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9-12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逐步走向收费制, 近年来在各高校中处于经济困难的研究生人数越来越多。相对于本科生而言, 贫困研究生所面临的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更大。与已经纳入到“奖、助、补、贷、减、免”资助体系的本科贫困生相比, 贫困研究生的助学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 使得他们得到帮助的渠道很少, 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很大影响。如何帮助研究生、特别是新入学的研究生摆脱负面心理压力, 提高他们发展水平, 已经成为研究生管理中必须重视的新问题。

2 研究目的

研究生正处在青年发展后期, 道德判断能力有相当提高、心理日趋成熟, 但是还带有相当程度的不稳定性, 特别当思想认识、道德判断与自身紧密联系时容易发生偏差。由于贫困研究生经常为经济拮据所困绕, 比其他同学要承受更多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 这种压力在他们家境发展意外的情况下更为严重。因此, 研究贫困研究生心理状况, 提升贫困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引导研究生树立自立意识、创业意识已经成为一件十分紧迫的事情。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上海三所高校的文理专业的365名研究生, 回收有效问卷346份, 研究组:贫困研究生108名, 年龄23~28岁, 贫困的判定标准为: (1) 按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400元的标准, 本人提出申请生活补助; (2) 家庭所在乡、镇政府民政部门出示家庭经济收入的证明; (3) 校研究生处审议核准。对照组:非贫困生, 分为两类, 一类为人均月收入为401~1000元之间的研究生, 人数为157名, 另一类为人均月收入为1000元以上的研究生, 人数为81名。

3.2 研究量表

(1)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

(2) 采用应付方式问卷 (肖计划改编, 1999年发表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是自陈式个体应付行为评定量表。

(3) 数据汇总整理后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研究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和应付方式的基本情况

贫困生在9个因子的得分上都要略高于非贫困生, 总体上来说贫困研究生与非贫困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水平稍有不同, 在应付方式方面, 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几种方式的使用程度上相差不大。值得注意的是, 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自责等选项上贫困研究生的均值明显偏高于非贫困研究生。

4.2 被试研究生经济收入的方差分析

总体上, 贫困研究生与非贫困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应付方式基本相同, 但通过方差分析, 经济水平不同的被试在人际敏感因子上的得分具有显著差异, 解决问题效能的自我评价上具有显著差异。

4.3 多重比较

进一步对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解决问题效能三个方面进行多重比较。在恐怖因子和解决问题的效能评价的得分上, 400元以下组与401~1000元、1000元以上两组的得分都具有显著差异。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 400元以下组与1000元以上组的得分也具有显著差异。

5 研究和思考

贫困使研究生心灵深处自觉或不自觉的产生了一种挫折感, 从而导致了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 高校在面对贫困研究生时, 更应该从他们的实际状况出发, 对他们的状况给予广泛关注和认真研究, 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体系, 以帮助他们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彻底的摆脱贫困。

5.1 重视贫困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一方面, 要加强贫困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 为他们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了解他们心理发展的现状, 并对有明显心理障碍或其他问题的贫困研究生设立专题档案, 并研究形成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方案。另一方面, 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预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方法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改变对外界不正确的认识, 鼓励他们进行改善人际关系的尝试、多与教师同学交往, 提高他们寻求外界帮助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寻找适合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 指导他们学会理智地调控情绪, 逐步降低心理焦虑水平。

5.2 开通贫困研究生的“绿色通道”, 创设平常心境

建议有关方面从贫困研究生实际情况出发, 参照本科贫困生的“奖、助、补、贷、减、免”资助体系构建贫困研究生的资助框架, 尽可能通过学校、社会等多种渠道让他们得到经济支助, 让他们获得比较宽松的生活条件, 为贫困研究生创设一种平常心境。从目前的条件分析, 为贫困研究生开拓“绿色通道”, 提供经济支持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特别需要加以关心的是, 许多贫困研究生在家中发生突然变故时, 经济支付大为削弱。特别是在家长患重病时, 由于经济负担的压力骤然加剧, 使他们很难招架, 甚至生活都难以维持。这时他们就更需要特别的关爱和支持, 为他们创设一种可以继续维持正常学习的氛围和心境。只有当贫困研究生有了一个健康、有益的成长氛围和平静的心境, 他们的才会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5.3 鼓励贫困研究生勤工助学, 培养自立意识

在社会为贫困研究生提供较多支持的情况下, 帮助贫困研究生摆脱依赖心理、自卑心理, 培养自立意识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与贫困研究生接触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除了上述比较普遍的心理现象着外, 依赖心理、自卑心理也是困绕贫困研究生的重要心理障碍。一些贫困研究生认为, 贫穷是一种灾难, 或者说如果我衣食无忧、我能够比谁做得都好, 或者我贫穷、我应该得到资助等, 这些相反导致这些学生缺乏自强自立的精神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不愿意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经济上窘迫的处境。针对这些情况, 要抓住贫困研究生急切改变现状的心理和研究生特有的可塑性、独立性, 多在勤工助学上创造机会。要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参与助教、助管和助研, 争取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经济状况。

5.4 健全研究生奖励机制, 培养创业意识

高校在收取研究生学费的同时, 建议针对研究生设立各种奖励, 激励贫困研究生通过自身努力, 增加收入。研究生一方面是学生, 另一方面本身就是合格的社会公民, 而且是初步具有一技之长的知识分子。贫困研究生在学习的同时, 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知识或技术上的优势, 尝试走创业之路, 以创业改变自己的处境。因此, 在开展贫困研究生心理辅导的过程中, 如何超脱一般心理健康教育的束缚, 为他们创设专门的创业心理辅导, 激发他们创业意识, 并提供尝试创业的平台和机遇、培养和发展创业必须的国际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当然。可以肯定, 一个具有创业意识的贫困研究生, 当他们开始分享因为创业带来的经济条件改善和成功的愉悦时, 他们的心理就会变得更健康、对未来更充满信心。

摘要:通过运用SCL-90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 对上海三所高校的346名研究生进行调查, 将贫困研究生与非贫困研究生比较后得出, 贫困研究生表现出较高的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倾向, 以及较低的解决问题效能的倾向。针对这些情况, 通过构建“绿色通道”, 从优化贫困研究生心理素质, 提高他们的自立意识、创业意识等角度对改善贫困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贫困研究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龙晓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03 (9) .

[2] 赵红英, 黄鹤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 2005 (3) .

[3] 张春兰, 周石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 2006 (8) .

[4] 马凌云, 李子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引导策略[J].巢湖学院学报, 2007 (4) .

[5] 陈昀.浅谈高校中的贫困研究生群体[J].前沿, 2007 (4) .

[6] 周炎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6) .

[7] 杨琴.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 (10) .

[8] 林华冬.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2) .

[9] 李艳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 2002 (9) .

[10] 包水梅, 王晓霞.21世纪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高等发展与评估, 2005 (7) .

上一篇:以人为本,尊重为大——浅谈对“精致化”管理的理解下一篇: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应用肾衰合剂与清热解毒灌肠液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