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

2022-08-21

第一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

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

年龄_____性别 ___年级 ______系别 ______

本问卷获得的数据只供研究使用,不会影响您的一切,请放心、认真填写以下问卷,我们真诚感谢你的合作!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分团委

1.您对自己的家庭条件的看法是()

A十分满意B满意C一般D很不满意

2.您是否来自单亲家庭? ()A是B不是

3.您担心自己的学业会因自己的家庭情况而终止吗?()

A经常B有过C没有过

4.您会不会因为经济情况而放弃学业? ()

A会B不会C不知道

5.您是否会接受社会救济?()

A会B不会C不知道

6.您认为普通家庭负担一个大学生困难吗?()

A困难B还可以C不困难D说不上

7.你认为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吗

A非常大B比较大C一般D说不上

8.在校期间你考虑过你的就业吗?()

A经常B偶尔C没有

9.你认为上大学能够改变命运吗?()

A能B不能C不一定

10.您预计上大学时你所需的月生活费大约是()

A400元以上B300元-400元C200-300元D200元以下

11.您在大学期间是否会参与勤工俭学?()A会B看情况再说C不会

12.您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自己对家庭情况的焦虑()

A打工、带家教B通过好好学习淡化

C过一天算一天、反正不是我的原因D找朋友帮忙

13.上大学后父母是否对您的学习及生活加以约束()

A经常B偶尔C从不

14.您的生活费用最大支出在哪两个方面?()

A学习方面B穿着方面C娱乐方面

D恋爱方面E饮食方面F其他

15.您业余时间主要做些什么?()

A谈恋爱B上网或打游戏C自习或听课

D泡吧E其他

16.您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依赖朋友吗?()

A不是,独自应付B会听朋友意见,但以自己为主

C偶尔会D完全是

17.请列出你有无干活或打零工的情况(例如送报,帮人照顾小孩,帮人搞卫生等)

A 没有B 有

18.你认为你有几个要好的朋友?

D 4个以上

19.您认为在贫困学子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更为重要?()

A自强自立的品格B艰苦奋斗的精神C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D其它__________________

20.如果您能改变自己,您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

A 知识B出身C财富D性格E外貌

21.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A学习成绩不理想B恋爱不成功C不适应宿舍生活

D经济困难E就业竞争太激烈

22.您会羡慕某些同学的家庭情况吗?()

A非常羡慕B有点C不羡慕D无所谓

23.看到同学们花钱大手大脚您会觉得()

A认为他们很可耻B看不起他们C有点羡慕

D忌妒E无所谓

24.您会因为经济困难而感到自卑吗?()

A会B有一点C不会

25.您觉得同学们会因为你的经济状况而看不起你吗?()

A会B有一点C不会

26.您认为大家对贫困生有歧视吗?()

A很严重B有C有一点D没有E不知道

27.您愿意在公众场合说自己是贫困生吗?()

A很反感B不愿意C不是很乐意但可以接受

D看具体的情况E愿意

28.当你遇到困难或者心里烦恼时你一般会找谁来帮助、倾诉()

A亲密的朋友B父母或亲人C老师

D自己找发泄的途径E自己放在心里

29.您会因为自己的家庭情况不好而不愿与同学们交流吗?()

A会B看是怎样的同学C不会

30.您认为您在班级里受欢迎吗?()

A很受欢迎B较受欢迎C还可以D不受欢迎

31.您觉得自信吗?()

A很自信B不太自信C自信D不自信

32.您经常和大家参加各种活动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

33.您和大家相处的和睦吗?()

A很和睦B较和睦C不太和睦D不和睦

34.您觉得自己的未来有信心吗?()

A很有信心B较有信心D没有信心

35.您愿意接受大家的捐助吗?()

A很愿意B愿意C不太愿意D不愿意

36.当有一份勤工助学的工作和一份社会资助,二者选其一时您会选() A 无B 1个.C 2~3个

A勤工助学的工作B社会资助

37.您认为贫困带给您心理上的压力了吗?()

A很大的压力B有一些压力C没有压力D说不清

38.我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是为了()

A 学到更多知识B 找到一份好工作C 父母的期望D自己的理想

39.您是否希望大家可以更多的关注您()

A很希望B希望C不希望D无所谓

40.您是否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喜欢自己?()

A知道,很喜欢B知道,但不喜欢C知道,无所谓

D不知道E管他呢

41.( )

A 我对未来并不悲观失望。

B 我感到前途不太乐观。

C 我感到对前途不抱希望。

D 我感到今后毫无希望,不可能有所好转。

42.( )

A 我并无失败的感觉。

B.我觉得和大多数人相比我是失败的。

C 回顾我的一生,我觉得那是一连串的失败。

D我觉得我是一个失败的人

43.( )

A 我不感到忧郁。

B 我感到忧郁或沮丧。

C 我整天忧郁,无法摆脱。

D 我十分忧郁,已经忍受不住。

44 ( )

A 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满意。

B 我觉得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享受生活。

C 任何事情都不能使我感到满意一些。

D 我对所有的事情都不满意

45( )

A 我没有特殊的内疚感。

B 我有时感到内疚或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C 我感到非常内疚。

D 我觉得自己非常坏,一钱不值。

46 ( )

A 我没有对自己感到失望。

B 我对自己感到失望。

C 我讨厌自己。

D 我憎恨自己。

47 ( )

A 我没有要伤害自己的想法。

B 我感到还是死掉的好。

C 我考虑过自杀。

D 如果有机会,我还会杀了自己。

48( )

A 我没失去和他人交往的兴趣。

B 和平时相比,我和他人交往的兴趣有所减退。

C 我已失去大部分和人交往的兴趣,我对他们没有感情。

D 我对他人全无兴趣,也完全不理睬别人。

49( )

A 我能像平时那样学习

B 我学习时。要花额外的努力才能开始。

C 我必须努力强迫自己,方能学习

D我完全不能去学习。

50题中符合你的情况的在括号内画√;不符合你的情况画×

( 1 ) 当一次重大考试就要来临时,我总是在想别人比我聪明得多。()( 2 ) 参加重大考试时,我会出很多汗。()

( 3 ) 考试期间,我发现自己总是在想一些和考试内容无关的事。()

( 4 ) 我宁愿写一篇论文,而不是参加一次考试,作为某门课程的成绩。()

( 5 ) 对某一门考试,我越努力复习越感到困惑。()

( 6 ) 考试期间,我有时会想我是否能完成大学学业。()

( 7) 某门考试一结束,我试图停止有关担忧,但做不到。()

( 8 ) 复习重要的考试对我来说似乎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 9) 我对考试抱这样的态度:“虽然我现在不懂,但我并不担心”。()

( 10 ) 尽管我对某门考试复习很好,但我仍然感到焦虑。()

( 1 1) 一接触到发下的试卷,我就觉得很不自在。()

( 12 ) 总觉着父母或亲友最近对自己太冷漠,或者不知为什么总是很反感或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

51 请仔细阅读下面各条陈述,选择您认为最适合代表您的意见的答案。

A坚决同意;B适度同意;C不好决定;D不太同意;E绝不同意。

( 1 ) 真正恋爱时,我对任何别的人都不感兴趣。()

( 2 ) 爱没有什么意义,它就是这么回事。()

( 3 ) 当我完全陷入爱情时,就会确信它是现实的。()

( 4 ) 恋爱是不能客观地加以研究的,它是高度情感的状态,不能进行科 学观察。()

( 5 )

( 6 )

( 7 )

( 8 ) 和某人恋爱而结婚是个悲剧。() 有了爱就知道这爱是什么。() 共同兴趣实际上是不重要的,只要我俩真正相爱,就会彼此协调。() 只要我知道我们是相爱的,虽然彼此认识的时间还很短,马上结婚也不要紧。() ( 9 ) 只要两个人彼此相爱,即使有着信仰差异,实际上也不要紧。()

( 10 ) 我可以爱一个人,虽然我不喜欢这个人的任何一个朋友。()

( 11 ) 当我恋爱时,我经常是茫然的。()

( 12 ) 一见钟情往往是最深切、最永恒的爱。()

( 13 ) 我能真正爱上的,并能在一起幸福地生活的人,世界上只有一两个。()

( 14 ) 不用管其他因素,如果我确实爱上了另一个人,就可以和这个人结婚了。()

( 15 ) 要得到幸福就必须对我要与之结婚的人有爱情。()

( 16 ) 当我和所爱的人分离时,世界上的一切都仿佛暗淡而令人不满意。()

( 17 ) 父母不应该劝说儿女同谁约会,他们已经忘记恋爱是怎么一回事了。()

( 18 ) 爱情被看作是婚姻的主要动机,那是好的。()

( 19 ) 当我爱上一个人时,我就想到将来和他结婚。()

( 20 ) 大多数人都会在某些方面有一个理想的对象,问题是怎样去找到这个对象。() ( 21 ) 嫉妒时随爱情而变化的,我越是爱就越会有忌妒心。()

( 22 ) 被任何人都爱上的人大概只有少数几个。()

( 23 ) 当我恋爱时,我的判断力通常不是太清楚的。()

( 24 ) 我认为,一生中爱情只有一次。()

( 25 ) 我不能强迫自己爱上某一个人,爱情说来就来,说不来就不来。()

49请仔细阅读下面的一些描述,请根据真实情况,选出最符合您情况的一项。

A完全正确;B多数正确;C尚算正确;D完全不正确

(1)如果我尽力去做的话,我总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2)即使别人反对我,我仍有办法取得我所要的。()

(3)对我来说,坚持理想和达成目标是轻而易举的。()

(4)我自信能有效地应付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

(5)以我的才智,我定能应付意料之外的情况。()

(6)如果我付出必要的努力,我一定能解决大多数的难题。()

(7)我能冷静地面对困难,因为我可信赖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8)面对一个难题时,我通常能找到几个解决方法。()

(9)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方法。()

(10)无论什么事在我身上发生,我都能够应付自如。()

52、每到一个新地方,我很容易同别人接近。()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53、在陌生人面前,我常无话可说,以至感到尴尬。()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54、我最喜欢学习新知识或新学科,它给我一种新鲜感,能调动我的积极性。()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55、到一个新地方,我第一天总是睡不好,就是在家里,只要换一张床,有时也会失眠(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56、不管生活条件有多大变化,我也能很快习惯。()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57、越是人多的地方,我越感到紧张。()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58、在正式比赛或考试时,我的成绩多半不会比平时练习差。()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59、我最怕在班上发言,全班同学都看着我,心都快跳出来了。()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60、即使有的同学对我有看法,我仍能同他(她)交往。()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61、老师在场的时候,我做事情总有些不自在。()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62、和同学、家人相处,我很少固执己见,乐于采纳别人的看法。()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63、在同别人争论时我常常感到语塞,事后才想起该怎样反驳对方,可惜已经太迟了。())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64、我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即使生活条件很艰苦,我也能过得很愉快。()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65、有时自己明明把讲议背得滚瓜烂熟,可在课堂上背的时候,还是会出差错。()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66、在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时刻,我虽然很紧张,但总能很快地使自己镇定下来。()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67、我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怎么学也学不会。()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68、在嘈杂混乱的环境里,我仍然能集中精力学习,并且效率很高。()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69、我不喜欢陌生人来家做客,每逢这种情况,我就有意回避。()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70、我很喜欢参加社交活动,我感到这是交朋友的好机会。()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71.你认为国家助学贷款能否解决学费问题?()

A能B不能C不好说

72.你认为大学的绿色通道能否保证贫困学生入学?()

A能B不能C不好说

73.你认为是否应该给贫困大学生捐款?()

A应该B不应该C不好说

如果不应该你认为理由是(多选):()

A大学生有自食其力的能力B捐助是变相的施舍,不能培养学生不劳而获的习惯C贫困生可以通过贷款解决上学难问题D捐助解决不了教育收费根源的问题E.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你认为哪种帮助对贫困大学生来说更为有效?()

A捐款为其提供勤工俭学或就业机会等

B帮助他自立结对交流

C给予心理上的帮助

D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75.你认为500元的贫困资助金能解决一个贫困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吗?

A.可以B.勉强可以C.不能D不好说

第二篇: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 创建和谐校园

[摘要] 随着高校招生并轨制度的实行,高校中的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特定的成长环境,特殊的成长经历所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素质的缺陷,给贫困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关心、了解贫困生,分析并掌握其心理特点,不仅关系到贫困生的成长成才,对创建和谐校园也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和谐校园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分析及矫正机制研究

目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各方普遍关注,据调查得出,贫困生存在心理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以及自卑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希望通过经济资助、精神关怀、心理防御、自我调适等矫正机制使他们能消除自卑、增强自信,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仍然存在一些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1997年全国范围的高等教育招生工作的“并轨”,高等教育全面实行收费。随着收费制度的实施和收费标准的提高,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成逐年上升之势。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的社会问题。据2007年统计,燕山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生人数5316人,占学生总数的29.16%。其中一般困难生人数995人,占家庭经济困难生人数的18.72%;困难学生人数2409人,占家庭经济困难生人数45.32%;特殊困难学生人数1799人,占家庭经济困难生人数33.84%;临时困难学生人数113人,占家庭经济困难生人数2.13%。通过对燕山大学不同层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除了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提供帮助外,如何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显得更为重要。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现状及表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政治上趋于成熟理性,其主流是积极、健康、进步的,但是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大学生活环境的复杂化已经使他们的价值观念......(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开发主管孙美丽2004年8月4日透露,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比例为8%。而贫困生的界定标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大体上,因家庭收入少,难以依靠家庭的支持而正常完成学业的学生,可以界定为贫困生。这是个特殊人群,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受到了社会和高等院校各方面的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创建和谐校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他们进行经济救助的同时,还要考虑对他们进行“精神扶贫”。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总的来看,贫困大学生有许多优秀的心理品质,如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顽强的意志力,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认真勤奋,生活简朴,作风朴实,为人诚恳等。但就某些个体来说,也存在不少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精神贫困”。

(二)贫困大学生的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尊与自卑的矛盾

有自尊感当然是好事,但如果自尊感过强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自卑心和自尊感是贫困生的一对心理矛盾,而且往往是自尊感越强,自卑心就越强。贫困生虽然大都家境贫寒,但他们好胜、好强、不甘落后,尊重满足与否所引起的情感反应十分强烈,对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相当敏感,老师同学一句不经意的话和平常的举动都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使他们感到压力。在做奖助贷工作过程中一位同学说他在大学虽然生活得很艰难,但一直没有申请助学金,也没有不想要求困难补助,不是因为他爱慕虚荣,而是不愿看到作为贫困生公布后,别人或鄙夷或同情的目光。他相信依靠自己也照样能够活下去,这几年打工吃了很多苦,但活得有价值有自尊。又如,另一位贫困生,当其他老师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时问到其家庭经济情况时,该同学拒绝回答,并表现出明显的敌意。从这些表现中我们不难看出贫困生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严严实实地把自己封闭起来,心里的积郁和苦闷得不到正常的宣泄和释放,心理问题越积越多,以至于到了无法摆脱的地步。

2.学习、交往上的挫折感

以前把高考作为唯一目标,周围一片黑暗,自己只朝着不远处的一盏明灯前进。入大学后,天亮了,四周的一切都清晰了,贫困大学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生活琐事,适应各种人际关系。生活不宽绰的他们,与人交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底气不足的他们对别人都忍让、谨小慎微。被动消极的生活态度会使他们不断遇到挫折,较差的人际关系使他们陷入了苦闷、焦虑与孤独中,有时形成孤芳自赏的状态,贫困的“小刺猬”迷失方向。在别人眼里就显得古怪孤僻,令人不敢亲近。其实,他们内心是十分渴望与人交往的。只不过,他们希望与人平等的交往,而不是被人特殊对待,即使是善意的关照也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有些贫困男生,受传统主流文化的影响,在日常消费与开支中,就像社会其他成年男性一样,往往被期待着承担更多的责任,在男女交往中更应充当货币支付者的角色,而实际上他们又没有这种能力,因为怕别人说他“小气”,嘲笑和轻视他,便认为人际交往是一种负担,索性有意躲着别人,行单影孤。

3.面对竞争时的焦虑心理

贫困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往往承载着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更多、更高的期望,他们希望通过发奋成才来彻底改变自己、家庭的贫困境遇和现实命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现实问题是难以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和拼搏得到解决;同时他们每年还要应付对贫困生来说高昂的学杂费和生活费,加之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竞争剧烈,一些社会的不公平导致了贫困生发展机遇的不平等性,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失衡,这样容易产生对个人生存和未来生活危机的持续焦虑心理。表现为行为的无所适从、无法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

4. 偏执心理。由于贫困带来的挫折感,使贫困生对他人都存在着一种戒备心理。看问题容易以偏概全,以点概面,认为同学和老师只看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忽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会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这种错误认知,使他们表现出较强的狭隘心理,遇事不理智。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贫困生本身思想方面

目前这几所高校部分贫困生存在不良思想状况,一部分高校贫困生不能正确地面对生活的艰辛,有些同学内心虚伪,虚荣心强,自身存在一定的自闭心态,不敢坦开心扉与别人交流,深深陷入强烈的自卑情绪中等等。个别学生无节制开销并不应是一个贫困生该有的行为。

(二)社会因素

1.社会阶层分化造成贫困生处于弱势地位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造成贫富分化。贫困生一般都来自于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农村贫困家庭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家庭本身就存在较多的基本生活困难,而进入大学后又要交纳数额不菲的学费、住宿费、书费等,这无疑加重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对于临近毕业的贫困生来说,由于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原因,在就业问题

上也明显处于不利地位。这些外部压力都容易使贫困大学生形成紧张、焦虑和自卑情结。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调适,就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出现。

2.不良的社会风气加剧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扰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出现了一系列不良社会风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人际关系冷漠、势利和虚伪等。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加剧了他们对金钱的渴望,使他们更加看重物质利益的作用,这种心理与他们贫困现实的矛盾冲突,导致他们心理困扰加剧,产生更为强烈的自卑感和焦虑感。

3.社会上一些资助活动开展不当,无意中加大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对贫困生各种资助工作的开展,无疑是件好事,但是由于宣传不够、教育滞后或方法不当等原因,使一些贫困生在物质上得到资助的同时,心理上却遭受了挫伤,从而加重了贫困生的自卑心理和沮丧、抑郁等消极情感。

(三)学校教育方面

一般来说,贫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生活中,与周围人群不会有太大的反差,但在进了大学之后这种反差——贫与富的反差、先进与落后的反差、素质高低的反差等却突然变得明显起来。在这种反差较大的环境中,尽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等知识性活动并不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有所区别,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却必然在这种环境中遭遇困惑。如果大学校园中缺乏一种以获取知识和追求真理为荣耀的良好学风的话,贫困大学生就很容易因为自己在经济上的困窘、穿着上的落伍、素质上的偏颇而滋生多种不健康心理

另外,为了让高校贫困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学校、社会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他们,长期以来,学校往往将解决贫困生的物质生活负担作为助困工作的全部来抓,忽视了他们身上正在暴露出来的思想问题和道德缺陷,忽视了助困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共建和谐校园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家境贫寒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在家庭环境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克服困难,凭借自己的艰苦努力和聪明才智进入高校,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本身就不容易,高校应该给与这类学生群体更多的关注和关心,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设良好的条件。从实践上来看,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路,必须坚持物质帮助与精神关心相结合,教育引导与自我调适相结合的道路。因此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解决大学生实际困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问题预防相结合

1. 物质帮助与精神关怀相结合

经济原因是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精神关心、心理引导的前提与基础。但在对贫困生的物质资助中,千万不能忽视他们心理的感受,要充分尊重贫困生的尊严与人格,更不能让他们感到物质支持是别人的施舍,在得到物质支持的同时丢掉了个人的尊严。所以,在给予贫困生物质帮助的时候,要切实考虑到他们的心理感受,要让他们欣然接受别人的帮助。在完善对贫困生物质资助的同时,更要重视精神扶助,必须使他们从心理上彻底改变以往的自卑、抑郁等不健康的状态,以走上自强不息的光辉之路。只有把心理问题的解决与思想认识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 贫困生自我的心理调适

(1)了解自我并接受现实的自我

一个人对自己不仅要充分了解,而且需要坦然地面对,因为在个人所具有的条件中,有很多是不能改变的,这其中就包括个人的贫穷境遇。如果不能接受自己,势必增加个人的不安与痛苦。贫困生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的情况下,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树立与自己相符的理想,而不至于产生愤世嫉俗的念头。

(2)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贫困生,不管别人给他提供多少帮助,成功永远都只是建立在自己的辛苦劳动之上,不要奢望别人能替代自己。其实贫穷并不可耻,可耻的是自己不能正确面对贫穷,不付出努力改变贫穷。只有掌握必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贫穷状况,真正培养起自立自强的精神,立志成才。贫困生不仅要在学习方面努力,而且要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以消除心理上的抑郁与忧虑。积极参加工作可以使自己发觉自己的价值,产生成就感,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建立自信心。另外,广泛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会更多地扩展自己的人际交往面,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会减少以往由于自卑而带来的封闭,让自己更开朗。

(3)学会感恩

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贫困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大多是依靠各类资助,当他们成长后,他们应该学会感恩。学校应该有意识地组织一些“受助者助人”和“爱心传递”等实践活动,倡导贫困生在受到社会、他人资助的同时,学会用自己的爱心来回报社会、回报他人,并让他们在各种助人活动中体验人生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从学校角度来说,通常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当今世界,由于受到太多的诱惑,人们往往难以确立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因此,应该加强对贫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人生真正的价值体现在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贫困是现实,但如果能正确看待人生,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贡献,就能扬起生活风帆,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赢得社会的赞誉与尊重,做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至于陷入“人穷志短”的困境中。价值观集中体现在诚信上,有时在贫困生的群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现象,如因诚信缺失不按期还贷等。因此对贫困生的诚信教育已变得及其重要,学校应鼓励贫困生培养诚信品质。

(2)学校要千方百计给他们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和岗位,要通过教育引导他们走出“等、靠、要”的习惯思维模式,贫穷并不可耻,可耻的是自己甘于贫穷,不努力去改变贫穷,只要自己艰苦奋斗,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就能改变自己的状况,拥有美好的明天。

(3)营造充满爱心和尊重的校园氛围

要形成良好的校风,在校园内提倡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鼓励其他同学走近贫困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尊重贫困生的人格,努力营造充满爱心的和尊重的社会支持氛围。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心和对其进行心理教育。学校要关心学生心理问题,切实使他们感到他们没有被遗忘被抛弃,而是一直享受着大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学会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引导。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克服心理素质方面的缺陷,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各种因素共同孕育而成的,同学之间的相互暗示、感染、模仿起了很大作用。而且贫困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意义的词语,在现实中也存在着一种比较。在解决贫困生物质困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的消费行为加以正确引导,提倡和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校园里营造鄙弃奢侈、崇尚俭朴的舆论环境,以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良好氛围,减轻贫困生的贫困感觉和自卑意识。增强贫困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自律能力,以大学生身份角色为核心,整合性别角色、地缘角色等其它各种社会角色,确定个人的消费追求及消费行为规范,进而引导个人的消费实践。

以上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我们的目的就是让那些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尽情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创造灿烂辉煌的人生。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此相应的解决对策也不应该是单一的。“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学校对学生开展的一切工作都会对贫困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心理咨询、救治,而是应该努力构建一个包括生活救助、校园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综合性的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徐光兴1 学校心理学[M]1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2]张兰君1 贫困大学生焦虑水平与社会支持研究[J ]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 , (3) 1

[3]程林森1 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个性分析及对策[J ]1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 , (4) 1

[4]牟艳娟1 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1 广西社会科学,2004 , (3) 1

[5]龙晓东.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湖南社会科学,2003(4).

[6]夏金元,梁军萍.心理资助与经济资助相结合创新助困工作.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3]王艳,梁仕新.浅谈高校贫困生现状及资助机制.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

1.许若兰:《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2.杨志恒:《大学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第3期。

3.魏伟:《贫困生特征与解困工作》,《南通工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4.许科红:《高校特困生心理困扰的研究》,《青年研究》1999年第10期。

5.谢振安:《特困生抗挫行为的调查分析》,《辽宁高教研究》1998年第2期。

6.孤草:《逆境心理学》,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7.李福宝、丁桂兰:《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浅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黄石)2005.2

8.赵红、代艳丽:《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武汉)2005.1

9.孔德生、杨晓梅:《贫困大学生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唐山)2004.6

10.马旭:《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初探》《绥化学院学报》

11.刘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南宁)2005.6

12.余高:《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及教育对策》,《鄂州大学学报》2005.4

13.蒋艳菊、李工敏、李新旺:《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特点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沪)2005.3

14.晓荣:《大学生心理自卑及调试》,《集宁市转学报》2005.6

15.任俊、陈小异:《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生活因素探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

16.秦启根、王新法:《贫困优秀学生的人格特征研究》,《心理科学》(沪)2004.6

17.辛勇:《大学贫困新生热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2004.1



第三篇: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560万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就有100.5万人,特困生就有44.9万人,分别占到了总人数的20%和8%。而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这个比例则更高。近年来,大学生因贫困问题引发了许多社会反响很大的社会问题。因此,人们开始将更多的目光注意到他们身上,并且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

马家爵,众人已不再陌生。一个在校大学生,刚入学报到,与几个同寝室的好友一起打牌,在打牌的过程中因一点矛盾,他被同学指责没有牌德。于是便大为恼火,耿耿于怀。一种因家境贫困而产生的自卑感让他觉得,其他同学都看不起他。于是于当日,竟将那几个同学残忍地残杀在寝室中。造成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在校大学生杀人事件。是什么让一个如此年轻的生命竟成杀人恶魔呢?是贫困!据悉,马家爵的家境非常贫寒。贫困让他产生了自卑,被自卑感一直笼罩着的他一遇到点挫折,便思想很偏激,就认为别人瞧不起他。归根究底,就是贫困惹的祸。贫困真的如此可怕吗?如何正确处理因贫困产生的年一系列心理问题?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显得重要。

贫困生,当今已备受关注,他们的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贫困,本来就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依我们国家现状来看,贫困差距很大。自然就有一部分家庭富裕,一部分家庭贫困。这都是很正常的现状。但是,大学生都是处在一个对一切事物敏感的年龄段。在如今这个经济发展很快的社会中,贫困自然能带给这些大学生或多或少的自卑。就是这种自卑,成为导致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大学生因贫困而导致的心理问题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

贫困大学生因为经济上与别人的差距,而无法克服自卑心理的人,往往有以下特点:1.不敢上台演讲,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且操有很重方音的。2.不善于交际,在公共场合时,往往选择沉默寡言,不愿与周围的人交流。3.喜欢自责,遇到一点挫折,就会自责不已,把责任都归罪于自己身上。4.喜欢独来独往,害怕攀比,当别人在谈论些漂亮的昂贵的东西时,如名牌衣服,鞋等等,就会尽量躲避,或是低头不语。5.宁愿委曲求全,不喜欢与人针锋相对,即使是自己受了委屈,也只会忍气吞声,不愿发泄出来,这样就会把许多问题积压在心里,等到一段时间,就有可能引发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面对以上一些常见的表现,积累一定时间后,自然就形成问题,一些人若能及时地注意到这个问题并能认真反复思索,最终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能发现问题,但解决的途径不对。还有一些人不愿多想,只是一直地封闭自己。针对以上三种反应。可以归纳为三类:一,积极进取型。这类的贫困生面对现状,并未自暴自弃,而是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地面对,他们并不认为贫困是难以启齿的,他们利用贫困给自己的压力,主动地去适应新的环境,主动地改善生活。把问题当成是挑战,是锻炼自己的机会。他们积极乐观地面对一切,不卑不亢。二,激进型。这类人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贫困,而所做出来的表现也就是掩饰这些。比方说,他们为了证明自己并不自卑弱小,就在别人面前趾高气昂,装成一副高高在上,对许多人或事不屑一顾的样子。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自己,来显示出自己的出类拔萃。这类人在显示自己优越感的背后,其实更能反映他们内心因贫困而产生的自卑无助。

三,退缩型。这是绝大多数贫困大学生常采用的方法。他们为了躲避别人看到自己的“短处”,就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与周围的人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害怕与人交往,甚至不敢与他人去交流。面对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所采取的方法也就是退缩。害怕别人触及到他内心的“伤痛”。在生活中,宁愿做一个弱小者。而在他们退缩到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后,他们的自卑感变得越强,精神上的折磨越大,心理上的问题越重。这时有的人忍受不住,选择自杀。

以上三种类型除第一类外,第二类和第三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无法正确面对自己,更无法正确释放自己。而这两种人在长期的生活后,心理问题越积越重,无法自拔。他们不愿与人诉说,只是自己一个人在心里面想着。而最终就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这就导致了许多贫困大学生走上犯罪道路。除了自杀以外,一些人还会认为别人抵触到他内心的“伤痛”,就一时冲动地与人打架甚至有杀人的怒气。还有一些人就产生了厌恶社会的心理,于是选择报复社会。他们认为社会对他们很不公平,还要将这种不公平显露出来,于是有人走上了报复社会的不归之路。

这些年,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了许多令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且越来越多。而这些问题到底出在哪呢?大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由谁来负责呢?

首先,社会的责任。贫困生问题的严重,我们社会不得不承担一部分责任。我们社会一直为贫困生提供的仅是捐款,贷款,奖学金,助学金,但却忽略了给他们精神上的抚慰。现在许多媒体出于好意为贫困大

学生摆脱困境而向社会其他人招资。大量透露其家中的贫困。但这无疑也是在揭人之短,大学生自尊心都很强,但即使心中万分不愿意,也无奈。所以,这样做就会加深他们的自卑感。因此,社会不是要贫困生“心有所虑”地拿着资助,而是让他们心存感激地毫无顾虑地拿资助不让他们有任何心理压力。其次,周围同学的责任。不可否认,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境较好,形成了花钱很随意的习惯。有时,他们并没有伤害贫困生的意思。但是,多花钱对他们自己来说这很正常,却给贫困生带来了自卑感。更有甚者,喜欢挥霍,攀比喜欢将事物按价位不同分为三六九等。这都是增加贫困生自卑的原因。最后,自己的责任。贫困不要紧,但不能缺少坚强乐观的精神。钱财可以缺,但志气不可缺。贫困已是现实,就该乐观地接受,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挑战。只要有足够的胸襟包容贫困,外来之言何惧!如果你竟被小小的贫苦所困扰,那只是你人生观价值观有问题。再进一步说,就是你不够坚强,不够乐观,心胸不够宽广。贫困本来就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你不能很好地处理它就是你自己的责任。

如何摆脱贫困对大学生产生的困扰才是很实质性的话题。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就得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针对以上分析的几点原因,要做好这项工作,以下几点值得参考:

一,社会的捐款,资助等已确实为一些贫困大学生解决了学费问题,但为了解决因贫困产生的心理问题,这些是无法做到的。所以,社会所做的不仅是资助钱财,而是提供钱财的同时,不让他们感到有压力。比方说,多给他们精神上的引导,为他们提供一些改善困境的途径,

如兼职工作等。社会所做的不仅是物质的资助,也是精神上的引导。要让贫困生知道,贫穷并不是耻辱,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穷困的状况。现在社会上也不提倡媒体帮贫困生拿资助了。这就意味着大家已经注意到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了,并且已经付诸于行动了。

二,勤俭节约是美德,挥霍攀比不可取。与贫困生在一起生活学习的其他人应考虑贫困生的感受。换位思考。同学相处就是几年,相互照应也是应该的。所以不管贫困与否,都不要在意贫困。都要对贫困抱平常心看待。更不要把自己的优越感建立在践踏别人自尊的基础上。总之,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理解,互敬互爱,是消除大学生心理问题最有效最重要的一点。

三,面对心理问题,要解决它,关键还要在贫困生自己身上。首先自己要正确对待贫困。然后用乐观,坚强去面对一切。要认同自己的价值。心态很重要,就是不要把贫困看成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其次,就要努力改变现状。在努力过程中,既能改变现状,又能锻炼自我,何乐而不为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一个目标,然后为之奋斗。把心思全集中在目标上,不庸人自扰,始终要保持乐观。去认同贫困。这样,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第四篇: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有感

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的飞速发展,非常多的中国人进入了小康,富人越来越多,贫困似乎已然悄悄远离。但从整个社会来看,贫富差距越发明显,可观的富人数目丝毫不能掩盖较之更甚的贫困人数。而在贫困人员中,以贫困大学生最具代表性。

此次问卷调查,我们从贫困同学对家庭状况、对待贫困的态度以及面对贫困时的解决方式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多数会在闲暇时间当家教,发传单或者做其他勤工俭学的工作,他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减轻家庭负担。另外,多数贫困大学生觉得自己身上的压力会比其他同学来得大一些,但也正是如此,他们在学习上更为刻苦,但也不免显得有些孤独。在面对有关社会资助的问题时,贫困大学生显得十分坦然。接受帮助,为努力奋斗创造更好的条件,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将来尽己所能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此次调查范围还不够大,或许还不能代表大多数贫困大学生的想法,但也实实在在发现了贫困大学生压力较大,孤独感较高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莲山课 件 ]高校乃至社会应该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和帮助,这不仅有利于贫困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高校的稳定发展: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

各个高校均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逐渐加大比重,在以贫困生心理教育为主的前提下,加强对其他学生的心理教育。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同时培养有资格有能力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心理讲座,缓解贫困生的心理压力。

2、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

进一步完善“奖、贷、补、助、免”多元资助体系,除设立贫困生国家奖学金外,鼓励各大企业在校设立专项贫困生奖学金。学校应建立完善为贫困学生寻找临时工作岗位的相关机构,帮助减轻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应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周末文比、寝室文化、班级文化等,建立一种民主、文明、相互尊重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贫困生在宽松的人际环境中学习、生活,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把自己融入到大集体中去。

贫困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需要的是尊重、鼓励和帮助,我们要做的是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贫困大学生问卷调查感想

2近期,我们小组进行了一次校贫困生的现状调查,以便能从实际方面解决我校贫困生状况及所遇到的困难。

贫困大学生是一个不小的群体,如何能够使这些大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不但家长关心,也是学校和社会关心的问题。虽然现在有很多热心团体和个人都在进行救助活动,但是毕竟不能开展大面积的救助工作。

从贫困生的月生活费情况来看,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的贫困生占总体比率的7%;月生活费在300—600元的贫困生占总体比率的68%;月生活费在600—800元的占总体比率的20%;还有小部分贫困生月生活费在800元以上。在每月的开支去向上,78.58.%的贫困生大部分用于吃饭;有21.70%的贫困生的开支一半用于吃饭一半用于购物;仅仅有1.89%的贫困生扣留伙食费大部分用于购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用品。从消费来源看,调查显示79.25%的贫困生是家庭资助;靠亲朋好友资助的占5.66%;靠社会公益认识和政府资助的人仅占总比率的0.94%;通过借贷的贫困生占1.89%;有10.58%的贫困生的消费主要依靠勤工助学和兼职。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贫困生的消费是由家庭资助,社会公益基金和政府资助等资助覆盖面小。

贫困生的心理状态总体上是比较健康的。他们朝气勃勃,敢于竞争,学习刻苦,奋发图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有较强的意志力、能力和耐受力;能适应群体、社会和学校环境;能正确认识自己,拥有完整的人格和自我意识;对人生和前途有信心;能够自我控制,独立地思考和冷静地处理问题。但他们的心理负担会比非贫困生沉重,还有很多贫困生心理上存在种种不同程度的问题,严重的发展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这些都是学校工作不能忽视的潜在问题。

在人际关系方面,贫困生的人际交往态度比较积极,大部分贫困生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这因为贫困生来源地环境相对单一,人际关系相对简单朴实,沟通相对比较容易,比较容易交到好朋友;也有少部分贫困生不愿与人交往,其主要因素是自卑、羞怯、受到排挤等等。

对此我们经过讨论和参考,提出以下一些改善措施:

(一)、完善助学体系,力求公正公平,根据学生的家庭真实情况和在校生活表现确定贫困生名额,严格考察。

(二)、扩大贫困生补助金额的发放。

(三)、提供更多的兼职机会,让贫困生勤工俭学,自食其力,提高其自身生存能力。

(四)加大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助,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让贫困生全面发展。

第五篇:贫困中学生自卑心理的心理辅导方案

一、贫困中学生的自卑心理问题

在一般人看来,贫困生应该具有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品性。但在现实生活中,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沉重压力和所处消费环境或者维持其消费方式的过程中,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和压迫感,带来其“精神的贫困”,他们中的很多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自卑心理问题。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且以为他人也看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经常要为吃穿犯愁,这与那些吃穿无忧、出手阔绰的同学相比形成巨大的反差。这种支付能力与消费追求的反差对其心理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感到心理不平衡,认为贫困给他们带来的是耻辱。久而久之,他们情绪低落、心理灰暗、意志消沉、自我封闭,无所思索、无所追求,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形成自卑自贱心理,感觉自己处处不如人,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因此本文以改善贫困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目标,根据通过设计一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问题,全面了解和评价自己,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贫困生团体的心理辅导方案

(一)团体对象与规模

经过心理测试,选取来自不同年级的具有自卑心理的贫困中学生,成员随机分为两组,均为封闭式团体。

(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

1、活动目标

给贫困生提供可以尽情倾诉与交流的平台,引导他们直面贫困现实,正确认识贫困问题,辩证理解贫困,不断发掘贫困的积极意义。做到生活贫困但心理不贫困,引导贫困学生全面了解,分析和评价自己,让每个人都能发现自身的优秀品质,激发贫困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引导贫困学生剖析自身存在的自卑心理及其危害,教给他们克服自卑心理现象的方法,促使贫困学生开放自我和适时求助,结束团体活动后能将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与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现存的自卑心理问题,恰当运用自卑心理应对策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活动形式时间安排采用游戏、团体讨论、角色扮演、小小心理剧、行为训练等形式进行。活动安排心理课上或者课外活动,每组每周活动 1次,每次 1个小时,每组活动历时 1个半月。每次活动后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参加者写出自己在团体中的感受。

4、活动内容及实施

根据团体心理咨询理论设计团体训练活动,每组活动分六个单元 进行。

次数

单元名称 单元目标

活动内容 作业

相亲相爱一家人

(1)让来自不同班级的贫困学生相互认识和了解,减少成员初入团体时的紧张、焦虑和茫然。 (2)营造轻松、和谐的团体氛围,促进团体凝聚力的形成,并建立团体互动关系,初步形成团体。

“轻松体操”、“接 龙”

“无家可归”

“谁是谁

“对对碰”

“滚雪球”

“循环沟通”

思考哪些因素导致自己自卑,尽可能多地寻找减少自卑的办法。

风雨同舟

(1)让团体成员相互接 触,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逐渐建立信任关系, 彼此接纳,减少防卫心 理,以形成团体共识,感受团结的力量。

(2)培训团体成员之间的默契感,加强互相之间的合作,提高团体凝聚力。

“解开千千结” “任之旅”

“建高塔”

“汪洋中的一条 船”

在活动中总结降低自卑心理的方法

走进心的世界

(1)促进成员自我探索 " 真诚地了解自己,深 化自我认识,让每个贫 困学生都能勇敢地开放 地表达自己,形成健康 的自我形象。

(2)增强自觉能力、进 而能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同时了解他人,关心他人,接纳他人。

“假如你是我” “走出圈外” “生命线” “我的T恤衫”

在这次活动中总结自己和其他成员的优点。

告别自卑,演绎成功人生

让成员进一步澄清自我 价值观,要对自己充满 自尊和自信,在比较与 交流中确立正确的价值 观。

“我的自画像”“天生我才” “过去现在未来” “脑力激荡” “突破困境” “你说我说” “凝望你的眼”

学习问题解决与决策的方法和技巧,发挥集体力量找到更多的对策与途径。

上一篇:培训班组织实施方案下一篇:品牌服装店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