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从而论证如何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来解决当前中职贫困学生面对学业和职业选择的多重心理困扰,同时也想以此为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 要:当前高职学生特别是贫困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阻力。把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积极心理学为主导内容,不但能够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疏导,也能够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激励。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贫困生

一、高职贫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敏感、自卑和封闭心理。高职院校中的贫困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基本上都把大学当做改变自己前途和命运的关键点,他们在心理上渴望能够得到认同,得到人们的尊重,然而,经济上的困难,让他们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这是高职贫困生面临的最主要的心理问题。他们对自己的贫困很在意,很敏感,自尊心极强,容易受到伤害,这种强烈自尊心其实源于其强烈的自卑心理。这些学生不善言辞,平时很少与同学进行交往,封闭孤立,不参加集体活动,也害怕别人知道自己贫困的情况。这种自卑心理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评价。

(二)焦虑心理。很多高职贫困生对于贫困没有形成正确认识,认为贫困就是自己的耻辱,进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还有些贫困学生由于家庭负担非常重,导致思想压力很大,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焦虑、烦躁不安甚至是悲观厌世。当前出现的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也会让一些高职贫困生面临发展机遇不平等的情况,这也会让高职贫困生产生危机感和焦虑感。

(三)虚荣心理。很多高职贫困生认为贫困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他们不愿意表现出自己的贫困,甚至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实际情况相反的举动。有些高职贫困生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面,不顾自己的实际困难,与那些条件好的同学一样穿名牌、下饭馆,盲目攀比,而且还有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样不但影响和耽误了自己的学习,而且给自己带来了更重的经济负担。这种自欺欺人的心理,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四)依赖心理。近年来,国家对于贫困生的补助及社会对于贫困生的资助都在不断增加,获得补助的贫困生数量也不断增多,个别贫困生也因此产生了依靠心理,当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缺乏独立自强的精神,过于依赖学校和社会,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只是将问题推给别人。一旦学校和社会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会将怨气撒在别人身上,这种情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五)偏执心理。有些高职贫困生因为自己的贫困而对别人产生一种戒备心理,看待问题不够全面和深刻,也不能够正确的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对于自己有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对他人也不能够做到宽容,表现出比较狭隘的心理,这也导致他们容易出现不理智的情况。

二、在心理健康课堂中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另外一种则是面向个人的心理咨询。就效果来说,面向个人的心理咨询要更好一些,因为心理咨询保密性良好,能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倾诉,而且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然而,心理咨询的这种方式对于群体心理教育时就显得十分不利了,因此,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心理健康课程中,从而让每个贫困生都能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是现阶段针对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入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

性。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一种自卑心理,当前社会,无论是家长和学生都存在“重学历、轻能力”的观念,对于高等学校有着明显的等级观念,重点本科、普通本科、三本以及高职院校,在很多家长和学生眼里,上高职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正因为这些等级观念的存在,导致很多高职学生存在一种自卑心理,认为高职学生就是低人一等。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引发了其在各方面的自信心下降。如果在心理健康课程中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学习和生活,这就能够帮助学生樹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入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点。贫困生普遍存在敏感心理,渴望融入集体,但是却又害怕受到伤害,即使是有些善意的帮助,在他们看来也是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有些贫困生宁愿自己一个人忍受贫困,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资助,不希望自己的贫困被别人知道。而在心理教育课程中加入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够避免这种尴尬,而且人性化的教育形式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前基本上所有学校都有心理咨询教师,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从而调整自己的状态,然而,这种咨询只是被动的,只有意识到自己存在心理问题而且愿意接受帮助的学生才会进行,对于那些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这种方式是没有效果的。

如果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对学生实施积极心理教育,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问题,这样,每个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号入座,通过相应的心理教育方法,激发每个人的热情,达到良好的心理教育目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不但要照顾贫困生的感受,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疏导,也要能够帮助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这就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积极心理学能够满足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感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积极心理学用于培养人们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能够促进人们心灵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出人们内心的潜能。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很多的挫折和困难,面对困难的时候,难免会产生痛苦和失落的心理,甚至会对生活感到厌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会感受到快乐,如果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做事的时候就不会感受到快乐,甚至会感觉到枯燥乃至痛苦。因此,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他在学习和成长的时候感受到了快乐,那么他才会继续学习和成长,如果感受不到快乐,那么其学习和成长的动力也会逐渐枯萎。

当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如果是以消极的行为方式来应对的话,就会产生消极的结果,而消极的结果又会促使我们在之后的生活中采用更多的消极行为;而如果我们采用积极的行为方式来面对困难,那么就可能会获得积极的结果,积极的结果又会促使我们在之后的生活中采用更多的积极行为。另一方面,人们采用某种行为方式的时候是受到其情感状态来支配的,如果一个人感受不到周围的一些正能量,就很难产生积极的行为模式。因此,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和快乐等积极心理因素能够对我们的行为模式产生良好的效果。

一个人的幸福感来源于正确的评价自己和无条件的接纳自己,正视和接纳自己的现状和缺点,能够有效提升一个人的幸福感。自卑心理的产生,就是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现状,不愿意正确的面对现实。接纳自我,就是在客观的看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正确的看待自己和评价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订一个成长规划。这也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要向学生传达的信息。

高职院校的全体学生,包括贫困生,要站在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自己,正确的看待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正确的评价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现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入积极心理学,激发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这对贫困生甚至是全体高职学生来说,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张天瑜.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分析[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10):31-32

[2] 莫云仙.论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完善 [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4(03):57+66

作者:彭熙

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从而论证如何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来解决当前中职贫困学生面对学业和职业选择的多重心理困扰,同时也想以此为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校贫困学生;教育对策

中职学校贫困学生本身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家长教育方式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迷失,对自我的定位不准确,自我意识有所缺乏,针对此种现象,相关教育工作者要以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来分析中职贫困学生所面临的难题和困境,引导和帮助他们化解心理上的问题,促使他们获得更好的成长体验。

一、当前中职贫困学生心理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中职学校对心理教育关注力度不足

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获得系统知识、发展人心智能力的重要方式,这也意味着,對于中职贫困学生而言,学校教育的风格和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人格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校风和学风的不同,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差别。当前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一些中职学校和教师的精力更多是投入到学生的专业课成绩和未来就业方向当中,对于贫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缺乏相关重视,一味地追求教学质量却没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更大的关注力度。此外,有些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空泛,没有立足于贫困学生的心理现状,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无法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一些学校在贫困生标准评定工作上也存在着滞后性,资助工作没有从实质上落实到位,使得一些贫困学生变得更加焦虑,心态难免失衡。

(二)家庭缺乏对孩子正确的引导

家庭环境对于学生人格品质具有直接影响,家长的言行举止、处事方式还有家庭氛围的营造都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为维持家庭基本开支,一般贫困家庭父母会选择外出务工,长时间的分离,造成部分中职学生与父母之间缺乏情感上的沟通交流,因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爱护,也使得学生很难对父母长辈敞开心扉,孩子的亲缘意识也在逐渐淡漠化。父母在外,无法及时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二者之间关系无法维持正常的平衡状态。此外,部分较为穷困和封闭的地区,家庭长辈和亲友的落后价值观念和教育观念还会对心智能力、认知水平还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干扰,继而使他们出现了错误的价值观念。家庭教育的缺失、各种影响因素所带来的问题比较多样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没有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持,缺乏情感倾诉渠道,更容易让学生滋生不良情绪,形成内向的性格,又无法寻找适合的方法来宣泄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压力,导致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时地采用有效的方法约束和管理自己。

二、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教师要重视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将心理教育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教学大纲之中,来支持心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同时还需配备相应的心理教育课程和活动开展的设施设备等,以此来保障心理教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且在开展过程中不断加以科学化、合理化。如开展多元化的心理主题活动,邀请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老师来开展心理教育讲座。中职贫困学生,受困于多方因素,加之青春期发育,其生命曲线也呈现出一个变化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他们面对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变化,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因而通过有效的心理辅导,能够帮助他们健康地走出现阶段的困惑,形成正确的心理认识和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地对待自我生长发育,在坦然的理解和接受中,笑对人生成长的逆境,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重视家庭教育的引导和干预

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发动家庭教育的力量,为贫困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这也意味着,在家庭之中,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避免出现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重视孩子的实际需要,杜绝以自己的观点立场来看待孩子的成长行为,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时刻反思自己行为的不足,让理智的行为和正确的观念来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现阶段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心智三观都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对于是非好坏的判别能力还不足,家长要密切关注学生每一阶段的变化,做好预防措施,在孩子观念出现偏差之前要及时给予关心和引导,以和谐的亲子关系共同构筑学生健康美好的心灵。

(三)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联系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大部分学校都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双主原则,即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由此形成师生相互平等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老师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及时发现、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思想行为,树立老师在学生心中引导者的形象。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倾听、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只有责怪和谩骂,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带来的关爱,他们才会将老师的话语记在心中,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语

促进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养成他们积极的心态和情绪,也是推动素质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中职学校要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力度,定期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访问,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倪晓雯.中职学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调查访谈法的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5):35-36..

作者:陈孝祥

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针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就产生了贫困生心理问题,并且贫困生数量逐年增加,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亟须解决。

【关键词】贫困生    心理问题    措施

一、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自卑心理

由于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贫困生的行为常常强化了贫困生对金钱的渴望。贫困生因为家庭的贫困而陷入自卑的情绪中,经济问题影响了贫困生的正常生活,使得他们经常有己不如人的思想。校园生活是一个集体的生活,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会让贫困生脱离正常的人际圈。由于贫困生的生活消费不和其他同学在同一层次上,使得他们总是担心同学瞧不起自己而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时甚至因为同学一个小小的玩笑,都会深深刺伤贫困生的心灵,这常常使之难以摆脱自卑的心理。

2.孤僻心理

很多贫困生都有孤僻的表现,由于经济条件和其他同学相比相差太多,导致心理严重失衡,因此试图通过远离其他同学来掩盖自己的贫穷。多数贫困生尽量不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不参加同学聚会,久而久之便形成孤僻的心理。

3.焦虑心理

每到开学之际,贫困生总是会有强烈焦虑的心理。因为会担心自己无法缴纳高昂的学费,还要常常为了每月的生活费而烦恼,由自尊心受损、失败感、落魄感而产生强烈的焦虑、紧张、害怕的心理。其实,大多数贫困生在學习上都十分刻苦努力,因为这样的学习机会十分来之不易。然而这种焦虑的情绪常常影响贫困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又会常常带来自卑、无助的心理。有些贫困生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他人交谈,因为现实世界里往往总会有使之强烈的不满情绪,这样会导致这些学生产生偏激的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贫困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

1.家庭贫穷

不得不说,家庭经济贫困是造成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首要因素。多数贫困生的父母是下岗职工,家庭生活来源有限或者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家庭生活急剧下降。经济问题总是使得这些贫困生远离其他学生群体,自卑、孤僻的心理只会愈演愈烈。

2.自我心理问题

贫困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也往往是由于自身心理比较脆弱。首先,高度的敏感性。贫困生常常担心自己的经济问题,同时还要在别人面前掩盖自己的不安心理,使之常处于一种惴惴不安的生活状态。其次,贫困生自我封闭的心理也会使之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由于与外界缺少联系,没有正常的人际关系,这不仅给这些贫困生生活、学习带来严重的影响,而且当遇到挫折、失败时容易一蹶不振,很难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最后,现在的学校都采用综合评价体系,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英语的口语、计算机的使用等方面的能力也要求学生具备,然而来自农村或者边远地区的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教育资源的匮乏,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3.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盛行,金钱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标准。这种社会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会激起贫困生对金钱的强烈追求,曾经试图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想法已经被忘记,盲目追求金钱会让贫困生走上不正确的道路。经济上的不宽裕也会导致贫困生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失衡,容易对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同学产生嫉妒的心理。

三、对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的措施

1.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想取得成效,就需要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引起重视。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学校的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有较高的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投入较多,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就可以调动心理咨询人员的积极性。有些学校以房源、资金紧张等为借口,迟迟不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然而,只有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将其作为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管理,调整好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其他教育的关系等,才能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学校可以建立一个以学校领导为核心的心理健康领导机构,因为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数不作为对学生的考评成绩,其在学校的工作中具有不确定的地位。此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力合作,因此需要全面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学校要想长期开展心理健康工作,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机构,可以由教育处、学生会、家长代表等组成,该机构在每学期的开始,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目标,对工作进行详细地分工,并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个好的机构。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予更多的经济援助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奖学金机会,联合社会各界人士建立更多的教育基金,安排更多的勤工助学工作岗位。同时,老师和同学也应该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怀,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调动班级的气氛,将同学分成小组,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动。其他同学不应该瞧不起贫困生,应该主动和贫困生进行沟通;不应该忽视班上的贫困生,应该给予班上贫困生更多的关心、问候,更不应该在贫困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财富。

3.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应该安排专业的心理老师对贫困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引导和帮助,让贫困生以新的精神面貌对待周围的人,不仅要主观认识自己,还要客观认识他人。由于长期的孤僻心理,许多贫困生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培养那些心理存在问题的贫困生对别人尊重、信任的情感,同时也用自己的真诚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学校经常开展积极有趣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拥有正常的人际圈。

四、结束语

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学习、生活、心理上有着双重的压力。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现代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贫困生摆脱不了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这需要政府、学校等社会团体的广泛关注和扶持,帮助更多的贫困生培养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谢晖.城市中学生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2]赵振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工介入[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3]梁芹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4(5):86-87.

作者:黄鑫

上一篇:图书馆一站式服务探求论文下一篇:计算机技术下农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