各院校对其教学管理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制度,这对促进其教学管理专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的必要性

1、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

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项既复杂又重要的工作。一方面,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工作的内容上和难度上。从内容上来讲,高校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从难度上来讲,教学管理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教学运行及质量评价的管理,从课堂教学到社会实践的组织,从学科建设到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等等,这些工作的圆满完成都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教学管理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教育部教高司[1998]33号文件明确规定:“各种类型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都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学管理是维持教学活动正常、有效运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教学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更需要有一支精通教育教学规律的专业化管理队伍。

2、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自1999年高考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迅速。据统计,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2007年达到23%。根据马丁·特罗有关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理论,我国高等教育从2002年就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学生、教师、教学和试验设备设施等硬软件规模的激增使得高校成为一个更加复杂的组织系统,内部分工更加细化,专业化程度更加深入,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和难度更加突出。

3、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客观要求

教师专业化是上世纪末提出的一个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研究课题。教师专业化从现代哲学的高度概括了教师发展的全过程:教师从一个用以养家户口的职业发展成为一个为追求成就感、实现人生价值的专业,教师从被动的个体转变成一个主动的个体,强调教师的责任心和主体性。高校教师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两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属于后者,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客观上要求教学管理的专业化。

4、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是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高校核心竞争力是指高校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中获取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优势的核心能力。其构成要素包括学术生产力、人才生产力、管理力和文化力。其中,管理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支撑系统。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学管理专业化是提高其从业人员整合校内资源的能力、优化高校管理力,继而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学管理目前是采取一种大学(教务处)——二级学院(教学主任和教学秘书)的二级管理模式。教务处

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并制定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拟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起草教学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协助领导提出教学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编制教学经费预算、协调和监督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学籍管理和教材的征订和发放等工作。而二级学院的教学主任和教学秘书则是负责具体落实教务处的教学管理政策、方针、规划和计划,主要包括协助院领导和系主任制定各专业教学计划、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安排、考试安排、教学文件和档案和学生报到注册等规律性的日常管理以及随机性的突发事件处理。

这种教学管理模式比较整齐划一,对于保持教学管理这个组织系统的稳定性和计划性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这种管理模式日益凸现出它不合理的方面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管理行政化,官本位严重。我国高校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属于典型的科层制组织,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谓的“官僚制”组织。这种组织的主要缺点是分工超过了一定界限,就会出现条块分割、部门主义、职能交叉或不清、权力冲突、职责模糊、程序复杂、机构臃肿、人员膨胀等消极现象。具体体现在教学管理中有教学事务行政化、官僚主义、部门主义、权责不清、缺乏创新、信息传递不及时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从业务上来说,他们的从业人员是隶属于教务处,而从管理上来说,他们又属于各二级学院。这就使得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陷入一个被双重管理的境地,这使得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有些事情很谨慎,缺乏创新精神。

2、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教育部曾经在多个文件中明确指出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实事实上也是如此。但是目前学校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认可和重视程度不是很到位,这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证明:一是教学管理人员的地位不高。普遍的认识是教学管理人员是也只是服务于教学人员的,他们的待遇也不及教学人员。二是教学管理人员的进入壁垒相对教学人员来说要低。这个可以从各院校招聘教师的要求中就可以看出来。三是对教学管理从业人员的要求不高。有些教学管理岗位是由教师或科研人员兼任,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化教学管理队伍。

3、缺乏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机制。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教学管理队伍是教学管理专业化的关键。就目前而言,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无非也只是岗前培训,而且培训时间短暂,收效甚微。上岗之后也基本上很少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做事全凭自身习得的经验和前辈和领导的指示。

4、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既有其历史的原因,更有对教学管理工作不重视的因素。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不高。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是应有尽有:教育学、管理学、地理学、文学、音乐、外语、化学、物理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专业,甚至有些是从教学岗位和其他行政岗位转过来的,真正教育学专业的很少,也没有系统学过与教育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和学术训练。专业背景的参差不齐和知识水平的低下极大地限制了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2)服务意识不强。高校教学管理行政化和官僚化倾向使得有些教学管理人员把自己当成“管教师的教师”,经常以一种领导的姿态,官话连篇,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对学生则态度更加蛮横,动不动就训斥。

(3)缺乏创新意识。高校教学管理既具有行政性又具有学术性,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既要完成教学管理中的事务性工作,又要对管理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事物进行学术性思考和研究。目前的教学管理没有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仍多停留在事务性工作阶段。这主要表现为:对于教学管理工作依赖于上级领导的安排和指示;难以做到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缺乏对教学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等等。

四、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建设的建议

1、提高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

提升教学管理专业化水平对高校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忽视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教学管理专业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障碍,为此我们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

(1)从思想观念上端正认识。要积极转变那种认为教学管理只是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组织教学活动的简单操作过程,不需要什么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的思想观念,树立“管理就是效益”的意识。著名物理学家奥本海莫曾经说过:“使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威力的是科学的组织管理。”对于教学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关系,曾经有人用一个比较形象的例子来加以阐述,就好比高水平的师资是一颗颗在其各自教授课程内闪闪发光的珍珠,而教学管理人员则是一根丝线,把那些散落的珍珠串在一起,组成光彩夺目、价值更高的整体,使得人才培养流程成为一个螺旋上升的动态发展过程。

(2)提高教学管理从业人员的进入壁垒。教学管理专业化建设首先要把好教学管理队伍的源头关,提高进入壁垒,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人员的准入制度。不仅要从学历上严格把关,还要从其进入人员自身具备的教学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综合考察。

(3)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地位和待遇。我国高校以往的政策是重师资队伍建设而轻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这种政策倾向必然使得教学管理工作得不到认可,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没有成就感,而且在地位和待遇上又低教学和科研人员一等,这必然会使得教学管理人员不安心于本职工作,更不要说热情工作和刻苦钻研了。

2、进一步优化高校教学管理的组织体系

高校教学管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在内部交进行信息的交换、传递和共享,还与其他系统(职能部门)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为了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我们必须进一步优化高校教学管理的组织体系,要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3、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制度

高校教学管理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决定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步骤来实现:一是加强对教学管理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这种培训可以采取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并对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二是实现岗后培训规范化和制度化,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如定期组织教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和操作,定期举办管理人员计算机培训班、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兼职进修提高、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取经。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培养制度不仅要针对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更应当要面向主管教学管理工作的领导层,因为只有主管教学管理的领导层自身具备了先进的教学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4、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升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是实现教学管理工作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它主要包括管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教学管理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熟悉管理学的理论和知识,还要精通高等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学、哲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知识。为此,教学管理人员应努力学习哲学史、高等教育思想史、教育管理思想史、心理学理论,学习的方式可以是自学,也可以是由教务处牵头组织培训,并将习得的理论和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用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来武装自己,改变过去的经验主义做法。

(2)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教学管理具有行政性和学术性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不能仅仅停留在事务性阶段,事务性管理是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的产物,因为精英化阶段学校规模小,教育环境好,学生的学风、自我管理和学习总体水平都比较高。但是我国从2002年就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大众化使得学校规模大,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自我管理能力差,再加上各种社会不良风气污染着教育环境,各种教育问题逐渐凸现,这使得教育管理日益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并结合科研成果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3)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强调管理是一种沟通,是一种服务。把教学管理人员看作是“管教师的教师”是典型的官僚化管理意识,是无益于教学管理专业化建设的,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管理不仅仅是监督和促进,更多的是为教学提供服务和便利。为此,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树立服务意识,以热情诚恳的态度、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创造性的科研成果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S].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750.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S].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788.

[3]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J].社会学研究. 2000,(5):33.

[4]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J].社会学研究. 2000,(5):33.

[5]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教育部教高司[1998]33号

[6]成长春. 赢得未来——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洪茹燕. 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与高校竞争优势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 2005,(5):72.

[8]洪茹燕. 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与高校竞争优势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 2005,(5):72.

[9]教高(2007)2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作者:陈时高

第三篇:科技档案专业化管理对策探析

摘要 科技档案是科研单位知识生产的重要表现形态,必须要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夯实知识功底,加强实际利用,从而为后期工作的进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信息科技化时代,科研单位对知识的需求日益旺盛,而且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对知识的丰富程度也提高了要求。档案工作者承担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他不仅要对相关的资料和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类,而且还要健全和完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总而言之,只有采用科学的战略方案才可以提高科研单位对知识资源的利用价值,从而维护相关利益者的权益,这对于现实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分析研究意义。

[关键词]科技档案;专业化管理管理;档案利用

当前,科研单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到底该采取何种措施和制度,从而提高科研单位的知识生产力,将合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将档案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高程度。健全和完善科技档案知识管理体系,是科研单位提高知识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在这个体系的基础上,必须要根据我国档案管理机构的最高指示和要求,对相关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开发,从而更好的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

1 科技档案资源管理平台搭建

“知识管理平台”不仅有利于促进知识信息数据的交流,相关工作人员的沟通互动,优化知识资源配置,而且还可以降低其管理的成本和费用。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的内容为实际案例,建立了科技档案资源知识管理平台,它由“科技档案知识资源库”、“科技档案知识资源整合系统”、“科技档案知识资源服务系统”三部分组成。

1.1 科技档案知识资源库的建设

科技档案一般通过光盘,照片等载体来进行储存和管理,反映同一个课题任务的档案资料可能分居于“文件库”、“图纸库”、“光盘库”、“照片库”等不同库房,通过扫描、存储等方式,将纸质档案实现数字化、实体化、精准化,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各种载体转化成数字信号,最后都保存在特定的数据库中。由于软件开发的环境和数据管理体系存在较大的区别,所以,一般对科技档案数据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以实际需要的特点为基础,根据现实社会的需求为进行规范调改。

1.2 搭建知识整合系统

由于当前人们对档案检索的要求更加严格,致使越来越多的领域对档案需求的程度更加深入。一方面,在需求方式上由分散式逐渐转变成集中式。对需求的用户来说,他们希望可以通过一个通道,来争取、获得所需的相关资源,从而满足自身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在需求内容上,从信息化需求转变为知识性需求,用户希望可以在较多的资料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辩证的分析出知识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要求,简单检索和二次检索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当前,比较流行的方式是设置链接,关键词搜索,主题词,作者等,在使用这些检索方式的基础上,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相关的信息,得到相关数据资料,使用户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得以充分满足。

2 基于科技档案专业化知识资源管理的支持服务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生产制造,科研技术,工程建设等方面已经完善了相关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包括了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录音带等。这就为社会生产和科技的研发提供了保证,而且科学技术档案蕴藏着巨大的信息资源管理价值,只有充分的开发并使用,才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帮助管理者制定科学的战略决策。

2.1 科研诚信决策支持服务

科研诚信,也可称为科学诚信或学术诚信,指科研工作者必须要以诚信为基础,以行业道德规范为行为的最高准则,继承和发扬上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和先进理念。美国学术诚信研究中心将学术诚信定义为:虽然身处于一个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科技档案有很多关于科研诚信的实力记载,在以诚信为主题的前提下,我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在社会上展开了一系列的专题活动,大力传播诚信知识,并且根据现实社会的特点和现状,达到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的需要。

2.2 制订中长期业务规划的决策支持服务

在坚持实施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的战略方案下,展示了我国相关组织机构具有较强的领导力。纵观国内外很多国家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要想制定科学的科研战略方案,就必须要加强对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当前,科研档案管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的不同时期,我国档案部门要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档案工作人员在制定业务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和现状,从而提高其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管理的成本,为社会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

3 结 语

由于当前世界正处于信息科技化时代,科技档案知识化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内在要求。科技档案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提高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健全和完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实施数字化管理模式,从而为文档一体化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档案数字化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档体系的完善,除此以外,还需要科技档案部门转变服务管理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档案数据、工具与专家协同决策的决策方式,在科技决策中有效利用科技档案,发挥科技档案的知识资产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丽辉.专业化高校科技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兰台内外,2013(05).

[2] 张静怡.信息化背景下供电企业档案管理改革研究[D].云南大学,2013.

作者单位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作者:张金秀

上一篇:起重机械论文范文下一篇:商务谈判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