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创新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斯霞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研究 ——基于“五四”到二十世纪末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变迁

摘要:自20世纪初语文学科独立设科以来,语文教育界的前辈们从“借来说”到“接着说”,一直在思想争鸣与教育实验中孜孜探求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之路。斯霞是20世纪后半叶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界的杰出代表,是新中国第一代名师的代表,她的教育精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及其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教改实验与突破在当时与现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斯霞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实践与主张,对当下及今后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与借鉴意义,使斯霞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研究斯霞小学语文教育创新,对提升斯霞研究水平、深化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教育界一直对斯霞关注较多,既有研究主要涉及斯霞生平与地位、教育精神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思想与实践。关于斯霞的教育精神,已有研究从爱的哲学、教师美德、师德规范等不同角度进行了颇为丰富的理论研究;而诸多对斯霞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思想与实践的研究,多为经验描述与汇集,缺少理论层面的研析与建构,研究视野也比较狭窄,尤其是斯霞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之处及其独特贡献与历史地位更是尚未得到专门化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在充分挖掘史料的基础上,从教育史、学科教育与教学论视角入手,将历史梳理与剖面分析、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把斯霞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与思想置于“五四”至二十世纪末中国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变迁的历史背景下,与小学语文教育传统、与其同时代同行教育实践与主张、与后来小学语文教育发展进行多方比较,并开展学理分析,以厘清斯霞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实践变迁及思想体系,进而总结出斯霞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主要特色、独特贡献、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意蕴,还原历史以为今人之鉴。斯霞致力于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基础与动因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即母育教化与独立性格的形成,学校教育与从教早期教学实践的熏陶与历练、学制教改实验的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现实推动。受社会历史环境、地域文化与家庭教育的影响,斯霞独立开拓的性格在童年得到陶冶。特别是母亲的教育养成了斯霞独立自强、勇敢开拓的意识与愉快冲淡的情怀,为斯霞日后敢于创新打下了基础。斯霞是较早接受师范专业教育与现代教育理论洗礼的小学教师,杭州女师规范优质的教育初步形塑了斯霞的教育观,也涵育了斯霞的科学精神与教育求新意识。1927-1949年间斯霞先后在当年的绍兴五中附小、嘉兴集贤小学、湘湖师范、南京东区实验小学、杭州林司后小学、南京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即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任教,中途因战乱教学被迫中断,1947年重返教坛。从教早期,斯霞在教育实践中学以致用、模仿借鉴、参加实验,积累了观察儿童、组织教材与设计教学的经验,体验了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胜任感,为后期的教改突破打下了可贵的知识、技能与心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小学语文教育本土化探索的教改大潮中,斯霞大胆开展了学制改革试验,教育实验推动斯霞全面改革教材教法,实现教改突破。1978年以后,小学语文教育进入全面改革与发展时期,斯霞继续不断开展新的探索。斯霞小学语文教育创新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继承、突破与提升。在从教早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斯霞主要是对教育传统的移植与继承,其间也伴随着可贵的变通与求异。这期间,斯霞显现出鲜明的自主性与紧迫感,对儿童本位的教育立场、教改实验意识、科学理性精神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界定,其教育求新精神与批判意识就此发轫。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特别是学制试验期间,斯霞全面开始了其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实验与突破创新之路。这一阶段,斯霞主要展开了以下开拓性实践:开展五年制教改试验,改编教材,创造“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随课文分散识字”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法,总结形成“以语言教学为中心,识字、阅读与写话三结合”的语文教学方法。通过实践创新,斯霞形成了小学语文教育的个人主张:“童心母爱”是语文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基础;语文学科的性质不是唯一的;教师应做课程的主导者与创新者;课堂教学要努力做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师要将实验与研究合为一体。1978年以后,斯霞重新焕发活力,虽因年事已高逐步不再上课,但仍然坚持对小学语文教育展开新的探索。在参加小语界教学研讨交流、与青年教师、师范生研究探讨的过程中,斯霞不断回顾、总结与提升自己的小学语文教育思想,她认为,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育是人格“求善”的过程,小学语文应从“工具语文”转向“综合性基础性语文”,小学语文教师应秉持生本取向的教材观,以系统观与实践观求小学语文教学的“轻负高效”,在改革与研究中求小学语文教育之“真”与“美”。21世纪初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增设“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提倡“自主探究”等都是教改的主要内容,斯霞小学语文教育思想的前瞻性再次彰显。斯霞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主要特色、独特贡献、历史地位与当下启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斯霞的小学语文教育是在教育继承中的批判与创新,其初步确立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本土路向,并为小学语文教育奠定了发展方向;其标志性贡献为创造了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形成了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教学派别,倡导了以教育实验促进教育发展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方式。斯霞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成果启示,小学语文教育要树立大语文观,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尺,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不断增强专业自主性。

关键词:斯霞;小学语文;教育创新;随课文分散识字;语文教育史

学科专业: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家教与师教:独立性格与求新意识的奠基(1910-1927)

第一节 母育教化与新式学堂的教育(1910-1922)

一、通达之母的教导

二、家族文化的熏陶

三、斯民小学新式教育的浸润

第二节 杭州女师的教育(1922-1927)

一、女师教育的学养涵化

二、斯霞小学国文、国语教育观的启蒙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从教早期的思想历练与教育继承(1927-1949)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历史

一、多种教育相互交织的教育环境

二、国语教学的巩固与成熟:小学语文学科的建设

第二节 斯霞对当时小学语文教育思想的继承与探索

一、绍兴五中附小:学以致用的教学历程

二、嘉兴集贤小学与湘湖师范:模仿借鉴的实践体验

三、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参与小学语文教育实验

四、抗战时期:困顿中的教育坚守

五、解放战争时期:重返教坛

第三节 从教早年的教育主张:求新精神发轫

一、对教育信仰的认知

二、对儿童教育立场的领悟

三、对教育实验的理解

四、对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斯霞小学语文教育的教改实验与突破(1949-1978)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和变化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1949-1966)

二、“十年文革”期间小学语文教育的曲折历程

第二节 斯霞对教材教法的改革

一、学制改革试验前的教学探索

二、开展五年制教改试验

三、改编语文教材

四、“随课文分散识字”: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法

五、“以语言教学为中心”: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育的个人主张

一、师生关系:“童心母爱”

二、语文学科性质:去学科性质唯一性

三、语文教材:教师是教材的主导者和创新者

四、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最优

五、教育研究:实验与研究合为一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斯霞小学语文教育的新探索(1978-1995)

第一节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进程

一、教育思想更加现代化、本土化

二、关注儿童语文能力与思维发展

三、教学实验与研究广泛开展

第二节 斯霞小学语文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育观:教育是人格“求善”的过程

二、小学语文教学观:以系统观与实践观求语文教学的“轻负高效”

三、小学语文课程观:从“工具语文”转向“综合性基础性语文”

四、小学语文教材观:生本取向教材观

五、小学语文教师发展观:于改革与研究中求语文教育之“真”与“美”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斯霞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贡献与启示

第一节 斯霞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主要特色、地位与评价

一、在教育继承中的批判与创新:贡献了“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

二、教育本土路向的初步确立:形成了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教学派别

三、为小学语文教育奠定发展方向:倡导了以教育实验促进教育发展的研究方式

第二节 斯霞小学语文教育创新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一、小学语文教育应树立大语文观

二、儿童语言运用能力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尺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增强专业自主性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医学生本科论文提纲下一篇:节约型企业发展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