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创新教育论文

2022-04-16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多年来,本人结合科学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一个个与所学科学知识相结合、经济实用的小发明脱颖而出。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科学创新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科学创新教育论文 篇1:

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教育

如何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渗透到科学教学中,是每位科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在亲自“探究”的基础上,学习掌握一些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探索、认识事物,从而自行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而只有加强创新教育,让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充分表露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呢?我认为,一是重方法,二是重设计,三是重活动。

一、重方法

我们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类是以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学习科学探究中要用到的各种技能。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方法。

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应该让学生学到大量简单的科学事实。在事实性知识的学习中,不能对现象进行单纯的描述,要根据先前的知识或假设,根据观察到的证据判断哪些事实有价值,哪些事实没有价值,然后进行选择性的收集,这就要用到分析的思维方法。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有条件的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分析,还要进行综合,即根据整理出的信息得出一定的结论。例如学习磁铁的性质,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了解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事实;然后让学生将物体分类,能够被磁铁吸引的分为一类;不能被磁铁吸引的分为一类;接着重点分析这些物体为什么能被磁铁吸引?这些物体属于哪一类物体?最后得出磁铁有磁性,能够吸引铁制品的结论。

二、重设计

好的课堂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促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当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因此要重视教学设计,我们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既要保证学生有较高的兴趣,又要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如教学《水的蒸发和沸腾》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探究“水的蒸发需要什么条件”这个问题前,给儿童先创设一个情景:“给每个小组两支温度表,表上指示当时的室内温度,两支温度表读数相同,然后让学生用一支温度表测一杯比室温略低的水的温度。”紧接着让学生估计把这支温度表刚刚提出水面,温度表的读数会有什么变化?并且用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这种教学设计收到很好的效果。当学生发现温度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非常惊奇,不由自主地纷纷议论起来,急于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我这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原因,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自己寻找原因。学生带着问题反复实验,兴趣很高,直至得出“水蒸发要吸热”这个结论。蒸发是常见的现象,但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要吸热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探究过程的实践,把直接看不见的过程和条件揭示出来,使学生获得新知,促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自由探究过程是建立在教师精心设计安排之中的,为了使孩子有多种多样的思路去探究,能在关键时刻补充材料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的想像力,必须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搞好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三、重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喜爱活动,教师要加强学生课外兴趣的指导。如精美的科技小报、科技剪报、多姿多彩的科技制作、富有新意的创新方案设计、深入有效的调查活动等都能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很大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科学教师必须具备科学头脑,必须具备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教师的心中必须要有科学精神,要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教学中坚持“三重”,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苗芝华

小学科学创新教育论文 篇2: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初探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多年来,本人结合科学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一个个与所学科学知识相结合、经济实用的小发明脱颖而出。通过结合科学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对“原理”进行移植,启发学生进行发明创造

(一)移植“杠杆原理”进行发明创造

学习了《杠杆的研究》《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这两课内容后,同学们掌握了杠杆的原理,了解了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一些日常工具。我因势利导,对同学们说:“谁还能把杠杆原理移植到相关的发明上?”一天,学校的李健泉同学对我说:“老师,我发现用拔钉锤拔铁钉比较费力,我想把“杠杆原理”移植到拔钉锤上,做个方便拔钉子的铁锤。”我鼓励他去进行研究。在我的启发指导下,该生认真地进行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的设计改进,一个经济实用、操作简便、拔钉省力快捷的“可调式拔钉锤”发明出来了。该发明主要在拔钉锤的锤柄中间加上一根“伸缩支力杆”,把“伸缩支力杆”作为“支点”,因为此“支点” 靠近“起子”,让整个锤柄形成一个省力杠杆,所以拔起铁钉来就轻易而举了。该发明设计的“伸缩支力杆”可根據铁钉的长短进行调节,能拔起长短不同的铁钉。由于该发明设计巧妙、实用性强,在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二)移植“动滑轮原理”进行发明创造

学习了《定滑轮和动滑轮》课程后,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体会了动滑轮能省力的原理。我提出了一个研究问题:能不能用这一原理运用到自己的发明上呢?一个女孩说:“老师,我每天都拿桶到水井打水,我想把动滑轮能省力的原理运用到提水上来。”我肯定了她的想法。课后,在我的指导下,该生发明了“省力提水装置”。该发明在绳子上设计一个动滑轮,利用“绕绳转轴”把水桶拉上来。该作品在“绕绳转轴”上设计一个“卡子”,当把装满水的桶拉上来后,“卡子”就自动扣进“绕绳转轴”的“凹槽”上,让“绕绳转轴”不再转动。此发明荣获贺州市青少年科技大赛一等奖。

二、对“知识”进行延伸,启发学生进行发明创造

(一)延伸“热传递”的知识进行发明创造

学习了《热是怎样传递的》课程后,学生们掌握了热传递的相关知识。我提出了一个研究问题:能不能让“热能”传递得快些或慢些呢?我启发道:要让所烧的水快点热怎么办?要让炉灶上的热能充分利用怎么办?一天,韦铸洋同学对我说:“陆老师,我想到了让水烧得快点热的方法。”“什么方法?”“我想把烧水壶的底面变成半球形的。”“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就把烧水壶底面的受热面积增大,从而能快速吸收热能,达到快速烧热水的目的。”“好样的!”在我的指导下,该生发明了“新型速热水壶”。此发明在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二)延伸“电”的知识进行发明创造

学生学习了《电》的知识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课题:你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浪费电的现象吗?如何克服这一现象呢?一天,六年级的陆泉霖同学对我说:“老师,我发现在教室里有浪费电的现象。教室本来开着电灯,突然没电了,大家也忘了关上开关,等下午我第一个来到教室,发现灯在亮着,不知一个中午浪费了多少电。”听完了他的发现,我赞许地点点头,鼓励他去想办法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该生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在原来的开关上接上了一个“继电器”。当突然停电时,“继电器”启动自动关掉电源,等再来电时,灯也就不会亮了。该生发明的“断电自护开关”荣获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三)延伸“太阳能”的知识进行发明创造

在同学们学习《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这个内容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还能用太阳能制作一个实用的小发明吗?一天,杨德庆同学对我说:“老师,我想制作一个太阳能手机充电器。”我肯定了他的想法,鼓励他制作一个样品出来。过了一些时间,该生完成了他设计的发明“太阳能手机充电器”。该发明主要由“太阳能吸收板”“蓄电器”“SUB插口”“小开关”等部件组合而成。该作品面积小,方便携带,深受大家的一致好评。该发明在贺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二等奖

(四)延伸“垃圾处理”的知识进行发明创造

同学们学习了《垃圾的处理》一章内容后,了解了填埋、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办法。我抛出了一个研究课题:垃圾焚烧不彻底怎么办?能不能发明一个焚烧炉灶来解决呢?过了段时间,李思羽同学对我提出了制作焚烧炉灶的想法。后来,在我的指导下,焚烧炉灶经过多次的改进,终于达到了比较满意的焚烧效果。该发明主要由“焚烧炉灶”“小型鼓风机”等组成,利用“鼓风机”能加快焚烧垃圾的速度。

该作品在贺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二等奖。

(五)延伸“水和食用油的密度”的知识进行发明创造

在同学们学习《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时,当大家掌握了“食用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能浮在水的上面”的知识后,我提出了一个研究课题:吃火锅时,怎样巧妙地把油和汤分开?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周燊宗同学设计、制作了“多功能汤锅”,王凯同学设计、制作了“隔油勺”。此两项发明分别荣获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三等奖。

总之,在教学科学的课程中,只要我们善于启发学生结合科学课的相关原理进行移植运用或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就能找到创新的突破口,指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从而提高提高学生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作者:陆光华

小学科学创新教育论文 篇3:

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探索

STEAM教育强调技术教育手段应用,并提倡跨学科拓展教育范围,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小学科学教育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为了优化学科教学效果,构建有效课堂,我们将STEAM教育理念应用到该学科教学活动中,旨在为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提供助力。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具备综合性特点的自然学科,在学科内容和内涵上与自然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领域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引入STEAM教育理念,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我们当前的需要做到就是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做好课程教学资源整合,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创设STEAM教育教学情境,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现提供支撑。

一、课程资源整合,创设STEAM教育下的科学教学情境

优化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效果是目前各学科教师应该重视和承担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在指导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结合该学科实用性、综合性的特点,切实融入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跨学科知识素材,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有效课堂。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科学学科知识和跨领域知识的关系,获得多元思维发展可能性。如教科版小学科学《阳光下的影子》,笔者在指导这部分知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引导学生实地观察,让学生在校园中借助参照物计算太阳的高度、确定其位置。我用平臂叠拳法测量太阳的高度,并鼓励学生模仿,然后记录数据。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活动,学生对“影子”有了深刻认识,之后我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合作探讨,并布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结合问题内容展开探讨,课堂教学氛围十分热烈。这节课的实践操作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了数学知识,测量和计算都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

二、优化教学引导,提升STEAM教育下的科学教学品质

STEAM教育理念强调学科的横向联系,促进学科知识之间的有效融合。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础知识水平来说,我们在组织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必要指导,切实实现教学资源优化和教学策略调整,以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案例分析、集体讨论、实地观察、实验操作、课堂辩论、社会调查、报告撰写等,都属于综合实践教法运用,我们在具体的应用环节,要立足教学内容和目标做好筛选。如教科版小学科学《土壤中有什么》的课时教学中,我课前为学生布置观察土壤的学习任务,然后在课堂教学开端引导学生展示课前观察结果,在提问过程中,有的学生就说:“我看到土壤中有草根、落叶、蚯蚓、沙子……”还有学生说:“土壤中还有很多垃圾,比如塑料袋、饮料瓶子以及玻璃渣子等。”还有学生说:“老师我在课外书中看到,土壤中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铁、锌、钾等,但是我们肉眼很难观察到,因此常常被我们忽视。”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环节,发现了很多平时没有关注到的现象,增加了学生对土壤的熟悉程度,地理、气候、自然科学、社会学等,都成为学生认知构建点。

三、利用模拟实验,创新STEAM教育下的科学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以实践操作环节为支撑,在STEAM教育理念下,我经常利用课堂上实践操作环节,并做好课外延伸,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知识的趣味性,感受科学魅力。在组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活动的时候,就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之后创新学科教学目标,实现多元教学,构建有效课堂。如教科版小学科学《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学习时,我为学生设计操作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材料,开展分组实验活动,合作演示河流冲击土壤的场景,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很快建立合作关系,结合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的塑料瓶子、小铲子、报纸、尺子、接水桶、沙子等素材,模拟河流运动,将土壤冲击成小平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和讨论工作,并在实验操作结束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建立竞争意识。很多小组在成果展示环节都表现得比较出色,如有的小组学生就说出了土壤和泥沙被冲击后会呈现出不同景观,并分析了原因。我对这组学生提出表扬,给出肯定性的教学评价。此外,我还利用图片,为学生展现冲积扇、河流峡谷等景观,展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渗透美育目标,实现跨学科教学。

四、结语

综上所述,STEAM教育理念,对技术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给予很大肯定,提倡学科联系构建,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对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策略的创新思考。STEAM概念下,我们想要构建高质量的小学科学课堂,就要致力于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树立学科融合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创新教育理念,鼓励学生探索和创造,促进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小學科学教学活动中STEAM教育理念的有效应用路径,希望本研究观点可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作者单位:绍兴市柯桥区柯桥小学浙江】

作者:胡建红

上一篇:安全防护机械加工论文下一篇: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论文